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二作文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admin 初二作文 2020-04-23 02:44:18 加点句子

【篇一】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22页,含答案)

2015年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

河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B. 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

C.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D.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

(2)鉞贩盐市中 市: .

(3)而己有饥色 色: .

(4)奉母终身怡然怡然: ..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8.④

9. A

10.(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11.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

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12.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

后母不好。

浙江丽水

(三)吕元庸

丁用晦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

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

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⑪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⑫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⑬吕请棋处士他适(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18.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浙江嘉兴

(二)裴琰之(20分)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崇义谓琰之曰 (2)同州事物固系 (3)厉色形言 ...

(4)比四五十案 (5)词彩弥精 (6)降阶谢曰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6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18.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B.①且 ②为 ③而

C.①以 ②但 ③为 D.①而 ②但 ③以

19.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3分)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l)楚王好安陵君(▲)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浙江台州

郈成子返璧

①②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

③④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渫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

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

⑤⑥卫其有乱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至,使人

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1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2分)

( ① )顾反,过( ② )而弗辞。

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 右 宰 谷 臣 死 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陈乐而不乐( ▲ ) (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 ) ..

(3)酒酣而送我以璧( ▲ )(4)使人迎其妻子( ▲ )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16.《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 ▲ )(2分)

A.功名 B.异宝 C.骄恣 D.观表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二)(16分)

12. ①郈成子 ②卫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②空补出代词‚之‛也给分。

13.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右 宰 谷 臣 死 之。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4.(1)摆开,陈列 (2)以前 (3)把 (4)妻子儿女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15.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16.D

评分标准:共2分。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四川资阳

(三)推敲(10分)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韩立马良久 ( ▲ ) .

③遂于驴上吟哦( ▲ ) . ②岛初赴举京师( ▲ ) .④遂并辔而归 ( ▲ ) .

2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2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10分)

21.(2分)①很 ②参加科举考试 ③在 ④连词,表修饰(每个0.5分)

22.(5分)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炼”“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

23.(3分)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每点1分,意对即可)

浙江金华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

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④③①②

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伯珍少孤贫( ▲ ) (2)学书无纸( ▲ ) ..

(3)山水暴出 ( ▲ ) (4)建武四年,卒( ▲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10分)

18.(2分)家 甚 贫 窭 /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4分)(1)小时候(2)写字(书法)(3)突然(4)去世

20.(2分)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21.(2分)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川成都

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 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而感到不快,于是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一目千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濛,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那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地形,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

【篇二】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

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2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4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如是者十四年

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5

【篇三】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3.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

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原文5.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6.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7.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g 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原文8.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 ):同“耶”。⑥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9.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4.妾闻主圣臣忠(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原文10.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导读:“麋”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 ):恐吓。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畋得麋麑( ) 2.自是日抱就犬( ) 3.习示之( )

4.然时啖其舌( )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与为戏( )

二、翻译

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 :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 :①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隶,属。②书具:书写的用具。③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 4.从先人还家( )

二、翻译

【篇四】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②宣王说之:之

2.翻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⑪炫卖⑫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⑬,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⑭。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四)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五)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七) 项籍者,下相人也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 ( ) 梁以此奇籍 ( )

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

(八)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景公好弋 ②诏吏杀之

③使烛邹主鸟 ④寡人闻命矣

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 ) 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

②而亡之( ) 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 A查点 B计算 C 列举

⒊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⒋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九)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 今者臣来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①大行:远行。 ②方:正。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这个句子。(2分)

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

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
(十一)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⑪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⑫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⑭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⑪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篇五】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3.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4.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5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7.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长歌行》

【篇六】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耳 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

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8.(4分) ①坏:损坏 ②攻下;战胜 ③距离;离开 ④称王

9.(2分) B(代词,代人)

10.(3分)

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

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1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

13.是寡人之过也

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

14.2007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为( ) (2)患( ) (3)市( )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2分)

1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9.秦王坚/自河东还

10.(1)做、担任(2)祸害(3)集市(3分,每小题1分)

1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2分,答到大意即可)

12.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3.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

14.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

15.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②,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④,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⑥,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檠(qí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句: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

参考答案:

9.B(2分

10.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长(受过),却把他的兄长藏在别的地方。 (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11.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ezw/241866.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