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唐蕃古道,滔滔湟河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牵引着这里悠久的历史,一国山之祖,冰川之父闻名于世的昆仑山东北的日月山下,便是湟源县,距省会西宁市50公里,是农业区与牧业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汉文化与藏文化的重要门户。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这就是我的家乡——湟源。
古城老街,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风霜雪雨的剥蚀,留下了岁月的印痕。走进明清老街,写着“拱海门”三个大字的龙门格外引人注目,龙门的两角凌空翘着,门檐用典型的七彩遍装法彩绘着,构成的各种图形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用青砖垒起的门墙几何块体相互结合、高低错落,从正门半腰用无数块灰瓦修成两个弓形厢亭,依附着“拱海门”,它们好想是终身守护龙门的贴身卫士,静静地屹立在龙门两边,宏伟壮观的楼面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我的学校就在明清老街,几乎每天都在这里经过,老街的一景、一人、一物、一声再熟悉不过了。老街,让人追寻到时光的凝固,凝固成一种厚重,我遐想你的复活给人以一番古老文明的重温和新读,在短短的两年时间,我的家乡变样了,古城门、洋行、演艺厅等吸引了不少游客。
每年元宵节前后,湟源丹葛尔古城的夜晚流光溢彩,人头攒动,人们慕名而来,尽情欣赏着被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之称的湟源排灯,沉醉在这古城古灯相辉映的独特文化魅力中。丹葛尔的排灯起源于清代中期,发展于民国,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来此经营的各地商家在夜间招揽顾客,纷纷制作广告招牌,内燃蜡烛,挂在商号门前。随着商业贸易的日益发达,商家数量的不断增多,各大商号相互攀比,这种广告牌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后来不得不把“牌灯”排起来摆放,逐渐的单个“牌灯”演变成数量众多的“排灯”,再后来也就有了作为艺术品专门用于灯展的排灯,并有机地融入当地各民族及河湟谷地的文化基因,成为古城一道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景。
湟源人们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蕴含,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青藏高原民间艺术的一绝,为湟源所独有的——皮绣,作品《高原精灵》被奥组委收藏。
我的家乡盛产小麦、青稞、洋芋、蚕豆、油菜及蔬菜等农副产品,享有盛名的马牙蚕豆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工业、农业是湟源县的主要经济支柱。土特产有牦牛肉干、沙棘汁、人参果(撅麻)等。小吃有酸奶(这可是地地道道的纯牦牛酸奶)、甜醅、酿皮、洋芋酿皮等。
我希望我的家乡不要太多的高科技,也不要太奢华,我只要周围的环境优美,我的家乡,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迷人的风景,我爱我的家乡!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szw/27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