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三作文

初三阐明道理的作文

admin 初三作文 2020-04-23 02:09:18 自己的审题

篇一:《初三材料作文》

四个图形符号中(圆形、三角形、半圆形和非对称图形),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一个小老鼠从一间房子里爬出来,看到高悬在空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的太阳,它禁不住说:“太阳公公,你真是太伟大了!”太阳说:“呆会儿乌云姐姐出来,你就看不见我了。”一会儿,乌云出来了,遮住了太阳。

小老鼠又对乌云说:“乌云姐姐,你真是太伟大了,连太阳都被你遮住

了。”乌云却说:“风姑娘一来,你就明白谁最伟大了。”一阵狂风吹过,云消雾散,一片晴空。

小老鼠情不自禁道:“风姑娘,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你看前面那堵墙,我都吹不过呀!”

小老鼠爬到墙边,十分景仰地说:“墙大哥,你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你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呀,你看,我马上就要倒了,就是因为你的兄弟在我下面钻了好多的洞啊!”

果真,墙摇摇欲坠,墙脚上跑出一只只的小老鼠。

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准确地审材料,确定中心要注意将整体把握与细节关注相结合。整体把握是为了准确,细节关注是为了深入。上面材料中小老鼠是主体,整体把握发现核心事件为老鼠崇拜景仰太阳、乌云、风、墙的伟大,最后发现,自己也是伟大的。关注细节“你就看不见我了”、“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等等,可以发现:太阳、乌云、风、墙也都只发现了别人的伟大才失意。由此得出材料主旨:每个人都有伟大的一面,要自信。

类似的说法还有:每个人都有优势,不必自卑;应该赞美自己等。依据这个中心,作文题目可命为:

1.看我,我最棒。2.自己的光芒最灿烂。3.你也很棒。4.相信你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5.赞美自己。6.发现那阵属于自己的芬芳。7.你才是生活的主角。8.亮丽你的人生。9.扬起自信的风帆。10.最棒就是你,等等。然后,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广阔的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从文史阅读中调动见闻认识的积累,调动相

关人物、场景、事件、细节,作形象具体而有个性化的阐释。

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不到优势的伤悲,有所思悟,找回自信而勇敢行一事的充实与快乐。示例文章如下:

最棒就是你

我是一朵雏菊,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被人栽种在这里。这里是花的天地。富贵的牡丹舞姿绰约动人,娇媚的玫瑰舞步优美清新。我低头看看自己,平凡的枝叶,矮小的身躯,自卑感涌上心际。一阵风雨过后,牡丹、玫瑰被掀倒在地,只有我傲然矗立。鸟儿飞过头顶,对我说:“最棒就是你。” ——题记

面对着初三那扇冰冷的门,我深呼一口气,怕在推门的一瞬,刺鼻的空气令我无法呼吸。待到心神安定,我推门走了进去,强烈的火药味令我窒息。我飘忽茫然地走向角落,坐下去。我听到周围的同学并没有唉声叹气,而是一句句的豪言壮语:“初三,我不怕你。”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有令自己自信的根基,因而无法坚信自己。我的心一下子便坠落到了谷底,挣扎着,下落着,我突然就丧失了度过难关的勇气。

我偎在书边,发现,书的力量能够暂时让我摆脱烦恼的缠绕,痛苦的折磨。我死死地抓住书本,再也不肯撒开,我害怕当我的手一松,最后的一点希冀也会消失殆尽。

我永远无法忘记课上与课下的那一幕幕。同学们在课上争先恐后,大胆发言,畅谈理想,深刻地阐述人生的哲理,精辟绝伦;同学们在课下生龙活虎,英姿飒爽,尽情跳跃,高兴地度过轻松的课间,心情美好。我似一根木头矗在角落,这不敢,那不做,度日如年。待到考试时,心中背负着沉重的包袱,那里存放着我最后一点希望和信心。我走进考场,慌张地答着卷子,结果一塌糊涂。我的包袱撒落,同那颗心一齐坠落谷底。我忧愁、叹息,认为再没有回天之力。

然而,在一个明媚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暖暖地照耀大地,我决定改变自己。背上满是信心与勇气的行囊,再次步入初三的教室。我感到空气异常清新,心情异常欢快,不能自已。课上那个笔挺地站立,自信回答的人是我;课下那个生龙活虎,大声欢笑的人也是我。我从一个不自信的轨道,转入另一

篇二:《初三中考作文指导》

初三中考作文指导

第一章 审清题意的能力

【能力定位〕

审题,就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围、角度、重点等。有人说,为文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可谓切中肯綮。确实,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首先把好审题这一关,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不对题,文不对‚体‛。即使文字功底很好,也难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在平时训练、测试甚至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中,这样的例子都不鲜见。

【要点阐释】

审清题意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

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投命题者‚所好‛。命题的依据有:

(一)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命题。特别是课文阅读,它是语文学习之‚本‛。有联系课文思想内容的,如《不要畏惧困难》,审题时可联系《愚公移山》揣摩命题意图。有联系课文写作特点的,如《我最敬佩的人》,审题时可联系《谁是最可爱的人》揣摩命题意图。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学生的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科技生活、想像生活等。面对此类文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联系当前的社会背景去审视题目。比如:‚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娇气……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填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这个命题既切合学生自身实际,又反映了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

如果命题已对文体有明确要求,就务必要按要求作文。如果命题对文体无明确要求,就要从下面几方面人手辨明表达体裁。

(一)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词语。

题中含‚记‛‚忆‛‚访‛‚传‛‚纪事‛‚巡礼‛‚见闻‛‚赞‛‚颂‛‚歌‛‚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如《童年纪事》、《琐忆》、《内蒙访古》、《武夷游》等; 题中含‚议‛‚论‛‚说‛‚谈‛‚辩‛‚驳‛‚评‛‚析‛‚感‛‚看法‛‚启示‛‚谈起‛等词语,即写议论文;

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性质‛‚怎样‛‚制作‛‚方法‛‚技巧‛‚(某物)自述‛等,即写说明文。

(二)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以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也可以从文题的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初三阐明道理的作文}.

一般来说,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题的,要写记叙文,如《最难忘的一天》、《校园见闻》、《我和同桌》、《抉择》等;

要求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道理的题目,要写议论文,如《机遇〃天才〃成功》、《要虚心‚纳谏‛》、《爱国主义,还是军国主义?》等,这些题目,或展示出论题,或直接点明论点,都是不难辨认的; 要求介绍、解说客观事物、事理等知识的题目,写说明文。

有些命题较为含蓄,要通过分析加以辨识。如《火车头》这一题目,不加分析,就难以把握它的文体。不过,在这里.显然它是一种比喻,比喻现实生活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自然是要求写记叙文。

(三)对不限文体的文题(话题作文),要尽量充分分析可以运用的体裁,然后根据自己的长处,选用一种合适的文体,绝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文章。

三、明确选材范围的能力

命题对选材的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分析文题的各个限制条件,避免出现‚跑题‛现象。文题一般从时间、处所、数量、领属、关系、对象等方面限制选材的范围,如《明天的我》,限制了时间‚明天(未来)‛、对象‚我‛。

命题作文既有限制又有自由。因此,明确了文题的限制条件以后还要进一步拓展自由发挥的余地。一是要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展开文题,以便选择最佳入笔处。如《好消息》,以‚谁的好消息‛为发散点,可以从我的、同学的、老师的、班级的、学校的、家庭的、街道的等角度展开;以‚好消息的内容‛为发散点,可以从学习、体育、文娱、生活等方面展开。二是要展开合理的想像和联想,使写作内容更生动、更形象、更丰富。如《梦想成真》,审题时可以想像将来具体的时间、环境,想像具体的人物、事件。可见,在文题的限制之中,也有可以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四、把握题意重点的能力

明确了选材范围之后,还要把握题意的重点。把握题意重点,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捕捉和推敲题眼。题眼就是文题的关键词。所谓‚捕捉和推敲‛,即指在审题时要紧抠题目中的每个字眼进行思考,尤其要对其中的关键字眼进行反复的推敲,深入的思考。{初三阐明道理的作文}.

其一,对一些字面意思较浅的题目,要抓准题眼,把握好立意和选材的重点。如《我终于学会了xx》,在审题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在‚x x‛处填上一种本领(如‚摄影‛、‚拉提琴‛、‚打字‛、‚游泳‛等),还要注意‚终于‛二字的含义,它指在学习某一技能的过程中曾遇到挫折和失败,而自己努力不懈,最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因此写作时就应突出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意志,要重点表现这一过程的艰难与曲折。标题的语言结构不同,其中的重点字词所处的位臵也不同:是偏正结构的题目,重点往往在偏上,如《诤友》(‚诤‛)、《我家的新鲜事》(‚新鲜‛)等.这些重点词多为形容词;是主谓结构的题目,其重点往往在谓语上,如《我陪王奶奶过春节》(‚陪‛)、《妈妈教我干家务》(‚教‛)、《这堂课真有趣》(‚有趣‛),《学贵多问》中的‚贵‛,揭示了多问对于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这些重点词多为动词或形容词;有的题目主谓结构中包含着偏正结构,其重点词有时就不止一个了,如《改革之年喜事多》(‚喜‛‚多‛);是并列内容的题目,重点则在二者或几者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同桌》(重点表现两人互帮互助,情同兄弟或姐妹的亲密关系)。 其二,对于一些字面意思较深或含有比喻、象征意义的题目,则要深入分析,抠出其确切含义。如《我的忘年交》(‚忘年交‛,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面对‚大潮汐‛老师们》(‚大潮汐‛指当前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经济大潮)、《邂逅》(指久别的亲友、师生、同事等偶

然相遇)、《启明星》(含象征意义,指给人以教育,以启迪,使人从愚昧走向聪慧的人)等。另外,对于材料作文,这种审题方法也很适用。不管材料长短,其主旨总在个别句子或字词上,抠准了它们,也就弄清了题意.把握了写作的重点。

(二)把握内在关系。题目是并列短语的,题意的重点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班集体》要求写‚我‛与‚班集体‛的关系,‚我‛怎样为班集体争光,班集体又怎样关心和帮助‚我‛。题目是主谓短语的,要注意主语和谓语内容上的联系。如《勤能补拙》就不能只谈‚勤‛的可贵,还要谈它能‚补拙‛的功效。

(三)吃透文题的隐含义。隐含义即题目的深层含义,它主要包括三种:一是象征义。如《蜜蜂赞》,题旨不在介绍蜜蜂,而是要赞美它那种勤劳无私的精神以及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者。二是比喻义。如《推倒墙是桥》,比喻人与人之间要消除隔阂,相互沟通。三是引申义。如《‚水滴石穿‛的启示》,要求根据水滴坚持不懈、日久穿石的自然现象借题发挥,阐明道理。

五.明确要求。作文通常有或多或少的写作‚要求‛。这些‚要求‛有时除了涉及立意选材等内容方而外,还涉及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幅、书写形式等方面。有些‚要求‛富有‚弹性‛,有些则是硬性规定、审题时必须看清弄准,写作时自始自终记在心中。

提高审题能力,切实吃透题意,还必须熟练运用一定的审题方法。

一、比较异同法

遇到眼熟的文题,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这就需要联系近似的题型相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如《我爱老师》,可以跟《我的老师》。《我和老师》相比较。第一题重点写‚我‛ 对老师的爱,第二题重点写‚老师‛是怎样的人,第三题重点写‚我‛与‚老师‛的关系。

二、补足因素法

因素,即文章中的已知条件。条件多的文题,题意就明白具体;条件少的文题,题意就隐蔽空泛。命题者为了增加审题难度,以考察写作者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常常故意减少文题中的已知条件。遇到这样的文题,在不改变原题题意的前提下,写作者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适当补足一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如《早晨》这个题目,含义很广,可在‚早晨‛二字前增加一些限制或修饰语,如‚学校的‛、‚都市的‛、‚乡村的‛、‚军营的‛、‚工厂的‛等,题目的含义和写作的角度就具体了。再如,《追求》这个题目可以在前面加主语‚xx‛,在后面加上可供支配的宾语,使之成为某某‚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或‚追求理解‛等,这样也就明确了写作内容。又如《我的梦》,其中的‚梦‛比较抽象,它不指晚上所做的梦,而是指人的某种幻想和希望。我们可将‚梦‛的具体内容补出来,变成‚我的梦是当上飞行员‛,‚我的梦是考上xx大学‛等;再如写《盼》,在题前补足‚我的‛、‚家庭的‛、‚社会的‛等因素,题旨就明白了。运用这种方法,千万不要画蛇添足或擅改原题。

三、大题小做法

‚大题‛是指范围大的题目,一般字数少,不带修饰语;‚小做‛是指从小的角度来取材立意,力求以小见大。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强,限制少,题目大,但还需要审题并注意方法,如‚化大为小‛【材料】你热爱生活吗?你关心生活吗?生活是个大课堂。只要把目光投向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美化心灵,树立志向,……【要求】请以‚关注生活‛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介绍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这是一个以‚关注生活‛为内容范围的话题作文题。在审题时,要特别注

意以下三个步骤:一是拓展,即以‚生活‛为由头生发开去,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如‚生活‛一词,我们可以用增加定语的方式加以拓展,由此就可以派生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等。如此一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可以与‚生活‛相关,自己与父母兄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接触可以与‚生活‛相关,自己与叔叔阿姨、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的交往也可以与‚生活‛相关,……进行这样的内容拓展后,就不会感到没有材料可写了。二是聚焦,即在前一步‚面‛的拓宽的基础上,进行‚点‛的选择。因为在写作时,我们不可能将生发联想到的所有材料都写出来,这时就需聚焦在拓展的某一个内容、某一个方面,选择一点来写,原则是自己熟悉的、丰富的和可写的。三是挖掘,即对自己确定的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在求新求异、求精求深上加以突破。例如该题,如果仅仅停留于某个生活故事的叙述,那就不免有些浅显,但假如能像题目要求中那样,在记叙某种经历中抒发自己的感悟,在论述某个问题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介绍某种新事物时,作出自己的评价,……如此这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果及因,那才能真正有新奇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文章才会写得有血有肉有灵魂。

四、实题虚做法

‚实题‛是指以某种实物为题,如《路》、《绿叶》、《泥土》等。‚虚做‛是指不就物写物,而是展开联想,揭示其比喻义或象征义。这种方法对借物抒情的文题比较适用。

审题的方法远不只这四种,每个写作者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

【实例解说】

实例一 文题:《我的第一位‚老师‛》

题解:从题意容易看出,这个文题应写成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审题的难点是对‚老师‛的理解。文题中的‚老师‛加了引号,不是指以教育为职业的人,通常应是自己的父母。但是,要跟《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相区别,应该从爸爸或妈妈作为启蒙老师如何在学习上、思想上教育自己的角度写,而不能把父母如何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自己作为写作重点。

实例二 文题:《课后》

题解:与这个文题相近的文题很多,容易根据思维定势随便记一场球赛、一次大扫除、一次野炊等,写成《课间》、《课余》、《课外》。审题时要注意比较它们的区别。《课后》的题眼在‚后‛,课后是课中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所写事件的起因最好在课中,经过和结果在课后。为了使题意更明白,还可在文题上补足适当的新因素,如‚课后的一场争论‛、‚课后被老师叫去的一次谈话‛、‚课后的补课‛等。

实例三 文题:《微笑》

题解:可以联系课文《背影》揣摩这个文题的命题意图。《微笑》也是以人物的特征为题,因此可以借鉴《背影》的一些写法。如通过对人物神态特征‚微笑‛的特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人物的神态特征‚微笑‛为线索谋篇布局。注意不要把‚微笑‛笼统地理解为‚笑‛,‚微笑‛是无声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笑。

实例四 文题:《要珍惜这大好时光》

题解:文题中的‚要‛表明是向人们提出希望和要求,规定了表达的体裁是议论文。初中生写这个文题,可在题前补足‚青少年‛的因素,只有这样,议论才有针对性,题中‚这大好时光‛所指

代的内容才明确具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人生来说,一生之计在青春。因此,文题可理解为‚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同时还应该看到,当代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必须创造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青春。审这个题时,不要跟《珍惜时间》相混淆。

实例五 文题:变味的友谊

题解:这是一个由偏正短语构成的标题,‚变味‛是题眼,是写作的重心,‚变味‛即改变性质,不正常的意思。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真正的友谊,是指生活上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指心灵上的互相理解、互相慰藉、互相鼓励,是指事业上的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变味‛的友谊则恰恰与此相反,大而言之,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抑或溜须拍马,互相利用;小而言之,是指在事业上、生活上互相拉拢,互相包庇,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互懈心志,共做平庸。学生在写作本文时,应从小处着眼,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写自己身边的事。本文要写的这种变了味的友谊,给人带来的只能是悔恨和痛苦,文中应显示这种结果,表明作者对这种友谊的否定态度。(抠题眼) 实例六 文题:心事

题解:‚心事‛,心中盘算之事,多指想做却不能顺利做成,感到为难的事情、比如你想报考师范学校,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显然不会构成心事;如果遭到父母的反对,而你却要坚持己见,就会产生心事。所以,在选材时要稍加留意,不要把心中所想的事情都视为心事。中学生固然无忧无虑,但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也常常会有心事,因而选材的范围也还是相当广泛的。写心事要展示内心世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生活给自己的教益和启迪,总之,要写出积极意义。另外,选材也不必仅局限于自己,也可写其他人的‚心事‛,如‚奶奶‛‚爸爸‛‚妈妈‛‚老师‛,或某同学、朋友、亲戚等,只要是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都可写,这样写,选材的范围更宽,立意也更见深度,内容也更丰富。(抠中心词兼添加成份)

实例七 文题:静静的夜晚

题解:这个题目,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如果从‚静静‛的反面来思考,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szw/238370.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