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三作文

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admin 初三作文 2020-04-23 01:46:18 关系批评

第一篇 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2015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第1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以前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第2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初三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效果不错,现作总结如下:

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信心是动力,目标是方向。我们知道初三英语生词多,课文长而且难,听、说、读、写要求高。学生在学习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信心十足,目标明确是成功地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师要上好课(www.suibi8.com)。如:备好课,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提高授课的效率,注重授课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英语学习切不可盲目,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周密有效的计划。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施,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互相渗透,寓思想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如:向学生讲述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需要更多的人会讲英语等,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好英语。

第3初三英语教学反思

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个体与个体差别比较大。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完成时态”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语法,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还从网络资源找到动画,准备有针对性地讲。当讲到延续和非延续性动词的区别时,我通过动画,加以充分形象的讲解和说明。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学生听懂了,也就显得颇有积极性。因此在练习句型时,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了十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第4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今天给初一上课,学习的主要话题是关于用英语问候他人。教学内容大多以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主。以前教授时我针对课文内容作如下的安排:

1、学生听录音,感知课文。2、听音,识图。3、听音,重复课文。4、分角色朗读课文。上完课我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我牵着走。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可是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案做了重新调整,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热身复习之后,我交待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多学一些礼貌用语(www.suibi8.com)。我们要开展评比“礼貌星”的活动。看谁能获胜。任务的明确,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就高了。当我组织学生参加“找朋友并问候你的朋友”的活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他们拍着手,兴致勃勃的去交朋友,用英语问候朋友。这种活动的设计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了在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环节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如: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平日里多说英语,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更好的突出我们语言教学的语用性和交际性。

第5初三英语期末考试反思

一、现状分析

从这次期中调研考试的结果来看,九(7)、九(8)两班学生的英语的成绩一般。从试卷分析的情况表明,主要是由于学生灵活运用综合英语知识的能力较差,这说明在教学方面存在着思想意识上的偏差,同时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探讨和改进。

二、应对措施

1关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向45分钟要效益。

A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使之勤于思考,乐于表达。

B改变传统的问答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让学生多读读,力争通过自己的探索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行适时的点拨,给学生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C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及学习具有挑战性,并有征服难题的信心。

D教师在常规课中要多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改变公开课热热闹闹,常规课冷冷清清的局面,还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E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研究方法,更要不断的充实自我的学识,学高为师。

2关于积累

A引导学生多读读多记记,促进有效积累。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加入词汇的练习。

B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引导自主积累。

3关于练习册的使用

本学期九年级订了多种类型的练习册,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应用练习册。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让学得好的学生不能空等候,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得慢的学生不感觉吃力,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阶梯性的布置作业,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勤于做练习。让学生把学英语作为一种兴趣,一种爱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篇 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2016-2017学年北京市顺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顺义区2017届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小题。(8分)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春夏的几个节气感.

觉还好些。①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②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走,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

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

乡村就有这么个好处,它使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③比如霜降,它的威严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只有当这些“法律程序”走完了之后,它才冷下面孔说“不”。而它一旦说“不”时,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④节气就是这样有规矩,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时候立,该废的时候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处暑(chù) 秋分(fēn) 规矩(jǔ) ...

B. 处暑(chǔ) 秋分(fēn) 规矩(ju) ...

C. 处暑(chù) 秋分(fèn) 规矩(jǔ) ...

D. 处暑(chǔ) 秋分(fèn) 规矩(ju) ...

(2)下列文中加点字笔顺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长”字的笔顺依次:撇、横、竖提、捺

B.“比”字的笔顺依次:横、竖提、撇、竖弯钩

C.“可”字的笔顺依次:横、竖钩、竖、横折 、横

D.“由”字的笔顺依次:竖、横折 、横、竖、横

(3)下列对语段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句将立秋、处暑、白露等节气的依次到来比喻成坐滑梯,巧妙地写出了天气变化很快。

B. ②句用“手”和“表情”的变化来告诉我们气温越来越低,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

C. ③句以霜降的寒冷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为例,具

1

第三篇 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二元关系”类话题作文导写与评析1》

“二元关系”类话题作文导写与评析

二元关系型话题形式作文有诸多优势,得到命题者的青睐。正如有人总结说:一是话题富有思辨性,思维含量高。要求考生辨证地、立体地分析二者关系,找出二者有机联系,提升了高考作文的检测功能。二是增强了话题作文的限制性。限制相对多一些,宿构抄袭者往往弄巧成拙。三是增强了话题作文的逃逸性。不让押题者占便宜,从源头上刹住猜题押题之风。 面对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我们该如何面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就拿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所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说,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话题,行文中作者就很好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就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命制而言,其形式主要有两种:①直接亮出话题,如2001年北京摹拟考题,直接要求以“冷与热”为话题作文。②由具体材料抽象出话题,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先是转述韩非子“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再提出两个问题,而后抽象出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

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从何种层面解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实战演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优势并不能使我们成功,反而会使我们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优势与成败”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1】

“优势与成败”是一个二元关系型的话题,写作此文须注意: 一、审题

通过文题的背景语和提示语,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优势并不只属于各领域的骄子,普通人、弱小者也有自己的优势(譬如什么也没有拿的第三个人);其次,拥有了优势并不等于获得成功,优势只是成功的一个前提;其三,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恰当把持、利用自己的优势,过于沉浸、依赖优势反而可能导致失败。 二、立意

经过以上的思考与剖析,立意应当并不太困难了。但立意有高低之别,同学们可以比较下面几个方面的立意,以期使自己的思辩进一步成熟全面。

①有了优势不一定会获得成功,没有优势也不一定会失败。 ②较之于物质上的优势,精神上的优势更易于获得成功。

③拥有优势要正确把持,充分利用,张扬放大,以期更快获得成功。 ④拥有优势最后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成功后消解、丧失自己的优势。

让我们都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脚吧,看看你是否有实力,又充满爱心。当你的步伐协调一致的时候——只有这时,你迈下去的步子才会更为有力!

议论文中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可以使文章认识全面,论证周密,见解独特,立论深刻。 【范文佳作1】

《“扫一屋”与“扫天下”》

古人有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处在这纷纷扰扰的俗世之中,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有自己的一席立身之所,必须要有像陈蕃“扫天下”的远大志向,正所谓志当存高远。有“扫天下”远大志向的同时也要有“扫一屋”的精神,毕竟实现理想更需要付诸实践,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

志当存高远。远大的理想,就像航海中的司南,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并且给予我们无尽的动力。陈蕃年少时即有“扫天下”之志,确也值得肯定。据说陈蕃的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慨之余,才有后面的激励之语。汉高祖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队时,心

中不由感慨:大丈夫生当如此。这个偶然萌生的念头便在他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在以后的日子里运筹帷幄,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雄才伟略,早年随其父征战南北,看到百姓生活艰辛,心中很是痛楚。他告诉自己:倘若有一天我做了皇帝,一定要让百姓富足,国泰民安。玄武之变后,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的兴国之计便开始实行。选人才,整风纪,数年兢兢业业,终于开创了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的盛世。刘邦与李世民的大业与他们早年立下的远大志向不无关系,陈蕃以后终成“东汉名人”,也与其年少时即有“扫天下”之志有着莫大关系。

居小方能见大。有远大志向的同时,要将目标付诸于实践,从小事做起。正如薛勤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把小事做好,当大事来临之际,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中国的“打工皇帝”唐骏,在刚跳槽至微软时,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他坚信,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唐骏的才能在微软得以发挥,推动了微软的进一步发展。唐骏也因此获得更大的声誉,被微软聘为微软中国终身名誉总裁。陈蕃想必也听进去了薛勤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诲,后来官至太尉。大丈夫成就伟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面对更大的挑战。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人生当有扫天下之大志,但也必须要从小事做起。胸怀大志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而一步一步的积累正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二者缺一不可。

【点评】这篇文章是针对“扫一屋”与“扫天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分析时,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既肯定了陈蕃年少时即有“扫天下”的高远志向,也点明了只有“扫天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将目标付诸实践的“扫一屋”这样的小事,看法独到,分析辩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实战演练2】

中华民族是一个倡导“忍”的民族,但人们对“忍”历来就有争议。成语中既有“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又有“忍无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到底如何看待这个“忍”是值得研究的。

你怎样看待“忍”呢?请以“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2】

对于“忍”要辨证的看待。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蔺相如能够忍让廉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从而以宁静平和的心态感化了廉颇,将相和睦,赵国得以争霸诸侯。

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在争端来到眼前时,隐忍能关闭纠纷之门;当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时,忍让会滋长朋友之间的友情;当别人无意伤害到你时,忍一忍,说声“没关系”,这样,既消除了他人的不安,又展现了你的宽宏大度。“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然而,忍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懦弱可欺,当自己的人格、民族的尊严等受到损害时,岂能容忍?

【范文佳作2】

《处世宝典》

父亲临终时,从怀里掏出一本羊皮书递给我,并用颤抖的声音叮嘱我一定要世世代代保管好这本书,说完,便断气了。

这本被父亲视为珍宝的书,封面上只有4个墨黑的大字–“处世宝典”,在泛黄的羊皮纸的衬托下,显得苍劲有力。

我翻开书的第一页,上面写着:“吾,勾践,春秋越王也。50年前兵败于吴,为吴王所俘,忍辱为奴。予分当引决,所以隐忍而行,只图将以有为也。后得返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雪奇耻大辱。吾因忍之有术而成忍者楷模,冀后世传人继吾志而光大之。”

我又信手翻到一页,上面写着:“本人林则徐,系忍者五十二代传人,道光年间两广总督也。吾父尝语吾曰:“祖传欲有作为必先忍也。吾信而从之。然今天下风云已变,洋人之坚船利炮已迫于国门外,朝廷却仍忍之。吾羞,不复忍之,乃虎门硝烟,方有所为也。故人之欲有作为,必勿忍!”

我信手又将书翻到了最后一页,那显然是父亲的字迹:“我,林中山,是忍者的第五十五代传人,北大历史系教授。我自有幸从父亲那儿得到《处世宝典》,便开始潜心研究忍学。半辈子下来,也有些收获。就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勾践与林则徐为例,他们对待“忍”的态度确有不同:勾践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林则徐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两者的观点何止相差万里,但有一点相通--他们都以国事为重,最终都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所以,究竟是忍好还是不忍好,并无定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最后,我也希望后人能够正确地认识“忍”,该忍则忍,忍无可忍也无须再忍,继承并发扬忍者的精神。

为父亲办理完丧事,我将《处世宝典》锁在了一个铁盒子里,打算几十年后也在上面写些什么,然后传给后人。

【简评】本文构思巧妙,勾践忍辱负重,林则徐忍无可忍,父亲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使文章的主旨得到生动的揭示。3个事例,都用自述的形式,或用文言,或用白话,表现形式新颖奇特。用《处世宝典》将3个忍者串连起来,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批评也是人生中的亮光,没有这道亮光,我们或许就会迷失方向。

【写作指导3】 一、审题

本题延续了高考作文采用名言警句命题的关系对举型材料作文,第一句化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第二句是命题者据此仿写的。 从概念的界定而言,本题三个关键词“赞美”“批评”“赞美和批评”第一句话用阳光来形容赞美,突出了赞美温暖、激励的作用,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而能够赞美别人,更是一种气度,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题目强调的是赞美的意义和作用。从思辨的角度来考虑,有时候赞美也是一种精明、隐秘和巧妙的奉承,它能从不同的方面满足给予赞扬和得到赞扬的人们,所以,从辩证分析的角度,学生也可以谈“捧杀”的危害,谈目的不纯言过其实的赞美对成长的妨害。

第二句话用亮光来形容批评,突出了批评的指引作用,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虚妄,同时句子中用了一个“也是”表明是和赞美对举的。要注意的是本句中用一个“或许”来限定批评的作用(此处要注意),在此就暗示了有些方式方法错误、情感态度偏激的批评可能就会让人丧失自信、自尊和自爱,讽刺挖苦不是批评,所得结果适得其反。(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命题意图、情感倾向、表述指向、范围和内容,不能脱离材料,说的全是自己以为的概念!关系对举型材料作文要体现侧重、体现辩证!) 【范文佳作3】

《赞美与批评,一株双生花》

我很欣赏此届诺贝尔文奖公布后,英国小说家拉什迪对此结果真诚的赞美:“这很棒,诗歌是一种很好的表扬方式。”

我也很欣赏法国小说家阿索利纳对诺奖评委大胆的质疑与批评:“这是对其他作家的一种侮辱。”

我想,无论这个结果本身公正与否,都需要一定的赞美与批评去拓展它背后内涵的深刻性,并且为其将来的发展作出长远探讨。诺奖评委亦需要赞美与批评,来时时保证诺奖的创新性与纯洁性。

是了,赞美与批评,一株双生花。赞美者坦然承认事物的优秀与美好,尽显真诚大度之气概,亦为事物增添美好的沃壤,使之自信发展;批评者则深析事物之不足,尽显思想之深刻与理解之透彻,如一把戒尺控制事物的自信心,使之不致于恶化为虚妄的自我膨胀之泡沫。

不禁忆起任素汐,那个因《驴得水》一票走红的女孩,被众多赞美围绕着,加以“女神”的桂冠。她笑得既自信又谦虚:“再多的人赞美我,我也知道我哪儿不好。”

原来,赞美不仅培养人的自信,还是一面清晰的放大镜,教你识别真伪,看看这个人自知之明有几分,教养底蕴有多深。

不过,一味的赞美亦不可取,为了不把泡泡吹破,必得有一定的批评来限制它的膨胀。 我曾一度震撼于大江健三郎在作品《冲绳札记》中对日本这个民族深刻的分析与批评,探讨

——“赞美与批评”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实战演练3】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赞美是照亮人生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

着“能不能成为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这部批评日本的著作被右翼分子视为“自虐使观”将其告上法庭,却无法动摇大江健三郎良心的坚持。

我恍然醒悟:原来,不仅个人需要批评来促其成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批评来正视其不足,校正其发展的路线。而最可贵的批评,不是对别人,正是对自己。唯有敢于正视内心灵魂深处的民族,才敢于批评自我,才能在不断的反省中促进民族的矫正与发展。

却不禁回视当下社会,我不由默然一叹。我始终不愿相信,不愿相信人们习以为常的赞美都是出于功利目的的刻意讨好,不愿相信那么多锦上添花的赞美之语都是随波逐流、缺乏思考的客套的泡沫。这个社会,缺了一点犀利的批评和剖析,那些如刘瑜所言“看到大海深处阳光照不到的时候”并勇敢批评的人,总是少数。

赞美与批评,贵精不贵多。锦上添花固然容易,真正地为建设添砖加瓦很难。而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批评,更是为这个消费主义至上又奉行娱乐至死的时代所缺。

我依然怀揣希望,希望人们把对问题的思考挖深一点,剔除浮华泡沫,当赞美时毫不吝惜,当批评时一针见血。

我希望,赞美与批评,这株双生花,孕育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使朝霞满天,化紫气东来。

《阳光与灯塔》

年少的莫扎特生活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天才”、“神童”各种美丽的词语赋予他最幸福的童年,因此,他的乐章悠扬婉转,富有生机,成为永恒的经典。

赞美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人心,给以爱的温度,她把自卑的灵魂从深渊中拉出,赠以明亮的翅膀,任其翱翔,人皆生而需要赞美。

然,赞美的温度有时可能会灼伤羽翼,正如同为一时之天才的方仲永,他得到的赞美并为让其和莫扎特一样驰骋未来,而是将其溺于糖水之中,做终难逃“泯然众人”之命运。

故夫圣人孔子执教,虽提倡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之理,却也有“无乃尔是过与”之责备。人无完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人都需要批评。批评或许会是刺耳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正是批评的苦涩给人心敲响警钟,让错误不再上演。

昔者,唐太宗已属贤君,尤且从谏臣魏征之言,谨言慎行,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今有钢琴大师朗朗,成名路上,吃尽苦难,受尽父亲的责备,依旧虚心接受,毫无怨言。当他们被问及过往,最信任的臣子竟是对自己百般挑剔的魏征,最感激的老师竟是用尺子鞭策敲打自己的父亲。因为他们知道批评也是一种爱。

鲁迅出于对国人麻木知心的沉痛,弃医从文,以笔为剑,用严厉的语言,痛斥人心,批评时政之腐败,世道之不正;巴金老人晚年之时,以深邃的思想,锋利的言辞编织《随想录》,回忆往昔,反思批评中国发展途中的错误,给后人以明鉴。

他们的批评声,或对个人,或于国家和民族,或宛转或嘹亮,但都掷地有声,发自内心,是出于爱,出于对美好前程的希冀。他们的批评声有如《麦克白》中经典的敲打声,是来自正途和光明的呼唤,后果又何其可怖。

因此,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一个名族,一个国家,在前行的道路上都应接受批评,以明

朗之心态来接受,唯有批评能将人引向更光明的坦途。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如果说赞美事晴日阳光,那么批评必是黑夜中一盏明灯,同样出自于爱,同样指向光明。当你我在风雨交加的深夜里航行,请勿要拒绝来自灯塔的指示,顺着灯光前行罢,越过风浪,就是万里晴空,然后阳光匝地,风烟俱静。

第四篇 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冷》

《冷》每个人说到冷,都会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冷战,但是我觉得冷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雪中送炭》。 冷也可以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幸福,记得有一次。“叮铃铃”放学后的铃声响起同学们都飞奔出教室,我却没有飞奔,我只是害怕下雪了,我回不去家,其他同学都被爸爸妈妈接回家去了。唯独我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造血中走一步退半步地走着,路过一个人家。有一位好心人把我拉进去了,还给我倒杯热水,给我暖暖胃,喝完之后,我就接着走,我一边走一边想着这杯水可管大用了。到现在我的胃还暖暖的。不一会儿我走到了家门口。跑进家去,妈妈妈看看我通红的小脸蛋,欣慰地笑了,妈妈拉我去屋里吃香喷喷的火锅,我却把书包扔给妈妈向外奔去。在外面看见一个特别可怜的小乞丐。我连忙跑到他跟前,拉他到我们家,和我一家人吃了这次有意义的火锅。 冷可以使人感动,也能使人感受人间冷暖。 冷,让我知道爸爸妈妈的辛苦,妈妈在外面打工赚钱,就连在三九天也在外面打工为我挣钱。 冷,让我感受到了解放军战士们的艰辛,他们是多么的坚强,我是多么的敬佩他们,他们不畏寒冷守卫边疆,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这就是爱,这就是爱的传递。我爱冷,冷让我感受到无比温暖。 

第五篇 初三,冷与热为话题
《2017年北京顺义初三一模试卷及答案》

顺义区2017初三语文一模试卷 2017.5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小题。(8分)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①秋天就.

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②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走,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

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

是一记重雷。

乡村就有这么个好处,它使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③比如霜降,它的威严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只有当这些“法律程序”走完了之后,它才冷下面孔说“不”。而它一旦说“不”时,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④节气就是这样有规矩,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时候立,该废的时候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处暑(chù)秋分(fēn)规矩(jǔ) ...

B. 处暑(chǔ)秋分(fēn)规矩(ju) ...

C.处暑(chù)秋分(fèn)规矩(jǔ) ...

D.处暑(chǔ)秋分(fèn)规矩(ju) ...

(2)下列文中加点字笔顺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长”字的笔顺依次:撇、横、竖提、捺

B.“比”字的笔顺依次:横、竖提、撇、竖弯钩

C.“可”字的笔顺依次:横、竖钩、竖、横折、横

D.“由”字的笔顺依次:竖、横折、横、竖、横

(3)下列对语段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①句将立秋、处暑、白露等节气的依次到来比喻成坐滑梯,巧妙地写出了天气变化很快。

B. ②句用“手”和“表情”的变化来告诉我们气温越来越低,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

C. ③句以霜降的寒冷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为例,具

体地说明“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

D. ④句中的“有规矩”和“守规矩”形象地说明了节气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来去有

序,因果相循。

(4)请结合语段内容,解释加点词语“怀柔”的意思。(2分)

答:

2.语文课上,老师为同学们讲了一副趣联: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

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

小雪。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令人叫绝,引来后人对句无数。作为其下

联,你认为下面几个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上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

A. 春雷惊蛰,谷雨润物到小满(平仄)

B.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C. 乌云遮月,谷雨纷纷到天明(词性不相对,节气)

D. 云集小暑,惊蛰山间芒种急(对仗有问题平仄)

3. 书法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欣赏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小茗同学对四幅书法作

品的欣赏,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A. 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直短,敦厚大气。

B. 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

C. 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

D. 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

4. 默写(共4分)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 __________, _________。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初中三年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制作毕业纪念册,大家纷纷在纪念册上留言,或抒发离别之情,

或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如果从下面的古诗中选择一句作为留言,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4分)

A.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选择(只填诗句序号)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6—9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推举;发动) ..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知道、明白) ..

C.生于忧患不患人之不己知(祸患,灾祸;担忧) ..

D.舜发于畎亩之中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从;比)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

8. 孟子在文中从哪些方面讲了成才的问题?(3分)

答:

9. 下面链接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请你阅读后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然后说一说这

则故事印证了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什么说法。(4分)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缘:攀援。③殊快:很舒服。④汰:扔掉。⑤左右:犹言

“您”,敬辞。⑥迹:名词作动词用,意为“追寻„„的踪迹”⑦跳踉:四脚乱蹦。 ⑥⑦⑤①②③④

答:

三、名著阅读(9分)

10.我们读过的名著中有许多人物都经历了各种磨难,最终成就了大事,堪称英雄。请你从《三

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其所经历的的磨难及成就的大事。 ..

(50字左右)(3分)

答:

11.下面三个名句与《论语》中的哪个语句内容相关?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序号(每项只

选一句)。(3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答:A B C

12.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的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记述了他性格志趣形成

的过程和寻求民族光明的历程。如《五猖会》中① (事件),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学习 氛围的宽松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藤野先生》中 ②(事件),则启发我们应该更加

懂要做一个严谨的人;而《父亲的病》中 ③ (事件),则会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医学的

发展和对生命的关注。 (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6小题。(共9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具体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可以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按次序排列,分为四组。这四组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共六个节气,请看下列表格:

每个季节的前半段都是以“立”字引领,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个季节的后半段,又都是以这个季节的名称引领,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也就是春天从“立春”开始了,夏天从“立夏”开始了。每个季节后半段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个季节“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有人会很容易理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这个季节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北回归线)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南回归线),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可以把上述这四个季节的八个节气准确的称之为①,因为它们是界定一年中各个季节和不同时段的分水岭。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厨房烙饼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饼铛有多热,饼放到里面都不会马上成熟,烙饼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自然界也是如此,当太阳直射地球时,还并不是我们感觉最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又与地面的接受过程有很大关系。这样我们就明白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szw/235219.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