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hide》
《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1、存在的问题
(1)生物学科因初中结业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导致知识衔接上存在断层。经过初三和高一两年的断层期后,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很好,也基本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通过入学考试发现,情况确实如此,升入重点中学的学
生对初中知识学得很不扎实、存在很多知识盲点,令人堪忧。
(2)升入重点中学后,生物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地位不高,体现在生物作业不愿做,
不愿在生物学科上花费时间。
(3)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因而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学习生物的原因依次是升学、锻炼思维、想做实验。
喜欢生物的原因依次是对思维有启发、生物实验、师生关系融洽。
兴趣形成的主要来源有:①生物能激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探索未知世界,解决未知问题的机会。②生物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自己息息相关。③生物学习
有助于实现个人理想。
重点中学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是有兴趣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缺乏的是直接兴趣,他们的学习兴趣来自坚持学习三年后能
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这种现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题研究的价值
(1)重点中学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①学习兴趣是人生学习的起始动力,为终身学习提供心理支持
新的基础教育课改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该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的
催化剂。”
②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好学、乐学、善学,就会形成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学
习动机和欲望(潜移默化)。
③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学习是一项高度智力化的脑力劳动,它要求学生同时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专心致志,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极大地提高,大脑的使用频率和幅度也就越大,相应地学生智力的被开发程度也就越大。学生对各学科感兴趣,涉及到语言、思维、操作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在大脑的左右半球充分利用起来,使学生的语言思维与空间思维、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有意思维与无意
思维等充分、均衡地结合起来,使大脑皮层最大限度地被开发和利用。
④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兴趣会推动学生广泛地猎涉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中,从而使他们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潜移默化,融合百家,自成一家。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广泛、积极、浓厚的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还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心理变得健康,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教育理念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这些教育理念的变化都充分说明了现代教育教学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兴趣、情感、信念的培养和激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健康发
展。{shide}.
(3)高考的需要
重点中学是优质大学生的摇篮,担负着向高等学府输送优秀大学生的重担。学生考入重点中学的目的很明确:三年后能考上自己心目中的大学。通过师生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善于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彼此交替、相互转换,以取得更好的学
习效果。
二、课题界定
遵循学习兴趣发展规律,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侧重探索培养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方法、途径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出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培养的方法。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制订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和教育的目的的理论依据。
2、兴趣教学的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本身具有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本学科发生兴趣,这一原理对充
分开放激发兴趣的研究又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3、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挖掘潜力和欣赏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专题和知识都会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诱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几乎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个良师,都有一个鼓励者。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只做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帮助萌动的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有一些最基本的需要,那就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展现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按照这一理论,学习作为
一种求知活动,它是一种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方式,理应会引发人们的兴趣。
5、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兴趣)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知识、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以适合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这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 他特别强调:“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
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shide}.
六、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在借鉴前人的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2、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现状,并用统计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行动研究法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
效率和学习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1、申报课题,组织准备阶段(2005.12—2006.7)
2005年12月,我们根据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以“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起源、发展及培养的研究”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申报。于2006年4月15日批准立项,批准号为XHX NO 011028。课题组成立后,我们做了以下工作:① 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广泛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② 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方案、规章制度的制定,每月开展1次专题研讨,确保课题实验研究顺利。
2、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阶段(2006.9-2007.1)
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我们做了一次调查(1)重点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喜欢生物,但有相当一部分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2)学生喜欢那些活泼、宽厚、教法灵活、尊重学生、善于创新、责任心强的教师。(3)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实验观察、讨论研究、调查探讨等;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背诵记忆和练习,而对用以体验、切实感受等感悟类型的学法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倡导推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时间、空间和自由。(4)调查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并跟踪观察,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我们发现学生在以下情境中,学得最好、最快、最轻松。①学习兴趣浓厚时;②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③教学内容用多种方式呈现时;④遇到疑难问题又急于求解时;⑤自己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重要意义时;⑥能主动、自由参与学习活动时;⑦能充分得到别人赞赏、信任时;⑧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时;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时;⑩遇到自己喜爱的学科或老师时。这次调查分析研究为第二阶段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依据,让学习兴趣走进课堂,构建“趣味
学习“(趣在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保证。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掌握了一些数据,为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内容详
见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方案实施,完善反思阶段(2007.2—-2009.7)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习的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课题组成员尝试构建主体式兴趣课堂,为学生提供“乐学”环境。归纳总结出了培养学习兴
趣的十七种方法。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加强学习,改变陈旧观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要彻底改变“一{shide}.
言堂”的教学模式,要大胆放手,要相信学生。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和谐、愉快、充满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
教师要做到:
承认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个体; 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得到一种安全感、得到一种激励,从而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去
战胜困难;赞赏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教师的真情投入,
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尝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
动的吸引力。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恶学习到热爱学习。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增强敬业精神,提
升教育艺术,完善自己的个性。从而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
(3)加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我们尝试从寻求、尝试、探究、创新四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①通过教师上
课伊始的开场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
②依据教学目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尝试解答习题或回答问题,对尝试中遇到的困难,请求老师指导,然后进行再尝试,能够成功。这样可诱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③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后退一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思考、讨论、网上查阅、实验,力争通过探究解决问题。④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学会求异思维,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让
更多的“灵感”和“顿悟”涌来。
(4)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实践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师组织指导作用,我们确定了与学生参与过程相对应的四个环节:①启发诱导。目的是是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参与。②激情授课。侧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将学习经验用于在实践。通过教师情感的倾注来调动学生情感的投入。③激励点拨。对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惑”给予适当点拨,既扫清了障碍,又可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④拓展升华。目的是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是思维、思想进入新境界。
4、总结交流,归纳结题阶段(2009.9—-2009.12)
通过2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心得交流、材料整理、学生问卷调查和学生课堂中的表现,感觉收获颇丰,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初衷。撰写实验报告,准备
结题。
5、申请结题(2010.2—至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构建了主体式兴趣课堂,为学生提供“乐学”环境
(1)主体式“兴趣课堂”即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媒体教学、趣味活动的优化组合,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充分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变化,创设生动、活泼、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在兴趣中
品味学习,在过程中体验学习,在进步中享受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2)主体式“兴趣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兴趣发展:有趣→情趣→乐趣→志趣 学习品质:想学→会学→乐学→善学
学习行为:积极参与→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巩固创新 教学结构:激趣导入→引导参与→诱导发现→归纳应用 教学策略:
①体现教学目标的人文思想
②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发展观
③营造教学氛围的民主性、主动性和愉悦性
④评价方式的激励性、鼓舞性和发展性
2、归纳出了培养学习兴趣的十七种方法:
(1)实验观察法:通过录象、幻灯、挂图、演示、实验、操作、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
观察。把抽象的理论和规律转化为直观的感受,降低了认知规律的坡度,使学生在
愉快中学习新知识。
(2)设疑激思法: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尽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
时,启发学生思考。加上教师的点拨、指引,驱动学生思维活动。
(3)故事引路法:利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导入新课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对道理
的诠释。
(4)幽默法: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创设一点幽默,渲染课堂气氛。
(5)情境法:利用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
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融情。
(6)及时肯定法: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
功的快乐。
(7)激励发展性评价法: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方式鼓舞学生,,用宽容的
心对待学生。多一把标尺,就会成就一批学生。
(8)悬念法: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心切的特点,在教学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追
根问底。
(9)想象法:根据课文情节,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
(10)导语激趣法:根据不同课文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切题,巧妙导入新课,激 发
学生思维。
(11)教材挖掘法:新编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引领学生读文识图,
使之觉得有趣,培养学生乐读、会读。
(1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集图、声、色、文于一体,并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易
于形成鲜明的表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
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扮演角色法: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一定的游戏
活动,来体会生命的奥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踊跃参加。
(14)联系生活法:《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shide}.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其觉得生物就在身边、与自己密切相关,使
其产生学习需求,从而产生学习兴趣{shide}.
(15)学习方式变革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现代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
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或同桌进行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
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16)巧设练习法: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胜、好强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
变的练习(游戏练习、开放练习、竞争练习、实践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17)情感交流法:情感是人的认知活动中的必备要素,积极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主动
第二篇:《shideshifeng》
师德师风论文
作为文化传播的教师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艰巨任务,祖国和人民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树立起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和决心。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又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豁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工作十几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老师门的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忘不了已有华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szw/24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