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二作文

关于中日和平的文章

admin 初二作文 2020-04-23 02:57:18 中日日本

篇一:《关于和平的作文》

和平,还原最真实的梦想

罗伯舒乐曾说过一句话:梦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无疑,梦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它比钻石还要夺目,比繁星还要璀璨。将自己的一生付诸于梦想,循着它的光芒,向顶峰进发。有些人的梦想不但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成功,而且改变了人类社会,改变了历史的发展。

在一百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小品学兼优,从未打过架、吸过毒,甚至年年拿到优秀学生表彰奖。也许他从小的懂事听话造就了他的“不平凡”。他的脑海中一直埋藏着一个惊天的梦想——“统治世界”。一战中,还是一名普通士兵的他,侥幸从枪口下逃生,他认为连上帝都在帮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他将深深烙印在脑海中的梦想付诸行动。想书里说的那样“用强烈的欲望作为达成梦想的后盾,使欲望变得狂热,让它成为你脑中最重要的事。”他真正达到了“狂热”的境界,狂热的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狂热的屠杀了几乎全部的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狂热的向统治世界的梦想逼近。他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希特勒。

难道实现梦想有错么?也许这是希特勒死前都在纠结的问题。实现梦想固然无错,但错就错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用千千万万条性命做自己的垫脚石,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为了自己的梦想,他砸碎了多少人的梦想?在我看来,他的梦想,是世界上最卑微最渺小的甚至不值一提的梦想。

那么什么是伟大的有价值的梦想呢?为了一个电灯泡,试验了上百次的梦想是伟大的;为了解出答案,在罗马士兵的冷刀前验算到最后一刻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发展献出自己全部青春和生命的梦想;甚至,为了用双脚学会演奏钢琴的梦想。

梦想之大小,不在于是否为国家、社会抑或世界做出什么贡献。自己的梦想,安安静静的完成,不要为了一己之私,打破别人的梦想,扰乱世界的平静,那便是好的梦想了。在这之上,也许你的梦想激励了一些人,振奋了一些人,在人生的画卷上添了些生机蓬勃的绿或温暖明亮的春,那就是极好的梦想了。若是,你的梦想推动了世界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飞跃,便可以称其为“黄金梦想”而这些梦想全部是我眼中的“大梦想”。

若仅因自己的梦想,毁了他人的梦想,进而击破了和平安定的世界,那么,即便你有何种鸿鹄大志,也只不过是 连蝼蚁都不如的卑贱之物罢了。这种梦想便是“小梦想”。

你的心里装得下自己的梦想,也要装得下天下人的梦想。梦想之大,有天下,而梦想之小,只有自己。

能成功实现梦想的人,一定是胸怀天下的人。梦想因人而异,也许你的梦想很简单,娶妻生子,平安喜乐的过一辈子;亦或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踏踏实实赚钱,让父母安享晚年。梦想不一定伟大,但你的梦想保全了天下。“天下”,二人成天,一人成下,三人成天下,你知道保全天下人的梦想,所以你的梦想一定不平凡。

这个世界由无数个梦想组成,有无数个追梦人组成,每一个和平梦想的实现,都巩固了世界的进步。个人的平安喜乐也好,国家的独立强大也罢,所需要的无非是“和平”二字。无战无争,一家人才得以安居乐业;无硝烟、无战火,国家才得以发展壮大。且说近的,伊拉克的人民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不知何时爆炸声就会在自己头上响起。这样的情况下,黎民百姓如何能安居乐业?政府每

日为了战事忙的焦头烂额,谁还有时间发展经济,壮大综合国力?没有和平,梦想不过是一个镜花水月的故事

我想,梦想与和平大抵是分不开的,有了和平才有梦想的实现,而梦想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绚烂烟火,装点了天下。{关于中日和平的文章}.

姓名:叶文韬 住址:新疆省库尔勒市石化大道华山中学 性别:女 题目:和平,还原最真实的梦想

年龄:15 字数:1405

身份证号:652801199802140026

就读学校:新疆省库尔勒市华山中学

班别:2013级11班

电子邮箱:1204161815@qq.com

篇二:《中日和平寄语》

亲爱的日本友人,你们好。首先,我谨代表我们大学生志愿者们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来到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让我看到了你们的勇气更感受到了你们对和平的热爱,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众所周知,中国素来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文明古国,而你们的到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你们对和平的同样的热爱。和平是宁静,是财富,是幸福,和平是生命的摇篮。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世界才会美好,国家才会发展,人民才会幸福。

其实,从我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和平是人类的本能追求和最终目标。我想没有哪一个词语能够比“和平”更能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过“所以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而泰戈尔也在《牺牲》这部作品中说道“武力正表现了人类的懦弱”。在我看来,但凡是一位爱家人爱朋友的人都会有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本能,而只有那些暴力狂才会整天把战争挂在嘴边。我们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安居才能乐业,才能有机会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然而,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这个年代里,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里。稍微对历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并不是每个年代的人们都有机会能够享受到和平,和平是前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常话—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在享受和平的同时,我们每个人的肩上也也承担着一份维护和平的责任。和平就像一个蛋糕,我们在吃蛋糕的时候,不仅要清楚是谁给了我们蛋糕并对他们心存感激,更要记得在吃了蛋糕之后也不忘记自己动手做一个蛋糕,因为只有这样后面来的人才有的吃。和平就像一根接力棒,它传递着人

类的幸福,而只有持棒者与接棒者彼此之间能够友好地信任与合作,这份幸福才能不断地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快乐。 在中国有句古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很喜欢这句古老的谚语并且也相信,只要我们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种下一颗和平的种子,我们的所作所为就会带着友善与互爱,这样和平也就会开花结果,给我们以及后来人们带来幸福的基石。中日和平不仅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对亚洲的和平与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日和平是世界和平重要组成部分

篇三:《在当今和平年代谈中日关系》

在当今和平年代谈中日关系

随着海洋资源的勘测频率增加,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海域里面存在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且储量巨大,再加上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采才刚刚起步不久。因此身处于岛国的日本由于资源的匮乏和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开始对周围的海域进行扩张,其中以占礁为岛事件和钓鱼岛事件最为突出。虽然日本争夺海洋资源是出于对自己国家的考虑,但是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在本质上与以战争的方式对我国的资源进行掠夺无异,可以这么说,日本为他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强占钓鱼岛是对我们国家的犯罪。

站在我们中国的立场上来看,我们真切的希望我们邻国日本能够本着中日两国的未来出发,多为两国后代的和平相处做点贡献,我们能够忍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我国造成伤害的行为不道歉,因为我们看到了在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日本对我们国家的技术援助,并且我国当代热播抗日神剧丑化了日本的形象对日本的确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能够做朋友为何非要做仇人呢?因此我们希望和日本摈弃过去,放下武器和仇视,正确引导两国人民一起开创美好的未来。

篇四:《中日和平问题》

中日和平问题

中日和平问题是一个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那么首先,我们就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看起。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双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发展很快。在此背景下,两国要求尽早展开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呼声日益高涨。1975年1月,中日两国进行了预备性谈判,并达成两点共识。但是,由于双方在某些特定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谈判一度搁浅。

随着国际局势和中日两国国内形势的变化,缔约谈判出现转机。1978年7月,中断了两年多的中日缔约谈判在北京重新举行,经历多轮艰苦谈判后,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与日本外相园田直8月12日在北京正式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关于中日和平的文章}.

1978年10月23日上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与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出席,中国外交部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证书”,互换了批准书的正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此生效。{关于中日和平的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满意地回顾了自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以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新的基础上获得很大的发展。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虽然全文不足1000字,但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邓小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位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并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批准书互换仪式。邓小平对条约高度评价,他说,条约 “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法律上、政治上,总结了我们过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更进一步肯定了我们两国友好关系要不断地发展。”

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访问,被称作“暖春之旅”。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说,这次暖春之旅主要有四个成就:勾画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蓝图,深化经贸合作巩固了中日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了国民感情,夯实了中日关系的社会基础,扩大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共识。

中日两国启动了很多对话,中日双方的舰艇已经实现互访,这是战后中日历史上的首次。中日东海问题磋商也有了进展。还有中日青年交流已经提升到了政府的层面。

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以及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所发生的变化,中日关系的本质也有结构性的改变 历史问题并不是中日关系的核心,在中日关系里,有更重要的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共同研究历史对于改善中日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对而言,对“历史观”的研究应置于重要位置。对历史观的研究以“史实”为依据,又不局限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它要求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深、更远。历史显现的是结果,在有关这一结果的无数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历史的真实”。历史观则因人而异,因国而异,因时而异,不同历史时期看历史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会的发展不会停步,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更新。

正确看待历史的方法是,不仅看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所展现的历史意蕴。对历史事实背后的精神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对历史行为进行解释,也有利于对今后的走向提供借鉴。将中日两国的历史放在世界史、亚洲史的历史长河中定位与思考,是我们解读中日近代史的好方法。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之间的几个主要问题的排序也随着国家利益的重新定位而发生着变化。比如,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与国家主权以及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其占有“核心利益”的位置不言而喻,它是中日关系的试金石和最后底线。有争议的领海划界问题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谈判解决,其危机管理不容忽视,但目前仍可掌控。从利益圈划分看,它属于核心与外围之间的“中间利益”。中日之间敏感的“历史问题”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国家利益定位中将不断地向“边缘利益”发展。走出“历史阴影”,平静、理性地处理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对双方都有利。

中日关系千头万绪,两国又都处于社会变革之中,因此,中日双方必须慎重从事。对日本未来的走向我们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但我们可以通过双方战略利益的互惠与互动引导日本向着有利于中日两国以及亚洲各国利益的方向发展。一方国家利益的实现往往是在与对方国家的互动中进行的,中日首脑之间确立的“战略互惠关系”就体现了这一原则。国家利益既包括有形利益也包括无形利益,中日之间利益共同点不仅体现在有形的政治、安全以及经济、能源利益上,也体现在精神利益上。比如,我们对战后日本走和平道路以及其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进行积极评价就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也体现了战略互惠关系。另外,我们对日本走向自尊、自立也应有一定的理解。“自尊、自立”并不能简单地同军国主义复活挂钩,实际上它也是一国精神利益的体现。

21世纪将是亚洲摆脱贫困、实现复兴的世纪。中国的“崛起”与日本的“自立”是这一时代大潮中的两朵耀眼的浪花。在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上,中日两国同时平衡向前发展的现象还是第一次出现。然而,两国人民彼此对对方的发展、强大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历史恩怨与现实利益交织在一起,孰轻孰重,令人难辨。中日双方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自己国家进行战略定位的同时,艰难地寻找着为对方进行正确定位的心理平衡点。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渊源,复兴亚洲的责任感,注定两国必须站在历史哲学和国家战略高度掌控和把握中日关系的大局与走向。

篇五:《和平文章》{关于中日和平的文章}.

论务实河南

(一)一种务实发展的风气在中原大地日趋浓厚;

一种务实发展的共识在干部群众中高度凝聚;

一种务实发展的精神在洋溢激荡、发扬光大;

……

刚刚闭幕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响亮提出: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河南的发展蓝图: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大会洋溢着求真务实的浓厚气息,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的里程碑。 时代的强音最能反映广大人民的心声。“务实河南”成为当下河南最热的话题,从领导干部到基层群众,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网友,人们话发展,讲责任,提建议,说期盼,一个务实的河南,承载着亿万人民的重托,树起了未来发展的路标。

(二)什么是务实?务实就是查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务实发展,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的是低调、持续、实干,体现的是责任、运作、精神、气势。

务实发展,彰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光芒。

30多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全党的共识,由此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变革。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些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对于打破僵化思想的坚冰,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引领我们走上改革开放的大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中日和平的文章}.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曾说,就中国经验来讲,最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就是“务实主义”,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渐进改革,中国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现代的市场经济体系。

(三)探寻大国崛起的经验,无不把效用至上作为发展之道。德国人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态度,成就了德国制造业驰名世界的美誉;日本人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的精神,使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人注重实际、进取创新的个性,让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引领科技潮流的超级大国。

好虚名者,必招实祸;务实功者,能成伟业。务实的理念非自今日始,眼下何以在中原大地如此之“火”?

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什么时候务实,发展就顺利;什么时候不务实,百姓就遭罪。建设中原经济区能从一纸构想变为国之方略,说到底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结出的硕果。

当前,河南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崛起振兴的新阶段,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改善民生是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必须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提升,在提升中持续改善民生。《指导意见》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务实,必须务实,更加务实,才能把握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实现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唯实是务,所务必实。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务实河南,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对河南省情的准确把握,是对发展为民的孜孜追求。

(四)这两年,我省解放思想润无声,科学发展静悄悄,加快转变不停步——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确立了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在加快转变上,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文九论十八谈”,包括正在开展的“新十八谈”,从深刻的“点题”,到精彩的“破题”,再到结合实际的深入“解题”,上下对照,前后呼应,理实相生,知行合一,开启了务实发展的“总闸门”。

在工作方法上,坚持运用“三具两基一抓手”,实施“四个带动”,落实“五重五不简单”,这些工作方法,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好用、管用、实用,成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利器和法宝。

在干部作风上,强调责随职走,心随责走,领导干部特别要多看问题,多看不足,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不断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谋务实之策,说务实之话,办务实之事,求务实之效。

……

照相站后排,引得客商近悦远来;体验求职难,力促“4050人员”再就业;坐公交察民情,一元公交送温暖……省委书记率先垂范,亲民务实赢得广泛赞誉。 大招商,招大商,富士康来了,西门子来了,中粮集团来了,众多央企布局中原,世界500强抢滩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省预计实际利用省外境外资金累计达到1.4万亿元,超过1979年到2006年的总和。

“十二五”开局之年,佳音频传,喜事不断:党委换届风清气正,夏粮获得九连增,农民工“家门口”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南水北调移民工作顺利推进…… 务实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务实让中原迈开了大步,务实让河南在世人面前树立起了自强不息、持续探索、矢志振兴、奋发有为的时代形象。

(五)中原这片热土,从来不乏务实肯干的人、默默奉献的人、敢拼会赢的人、为民造福的人。

焦裕禄,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带领兰考人民,抗风沙,治盐碱,除内涝,彻底改变了兰考的旧面貌;史来贺,咬定发展不放松,恪守“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把刘庄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长霞,打黑除暴,扶危济困,维护一方平安,温暖千家万户;程相文,坚定“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的信念,玉米地里,痴心育种48载,引进选育了39个新品种……在他们身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如熊熊火炬,永不熄灭,代代相传。

(六)今天,在世情、国情、党情、省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征程上,警惕“四大危险”,经受“四大考验”,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在不断思考,我们在不懈追问——如何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务实河南,为务实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务实,就要务科学发展之实。看指标,全国排名正数第一的,大多体现在粮食和农业;倒数第一的,则集中体现在人均指标这一块。河南面临着“比东不足、比西不优、比南不如、比北不强”的尴尬处境。发展不足是最大的省情,我们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

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必须时刻牢记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此,我们过去没有动摇,现在不能动摇,将来也不会动摇。同时要看到,土地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省城镇化率比全国低10%左右。中原经济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必须打破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束缚,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的路子。

务实,就要务转变提升之实。看问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老四难”依然困扰,“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

保、物价怎么办”,“新四难”接踵而至。我省正处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竞争能力的任务很繁重。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转变发展方式,领导方式的转变是重要保障。领导方式转变之实,在于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不断破解难题,切实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

务实,就要务改善民生之实。看民生,“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哪一件事乘以一亿,都是了不得的大事。但现实的境况是:我省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卫生总费用支出、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等,在全国排名大多垫底,每念及此,我们的心情沉重而不安,急切而忧虑。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七)务实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前,我们尤其要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工作中,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厘清四种关系,廓清四种认识。

务实强调实干,但不意味着敏于行而拙于思,只停留在实用主义的较低层次上。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但怎么去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值得好好研究,仔细琢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而言,只有想好了再做,才会做得更好。现在的问题是,有的人热衷于“做”,而放弃了“想”,如果想得不深,悟得不透,谋划得不科学,工作就不能真正做到位。这样的“做”,与务实的精髓相距甚远。

务实讲求实际,但不意味着“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务实的前提是站位要准,立意要高。有的同志看问题、做事情,只会拿着“放大镜”,盯着眼前这点事,很少举起“望远镜”,仔细明辨来路前程,准确判断方位全局。眼下,要把《指导意见》的精神落到实处,就不能只津津乐道于几个点、某些方面,而要反复研究,全面领会,学好吃透,融会贯通,用足用活,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篇六:《中日关系论文1500字左右》

论中日关系发展

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虽出现过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还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当然,80年代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6年,日本自民党还把“实现首相和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该党众议院选举公约。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

1.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 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2.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对台湾实行过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至今仍有着浓重的“台湾情结”。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日美同盟的巩固,日本出于战略现实利益的考虑,对台湾问题越来越关切,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日益突出之势。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3.近几年,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争执。去年,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军事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也引起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境内频繁出现抵制日货的行为,两国关系也仿佛到了冰点。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三、对中日关系展望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

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关于中日和平的文章}.

为了维护长期以来历经艰难形成的中日关系大局,我们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为构筑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以正确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日本,忘记怨恨,相互宽容。不要受一些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盲目爱国,更不要盲目反日,不要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日本。历史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系。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篇七:《战争与和平 中日矛盾的焦点》

战争与和平 中日矛盾的焦点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中日矛盾的焦点。看当今中日之间的主要问题:历史上日本的战争、战败与战后是“过去的”战争与和平问题;钓鱼岛争端是“现在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安倍“修宪”使日本成为“能进行战争的国家”,是“将来的”战争与和平问题;2014年安倍,多次提出“积极和平主义”,其实与100年前一战肇事者们所做的“和平秀”在逻辑上并无二致,这就是“和平诚可贵,不惜用战争来捍卫它”;2015年夏季,据报道“安倍将借二战周年纪念之际发表其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令人拭目以待。总之,中日之间的几乎所有主要问题,都牵连到同一个问题,这就是战争与和平。 在军事领域的矛盾是中日矛盾中最深刻、最尖锐、最具有刚性的结构性矛盾。为了落实中日四点原则共识,固然需要加强民间交流,加强环保合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解决好“战争与和平”这个根本问题。

(一)中国的对日“军事斗争准备”应提升到军事创新境界 中日首脑会见后,尽管中日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日本“借美制华”的军事战略并没有改变,中国仍然需要做好军事斗

争准备,而且在“军事斗争准备”方面也要“转方式、调结构”,注意保护环境,从数量型的军备走向质量型的军备。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8月指出,我们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笔者理解“军事创新”的基本含义是:由于技术革新,使过去不可能实现的各种新武器等组成的新军事系统的开发成为可能,进而引发对各种新武器等组成的军事系统加以运用的战略战术、作战思想、战争模式、组织体制、军事管理发生相应的深刻变革。根据“军事创新”的基本含义,可以看出:“军事创新”的原点在自然科技革新,“军事创新”的内涵涉及军事思想、军事管理、军事组织等等,则离不开社会科学的支持,总之,包括自然科技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技术构成了“军事创新”的核心,构成了一国的经济力、军事力乃至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

(二)注意应对日美“军事技术同盟”的挑战

在推进军事创新过程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军事技术创新与民用技术创新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长期以来,美国军方紧盯高度重视研发的日本民间企业,从其民用技术开发活动中吸取创新武器技术。这个事实表明,在电子、材料、激光、精密机械等尖端技术领域中,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分界,而是既具个性,又有共性,既互相区别,又可互相利用和转化。例如美国开发隐形轰炸机等隐形武器使用的涂料,就是从日本一家中小企业提供的用于家用微波炉的电波吸收材

料样品中得到启发。美国与拥有领先于世界的民用技术实力的日本结成“技术同盟”,成为它在同苏联的军备竞赛中夺取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借力日本的民用技术开发新式武器的事例启发我们:要高度重视高技术的军民两用性和转用性,使军事科技创新与民用科技创新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刺激创新灵感的互动境界,为达到这种境界,必然要推进整个国家的科技体制的创新。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正是“创新”成为美国维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原动力。美国不仅依靠从全世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等措施提高其军事科技研究水平,而且通过加强“盎格鲁—撒克逊五国同盟”的紧密的军事技术合作和协同关系,通过加强与日本之间的军民两用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来增强其作为西方军事技术霸权国的地位。这意味着中国与之进行军事创新竞赛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包括日本在内的大半个西方阵营。

战争的逻辑在本质上就是矛盾运动的逻辑。“有矛必有盾”,矛越锐,盾越坚;盾越坚,矛更锐。恩格斯说过:“两个阵营都在准备决战,准备一场世界上从未见过的战争„„只有两个情况至今阻碍着这场可怕的战争爆发:第一,军事技术空前迅速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种新发明的武器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在一支军队中使用,就被另外的新发明所超过;第二,绝对没有可能预料胜负,完全不知道究竟谁将在这场大战中获得最后胜利。”

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科技创新这个原点和基础出发,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最先进的高精尖武器的核心技术,构筑日新月异的武器系统、与时俱进的军事战略、超越传统的作战思想、灵活机动的军事指挥和管理体制,努力打破“瓦森纳国家群”对我的技术封锁,加强武器技术乃至武器概念的创新,同时减少资源被消耗在购置大量“几年不用就变成难以处理的垃圾”的二三流武器上。

(三)“中日必有一战”将是“中日创新之战”

十年前,美国五角大楼预计,随着全球人口在2050年向100亿大关逼近,战争将在2020年定义人类生活。这是“所有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源”。“到2020年,毫无疑问将会有大事发生。随着地球的负载能力减弱,一种古老的模式将重新出现:世界将爆发对食品、水与能源进行争夺的全面战争,战争将定义人类的生活。” 然而,越来越多是人们开始质疑战争是否是解决世界问题的最好手段,因为战争将加速消耗资源并破坏已经脆弱不堪的自然环境,当今日本右翼势力推行战争擦边球政策的最大危险就是只想着右翼的政治理念和当下执政者的政治利益而缺乏“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着想”的人类良知。这个“人类良知”就是:在地球环境已经不堪忍受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沉重

负荷的情况下,不要再雪上加霜,把一个打得稀烂的地球留给后代。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美国学者提出2012~2022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中美创新之战”,因为理智最终总是会占上风,认识到应该推动创新与技术的转变,促使创新与技术的着眼点置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真正重大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是人类的生存而非杀戮。三年前,中国一位军队领导人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演讲说:“中国搞经济建设是为了解决好13亿人民的生活,使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而不是拿这个钱去搞武器装备,去挑战美国。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高出中国人民生活水平12倍,如果我们拿这个钱去搞武器装备挑战美国,中国老百姓也不会答应。”总之,针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搞军备竞赛是下策,积极推进包括军事创新在内的“创新竞赛”才是上策,而所谓“中日必有一战”也必将是“中日创新之战”。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ezw/24353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