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二上学期六单元作文:《归园田居》改写300字》
作文的学习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每一天,每天都要有新的突破。因此小编帮助大家整理了这篇初二上学期六单元作文:《归园田居》改写300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急于求成使学不好语文作文的,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希望这篇初二上学期六单元作文:《归园田居》改写300字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篇二:《精品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题及答案》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理解选择:
1. 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2.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
B.“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C.“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但使愿无违”中的“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3.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5.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
6.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写躬耕的艰辛,而归隐生活的乐趣远大于辛劳,故“不足惜”。
二.名句赏析:
1. 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改写归园田居其三800字}.
三.理解作答: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2.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改写归园田居其三800字}.
3.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4.“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答案:
一.1.D 2.A 3.C 4.D 5.D 6.B
二.1.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月夜归耕图,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得这般美好而有有情趣,读来亲切,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
1.“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的感情。
3.“种豆南山下”,多么平淡的口语;“带月荷锄归”多么美的画面。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4.说明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5.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不满社会现实黑暗,又想保持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的方法。
篇三:《【阅读欣赏+训练】《归园田居(其三)》(田K)》{改写归园田居其三800字}.
1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诗人,被称为“田园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主题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生活的厌恶之感。
赏析
首联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在南山;劳作的成果即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颔联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为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就是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颈联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尾联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1
2
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题库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答案】D
2、“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答案】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3、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
【答案】从诗的内容看,可理解为辛勤耕种期待收获——多收些豆子。从诗的主题看,是指希望能隐居田园,远离官场的污浊,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案】“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5、理解性默写
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 , .
【答案】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
3 表明隐居之地与劳动成果的句子是 , 。
【答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
篇四:《《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补改)》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改写归园田居其三800字}.
二、走近作者: (课件展示)
三、解读文本。
1、默读。
2、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3、自行朗读,划分节奏:(课件展示)
4、解读文本(课件展示)
5、齐读。
6、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讨论、明确:(课件展示)
五、探究文本{改写归园田居其三800字}.
1、小组讨论:你认为田园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汇报)
2、学生找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并汇报。
(1)、学生汇报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诗的味道,体会一下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特点吧!
(2)、学生齐声朗读。
诗的味道读出来了吗?(课件展示)
(3)、下面我们再读一遍诗歌,读出它的情味来!
(4)、(课件展示) 那么同学们感觉到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特点了吗?
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现实生活如此清贫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呢?
想知道原因吗?让我们从陶渊明的仕途经历和诗歌中去寻找答案。一起读一读他的《归园田居》一、三。(课件展示:《归园田居》其一)
他面对困顿生活时不抱怨现实,种种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写在诗歌中,你们找到了吗?(课件展示)“但使愿无违”中“愿”具体指什么呢?
自由读。{改写归园田居其三800字}.
3、小结:
五、拓展:
同学们,你是怎样看待陶渊明“归隐”的呢?如果他生活在现代社会还会归隐吗?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课件展示)
任选一题:
1、用散文的手法改写《归田园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2、自选一角度(如语言、意象、意境等),赏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背诵和默写《归田园居》(其三),朗读《归田园居》组诗。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田园诗的始祖
归
愿
教学反思:通过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搜集有关田园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能够用一种宽阔的视野来欣赏田园诗作。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写一写对田园生活的理解。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ezw/24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