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二作文

学打太极拳作文初中作文

admin 初二作文 2020-04-23 03:10:18 太极拳太极

篇一:《太极拳作文》

清晨,我匆匆忙忙地起床,洗漱完后,我急忙向练太极拳的地点去。一路上练拳的人们陆续从四方来到练拳的地点—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这时那里已经聚集许多人,西面是练太极剑的,东面才是练太极拳的呢。这支队伍都穿一身雪白的服装,后背印着富乐社区太极健身队9个红字。他们排成一个正方形的队伍,6列每列6人。

我对练太极拳很好奇,今天只学了起势、十字手和收势三种。看来练拳比我们学生做操还要难。

但是,太极拳的队员们经常到外面演出呢!

晨光被云雾笼罩,太阳一直没有露出笑脸,但是天气依然闷热,个个汗流满面。晨练结束了,个个向家走去。

篇二:《写打太极的作文500字》

写打太极的作文500字 第一次打太极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当王老师说教我们学打太极拳时,同学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们来到一块平坦的草坪上,迅速以王老师为中心,扇形排好队。王老师先向我们介绍了太极拳的基本方法: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并告诉我们,做这些动作时要徐缓舒畅,练拳时必须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他还用

清代拳师的话形容“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接着,王老师边讲解,边给我们示范。 我们学的是最简单的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这套太极拳的动作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名称十分有趣好记。从开始的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到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24式新奇而陌生的名称,十分有趣。王老师希望我们先学动作,再记名称。 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认真而又耐心地跟着做,一招一式都模仿他的动作,每个动作尽量做到位。如海底捞针这一招,王老师做得那么优美、好看,而我与其说是“大海捞针”,不如说“大海捞球”,手指没有伸直,手掌没有伸平,幼稚、滑稽的动作引得围观的同学哈哈大笑。下势、蹬脚、发力等动作,看起来徐缓、平稳,可我操练起来往往手忙脚乱,顾了上肢,顾不了下脚,顾了正腰,顾不了垂肩。可我不灰心,认真学,模仿王老师的每一个动作,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了“24式简化太极拳”中的前12招的要领。 下课的时候,尽管觉得腰酸背疼,但我还是十分开心,因为太极拳既能用来防身,又能用来健身。我一定要继续学习打太极拳。

篇三:《太极征文》

学院:

班级:姓名:

学号:

题目:畅聊太极 XX xXXXX 联系方式:

畅聊太极

从小就听老一辈的人讲起太极,但是并不是很了解。太极刚开始带给我的是神秘,气运丹田的神韵,以柔克刚的拳法,行云流水的步伐„„这一切都充满了魔力,吸引着我想要继续深入的了解它。这个学期,南京农业大学举行了太极拳比赛,我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太极比赛,我不仅增强了自己的体魄,而且锻炼了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时,我对太极也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对太极也是俞练俞爱。

如果问我太极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太极拳讲究意念导引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太极拳要求“ 以意引气”,“以气运身”,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和道家养生学及中国传统中医经络学的丰富内涵,是东方文明与人体运动的完美结合。太极拳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育运动之一。太极拳的开展与普及,不仅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丰富学生的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广受到大众的喜爱,在全民健身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此次比赛选用的是“简化太极”即“二十四式太极”。简化太极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年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全套共四段,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独立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

我们在练习是主要遵循以下要点: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

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宜采用自然呼吸。

我们在比赛前期大概练了有一个月。这一个月,我们从刚开始的零基础,到后来的行运自如,我们在此期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挥洒了很多的汗水。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而指引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正是太极带给我们的魅力。

太极拳有着独到的锻炼方法,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脑之所行)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太极拳的健身,总的说来是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练太极可以增强我们的体魄!

打太极有很重要的一个字‘慢’。慢,是健康的唯一选择。本世纪初,西方国家提倡激烈的快跑为全民运动,后来发现快跑有了后遗症而改为慢跑,现在发现慢跑还是出了问题,又改为大步快走和缓和的有氧运动。我们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西方国家会提倡太极拳做为他们的全民运动的,因为西方国家已经慢慢认识了“慢,是健康的唯一选择”!太极拳的慢,能带给我们缓和身心步调、平稳情绪;太极拳的慢,能增强心肺功能、训练柔韧肌肉;太极拳的慢,在没有运动伤害、没有后遗症情况之下,获得最大的修身养性功效,促进全面性的身心健康!打太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削减我们的浮躁,带给我们一种内心的宁静。{学打太极拳作文初中作文}.

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太极还带给了我一份很大的礼物,那就是友情。在练太极的这些日子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大家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们不仅是打太极的队友,而且是生活中的朋友。训练的那些日子里虽然很累,但是我们很开心!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最后代表信息院在此次比赛中赢得了二等奖。这是我人生不可多得的一段经历,我相信回想起来满满的都是温暖与感动!

篇四:《跟我练习太极拳的云手吧》

跟我练习太极拳的云手吧

朱定友{学打太极拳作文初中作文}.

如果你喜欢太极拳,又没有找到会太极拳的老师,你可以从网上看看,自己多练习几次就会明白了。太极拳的云手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经过我多年的修炼,我才明白了祝大彤老师说的三动三不动,一切顺其自然走,自然就会悟道出心静体松,太极拳出来的感觉。太极拳出来的感觉就是生劲,有劲则拳活。越练越爱练,沉侵在太极拳中,方知用意不用力,就是不加以认为的用力,而是跟着劲的感觉走,越练越有劲。时间不知哪里去了,太极功夫悄然而上身。日久自然就会悟道出缠丝劲来了,棚履二劲也就会随之而来。再加上太极推手的练习,就会明白太极拳的劲是怎么用的了。太极的谚语:云手夹在单鞭中,一会就知鞭子劲。不无道理的,如果你的云手练习得好,可以大胆尝

试发力,坚持一段时间就会练成出手如软皮鞭一样的甩出去。太极拳的鞭子劲就出来的。我的至理名言就是:日行云手千百次,太极功夫自然会。就是这回事情的。

篇五:《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学打太极拳作文初中作文}.

练习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虽然各式太极拳有不同的流派特征,但它们的动作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 神为主帅,意动身随

练习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例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徐徐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与体操中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似,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从开始做动作前就要有向前平举的意念。做气沉丹田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意念。意不停,动作随之不停,犹如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穿起来一样。古人在练拳过程中所总结的“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就是强调用意念引导动作。

(二) 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在保持身体正常姿势的情况下,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人体的脊柱按自然的状态直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动,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协调、动作自如的状态。

(三) 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有人说,打太极拳时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这些都是形容练太极拳时“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意思。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也知道要以腰

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进行活动,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可先练习单式动作,同时练习步法,然后再进行套路练习。

(四) 分清虚实,稳定重心

在掌握太极拳身体姿势的动作要领后,要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因为在太极拳的套路中,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变,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同时,还要讲究身法和手法的运用。不论由虚到实,还是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衔接,做到势断意不断,一气呵成。所谓“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就是对太极拳脚步轻盈和动作均匀的描述。

(五)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动作轻松柔和,要求呼吸平和,且要增加呼吸的深度,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太极拳运动强调运用腹式呼吸,以横膈上下活动完成“气沉丹田”,让腹部存养涵蓄,不使上浮,这样在练拳时就不至于因缺氧而气喘,并有助于重心稳定。注意含胸拔背有助于“气沉丹田”。

篇六:《对自然太极拳的被动练拳的理解》

对自然太极拳的被动练拳的理解

以前在学校学习时,我主要学习的是新派太极拳,老师教学的是外型,内在的东西只停留在文字上和口头上讲的“松”,“用意不用力”;那什么是松,怎么松,“用意不用力”怎么练就不了了之了。因为他们也不是明师。步入社会后,又学习了传统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师傅有的是为教拳而教拳,有的是因文化知识低而没办法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因此在2011年以前,只知道学拳架,不知道何为松,四肢僵紧。20年过去了,在练习中,不但没有放松,反而越练越紧越硬。丝毫没有体会到太极拳的松更不用说练拳的愉悦。2011年在祝师傅和林国强、陈必辉等众师兄的循循教悔,手把手的指导,我才觉得稍有所悟有所得,在此衷心感恩师傅和众师兄的无私指导。

以前练拳都是手脚的比划比划,祝师傅来了说这是“我在练拳”主动练拳,四肢主动伸缩,腰轴旋转,以手帯身,手僵硬,腰僵硬,不符合太极拳的松的要求;要被动练拳,拳练我。当时我想不是我在练拳吗,怎么会是拳练我,拳怎么练我,这个师傅是骗子吧?在胡说八道。心里就有了抵触,一年下来什么都没学,只是翻了翻祝师傅的《增补太极内功解秘》《太极解秘十三篇•修订版》两本著作。对其中的一句话 “驴拉磨” 觉得很有趣。于是我认为我理解了太极拳的练法是我是驴,拳是磨,是主动练拳才对,祝师傅是蒙人的。直到祝师傅的再次到来,我问他老人家:“师傅,杨禹廷师爷说的驴拉磨是什意思?”祝师傅摸了摸我的头说: “水生,你终于能问到了自然太极拳要点了.“驴拉磨”就是练拳的人就是“磨”,拳的运动方向就是“驴”,

自然太极拳要求被动练拳也就是“驴”拳的运动方向拉着“磨”我在运动,这就是太极拳练我。以后练拳一定要按这个要求来练,才能有所获。”听了这话,我脸红了。理解错了差之万里。{学打太极拳作文初中作文}.

其理虽然简单,却包含着多少的奥妙,只有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体会,才能悉心体认其中韵味。一、

篇七:《太极拳注意事项》

太极拳进步很大,只是有些细节注意:

1整体上要是自己练习还是尽量慢一点,充分感受到动作,尤其是根和稍的存在。 2开合手要开肩,两手相对。

3跟步将胯抽住,膝盖不要前跪,跟步脚不要将脚跟翘起来。

4懒扎衣右手腕不要弯曲,且有向外、向下捋的动作,左手不要分的太开。

劈拳也有很大进步,需注意:

1钻拳时有点耸肩,

2劈时要抽胯还要撑住,不要劈下时变矮了

3钻拳时不要停顿,

4尽量不要低头看地,沿食指方向向前看

篇八:《太极拳的柔韧练习》

龙源期刊网 .cn

太极拳的柔韧练习

作者:邹雨君

来源:《少林与太极》2014年第09期

柔韧,顾名思义,就是柔软而坚韧,通常指人体肌肉、韧带及连接其间的骨架、筋腱的延伸能力。

古之练拳者有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功,一方面指身体柔韧度,另一方面也指运行气血之默功。

柔韧度是最基础的训练起点,俗称抻筋拔骨。先人把“踢腿、“活腰”、“抻筋”作为练武之人必备的三个要素。武术的训练往往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有人问,太极拳也需要这三方面吗?回答是肯定的。太极拳的塌胯、松腰、沉肩、坠肘,在内在意念与外在形体上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更松柔的韧性。俗语曰“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抻筋的重要性。 对于初练太极拳者,抻筋拔骨既可以提高机体的力量耐力和动作的观感程度,也可以减少意外受伤,使人们能够更加安全高效地练拳。

如何练好身体的柔韧度,为太极拳的习练打下良好基础呢?下面就与大家共同探讨几点。 首先,要动静结合。太极拳的柔韧性是柔而不软,在技术动作中强调意念,要“柔中带刚,刚柔相济”。

柔韧训练中的动静主要体现在身心两个层次上。“动”是指压腿、踢腿、涮腰、摆胯等明显的筋骨活动。“静”主要指意念上的持续,看似静止不动,实则内里在动。譬如:在耗、控、拉的压腿动作中,做短暂的停顿,这一刻,虽说在外形上看不出有强烈的动意,其实质上内里已经动了寸余。所以动静的结合是必要的、适当的。

其次,机体各部位的器官、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而有效地协调各个器官组织之间的灵活性、统一性,可以更好地促进身体柔韧度的提高。达到柔而不软、刚而不硬,着实不易。

科学研究证明:人体的柔韧度发展的最佳时机是少年儿童期,这时候关节软骨较厚,肌肉韧带伸长性较大,关节活动范围更大,松弛、易拉伸,肌肉呈纵向生长,肌纤维较细嫩,柔韧性较好。少年儿童通过柔韧练习不仅可以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运动的幅度,甚至还可以改变肌肉的线条,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塑造健美体形,这些是成年人无法比拟的。

成年人肌肉强度高,纤维走向已然定型,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训练,增加柔韧度,那么至老年,机体骨骼肌肉将出现严重的疾患。

篇九:《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始祖武禹襄

武禹襄(1812–1880年),河北永年县人,约于1851年从杨露禅学陈氏老架,1852年从陈青萍学陈氏新架,从而创造了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既把陈氏新架与老架结合起来,又把杨露禅“大动作”与陈氏“小动作”结合起来,行拳时强调开合虚实,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并重视身法。武禹襄传李亦畲(奢)(1832–1892),李传郝为真(1849–1920)。郝从适应老年人需要考虑,去掉了一些动作。以后,郝又传孙禄堂。上述这些名家,每人对拳法都作了修改,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

武氏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连绵不断,身体挺直,讲究用内气推动身躯,用一臂保护身体半身,手不伸延到脚的垂线外等。

太极名家洪均生

洪均生,河南禹县人,自幼随父在京,少年因体弱多病而辍学,唯每日散步,见北京《小实报》刊登名武生杨小楼从陈家沟陈发科拳师学拳后身体转健,能演重头戏的消息,遂拜陈发科为师。{学打太极拳作文初中作文}.

洪均生自幼聪颖过人,善于思索,博览强记,通音律,工诗词,文武兼修,随陈发科习拳不久,即对太极拳的缠丝劲颇有心得。为使习拳者走上便捷之路,洪均生将拳的奥妙及多年的心得著成通俗易懂的歌诀,对太极的缠法、眼、手、身、步、双重、推手等内容作了详尽的解说,习者容易诵记并得到完整明确的概念。 洪均生为人忠厚诚实,视师如亲,随师十五年,师徒感情深厚。时隔六十年每每提及恩师,言情间溢于崇敬之情。洪均生在太极理法上,主张讨论实验,对有些著作及观点,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对那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毫不客气的提出批{学打太极拳作文初中作文}.

评,他提出教学相长的原则,并指出“人有品,拳亦有品,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主。”

洪均生技高艺纯,发人腾空丈外而感觉不到疼痛,快拳进攻,略一抬手,来人便跌于丈外,屡试屡爽,被人誉为神技。日本的曾吾忠弘写道:“观看了洪老师的师范表演,真正看到了我们所倾慕的东西,感到在他身上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极高雅的武术气质,而他就象一位杰出的哲人,蕴藏着人类的奥秘….洪老师具有天才般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有人曾试图推动他的身体,但在欲推的瞬间,突然力量好象被什么东西给带走了,自己反而被弹出甚远。洪老师的身体就象装有机械装置,在本人尚未意识到的一刹那,就自动作出反应。再者,洪老师在击溃对方中心时,其手的精确度可以毫米计,我们称他的手为“魔手”,在我与洪老师门下的学生练习推手时,无论我使出什么招术他们都纹丝不动,洪老师见状走来,只轻轻地将其手放在我的手上,我的对手就被弹出,令我惊奇不已。我这才亲身体会到内家拳的功夫是日积月累、不懈努力得来的…..”

洪均生一生坎坷,毕生追求太极真谛,少年多病,幸遇明师,身体转健,但中年丧偶,子女又多,生活条件艰难,最初由学生门资助,原住济南东巷一陋室。至八十年代初,因日本学生来济南学拳,政府安排到济南菜市新村一两居室的房子,此时才得以安居。

1961年,正值自然灾害,生活极苦,几乎难以支持,幸受著名学者刘子衡的鼓励,洪均生决心整理太极拳及自己的心得,《陈式太极实用拳法》三易其稿,都是在多年居住的陋室里写成的,一直到1989年七次易稿,由学生资助才得以出版。洪均生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陈式太极实用拳法》、《陈式太极拳》、《十三势心解》、《太极拳式名考释》及诸多论文,并编有三路剑法,一路游龙,二路翔风,三路飞虎。

洪均生几十年如一日,积极传播太极,弟子及再传弟子遍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ezw/245359.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