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文字
自从中华民族创造出文字,传统文化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汉字兼具形、声、韵的美感,在古典文学上创造了不朽的传奇。古人谨于文字,力求使文学做到简练而准确,让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
遥想千百年前,当《吕氏春秋》经过字字推敲后,悬挂在城墙上,布告天下,若能修改一个字,赏黄金千两。然而,没有一个人能从整本书中找出一个欠妥的字。
古人对文字的苛求是超乎想象的,因此才留下“一字千金”的美谈。唐诗宋词,对文人的对偶压韵的才能,有极高的要求,夸张莫过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细致地推敲,才造就了千古奇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其中一个“绿”字,又极具动态之美。相传,王安石当初并不是用的“绿”,而是“过”,由于缺少形象之感,他又改成“到”、“吹”、“飘”等几个字,最终才选用了“绿”字,造就了一段佳话。
类似的,贾岛曾写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在进京路上又欲用“敲”代替“推”。他不断做出“推”、“敲”的动作,引得路人发笑,最后撞进了韩愈的车队。不愧都是文人,韩愈放下官架子,与贾岛讨论。韩愈说:“‘敲’字能体现夜的寂静,而‘推’不能,就选‘敲’吧!”从此,人们就用“推敲”来形容斟酌文意。
敬畏,就是取尊重、崇拜、震慑之意。古人推崇“炼字”。而现在社会,人们对语言的运用,越来越“不拘一格”,一些胡乱拼凑的怪诞词成了潮流,人们还频频出现语言运用的低级错误。
语法错误最为典型就是“然后”。“然后”是一个仅仅表顺序的连词,而人们总喜欢用它代替所有的关联词。像“和”、“并且”、“然而”、“与其”、“接着”、甚至“因为”、“所以”等都变成了“然后”。这最主要的原因是语言匮乏,很多人往往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心中所思,因而让“然后”乘虚而入。还有一点不容小觑,这就是“追星效应”。一些明星,虽然风流倜傥,但文化素养太低,经常“然后”不离口,导致很多人养成了张口“然后”,闭口“然后”的坏习惯。这都是对语言的大不敬!
若你仔细看《新闻联播》,你会发现,当受访者错误用语时,新闻字幕会悄悄改为正确语序,甚至干脆没有字幕。这现象已十分常见,说明国人已完全把文字作儿戏,丢掉了几千年的敬畏之心!
敬畏文字,不仅是一种态度,更能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敬畏文字才会出经典。任何不敬畏文字的民族,是早晚要灭亡的民族。希望几十年后的中国话,不会是洋味十足的中国话,那时的中国人还能敬畏文字。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1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