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它原本应该是很完整的:学习、工作、运动、休息……要做好每一件事都需要较长的整块时间,需要我们的专注和全力以赴。孔子一生勤学,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王羲之十年如一日苦练书法;而巴尔扎克一写起文章来就闭门谢客,连家人也不能进他的书房。
然而生活在如今缤纷喧闹的现代都市中,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被分割成了小块,本来完整的生活变成了一个个碎片:统一的上学、放学、工作、会议、就餐、休息时间,经常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排队、等候。为了分享有限的资源,为了让整个社会更有效率,我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努力将生活的步伐与大多数人协调起来。
既然我们无法选择环境,那应该怎样去认识、适应这已经变成必然的碎片化生活呢?
其实,合理安排的碎片化生活有助于形成我们健康的生活节奏。在繁忙的学习和充满压力的工作过程中,生活的碎片会经常迫使我们不自觉地停下来、休息一下。“有张有弛。”利用下课、走路、等车的短暂时间运动一会儿、听一首音乐、或者打个盹,都会使我们紧绷的神经很快放松下来,不但有益于长期健康,还可以持续保证学习、工作的效率。有统计数据表明,相比一天八个小时的连续工作,让员工在午餐后小睡半小时会使下午的工作更积极、高效,事故、缺陷率也大幅度降低。因此我们应该珍视生活,随遇而安,充分利用好生活的碎片调整好自己的节奏。
生活的碎片化对我们也是一种挑战。它不断敦促我们集中注意力按时、有效地完成安排在较长时间段里的主要任务,同时也考验着我们能否持之以恒地利用好那些零散的时间碎片。“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古人读书、作文就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是如此。长征途中,毛泽东患病躺在担架上时还读马克思、列宁的书,自称“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他利用上厕所的时间,陆续看完了厚厚的《昭明文选》、《智囊》等古籍;即使是理发,毛泽东也照样不误攻读,还跟理发师开玩笑说:“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我们互不干扰。”数学家陈景润在科学院数学所时,看到图书馆有许多外文书刊,深感“要挖掘这里的宝藏,还缺少一把钥匙”。他随身准备了五个分别记有英、俄、德、法、日文的外语单词小本子,在研究数学专业的间隙,一有空就学习,连等车的几分钟时间也不放过,即使住院治病也每天必看电视台的外语教学节目。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掌握的多门外语成了他研究数学的有力工具,最终证明了轰动数学界的“陈氏定理”,为攻克“戈德巴赫猜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我们能直面生活的碎片化,将随处可见的零星时间巧妙利用起来,日积月累,不断坚持,就能创造出生活的奇迹。
每一个生活的碎片更是一次机遇。“学而不思则罔。”长时间单一环境下连续的学习、工作往往会使人陷入思维定势,摆脱不了已有知识、经验的束缚和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方法。而不同的生活碎片和其变化的场景却给了我们改变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打破自身的局限,换一个位置、视角回过头来重新认识、审视以往的学习、作为,有利于我们跳出陈旧、呆板的思维,看到人和事物不同的一面、宏观的趋势,即所谓“庐山真面目”,甚至找到全新的思路和创造性的方法、方向。作家怀特有一天去自家的猪栏,看见一只灰色蜘蛛结了很大的网。灵感立刻涌现在他的脑海里。怀特以蜘蛛夏洛特拯救即将被宰杀的小猪为主线,写成了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作品之一——童话《夏洛特的网》,无数读者被书中揭示的友谊和生命的伟大意义深深感动。而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一次偶然在家中洗澡时发现水往外溢出了澡盆。他突然领悟到可以用测定排水量的办法确定任意形状固体的体积。阿基米德不仅因此帮助国王查出了黄金王冠被工匠掺假,还最终发现了浮力定律。直到今天,人们还在利用这一原理计算物体的比重和标定船舶的载重能力。可见,只要我们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生活的碎片不但不会影响生命的完整性,还能每每带给我们难得的机遇,造就属于自己的传奇。
让我们拥抱、感恩碎片化的生活,用好每一个时间的片段,使它们变成将来美好的回忆,成为生命中一个个闪亮的瞬间。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szw/25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