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初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下期初一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主题), 每个单元包括5篇课文、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思想状况方面: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学习习惯也比较差,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没有能够形成,上课也有一些会常开小差,不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情况较好。
学习心理方面:只有极少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学习情绪比较稳定,也能坚持不懈,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有l/2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喜欢享受欢乐,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好逸恶劳,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
上课时而认真时而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十几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或对学习毫无兴趣,其中少数同学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下)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第一、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并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第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教学过程的活动性。积极探索新模式,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认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进度表
周 次 内 容
第一周 1-3课+作文+基训
第二周 4-5课+综合性学习1+基训+第一单元测试 第三周 6-8课+作文+基训
第四周 9-10课+综合性学习2+基训+第二单元测试 第五周 11-13课+作文+基训
第六周 14-15课+综合性学习3+基训+第三单元测试 第七周 前三单元复习(期中备考)
第八周 期中考试
第九周 16-18课+作文+基训
第十周 19-20课+综合性学习4+基训+第四单元测试 第十一周 21-23课+作文+基训
第十二周 24-25课+综合性学习5++基训+第五单元测试 第十三周 26-28课+作文+基训
第十四周 29-30课+综合性学习6+基训+第六单元测试
第十五周 第4-6单元复习+模拟测试
第十六周 第1-6单元分类复习
第十七周 第1-6单元分类复习
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会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根据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改变,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徐营镇初级中学
卞迎宾
2014年2月19日
【篇二】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云梦县义堂中学七(4)班 刘少平
又是一年开学季,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训练,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较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带头发言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可以。 但是还存在严重不足: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差,少有90分以上的尖子生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方法还不得当,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还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本学期,我决心加大教学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考试的及格率,力争优秀成绩的出现。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本册书的六个单元依次为: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散文单元。重点篇目是《伤仲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背诵篇目。《丑小鸭》自读篇目。
第二单元,散文诗单元。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最后一课》重点篇目,《黄河颂》、《木兰诗》诵读篇目,《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自读篇目。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孙权劝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重点讲读篇目,《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自读篇目。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戏》、《安塞腰鼓》、《口技》重点,《竹影》、《观舞记》自读篇目。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伟大的悲剧》重点,其他篇目自读。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猫》、《斑羚飞渡》重点,其他篇目自读。 综合性学习,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三次大活动分别是: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它们以积累为主要目的。
本册名着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积淀。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语文教学难点是关注散文的阅读训练,关注语文(大语文)、养成习惯、巩固提高,是本期教学的重点;写作能力的提高仍是整体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活动安排: 1、识字与写字: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学习本册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能够积累运用。继续练习钢笔楷书,提高书写水平。 2、阅读:
①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②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③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言。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⑤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⑧课外阅读名著《童年》和《昆虫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 ⑨背诵规定的诗文,积累语言。 3、写作:
结合本册教材6个单元的主题(成长、祖国、名人、文艺、探险、动物)分别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综合性学习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篇三】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教学计划】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各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
一、单元编写意
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有非易事”。进入初中学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少年,对末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的少年,也将面对种种困难。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生命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罗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军的启迪。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教材使用都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音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精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进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二、课文和练习说明
《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分两节,前一节写“小时候”,后一节写出“今天”。小时候就有一颗不甘蛰居闭塞山区之心,但是认识是幼稚的。长大后,感悟了,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信念。只要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懂得“海”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是理想的天地,无数座山就是通向理想之路,就可以把握全诗的意蕴。联想任何一种理想和奋斗,都会感到越读越亲切。事情往往是这样,并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达到目的地的,要翻过无数座山,才能到达理想境界。诗人性感体验的过程也是认识深化的过程。这实现理想因而感到沮丧的时候,想起这首诗,就会鼓起信心,继续奋斗,继续前进。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值得咀嚼。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足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善于感性,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也能写出好文章。
《生命,生命》,先写三个关于生命的事例,再写三点思考。三个事例,先写小飞蛾,是动物,再写瓜苗,是植物,最后写自己心脏律动。三点思考,内容很相近,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作者举的动植物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不举大象、狮子、老虎等等庞然大物,只说一只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说明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
《紫藤萝瀑布》的主旨也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抒发自己由焦虑和悲愤转化为宁静的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将主题提升到生命的长
1
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的哲理上来。这篇课文对于学生的观察、感受、联想、思考都很有启发。从中也可以领悟,对生命的思考,既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来自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
《童趣》很有情趣,三种物外之趣都有是视觉加想像形成的,这种想像是把对象“大”化、美化、理想化,如影子成了白鹤。这一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内容有趣,就不至于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读懂了,会对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产生好感。
下面再说说练习。练习称为“研讨与练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是需要自己动口动手做口头练习或书面练习的,有的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合作探讨的。每篇课文只有两三道题目,五篇课文总计才14道题,体现“少做题,多读书”的原则。 14道题,大体可分五类。
——朗读和整体把握;
——语言品味;
——结合课文内容的练笔或练说;
——比较阅读;
——搜集有关资料。
这里,分类作些说明。
朗读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每课练习都有朗读的要求,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种要求,语言的表达是不可能精细化的,“课标”对四个学段的朗读要求,措词完全一样,当然不是说对初中生的要求跟小学生一个样。 一方面,课文的程度在逐步提高,朗读不同程度的课文,要求不同水平的朗读能力;一方面,语言、语调和感情三个方面都是难以表述其区分度的。总的原则,朝着总的目标,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整体把握题,根据课文特点,选择不同策略,以求更好更快的把握。例如,《在山的那边》要求“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把握了这两个基本形象的意蕴也就可以说把握了诗意。《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叙事性作品,,要求“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从事与理的角度去把握。《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都有议论,则要求从自己的见闻中举例印证,从举例中即可了解学生把握文意的准确性。
语言品味题,仅设计了一道,因为诗歌语言有高度凝练的特点,所以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含蓄的词语,细加品味。 每篇课文的最后道题,有的是练笔,有的是比较阅读,有的是要求搜集资料。这些题目是根据“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大原则设计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读了《在山的那边》,要求“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段话”。读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要求写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经历和经验教训。《生命生命》一课有同题文章的比较阅读。《紫藤萝瀑布》则要求搜集资料,扩展阅读。所有这些,意在常用结合,既走进课文,又走出课文,将学习的成果应用到语文实践中来,通过实践提高能力。
三、本单元教学的两个问题
1、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第一单元,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步,开局关系作用于全局,至关重要。按照课程标准,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开局就应该有个新的学习方式。 教师与学生都在老路上走惯了,现在要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可,非进行系统的改革不可。 “课程标准”内容相当具体,为使每一课的教学充分体现“课标”精神,本单元教参逐课提供了“教学设计”,大的原则和具体的操作都有了,这里不必再说,这里只说说用好课标用好教参的一个根本办法。 根本的办法就是备课时要先当学生,而且是按照课标精神先当一回学生。例如课标反复强调“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我们备课,就来个探究性学习,先不看教参,也不找资料,。独立地探究一番。教师若自己经过番探究,那么怎样引导和组织学生探究也就自然而然有办法了。不然,照搬教参也搬不好,苦苦思索这一课怎样教学生探究,也想不出好办法。自己抱着探究的目的钻研课文,马上就能明白,探究总是在初懂的基础上,研究自己能够提出问题,求得深入一步的理解。自主探究,,就是独立自主提出 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常常说,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钻研就是探究的过程,吃透就是探究的目的。我们是为教学而探究,要把自己探究的全过程,摘要地记录下来,提出 了哪些问题,每个问题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的结果是什么,探究的经验教训是什么,每点只要记下几个字就行。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去看教参,看资料,见解相同的,你会生出“英雄所见略同”的快感;见解不同的,你会进一步思考孰是孰非,发觉自己的偏误,就有新的教训,坚信自己的正确,可以平等对话。自己思考不到的地方,也有一种教训,为什么没有朝这一方面去想呢,在思维广袤性上为什么有这样缺陷呢,都有教训可以吸取。经过这一番探究,再考虑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成为自觉悟的要求,怎样引导、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心里也就有数了。学生初读课文后理解到什么程度,这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我们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引导他们探究。
2
教师自己有了探究的经验,就知道探究首先要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能力 ,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 教师自己有了探究的经验,就知道探究也无非是联系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有所思考和感悟,去加以理解和体验,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例如,《在山的那边》有了探究的体验,知道这个问题并不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答。假如学生答不上来,或者答得不好,可以提示一下,找一找诗人自己是怎么说的。这是很容易找出来的“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另一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不难理解这个“全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世界,理想的世界。再让学生举举例子,什么样的世界可以说是“全新的世界”,小区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住老房子那些年头,盼了一年一年,盼望有朝一日住上宽敞漂亮舒适的房子,那时新房子就是我心目中一个“全新的世界”,搬进新房子第一天,真有“在一瞬间照这你的眼睛”的感觉。这样的回答就很好。从小家引向国家,今天我们这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半个世纪以前的革命前辈来说,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全新的世界”。中国人民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时又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探究“山”的含义也是这样看诗中所说的“山”,联系实际生活,不难领悟,“山”是与“海”相对的一个世界,一个闭塞、落后、乏味的世界,山又是从现实到理想的奋斗之路,诗人所说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奋斗之路是漫长艰险而又曲折起伏的,联系中国革命的历程很容易理解诗意,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真是翻过无数座山,一次次地战胜失望,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才终于攀登上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上的最后一座山顶,看到了一个新中国。 引导学生探究,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不但知识与能力是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重要的,而且过程与方法也是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重要的,。为此探究不应该有了结论就为止,还应该回顾、审视自己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看看哪些地方是有成效的,哪些地方走了弯路,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一步一步学会学习。 教师自己有了探究的经验,;就知道自主探究基本的,合作探究也是必要的,看教参、看资料,就是与教参编者,资料作者合作探究,合作就有互补性,就能受到启发。同学则跟同学合作。除了全班合作,大班讨论之外,可以更多地采用双人合作、四人合作的方式,这样同学之间可以亲密合作,大合作与小合作结合,学习方式就更加生动活泼。
1、关于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不是新举措,效果也不很理想。不少教师只盯着朗读比较好的几个学生,大家拼命举手,点到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练读的机会是比较多,可是其他同学练读的机会就比较少。就是常有机会在班上朗读的几个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也不理想。问题在哪能里呢?在于缺乏切实具体的指导。切实具体的指导,其实只要拿一个片段甚至一两个句子作为例子来教。能念好一个段落,也就能念好一大篇。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在分析课文之前,先让一个同学起来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没有指导,可以说没朗读教学。试看教唱京剧,就不是简简单单地叫学员唱一遍就算了,他是一句一句教,遍一遍教,一招一式的教,乃至一个字的唱腔。这是可以借鉴的。其实朗读也是很不简单的。朗读教学应该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应该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得越深入越细腻,朗读起来感情传达得越好,可以说他对课文一定理解得很到位。拿〈走一步,再走一步〉来说,那里面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要朗读得好很不容易。教师应该挑一个片段,或选几个句子,反复教。比如说,五个孩子,除杰利之外,简直都是坏孩子,“我”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他传闻却说“如果你想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心里体会这些孩子的心肠和口吻,自己范读一遍,再让学生分别练,读得不那么好的要矫正,这样才算是指导,再拿“我”的两句话说,“„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要念出得好,就要教学生设身处地想想“我”当时的心情,要念出哭腔来,念出恐惧心理。待父亲一来回指点鼓励后“我慢慢地反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看见了“三个字,心情有了变化,但是恐惧感并未完全摆脱,要念得有分寸,也不容易,也应该教读。朗读教学,是一种训练,”训“好才能练好,没有”训“,没有指导,是很难练好的。
第二单元
一、单元编写意图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论语〉十则》、《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 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了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他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
3
几乎通篇都是哲理。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第二单元,正是上半学期的学习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到一个高深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
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小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化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了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关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至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言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要求朗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二、课文和练习说明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诗人从不同角度赞美理想,例如,说“理想是灯,照这夜行的路”“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说的是理想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诗中又说,“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说的是理想给人的精神力量。“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说的是理想能净化灵魂。“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给罪人新生”“唤浪子回头”等等,又是从理想对不同人的意义这个角度去赞美的。这首诗当然是富有形象化的,但是诗人是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初一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也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比喻是这首诗的主要手法,一连串的比喻又是排比,这些修辞物法也应该学习。 《短文两篇》,一篇是张晓风的《行道树》,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阴,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为奉献者的象征。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成一篇行道树的自白,敞开奉献都有的胸怀,他们以奉献为神圣,甘愿自我牺牲,以苦为乐。文中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反复咀嚼,就能理解奉献者的崇高灵魂。另一篇是《第一次真好》,作者举了两个事例,说第一次的感受真奇妙,新鲜而刺激,其主旨是说,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这一篇也是夹叙夹议,学生不乏阅读这类文章的经验,注意叙与议的关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不难理解 。
《人生寓言(节选取)》选取了两则,一则是《白兔和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说的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两则寓言都有是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白求恩兔和月亮》一则意在戒贪。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还有谁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谈到了许多方面,工作、生活、事业与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科学趣味等等,从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明白伟大的成就、杰出 的贡献是从哪能里来的。课文“提示”说:“要用心来读,用你的心去贴近这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就是要与居里夫人对话,进行心灵的交流,以此接受熏陶感染。学习这类文章,人们通常总是激动一时,过后则我行我素,依然故我。究其原因,是没有学到根本。所以要注意抓根本,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经过梳理,达到融会贯通。课文中“献身科学”四个字就是一个根本,其他一切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这篇文章诸多内容也像一棵树一样,有根本,有枝叶,弄清了彼此关系,抓住了根本,就能真正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当然还要注意一点,跟居里夫人的时代相比。包括科技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很少还有一两人干得了的事情,现代的事业需要大规模的合作,新时代还要求新的素养。 《〈论语〉十则》。大体前五则谈求知态度,谈学习方法,后五则谈修身做人。当然只能大体上这样说,精细分析,有的一则语录说的也不止一个方面,例如,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学习,说温习的收获和乐趣;“有朋自远方来,4
不亦说乎?“说的是友谊,说友谊给生活带来的充实和欢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修养,说一时不被人了解,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或任用,也不介意,十则语录是从一部《论语》中精选出来的,同传统课文相比,增选取了几条,主要是做人修养方面的,适当增加了阅读量,又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进一步体认。 课文练习,仍然贯彻“少而精“原则,精读课文三道题,略读课文两道题,共13道题。 本单元练习设计有如下特点。
第一,课课强调朗读,《理想》一课还要求“举行一次朗诵比赛“,《〈论语〉十则》要求背诵。
第二,文章的把握,往往从关键处切入,寻找捷径达到整体把握或抓住主要内容的目的。例如,《理想》找出六句诗为题眼,《短文两篇》找出四个句子作为题眼。这样设计的考虑是,既缩小口径,又把握精髓,同时启发学生阅读要注意抓取精华,深入领会。
第三,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例如,《理想》有一题,从诗中找出四句,问:“你同意这些说法吗?“《〈论语〉十则》设计一题:“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类题体现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对学生充满尊重与期待。
第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例如,《短文两篇》要学生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样设计的考虑是,阅读过程总是与读者的联想相伴的,正确的联想既表明理解的正确,又有助于加深理解,调动生活经验是阅读理解的基础。这种联系,也是沟通语文与生活的一种子渠道。 第五,语言学习重在实践,。培养能力。传统的修辞题,往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修辞效果,重在知识,重在讲析。本单元也有修辞题,设计思路改了常态,从运用的角度设题。《理想》第二题:“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这是语言的运用 、实践,是学以致用,可以训练联想能力,训练表达能力。 第六,注意摘录材料,小学学段就要求积累语言材料,包括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这种习惯应该保持下来。摘录本不可丢。《我的信念》要求摘抄格言或警句,还要求写上一点体会《〈论语〉十则》要求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这种摘抄,越往后越宝贵,书读得越多,资料越难找,摘抄越是必要。这类题主旨在强化随时动手摘抄的习惯,同时又有培养筛选信息能力的作用。
三、本单元教学的几个问题
第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五篇课文既有共同点,又有很大差异。共同点话题都属人生这个大范围,但是每篇课文具体的话题又各不相同,题材、体裁、风格更是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理想》形象地概括了种种具体的理想,富有哲理性,比较空灵,只有引导学生联系具体事例,就好懂了,容易理解了,因此教学中似乎空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很重要,联系已有的知识很重要。
《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只要让学生找一课文中哪些地方说的是神圣,哪能些地方说的是痛苦,哪些地方说的是深沉,就能深入理解全文。
《人生寓言》比《短文两篇》含蓄一些,跟富于哲理性的《理想》又恰好相反,讲了寓言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寓意。需要的是抽象和概括。探究寓意,要概括得准确贴切。
《我的信念》跟前几篇又不同,居里夫人陈述自己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生活,怎样对待物质利益,怎样克制个性对科学有什么感受。要掌握这篇课文的内容,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理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便掌握、消化。
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就不必多说了。
总而言之,备课要抓住各篇课文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策略精心研究怎样引导学生探究最好。
第二,朗读教学要“常“抓不懈。
学生朗读都有自己的习惯,有好的成分,也有不太好的成分,朗读训练,一方面是提高,要好上加好,一方面是矫正,改变不好的习惯。矫正是不容易的,非一日之功,困此必须反复指导,反复训练。语音不正确的要一一纠正。要求读得流利,就要教学生嘴里念着一个词语,眼睛要兼顾后面的词语。要念得有感情,就要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这一类训练要坚持不懈。 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要有自评,互评,教师评,并有记录。一个单元下来朗读水平要有一个切实的提高。 第三,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语言学习是点滴积累的,说一段话,写一段话,基础是一字一句。不重视点滴积累,不重视基本功训练,写作与口语交际就不能明显提高。常见初中毕业生的作文,语言贫乏得多,读课文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就是进入不了自己的习作,简直可以说没有学习语言似的。原因就是不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果注意这一点,初中三年那么多课文,加上课外阅读,积累起来,要用就用,那么三年下来,该是很有点文采的了。我们应该探索语言积累、感悟、运用的方式方法。其实办法十
5
【篇四】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2014年春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在我校实施课改一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生命的狂欢。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132班语文教学,从学生上期会考情况来看,语文成绩不太理想,但相对新接手时语文基础与素养特薄弱的情况来看,进步还是不少的,这点得肯定。课改尝试之初,工作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我得常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上期太多的精力花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而忽略了孩子们学习成果的反馈;太多的时间花在孩子们的成长中疏忽了写作的批改指导。这是本期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经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锻炼,学生突出的特点是:
①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②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③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259在讲故事、课本剧与辩论赛上精彩纷呈。
④各组小组长等一批孩子成长迅速,课堂教学开展顺利。
2、存在的不足是:
①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②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③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④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有个班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痛,总是“难产”。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一单元:状物类记叙文单元;
第二单元:传记单元;
第三单元:童话单元;
第四单元:现代诗单元;
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单元;
第六单元:古诗文单元;
第七单元:古诗文传记单元。
四、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特征,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
2、按时间线索,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学生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事物特征的,并注意体会文章的准确、简明的特点和内容的客观性、科学性。
6、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特点,增强对古代生活的感性认识。朗读、背诵古诗文,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
7、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教学措施。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教学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
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8、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9、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六、教学时间安排。
本学期时间紧凑,讲读课文在单元内先讲。提醒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以保证课堂45分钟的高效率。
第六单元 第一周(22课)(时间:2、25——3、1)
第二周(23、25课)(时间:3、4——3、8)
第三周(21、24课、口语交际、习作)(时间:3、11——3、15)
第一单元 第四、五周(时间3、18——3、29)
第二单元 第六、七周(时间:4、1——4、12)
第三单元 第八周(时间4、15——4、19)
第四单元 第九周(时间4、22——4、26)
第五单元 第十、十一周(时间4、27——5、10)
第七单元 第十二、十三、十四周(时间5、13——5、31)
后阶段查漏补缺,系统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篇五】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复习提要
1、 语言积累和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4、 作文复习。
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
1、 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 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
1、 关键词语的揣摩。
2、 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 理解诗歌的意境。
4、 作文的选材立意。
课时划分:
1、 积累与运用(2课时)。A、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B、古诗、名句的默写。C、仿写句子、广告标语、综合性学习。D、对对子、名著导读。
2、 现代文阅读(2课时)。
3、 文言文阅读(1课时)。
4、 作文(1课时)。
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1、 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 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复习过程
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让学生读、抄一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如: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痴( )想 隐秘( )诱惑( )xuān( )腾 一shùn( )间 yùn( )含
B、请你找出并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惊荒失措 _____改为_____ 昂首铤立_____改为_____
二、进行逐单元进行听写训练。(一般分开在课前进行)
三、完成试卷练习。(课后巩固为主)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1、 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2、 学会初步赏析一些古诗或《论语》中的名句。
复习过程
一、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 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 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 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默写练习。(主要针对后进生,以激励为主)
如:
A、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B、《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
,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三、课后试卷练习巩固。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1、 仿写句子。
2、 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复习过程
一、明白仿写的意义及方法。
1、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
2、仿句考查的知识点:
(1)、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例如: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同学们要注意比喻运用的得体,比喻的艺术贵在创新,要寻找新鲜、活泼的喻体,保持上下文的协调性。如: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天下们针对性进行回答,有
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如: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3)、是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同学们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
二、仿写练习训练。
如:
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 _____________的聚积,就没有 。
2.仿写下面划线的句子。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
秋高气爽,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要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2分)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
朋友是 。
4.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
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4分)
例: 一棵树,
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
为春风升起绿帆。
三、练习卷巩固。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
1、 对对子。
2、 名著导读。
复习过程
一、掌握对对子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对对子。
1、 教师指导方法:字数与词性的联系,内容的关联等。
2、 教师示例:
尝天下美洒——读世间好书(戏人间才子……)
3、 学生尝试练习。
如: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______________,春香 。(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
A:父恩重如山。B: 。
A:人比黄花瘦。B: 。
A:日出惊山鸟。B: 。
二、掌握名著导读的知识点。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本册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2、老师设计几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3、问题的反馈。教师归纳答题的技巧。
第五、六课时
复习内容
1、 本册书中的课内讲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5、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复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 指导学生再次把握各讲读课文的文章脉络,理清思路。
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教师让明确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或更具深刻的含义。
2、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在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A、上下文的联系。
B、词语句子的言外之意。
C、作品的写作背景。
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篇六】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训练计划
部编七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 2、反复朗读文章,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3、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领会其深刻含义,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理解。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写人记事的,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1、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领会其深刻含义,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
课时安排: 课时
1、揣摩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写人记事的,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培养学生学习革命先驱的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1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