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储蓄国债特点

admin 初一作文 2020-04-22 23:39:18 国债储蓄

储蓄国债(电子式)设有最低持有期限,在持满最低期限后方可办理提前兑取,并被扣除部分利息,同时要支付相应手续费。234深海网www.zw234.cn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储蓄国债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储蓄国债特点(一)

凭证式国债、储蓄国债和 记账式国债 的特点是什么? 哪个比较好?

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 从债券形式来分,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四种。 凭证式国债: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计息。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遇特殊 情况需要提取现金,可以到购买网点提前兑取。提前兑取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相应的利率档次计算,经办机构按兑付本金的2‰收取手续费。

无记名(实物)国债:是一种实物债券,以实物券的形式记录债权,面值不等,不记名,不挂失,可上市流通。发行期内,投资者可直接在销售国债机构的 柜台购买。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的投资者,可委托证券公司通过交易系统申购。发行期结束后,实物券持有者可在柜台卖出,也可将实物券交证券交易所托管,再 通过交易系统卖出。目前已停止发行。

储蓄国债:储蓄国债(也称电子式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电子储蓄国债就是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储蓄国债品种。

记账式国债:以记账形式记录债权,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投资者进行记账式证券买卖,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由于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国债本身无所谓好与不好,它只是一种承载债权债务关系的载体,现在发行的大多都是电子式国债(储蓄国债),其安全性高没有风险,适合稳健性投资者。

储蓄国债特点(二)

储蓄国债(电子式)的特点?

储蓄国债(电子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针对个人投资者,不向机构投资者发行;

二是采用实名制,不可流通转让;

三是采用电子方式记录债权;

四是收益安全稳定,由财政部负责还本付息,免缴利息税;

五是鼓励持有到期;

六是手续简化;

七是付息方式较为多样。

储蓄国债特点(三)

储蓄国债亮相 一年来首次加息

昨天,2017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正式发行,这次合计发行总额460亿元。记者从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获悉,本期国债利率均比上期国债提高了0.05%。此次发行的国债利率,也是2016年6月以来首次加息。对于想追求本金100%安全,又想收益更高的投资者,购买国债是稳健投资的上佳选择。

据悉,本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第三期(3年期)230亿元,票面利率3.85%;储蓄国债(电子式)第四期(5年期)230亿元,票面利率4.22%,利率均比上期国债提高了0.05%。

人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国库科工作人员介绍,储蓄国债和其他个人金融产品相比,具备以下特点:信用等级高,安全性好;收益稳定,利息免税;认购起点低,发行次数多,业务办理方便;变现灵活,可以提前兑取和办理质押贷款。

因此,储蓄国债一直受到中老年投资者青睐。储蓄国债(电子式)更是以其“按年付息”的优势得到广大投资者追捧。

记者获悉,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对象为个人。承销团成员不得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任何机构销售储蓄国债(电子式)。储蓄国债(电子式)从开始发行之日起计息,按年付息。每年的利息所得还可以再次购买国债,复利收益可观。

据介绍,本期国债在我市11家(工、农、中、建、交、招商、浦发、邮储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及恒丰银行)国债承销机构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行。

我市已开通储蓄国债(电子式)网上银行销售渠道的承销机构共有9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恒丰银行、邮储银行、江苏银行。

也就是说,投资者既可柜面购买国债,也可通过网上银行购买。市民不用去银行即可快速办理储蓄国债(电子式)购买业务,免去排队等候的烦恼。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18629.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