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三作文

初中语文背影导学案

admin 初三作文 2020-04-23 02:03:18 父亲课文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zw234深海网www.zw234.cn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初中语文背影导学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初中语文背影导学案

《背影》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课题:1.

体会文中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通过反复朗读以及相互讨论的方式

第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后,独立完成,小组内比一比,谁书写工整、正确。

1、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 ,字 ,号 ,现代著名的 和 。他的散文主要是 和 的小品文。其代表作有 、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狼藉( ) 簌簌( ) 踌躇( )( )

蹒跚( )( ) 颓( )唐 举箸( )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晶莹(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照看行李(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籍: 踌躇:

触目伤怀: 蹒跚:

自已: 颓唐:

惨淡: 赋闲:

变卖典质: 琐屑: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二 合作学习

1、整体感知

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比比小组内谁读的最好)

思考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2、梳理文章结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各小组展开交流讨论:(1)课文几次提到背影?(2)几次提到的有什么不同?(3)给文章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学习探究

1.找一找

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挚爱是无可比拟的,而父母对子女的爱大都是在日常细微的事情上流露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文本,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的。(组内合作交流,各抒己见)

2.思考

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的过程中说了四句话,请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组内分角色朗读相关句子,然后体会)

父亲送儿子的过程中所说的四句话是: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课后生字练习

基训

〖个性备课〗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 科目: 备课人: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1.背影

学习在记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融于字里行间深沉的父子深情。

通过反复朗读以及相互讨论的方式

导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走进《背影》,我们不知不觉走进了一个爱的世界,沐浴在充满爱的阳光之中。父亲那朴实无华,却又饱含深情的语言,犹在耳边,心中溢满了如春风般的温暖爱意。今天我们将再一次来感受那如山的父爱。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想一想(在文章中圈点出相关语句,在组内讨论、交流)

父亲的“背影”浓缩了父亲对儿子的款款深情,怜惜,体贴,依依不舍。因此,文中四次写背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品味,说说这四次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按照课文原文填空(先熟读,再凭记忆填出)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 了朱红的橘子往回 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 散放 在地上,自己慢慢 下,再 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 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 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 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3.阅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父亲的“背影”倾注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深情。而父亲的这种爱,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表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文章2-3段,思考这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个性备课〗

4.思考(用圈点方式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在组内讨论、交流)

父亲的“背影”凝聚了父亲对儿子无尽的关爱,面对父亲的“背影”,父亲的关爱,“我”不禁潸然泪下,阅读文章,说说文中一共写了“我”几次流泪,并思考其含义。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课堂练笔

同学们,血浓于水,亲情无价,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拥有它的时候没有发觉。这种爱,可能并不惊天动地,它也许就是床头的一件衣服,放假回家时的热腾腾的饭菜,也许是一件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次风尘仆仆的看望,也许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就是一句平常的唠叨……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人,你感受到了吗?你有过被父母感动的记忆吗?朱自清能从父亲平常的背影中能够看到父亲深沉的爱,你们呢?想一想吧!谁愿意把你的幸福和我们一起分享呢?请写一段这样的话吧!相信我们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基训

夺冠百分百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 科目: 备课人: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2.永久的悔

1. 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内容。

2. 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永久的悔》的作者是 ,当代 家。

2.给加点的字注音,给词语释义(自己先做,然后再从课本中找答案)

盈眶( ) 唾手可得( )

立锥之地( ) 懵懵懂懂( )

望九: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立锥之地:

背乡离井: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3.整体感知(先自己思考,然后各抒己见)

默读课文,学生思考: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文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4.梳理结构(小组内讨论出一个观点,然后派代表回答)

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则是“永久的悔”,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请边读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思考这样写的作用?

二 合作学习

1.有选择的朗读课文(自行思考,细细体会)

试说说“悔”的内容是什么?从“悔”中,你体会到了哪些情感?

2.讨论(小组内讨论,派代表回答)

阅读本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自责和悔恨。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自己“吃的”经历。作者这样写是否离题?并想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检查生字

2、课后练习

〖个性备课〗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 科目: 备课人: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2.永久的悔

1、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内容。

2、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

一 、学习探究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思考(组内讨论交流)

作者深情的回忆了他的母亲,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母亲?母亲的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

2.想一想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自责、无奈、悔恨之情的句子,朗读品味。

3.语段赏析

本文描绘了最普通的事件,却感人至深。找出最感人的语段,加以赏析。

① 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②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③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④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三)拓展延伸

鼾声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 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这篇文章以 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 2.横线句“父亲……石头”表现父亲 。

3.“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中“特别”指 。

4.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 。

5.文中写“我”两次流泪:

第一次是因为 。

第二次是因为 。

6.波浪线处,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 叙,其表达作达作用是:

7.文中描写“鼾声”表现了 。

基训

夺冠百分百

〖个性备课〗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 科目: 备课人: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3.铁骑兵

1. 找出故事情节。

2.找到文中的几个悬念及分析其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学生自由讨论找出悬念并试分析

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自行完成,查字典)

② 轨道( ) 陨落( ) 左腮( ) 脸颊( )

③ 掷弹筒( ) 捣毁( ) 老巢 ( )

④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自行完成,在书上找答案)

⑤ 陨落:

⑥ 扫荡:

⑦ 宿营:

⑧ 勒转:

老巢:

⑨ 3、填空。(组内统一答案)

⑩ ①《铁骑兵》作者 ,现代 、 。

⑪ ②班长是个 ,左腮  ,   ,像是  。

⑫ ③班长的脸颊,形的刀伤也动起来。

4、信息积累。(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⑬ ①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简要的记录下来。

②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反映骑兵生活的名作,你能举出一两例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在组内充分讨论完成)

⑭ 1.结合课文情节,说说作者在哪些地方设置了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提示: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⑯ 2.阅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试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

21

22 3.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课后练习

基训

夺冠百分百

〖个性备课〗

吴国军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szw/237577.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