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产生同自己相似的新个体称为繁殖。这是植物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植物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下面是zw234深海网www.zw234.cn 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北京市育鸿学校 元 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列举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比较植物多种生殖方式的异同。
2.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是保证种群的延续和对环境适应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进行扦插的探究活动。
四、教学准备
PPT、视频、富贵竹或绿萝实物。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第1课时)
有性生殖播放植物由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一段视频。
【提问】这段视频显示的是植物由种子萌发到开花的一段过程,我们知道开花后就结果了,那在开花和结果之间还发生了什么呢?那种子里的哪个部分会发育为一株新植物呢?形成种子的过程中哪个步骤最重要呢?
请学生完成课本图7-1的填空。观看视频,回忆七年级有关植物生殖的知识,完成课本填图。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回忆旧知识引出新课内容。
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及课本填图,师生共同总结在形成种子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最为重要,因为它们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会发育为种子中的胚,最终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育为新植株。
总结:这种经过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并且回答问题,互相之间交流、补充,最后总结出有性生殖的概念。通过回忆种子形成的过程,了解这种生殖方式因为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为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扦插PPT出示一盆吊兰图片。
【提问】
1.用刚学过的有性生殖的方法解释吊兰是如何繁殖新个体的?
2.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繁殖吊兰?
3.两种方法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总结】无性繁殖的种类(扦插、嫁接、压条、分根)。
【思考】扦插繁殖新个体的方法和有性生殖的方式有什么根本区别吗?
【总结】什么样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请学生再举出一些扦插的例子。然后PPT展示部分扦插成活的植物的例子,如富贵竹、绿萝、豆瓣绿、多肉植物等。
【延伸】扦插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学生回答问题:
1.可以等吊兰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播种。
2.分一株下来放水里生根后栽种,或直接插到土里生根。
讨论完成思考题: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受精卵的形成过程。
观察PPT图片,了解扦插可以用茎,也可以用叶。
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并且通过思考将其上升到理论阶段。
探究:薄荷的扦插
分小组讨论:插条如何选择、处理?
学生观察:几株已经生根的富贵竹和绿萝实物,观察其生根的部位。
【提示】生根的部位?多长的茎段?需要茎段上留些什么?怎么留?等等。
小组讨论分析:扦插要点及保证成活的要点。例如,茎段上平下斜、去掉大部分甚至全部叶片、至少有一个节要插入土里等等。
组织小组完善本组方案。学生分小组讨论扦插的方案。
每组按要求完成分析任务,最后完善自己小组的方案,并设计一份记录表。
课下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完成扦插任务,并且记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性学习,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二)引入新课
(第2课时)
PPT出示嫁接了蟹爪兰的仙人掌。
【提问】这盆开着鲜花的植物叫什么?是仙人掌?还是蟹爪兰?
它是仙人掌和蟹爪兰嫁接的产物。观察,思考,回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嫁接内容。
嫁接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无性生殖的应用”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何为砧木?接穗?嫁接?
2.嫁接时哪个为砧木?哪个为接穗?
3.嫁接的类型?
4.嫁接成活的关键点是什么?为什么?成活后新个体与接穗还是砧木比较像?
根据学生回答,结合PPT中有关嫁接的过程总结嫁接的有关知识。简单介绍嫁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问】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嫁接属于哪种生殖方式?
视频: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小组讨论
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提示:过程、繁殖速度、特点、应用等)
2.植物具有多种生殖方式有什么适应意义?自主阅读,根据课本独立完成问题。
简单了解有关嫁接的过程、类型和成活的关键点。
重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内容。
再次体会科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
讨论交流,明确两种生殖方式的区别,了解植物生殖多样性使得其更适应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文字中提取信息,分析总结的能力。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比较等多种学习方法,理解两种生殖方式的区别,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表现的各个方面。
无性生殖的方式【提问】我们已经充分明白了无性生殖的内容,那我们还学过哪些生物可以进行无性生殖?分别是什么方式?
根据回答总结出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克隆等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
学生思考回忆旧知识,交流回答问题。希望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整理已学过的生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梳理知识。学生对生物生殖方式的认识有整体性。
作业1.每小组完成扦插探究活动。
2.自主学习组织培养。记录探究活动过程,阅读学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种子中的胚→新个体
《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重 点:列举常见植物的无性生殖
难 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的关键。
授课班级:八、 1.2.3.4班
课时数: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植物生殖的学案和相关的挂图
板书设计:
有性生殖: 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无性生殖: 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植物的生殖 孢子、分裂、出芽
无性生殖的方式 营养繁殖:根、茎、叶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无性生殖的优点:可以保留亲本的性状,繁殖速度快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
复习引入: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观察思考:阅读P3的资料(要用心呀,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
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应用
阅读P4请你来解答:不要犹豫了!!
实验探究:P4-5扦插材料的处理。
开眼界,阅读植物的组织培养:
归纳:植物进行无性生殖有哪些优点。
课上习题
快快动笔,看看我有多棒!
小结
学后反思:收获、疑惑
上节课简单复习了开花和结果,在这个基础上完成课本P2图示内容。
思考:在这个图中,新一代植株是怎么来的?
这种生殖的方式叫有性生殖
是不是植物都进行这种生殖呢?你有没有见过不用这种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
书上例举了几种,不知道你以前见过没有?
讨论:1、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
得出无性 。
有些被子植物可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
你还知道哪些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
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务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 、 等。比如, 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等果对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2.嫁接的方式有
和 两种,嫁接成活的关键是 。
动手试一试:我们要扦插月季,要对月季的枝条做哪些处理?
思考:
茎段上方的切口为什么是水平的?下方切口为什么是斜向的?上一个节上的叶为什么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为什么?
植物的组织培养利用的植物细胞的 。
植物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什么优点呢?联系刚才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完成
给学生时间进行习题的处理,处理完后根据题的难易进行个别讲解
根据自己学到知识的情况进行总结,说出学到的东西和哪方面的疑问
学生完成图中的内容,
根据图的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有性生殖并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回答,应该有的,并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在老师给出的阅读题纲中进行学习,有困难的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学生,共同讨论完成
完成后,看有没有疑问,有疑问的,同学之间相互解决
实在不能完成的,老师进行讲解和说明
学生进行比较,把不同之处写在表格中
在给出的习题中,进行学习,完成习题
这些题比较简单,让中下等学生回答,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动脑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学生进行阅读,得出组织培养的原理和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进行繁殖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得出最佳答案
学生完成习题
有不懂的地方,先让学生之间解决,再不懂的老师帮助解决
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实际出发,引出无性生殖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一起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精神
通过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理解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给学生时间进行完成,提高中下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归纳出扦插注意的事项,为课下的动手操作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归纳分析的能力
培养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归纳分析的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主让学生分析,有利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ezw/24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