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心灵的日出》
心灵的日出
[摘要]本文所探讨的是学生在初三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现在由于大学的扩招,高中的录取比例限制升学的压力由原来的高中转到初中。过去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演变成了现在削尖了脑袋上高中的局面,造成最近几年初三毕业生的压力骤然加大,心灵负担加剧。
[关键词]初三学生压力 自我压力 家庭压力 社会压力
学期初,班上的小刚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侯老师,我不想参加中考了,可以吗?”当时,我一惊!小刚不是一个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在班里处于中上水平,并且平时学习认真,老师对他也比较放心,认为这是个有潜力的孩子,今天他对我说出这样的话,让我觉得很突然。
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不回答,只说不想读书了。我看着他说:“给我一个理由好吗?今天晚上你回去想想,明天我想知道答案,可以吗?”他点点头。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我的办公室抽屉里有一封信,是小刚写的,信上说:“我觉得中考的压力很大,现在我非常害怕看见考试卷,考试前,我就非常紧张,前几天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经常因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真不知如何克服这个毛病。”
像小刚这样的学生在初三学生中并不少见,中考给孩子带来了不少压力,我总结了一下,关键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自我压力
进入初三,学业的压力明显变大,从家长的叮嘱,老师的教育声中,孩子们已经明白了中考的重要性,这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因此,学生心里就有了压力,他们也明白初三年级,要以学习为中心,重点抓好自己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各学科的文化知识,才能为圆满完成初中学业打下良好基础。初三年级是学习的又一个飞跃期。这个学期教师传授知识的密度增加了,那学生就要有比较强的复习组织能力。于是,孩子们会自加压力,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为自己定了一个竞争对手,暗暗的和自己实力相当的同学比赛。
曾看过一位学生写的作文《品味初三》,有这样一段话:“初三了,学业压力大,谁也不敢放松,于是大家天天开夜车,赛过三班倒的工人。一日有人晚上 9∶
篇二:《心灵的日出》
《心灵的日出》
严凌君主编的《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1册修订本)》从认识、尊重和保护大自然,培育文学欣赏和创作素质,建立自我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能力,养成读书兴趣和品位四个方面选文,细分为26个人文主题,以高尚的文化和精美的文字,《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1册修订本)》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个性,健全人格,在宝贵的青春岁月中召唤心灵的日出。
篇三:《守望心灵的日出》
守望心灵的日出
遥远的天际,启明星正高悬于苍穹,纷纷扰扰的雾气,伴随着旷野的花木的恣意摇摆,幽幽地沉降。挟一本书,坐在朝东的小河边,附应着心灵的脉动,守望那天际的日出!
那是多么让人眷恋的美景呀!那东方的微白,在迷离的晨曦中孕育,小河的鳞波,虽乏亮色却尽显澄澈,随手拂开书页,一幅幅振奋人心的图画随着雾气的消散,逐渐地映入心田。
黄山的迎客松,挺立在那万仞高的山峰上,面对四季的风霜雪雨,他没有任何怨言,演绎着那“松柏有本性”的千古绝唱,也恰恰昭示他生命的本质——在高山之巅,在崖边无限的孤独里,为的就是守望那敢于攀登大山的登山者!对于他们来说,那就好比欣赏云海里的那道长虹,对于心灵是一种振奋,一种慰藉!
小小的荆棘鸟,终其一生,不舍昼夜地寻找,只为了那么一根小小的荆棘刺。在一个平凡的早晨,旭日将东升之际,他终于找
到了他心之所属!于是他拼尽全力冲向他的梦想,锋利的尖刺闪电般地刺尽了他的胸膛,于是世界上最空灵,最美丽的音符开始了他永恒的路途,晨曦的风,竟也无力地为他呻吟,旭日的暖光静穆地铺在了风中那小小的摇曳着的精灵上。那是一种何等的悲壮场面,为了守望那一根小小的荆棘刺,他竟尽其一生。但是,终于,他实现了梦想!万物应为之倾诉!天地应为之倾诉!
“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生满了青苔”,在瓦尔登湖旁那矮矮的小房子里,伟大的哲学家梭罗在此隐居。他过着闲云野鹤般的飘逸生活,从来没有追求过都市里的鸡鸭鱼肉,灯红酒绿。在瓦尔登湖的日子里,他成天在思考着有关生命的真谛,却始终没有停止与大自然的亲近。“ 鱼仿佛为我的笛声所迷,尾随船后”,那是怎样的一种闲适!梭罗终于在这些自然的精灵上,悟出了人与时间与永恒之间的真谛!“等待踏遍千山万水,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花蕾在绚烂的一刻极尽辉煌”!那确实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踏着
白雪,梭罗依旧踏上小船,却守望下次的感悟!
„„
不知不觉,晨曦的微风拉回了我沉浸书海的意识,耀眼的曙光不知何时从那东方旷野上升起,我仿佛是邂逅了一曲激昂的生命交响曲,是那迎客松,那荆棘鸟,那湖边隐居的梭罗为我奏响这一切。雾气早已沉降,化为那花木上的露珠,被那旭日的光芒点亮,似乎全世界都点燃了辉煌!我又有了一个愿望:守望下次心灵的日出!
篇四:《《按时看日出的人》读后感:萌萌心灵的日出》
《按时看日出的人》读后感:萌萌心灵的日出
《按时看日出的人》读后感:萌萌心灵的日出
日出——它给人们的印象总是温暖的、明亮的。日出,开始了新的一天,它把人们带出黑暗,翻开世界的新一页。
我没有看日出的习惯,顶多是每天早上洗脸时,从窗口望一眼被楼顶遮住半边的初日,所以无法想象像福楼拜这样吝惜时间的人为何把“看日出”这再平常不过的影像当作一门必修课。
读了这篇文章,我似乎有一些感觉了,慢慢体会出看日出的那份期盼。
我回想起曾经我也有几个小时的攀山越岭换来看精彩日出,看它在岚气云烟中焕发着灿烂的光芒,虽然很短,几分钟内便会有一个炽红的圆日呈现,剥开那层层云雾照耀在你的眼睛上,抛出那最纯、最净、最动人的光线,在这静谧中唤醒静谧,带给万物新生的美好。文章让我带到看日出的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作者把看日出当作必修课带给他的那份享受。
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日出,是开始的仪式。这样想,能够有沐浴晨曦的体验,也是一种幸福啊。人的一生总是在奔波,不如每天早起那么一会儿,欣赏一番日出的景致,那样的亮泽一定会给人心带去一份淡泊的和宁静。
美好的生活如同初升的太阳,不早起,无法看到。看看日出,让心中也放射那种无穷的力量,在宁静中体验心灵的日出!
篇五:《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是《南方周末》1999年的元旦献词,也是一套“语文教材”———《青春读书课》中的一篇文章。作为一位普通语文老师,严凌君的努力不禁让我们为之感动。 不久前,一套个人编写的另类语文课“教材”———《青春读书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市。向来以出版严肃、高品位的社科类专业图书著称的商务印书馆,魄力出版这套“非学术背景的学生读物”,并将其作为重新进入基础教育读物阵地的首个选题,足可见得这套书的内在魅力。该书一上市,就立刻以其鲜明的民间立场与个性色彩,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对当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再次反思。严凌君,作为这套书的编写者,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是语文?
语文之痛,痛在何处?缘何如此痛楚?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学语文教育已经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有一位友曾经有这样一段留言:“我是个高中语文老师,我多么渴望每堂课我都可以给我的学生读一些我喜欢的、我感触很深的小说或散文,让他们也能和我一样感受文学的魅力,可是我能吗?我如果那样讲课不知道会有多少家长把我赶下台,不知道有多少班主任不想和我合作,不知道有多少学校要把我开除!都说是老师不好,我也想要那样的课堂呀,但是可以吗?” 因为长期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工作,严凌君也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我们真正想教给学生的东西是课本里没有的,学生想听的也没有。我们的语文教材几十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那种教化的色彩太浓,没有用一种东西去打动、感染他们,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语文教育的矛盾越积越多。如果我们对这种状况不做点改变,学生只好去找些流行文化来填补自己的精神空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也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改革难题。课程教学越来越精细化,考试答题越来越标准化,从而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异化,内部矛盾日益突出。
学生缘何厌恶语文?
谈及语文学习,学生们如是说——— “上了三年高中,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在考试,听老师讲考题,不知道语文究竟应该学什么,很难找到一点关于语文的美好回忆。” “语文老师也常鼓励我们创新,但现实中能允许创新吗?”“对文言文学习始终难以产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太难,字词意义的变化太复杂,总希望老师讲;另一方面是因为整天听老师讲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句式、翻译„„讲白了又没有多大意思,老一个模式,真难熬。” “高中作文水平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老师很少指导,我也懒得练,反正练与不练都一样。一场考试下来,不及格的少,得高分难。只要能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不偏题,考试就差不到哪里去。”„„ 学者谢泳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本身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不是哪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是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成果丧失了开放和从容心态后导致的必然结果。严凌君这套书的价值,应该说是很大的,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对僵化教育体制的挑战。 严凌君认为,在个性和人格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极少有过人文的阅读和思考,这样一批批“优秀”学子的“精神家园”何在?中学语文课是否存在严重失职? 然而,仅仅埋怨是不够的。要改变现状,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面对语文教学这门“学问”,严凌君说:“我不允许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10年前,“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指责,让他为自己的职业羞愧。 10年后,他撰文说:“化育天下学子是读书”。
源自民间的“新语文运动”
“我惊异于编著者给他的孩子,以及我们这些成年人,展现了一个如此广大,如此丰厚,又如此美好的人文空间。这些天,我都徜徉其间,如痴如醉,乐不思蜀,它让我忘记了一切:战争的疯狂,病毒的猖獗,以及自己身体的不适。„„” 这是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给予这套“青春读书课”的评价。这套书的编著者正是深圳蛇口育才中学的语文老师严凌君,1990年从江西吉安师范学校跳到深圳特区。他来的理由也很简单,“在这里可以有更多的钱买书。” 来深圳十多年了,严凌君老师依然不改在大学时的那种抱负和理想情怀。在大学时,他曾担任过学校诗社的社长兼任刊物主编。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然而这十多年来,他究竟如何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和愿望呢? 严凌君说,在大学时经常写诗。后来在读书和教书的过程中,一边收集和整理资料,一边作笔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青
春读书课》的雏形。 《青春读书课》最初是一套油印本,是严凌君课堂教学讲义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积累和完善,严凌君尝试着把这些选读文章结集在一起。该书分为七大卷,每卷一个主题,包括《成长的岁月》、《心灵的日出》、《古典的中国》、《世界的影像》、《白话的中国》、《人类的声音》及《人间的诗意》,完成了从“成长”、“心智”、“文学”、“中国”到“思想”、“文化”、“诗意”的过程,涵盖政治、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科学、自然、教育、文学等各个领域。严凌君说,编写《青春读书课》就是为了让中学生读者有更加健全的青春和丰富的人生,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读名著不是任务,也不是目的,文学是人类巨大的精神遗存,每一代阅读文学的青年都是从这个辉煌的通道中去品味生活以及世界的存在。 由初中到高中一套六卷,时间涵盖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到当今时代,空间涵盖从中国文化到世界文化。主题构成体现在内容上,力求打破框框套套,强调思想的丰富和宽容,文化的深厚与博大,以读书无疆界、思想无禁区的全球视野,力争浓缩人类文化的精华,以期达到对青年学子进行文化启蒙的目的。 这就是严凌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一场源自民间的“新语文运动”进一步展开。 这套书的选篇不拘一格,尤重时效。《读书》1998年12期的编辑手记《请国人温习常识》,《南方周末》1999年元旦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乃至崔健的中国摇滚和罗大佑的《童年》这样的流行曲调也收编在内。 从选本中能够明显感觉严凌君对目前日渐势微的诗歌的偏爱。他表示:“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补上这一课。”而争议也集中在严凌君自由化的选篇风格上,一些学者表示了“很多读本所选的作品良莠不齐”、“如果要把这些选本作为课本,不适合我们的教育机制”等类似的质疑。
篇六:《李汉荣散文》
李汉荣散文 夜晚的河流
夜晚的河流
远远地,我听见河流的声音,那是一个熟睡的老人,梦境里发出的鼾声。
我轻轻走过去。轻轻地,我不能冒失地走近一位长者。我怀着尊敬的心情,去探望沉入睡梦中的孤独老人。
我看见了河流的睡相。在蒸腾的夜气里,在灰白的雾帐下面,他枕着冰冷的石头,裸身睡在古老的河床。
河流的身体多么柔软和修长,服从坚硬的地理,他弯曲着睡眠,他一路折叠了多少波涛? 我站在河流的身边,我站在一位躺着沉思的老人身边。我不必问他在想什么,他的每一滴水都是思想。
即使最平静的时候,他仍然在记忆深处,抚摸过去年代的沉船。
我根本不能想象,一个老人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霜雪;我根本不能想象,一条河流的身体里埋着多少世纪的闪电。
即使在最黑的夜晚,河,仍然睁着明亮的眼睛,河不会迷路。没错,即使河闭着眼睛,也能到达他的目的地。
谁都陪伴过他,谁都很快离开了他。石头陪他一程,很快变成沙粒;鸟陪他一程,很快变成幻影;人陪他一程,很快变成传说;苍茫里,一条孤独的河自己走着自己。
谁不曾被河流照料?谁不曾听过河流的叮咛?即使最残忍的暴君,他也不能靠嗜血度过一生,当他渴了,端起盛水的碗,他是否也会看见,河流那仁慈的眼神?
我们似乎不知道,在这唯一一次的人生里,能与河流相遇,是怎样的幸运?这是万古一次的相遇,一条河环绕我们短促的一生。可是我们一次次辜负了河流,也伤害了河流。河给予我们清澈,我们报之以浑浊;河给予我们辽阔,我们报之以阻塞;河给予我们甘泉,我们报之以污秽;我们把恶毒的欲念抛给他,把手中的垃圾抛给他,把胡言乱语抛给他……
饱受凌辱的河流,默默地转过身去,一次又一次原谅了我们,在夜色深处,他独自吞咽着那难以下咽的食物,把痛苦的泥沙埋进心底。
此时,我弯下腰,把手伸进河流,我感到了河水的寒意,我知道,这是河流在为燥热的我降温,在为因高烧而龟裂的岸降温。
我继续弯着腰,我用双手搅动河流,我想制造一点波浪和漩涡,河水随着我的手起伏了片刻,又很快恢复了平静,我由此知道:一生一世,我对河流的影响,比一条鱼对河流的影响,要小得多。
我躺下来,与河流并排躺在黑夜的床上,我好像躺在伟大祖先的身旁,与他一道流过万古千秋。一卷卷史书,被我一页页展开,一页页打湿,一页页翻过。你听啊,随便打开一本书,总是哗啦啦的声音,那正是河流的声音。
我躺下来,与河流并排躺在黑夜无边的床上。像河流那样坦荡入睡真是幸福啊,没有恶梦没有鬼怪,宽广的梦境里覆盖着全宇宙的星光。
我躺着,我想像着,河流的心里一定怀着一个简单的期待:与他相遇的人们,都是纯真的孩子,干干净净地走过或游过这一段湿润的时光,他将收藏他们干干净净的身影。
我躺着,我想象着:河流走着走着就把自己走丢了,当他一觉醒来,看见了海,却找不到自己,那时候,他该是何等惊慌?
我知道,我的到来并没有减少河流的寂寞,这位习惯于躺着沉思的老人,仍然像远古那样,怀抱着巨大的孤独和感伤……
李汉荣散文 溪水
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对一次雪崩的想象
——生命的慰藉之一
李汉荣
一
我已失踪。我在发烧的季节之外。我在人世之外。
与时代激烈摩擦之后,我从烫金的日历里转身,从燥热的洼地出走。
我的不合时宜的反方向运动,招来幸福的金丝鸟们的一致斜视,它们从豪华笼子里抛出一阵阵哄笑;那些成功的豪杰们,一边在别墅里优雅地剔牙,一边望着那个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szw/23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