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三月三”节日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
(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山村热闹非凡。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来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庭军队围困在大山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山里寻找食物。时值深秋,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来一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在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二)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三)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
蚕”,俗称“地蚕会”。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
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日,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来到河边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孩子们比赛划竹排、打水枪。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做花糯米饭分送到边和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口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耍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吃。罗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盛大的游山、对歌和交友活动。
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马把山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四)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和“三月三”节日相关的诗句或文献}.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初五下午要为前来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五)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野兽经常出入瑶族村寨伤人、损坏庄稼,为了保卫家园,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山守猎、捕杀猛兽,盘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服部而当场死亡,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为了记念民族英雄盘古,瑶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定位记念盘古的日子,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过去“三月三”,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一天,以祭奠盘古,即妇女们休息做针线活、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却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纵林里对歌、谈情说爱、玩耍。
篇二:《有关节日的古诗诵读》
李可丰: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 张金浩: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赵心畅: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敏感的心灵,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陈泽林: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
全班齐读: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赵仕骄:“走进古诗经典 感怀传统节日”
张金浩:三3班“传统节日经典诗词”诵读展示现在开始。
王彩璇:送旧历迎新年,请欣赏《元 日》
全班:《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徐乐煊:穿新衣、放鞭炮,欢欢喜喜过大年。
全班:《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李亚璇:正月十五月儿圆,吃元宵赏花灯,千家万户都团圆。
全班: 《元宵》{和“三月三”节日相关的诗句或文献}.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人。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李可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踏青、挑菜、迎富足。
全班:《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王子溪: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全班:《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王钰川:四月五日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游玩。
全班:《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李莎莎:五月初月,端午节,汨(mi)罗江边祭屈原,吃粽子,赛龙船。 全班: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张思童:八月十五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班:《中秋月》
苏轼{和“三月三”节日相关的诗句或文献}.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岳正阳: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爱老记心间。
全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张金浩:中华文化五千年,传统节日不忘记,我们读诗记心间。
李可丰:“童声朗朗诵古诗,欢天喜地度佳节”。 三3班经典诗词诵读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全班:祝老师同学们,新春快乐,羊年大吉。
篇三:《关于节日的古诗和习俗》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1)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和“三月三”节日相关的诗句或文献}.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1)(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宋)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社日{和“三月三”节日相关的诗句或文献}.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寒食禁火 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
2)韩 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唐)韩 偓《寒食夜》: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 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宋)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南宋时的中秋夜,都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1) 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
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
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所以想到长寿。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毛泽东采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szw/23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