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曲折 高中作文》
曾一度很向往直线,老做着“平步青云”之类的美梦。可现实,却常常把我梦中的“直线”分割殆尽,使我举步维艰。
曲折,无处不在,比直线更富于魅力。它有弯曲,有转折,有流动的韵味,能引导你的眼睛作变化无穷的追逐,能引起你多元的思索……
曲折是美的,而美的东西,恰又往往由曲折的线构成。曲线的美,在于自然。在于雄伟的山峦;在于滔滔的大江;在于皎洁澄清的明月;在于波涛汹涌的大海……
人类的历史跌宕起伏,有峰巅,也有深谷,也可谓一条曲线——一条无形而又无限延展的曲线。帝王将相,从这里经过,凡夫俗子,亦在这里繁衍。“读史使人明智”。人类历史这一曲线,给人启迪,让人清醒。它,犹如一面明镜,可映照出每个人、每个时代的美丑和兴衰。历史的起伏,是自然的,因为从人类茹毛饮血的年代起,历史的道路,就不是涅瓦街上的人行道,而是在荒野中前进,有时穿过尘埃,有时脚踩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又行经丛林。历史这条曲线,显示了宏伟的美。
人生道路,也是一条曲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它上面,既留有得意者的欢欣,也淌过失败者的泪水,既有顺利者的喜悦,又有受挫者的苦恼。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的幸运儿,也许有,但却少得可怜。而且,正由于人生像条曲线,生命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当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坎坷旅程而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而执着的印迹而欣慰,对大千世界报以满意的一瞥……人生的曲线,鼓人信心,给人希望,激人奋进,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和力量的美。
青年作家陈建功说:“只要星星还在天空闪烁,我们就不必害怕生活的坎坷。”的确,既然人生是一条曲线,我们畏头缩颈又有何用?倒不如昂起头来,大踏步前进为好。
可是,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爱把人生设想得阳光灿烂,风平浪静。可以想见,这些人的前途,是决不会春光明媚的。他没有奋斗的准备,又哪来胜利的甘甜?相反,那些能正确看待人生,成功面前不骄傲,挫折面前不气馁,能经受得住生活中种种遭遇和艰难的人,倒往往会赢得成功。
孔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无数杰出之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又怎能对人生抱有侥幸,存有幻想?
人生之途是曲折的,人类历史是曲折的,可这决不说明人生前途的黯淡、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然曲折,但前景却风光无限;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却在飞跃。无论人生,无论历史,都是在曲折中前进,挫折、低谷,只是前进中之“小插曲”而已。因而,事业上的巨人们,在受挫时是决不会消沉的,因为他们透过暂时的风雨,能窥探到未来的阳光。
所以,若我们欲“扼住命运的咽喉”,则恒心应为我们的良友,经历应为我们的参谋,当心应为我们的兄弟,希望应为我们的哨兵。毕竟,成功之路不是笔直的阳关道,而是充满荆棘和艰辛的崎岖山径!
【例文二】在错误中前进张衍
错误,通常与“失败”联系在一起,令人望而生畏。不犯错误,最好的方法是依靠常规和经验。
只要不越雷池,就似乎不会犯错。
然而,踩着前人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一个人20年不犯错误,想必做事十分谨慎。谨慎不是坏事,但此人的胆魄和创造力恐怕有限。他只能依照前人的“瓢”画“葫芦”,而对可能出错的新方法望而却步,这样的人只能做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害怕犯错,墨守成规,就会趋于平庸;整体的平庸导致落后,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失败?
不要害怕犯错。“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人的一生,难免会走弯路,既然错误总是难免的,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哥白尼把太阳当做宇宙中心;毛泽东在革命胜利后也犯过一次次的错误,但没有人能否认他们对推动社会发展所做的伟大贡献。
可见,错误并不可怕,它意味着一种探索,一种尝试,一种对过去的否定。事物总是发展前进的,而前进的过程总是曲折的。错误,可以理解为一种曲折:但换个角度说,它也表明了一种前进和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应该欢迎错误。
但是,欢迎错误绝非滥犯错误。如果轻易犯错,盲目犯错,就不是探索,而是一步步地后退。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总经理之所以认可犯过20次错误的人,前提在于这样的人面对错误能够认真探因,及时改正,从而得到进步。事实上,也只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获得真知。后人发展了“日心说”,对宇宙的认识才趋于全面:纠正了“文革”动乱的错误,才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趋于成熟,正所谓“吃—堑,长一智”。
不怕犯错,勇于尝试,才能不断进取,不断提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曲折的前进中,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
评点:本文以一个20年不犯错误的人和一个犯过20次错误的人进行对比去揭示“错误”与前进的辩证关系,错误正所谓“曲折”,有了错误而认真去探究其因,才会前进,这不正是在曲折中前进吗?
也谈“个性”
个性是浩瀚、深邃的海。
个性是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峰。
个性是悠扬的驼铃。
个性是一块小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湖面时,你的诧异你的惊喜。
如果只诧异于石子打破湖面平静的美,而不惊喜于石子击起的一道道涟漪,那么又何来个性?总是试图让内向的人活泼一些,让开朗的人沉稳一些,诸如此类,那么又何来“个性”的张扬?
改变人的个性,就如同把一座雕刻精美的玉塔打磨成毫无棱角的玩物。
“韩寒”的个性算是张扬吧!你是否打算改造他?改造成只知学习的学生,毫无个性的学生,这样才算真正的人才?没有韩寒那特有的个性,你怎么会看到像《三重门》《零下一度》等有个性的优秀之作?如果没有个性的张扬,你是否知道松江二中还有一个叫韩寒的男孩?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个性的张扬;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个性的张扬;苏轼的“大江东去”的豪情是个性的张扬;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几多愁”也是个性的张扬。如果让李白成为李清照,苏轼成为李煜,恐怕那许多礼赞的文章都不会出现,文化宝库将失色不少。
个性的色彩如此斑驳,我爱它的刚毅,也不排斥它的温柔。个性的味道如此多样,我喜欢它的甜美,也不怨恨它的苦涩。
喜欢评头论足、企图改变别人个性的人,那么你自己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呢?别人会认为你挺爱管闲事,难道不是吗?别人的性格你都想改变,那么你还有什么不想改变的呢?
不知道自己是活泼开朗,还是沉稳寡言,也许介于两者之间吧!我认为自己既开朗有余,又沉稳不足;既想沉默寡言,又不甘寂寞。这样,也许别人也会说假深沉、扮酷,真是没办法!只好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来搪塞。
大海的浪花也有澎湃的时候,群峰的走势也有起伏的时候,为什么个性就必须遵守那所谓的束缚?
个性的色彩多样,才会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个性的色彩多样,才知道你、我之间除了面部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一样。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繁华的闹市之中,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大厦,完全是一个模式,你是否会苦恼?那千人一面的感觉,你是否感到悲哀?人们如果都板着面孔,抑或嘻嘻哈哈,你是否会叹息?只有个性的张扬才体现出社会的多彩。而那些试图改变别人性格的人,岂不是忧天的杞人吗?
因此,我们需要个性的张扬,我们呼唤个性的张扬!
因为它有大海的深邃。
因为它有山峰的起伏。
因为它也有驼铃的悠扬。
评点:本文阐述了"个性"需要张扬的观点,论证有力。文章列举了典型的事例,内容较为丰富。尤其是能用浅显的比喻来论述比较抽象的道理。深入浅出,易为人所接受。
层次也分明:开头用形象的比喻引出论点,然后用事例加以论证,结尾再次重申观点,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
另外,语言也很有特点: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理,用语准确,亦有文采。比如作者有意营造了排比句、比喻句:“个性是浩瀚、深邃的海”,“个性是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个性是悠扬的驼铃”,使文章有了“亮点”。
篇二:《波折》
波折,让叙事更动人
——叙事性记叙文写作指导
武穴市实验中学 郑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叙事有波折的技巧。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三种叙事有波折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并发现生活波折之美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三种叙事有波折的方法,再现扣人心弦的生活 。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所学的三种方法,让叙事波澜起伏、合情合理。 教学过程:{关于波折的作文}.
一 激趣导入,初识波折之妙。
看一则广告,猜一猜,议一议。看一则广告,猜一猜。
1974年夏末,台湾媒体连续几天在18点出现了几则怪味十足的广告,吸引了数万人的关注。
第一天18点,有个解说员说:“明天,我们将推出一款香气四溢的白兰新产品!”说完,广告就结束了。{关于波折的作文}.
第二天18点,人们看到电视屏幕闪出一句话:“我们卖的不是香水,但它比香水还好闻。”
第三天18点,电视屏幕跳出这样一行字:“我们卖的不是鸡蛋,但它的制造原料中含有润肤作用的蛋白精。”
第四天18点,屏幕闪出一句文字:“我们的新产品不是吃的月饼,但完全可以代替月饼赠送给您的亲友。”
猜一猜:这个产品是什么呢?
第五天18点,几行文字出现了:“它就是白兰香皂,即使用到只剩薄薄一片,仍然很好用。 ”
原来是香皂!人们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广告的精妙。与此同时,大家都记住了这个后来居上的香皂品牌。白兰香皂刚上市销量就成功、迅速地占据了台湾香皂市场的主导地位。
议一议:广告妙在哪里?
过渡:这个充满创意的广告因为有了悬念成功吸引了观众,文章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呢?
二、赏读故事,探寻波折之秘。
(一)讲生活故事,揭开波折第一层面纱。
①看图讲故事,明巧设悬念法。
调整图片顺序,学生谈谈第一个故事吸引人的原因,引出巧设悬念法。 ②教师诠释巧设悬念法。
所谓“悬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卖关子”。叙事者有意让读者心存疑惑,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往下读去探索悬念,解开心中的疑惑,最后真相大白,悬念就此解开,读者也恍然大悟。当然悬念的设置应围绕着主题展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巧设悬念——探索悬念——解开悬念
③ 经典欣赏——欣赏课本中的悬念。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关于波折的作文}.
——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简析它们设置的悬念。
(二)、听经典朗读,揭开波折第二层面纱。
过渡:课文中不只是巧设悬念法常用,还有一种方法也很常用。是什么呢?听段录音朗读。
① 听一段朗读,谈一谈。
听《蝉》的录音朗读,谈谈作者对蝉感情的变化。
② 结合《蝉》小结欲扬先抑法。
抑扬法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今天我们主要谈谈欲扬先抑法。欲扬先抑法中的“抑”指按下、贬低,“扬”指褒扬、抬高,这种方法是指作者想要褒扬某个事物或人物,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从贬抑处落笔,然后因为某件事感情发生转变,最后再赞扬某个事物或人物。如《蝉》中作者先写到听蝉叫声很烦,听朋友讲了蝉的生命故事思想发生了转变,最后赞美蝉的生命意义。当然“转变”不是突然发生,马上完成,它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要合情合理,符合人的思维习惯。
贬低——转变——赞扬
(三)看动人视频,揭开波折第三层面纱。
过渡:蝉的故事是那么引人入胜,可是生活并不总是那么美好,常常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如何去叙事?我们一起观看一个动人故事。
① 看一段视频,谈观影感受。
同学们看得很投入,看完后一定感慨颇多,谈谈你的感受。
② 小结误会法。
“误会”是因某种原因误解他人,做出错误判断,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后真相大白,误会自然消除。在叙事中妙用误会法,会掀起故事的波澜,推动情节发展。当然误会要“妙”,既能造成矛盾冲突,又要在情理之中。 错误判断——产生误会——真相大白——消除误会
③ 经典欣赏——感受误会法。
《枪》节选
车子越往南驶,我越觉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从后镜瞅着我。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作案,为什么我还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开不久,我就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
窗外是一片漆黑,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了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可什么事也没发生.但我看到,他又从后镜飞快看我一眼,这一眼非常狠毒,这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车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口气,才想到没付钱,便走到司机窗下,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消失在黑暗里。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神色。
莫名其妙把车钱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见旅行袋开口突出一节枪管。那是我买给儿子的玩具枪,枪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四)、小结波折三秘,简介波折其他方法。
三、练写片段,巧用波折之法。
选择下面情境中的一个情境或自创情境,运用所学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创作一个动人片段:
1、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个生日真不寻常„„——《幸福的味道》{关于波折的作文}.
2、最近,我的好朋友很奇怪,他(她)总背着我 和其他同学说什么„„
——《我错怪了他(她)》
3、期中考试结束了,老师开始公布分数,我„„——《那一次,我难以忘记》
4、自创情境
四、开拓视野,感悟波折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猜了广告,听了朗读,看了故事,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叙事有波折的三种方法,揭开了波折的神秘面纱。
有波折的叙事就如欣赏自然的山水,水因有波澜而壮阔,山因有起伏而雄奇,生活因有波折而精彩,作文因有波折而灵动。让我们兴起思想的波澜,拿起生花的妙笔,拥抱生活,感悟生命,你一定能品味到生活的波折之美!
篇三:《关于妈妈的作文:波折的零花钱》
关于妈妈的作文:波折的零花钱
关于妈妈的作文:波折的零花钱
今天,又是固定每月拿零花钱的日子了。
我乐滋滋地把手向妈妈一摊:“我的零花钱——10元,拿来!”
可妈妈“哼”了一声:“你最近表现不好——做事拖拉、家务活儿干得少,日记写得也少„„所以,这个月的零花钱取消,等你表现好再说!”
妈妈一盆冷水向我兜头泼下,我的嗓子眼儿似乎被什么堵住了:天哪,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拿零花钱的这一天,就这么被妈妈的一句话给打发了?呜呜„„要知道,我钱包里除了一美元(收藏的钱),就真没钱了!一想到我那“饿”得“肚皮”都“扁”的钱包„„一种伤心无奈和气愤,让我控制不住一边哭一边说:“你说话不算数!呜呜呜„„骗人精!呜呜呜„„„”
妈妈先是一愣,再是哈哈大笑:“天哪!不过10元钱而已,用得着这么较真吗?再说,你有这么穷么?为了10元钱激动成这样?”
我激动得鼻水横流,顾不上哭了:“10元钱在我眼里就是100元!我钱包这会儿干瘪瘪的,一角钱都没有!„„”说到这,我又开始呜咽起来„„
妈妈却越笑越大声:“你银行卡里稿费不是大大的有吗?你可以拿来用呀!你之前不是还有几张5元的吗?用到哪里去了?”
我揉着满是泪水的眼睛,嘟嚷着:“银行的稿费是不能动的!那几张5元被我藏了起来,却不记得放哪儿了„„”
想起这伤心事,我更难过了,干脆放声大哭起来:“呜呜呜„„呜呜呜„„”
妈妈开始同情我了,她从钱包里掏出15元(一张10元,一张5元):“算了,算了,‘友情资助’你15元,拿着吧!”
我不接:“不要!我要把这两张‘大’钱通通换成1元的!”
妈妈奇怪地望着我,我摇头晃脑地告诉她:“换成1元的数起来带劲儿!看上去钱很多
的样子嘛!”
妈妈又大笑了起来!她帮我换了钱。我呢,埋头数起了钱:1元、2元、3元„„心里又乐了,可同时又警惕自己:不好好表现,每个月的零花钱可不好拿啊!
篇四:《高中作文:以曲折为话题》
以曲折为话题:
想象之中
想象之中,你我没什么不同,都是行将就木的人。回想那些逝去的日子,都是从渴望成长到害怕成长,然后时光流过,就都不得不成长了起来。虽然经历的路不一样,然而不论被暴雨或者细雨清洗的生命,终点都是坚强,都不缺希望… …
依然怀念从前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都年轻过,知道那一段不能遗忘的美好童年。没有什么事情是有目的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想要得出什么结果。呵呵,曾经的你我,笑容里看的见天空的痕迹,眼眸里也闪动着跳动的青春。而我们如今站在今天的角度,缅怀哪些逝去的青春,回忆一路中走在风雨中的你我。
小一些的时候,我们被父母惯着,过着衣食无忧,羡煞旁人的生活。可人啊,总是要有些追求,我们曾经最想要的,或许并不是那一帆风顺的学习生涯,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洋娃娃,或是一件名牌球衣。我们都为了那些既定的目标,努力着,做一些现在看来很幼稚的事情,比如哄爸爸妈妈开心,比如努力学习去赢取一些奖励。我们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成功的终点,那真是当时最快乐的事情。年幼的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其实做那一切的,不只是我们,还有父母。
再大一些,我们走出学校,面对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场合,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应该都曾经有颗不甘服输的心,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最值得别人选择的。于是我们不知天高地厚的去闯荡。我
们在求职道路上四处碰壁,才发现原来最不缺的,就是人;我们在社会交际失败,才知道原来人与人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和谐;我们面对一份失败的订单,第一次感到失落;面对突然的挑战,结果却不如人意。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的天空,并不是很蓝,我们才明白,原来小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原来我们也只是社会的一份子,仅此而已。于是我们重新面对以往的每一次失败,我们用更多的辛苦和汗水,浇筑着我们的路,慢慢塑造着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知道有一天,社会宣布了我们的成功。
时过境迁,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走到一个自认为可以独自面对任何事的人。这一路的辛酸、泪水、付出,每一次的伤心、失败、痛苦,每一种嘲笑、轻视、唾弃,慢慢沉淀成我们今天脚下的路。路是人走的,一人一条路。我们孩童时的笑容、年轻时的莽撞、成年时的稳重、老年时的洒脱,一点一滴,被生活塑成了路。
有的人,他的路崎岖不平,泥泞不堪,沿路的荒山野岭,似乎都在告诉他年轻时的放纵、壮年时的挥霍,他并不明白,走在上面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的生命。有的人,他的路平淡无奇,但是一路平坦,生命的平淡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他淡然的离开。可也还有一些人,他们的路,崎岖不平,可他们的路上却有春夏秋冬、有日月更替,他们的路不是一路平坦,却有其他东西充满了整个世界,花香鸟语,暴风骤雨,苦难幸福…他们用毕生的心血,设计了这样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
或许,他们的终点都是心的彼岸,或许,他们会在路的尽头
相遇。那会是三张不同的脸,一张扭曲丑陋,一张森严威武,一张充满笑容。我想,你我都知道为什么。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拨开乌云,见到最美丽的彩虹。我们的路,是我们的人生,它不仅仅是一个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我们追求的结果,仅仅是一瞬间的幸福,而过程中那些辛酸和苦累,那些能被牢记一辈子的磨难和曲折,将会伴随一个已经成功的你走完剩下的路。
不再幻想,也不再想象,生命的尽头总会到来,生活的尽头却不会到来。其实,想象和现实没有区别,只要你希望,只要你去想,只要你承受了乌云在你身体里留下的雨的印记,只要你接受了、改变了,那么,它回报你的,将是整片蓝天。
篇五:《1第二十七讲怎样写出波折》
第二十七讲怎样写出波折(4)
许多同学都听过《岳飞传》,少听一次都感到遗憾。为什么?因为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说故事的人,又把故事说得有声有色,往往在一段故事结束时,又出现一个紧张场面,或者突然“跳”出一个人来,这个人要干什么?这样,到了第二天,你非听不可。这就是事情的波折收到的效果。
作文也要写出波折。若平铺直叙,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那有什么味儿!若在文中设置一些悬念,如同把它们藏在“包袱”里,先不解开,让人去猜测。然后,随着情节的展开,再一下子抖开“包袱”,让读者恍然大悟,就生动有趣多了。
文章不在长短,都能写出波折。有家刊社,出巨资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波折的小说。结果,下面这篇85这字的小说获得了头奖。
三封电报
弟弟陪伴着姐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姐姐在家里接到了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亡……”
姐姐悲不自禁,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姐姐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运回巴布尸。”
姐姐很快得到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关于波折的作文}.
世界如同万花筒,有时你确实很难洞察其极。
这篇小小说,文字极少,但巧设悬念,一波三折,耐人寻味。小说共在三段,每段都有起伏: 同学们在作文中,往往把本来有波折的事情也写得过于平坦,就索然无味了
例如有篇题为《火柴盒的秘密》的作文,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我班的曾云,发现有些同学乱抛铅笔屑,影响了教室的整洁,就带来一个火柴盒,让大家把铅笔屑放在里面。大家都夸他做得好。
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他进行了修改:
课间,黄河告诉我,曾云的课桌里有盒火柴。我不信,他平时表现那么好,怎么玩火呢?我走到他课桌前,抽开一看,果真有盒火柴。不行,教室里尽是易燃的书本,烧起来怎么办?我得拿掉他的火柴。但对,抽出火柴匣,里面装的尽是铅笔屑。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有件事,一直让我感动着。
我村有个光棍老人,他是有名的养花专业户。这几天,听说他要去东北的一个亲戚家,并说到那就不回来了。 在镇上工作的亲戚听说后,来买他的花,并开价说10块钱一盆。只见老人慢慢地说:“我这些花早有主了,不卖。”人们议论纷纷:“连自己的亲戚都不卖,真不近人情!”
邻村的养花的小伙子听说后,也找上门来,说:“大伯,您的花,我全买了。15块一盆,怎样?”老人朝鞋底磕了磕烟袋,说:“我这花早有主了。”说着,把小伙子送出了大门。
人们又议论开了:“亲戚不卖,外人出高价还是不卖,真是奇了。咱倒看看这个老头儿,到底要把花卖给谁。” 下午我们正在上课,只见老人走到我们教室门口,对正在讲课的老师说:“老师,我家有200多盆花,上完课,您领学生把它们搬到学校来吧!”老师问:“您真舍得卖?多少钱一盆?”“不要钱,只要学校漂亮,我就心满意足了!” 搬完花,我们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举起右手,向这位淳朴的老人敬礼!
这件事,一直让我感动着。
传说唐伯虎“贺寿诗”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两个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母亲。
(出人意料之外,令人一惊一喜。)
大惊失色 不禁转怒为喜。 众人一片哗然,儿孙震惊。诗人接着写出了第四句
不得不佩服这位诗人变幻莫测的文才了。
怎样写出波折?
若材料中有读者最想知道的内容,我们就要巧妙地安排结构,别将那些内容急于写出,要设法吊足读者胃口,最后再一下子抖出来,这样的作文才能引人入胜。
1倒叙法:先写结果,然后逐层解开起因、经过、真相等谜团。如《三封电报》
2设疑法:先设疑,再解疑。如《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3陡转法:先写误会,后揭示真相。如《贺寿诗》。
4误会法:先写误会,后揭真相。如《火柴盒的秘密》。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必须写出波澜来,才能引人入胜。如何才能写出记叙文的波澜呢?
1、用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手法展开情节,营造文章波澜。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流浪汉苏比因为害怕冬天挨饿受冻,就想尽办法要进监狱躲过寒冬,哪里知道适得其反。当在上帝的感召下,他决定自食其力重新做人。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读者也可以松一口气,然而作者又把情节转了一转,流浪汉因为整天出现在教堂,被警察误以为要偷教堂里的东西而被关进拘留所。这样写,使得文章曲折有致,跌宕多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读者的神经始终是紧绷绷的,阅读过程快乐而紧张,读完又会有不尽的反思。
2、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营造文章的波澜。“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3、在详略安排上营造波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两个细节描写都是写“偷听”的,但是,详略的安排并不相同:一为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作者细节安排详略有致,使故事悬疑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4、巧用陪衬增加文章的波澜。《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段叫《关公温酒斩华雄》。云长出战之前,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孙坚手下大将祖茂、袁术手下骁将俞涉、太守韩馥之上将潘凤均被华雄所杀,这就把华雄的本事充分地陪衬出来了。而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角色,关公在“其酒尚温”之间即将之打败并斩杀,则关公的本领就不需多言了。众被杀将领是对华雄的陪衬,而他们与华雄又共同成为关公的陪衬。如此写来,文章的波澜也就出来了。
5、用“欲擒故纵法”来营造波澜。《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用的这个方法。这个故事的主旨是要突出林冲取胜,表现他的武艺高强和谦抑大度,但作者不急于一下子揭示,而是先写林冲拜见洪教头,洪教头傲慢不理,这是一纵;洪教头说林冲是假冒教头,诱讨酒食,林冲不作声,这是二纵;洪教头提出比武,林冲却称不敢,这是三纵;洪教头气势汹汹,来攻林冲,林冲退避,这是四纵;接着开枷,拿二十五两银子为利物,这是五纵。最后,林冲一棒打翻洪教头,终于一“擒”。这样“欲擒故纵”,设置波澜,扣人心弦,文章就显出了一路山重水复的丘壑之美。因此,“纵”是方式、手段,“擒”是目的、结局。
6、运用对照烘托的手法使文章产生波澜。有一篇题为《送报的少年》的文章,就巧妙地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同样是高三毕业后等录取通知书,送报少年与“我”的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家5点钟就起来,为爸爸送报纸;“儿子”8点多钟了还开着空调睡大觉,起来之后开电视,靠沙发,啜牛奶,换频道……而且“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起早床! ”时,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说不定还要出国留学!”送报少年的谦逊、明礼、勤劳、尊敬长辈与“儿子”的嚣张、狂傲、懒惰、目无尊长相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直到结尾才抖落包袱(少年考取了北京大学),但因为前面有伏笔、交代,所以不感到突兀。送报少年的礼貌、有教养,是他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他的勤奋刻苦,是他取得成绩的阶梯,他对高考信息非常关注,是很好的暗示。文章写得波澜跌宕,情趣盎然。
篇六:《我经历的一次波折300字作文》
我经历的一次波折300字作文
第一篇: 我经历的一次波折
那是去年的夏天,妈妈、爸爸和我一块到焦作去玩儿,在麦当劳门口,我见到了一件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那时,刚到焦作,我们就去"百货大楼"和"新亚"看了一会各自的衣服,到了中午,我们的肚子"咕、咕、咕"的叫了起来,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ezw/24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