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二语文新闻两则》
东港六中初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讲授课教案(一) 李芸秋
一、导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理清消息的结构,找出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
4、了解战役经过,接受革命的教育
三、探究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绥靖( )( )阌乡( )聿( )鄂( )
豫( )阻遏( )锐不可当( )
2、解释词语
锐不可当
业已
3、了解有关新闻知识:{新闻两则小练笔}.
(1)、新闻的结构包括:( )( ) ( ) ( ) ( ) ( ).{新闻两则小练笔}.
(2)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包括:( ) ( ) ( )
(3)、导语是新闻开头的( )或( ),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 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是新闻发生的( )或( )。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题中。
(4)、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其特点是:( )、( )、( )。
4、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5、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并体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标题:
导语:
主体:
1
6、探究主体部分:
(1)、为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
(2)、你能说说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吗?
四、训练提升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歼灭( ) 击溃( ) 绥靖( )( ) .....
阻遏( ) 鄂豫( )( ) ..
2、消息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_________、_________、事件发生的_________、经过、_________。
3、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_________
4、消息主要运用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插入简单的_________。
5、“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被称为 ,它交待了 、发电地点和 等三个要点。其作用是:表明材料 ,报道及时。
(二)、中考链接
找出下面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
我市即将迎来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本报讯 9月13日至15日,省爱卫会将对我市省级卫生城市进行考核验收。8月25日下午,市“四城联创”办、市爱卫办联合召开迎接省卫生城复核验收协调会,对卫生城创建工作进行再部署。
市“四城联创”办要求,一把手要负总责,主管领导要亲临现场。各督察组要各负其责,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拉网式检查,各个区也要对创卫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要在全市集中开展一次清理卫生死角的活动,确保省级卫生城市验收成功。
2
东港六中初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讲授课教案(二) 李芸秋
一、导学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整理消息的结构,找出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
3、划分文章的层次,概括段意。
三、探究学习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找出消息的导语部分,并说说导语部分介绍了哪些内容?
3、阅读消息,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新闻两则小练笔}.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4、把这则消息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
(2)
(3)
(4)
四、训练提升{新闻两则小练笔}.
(一)基础训练
1、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 )( )( )( )( )其中( )( )( )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2、标题是用来( ),包括( )( )( )。
3、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其特点是( )( )( )。
(二)中考链接
1、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2、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12个字)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成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颠。
篇二:《《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答案》
《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新闻两则小练笔}.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
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
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新闻两则小练笔}.
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本题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揣摩遣词造句,三个小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宜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以增强语感,更好地学习语言。
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ezw/24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