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admin 初一作文 2020-04-22 23:42:18 梨花叶圣陶

【篇一】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难点

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开明少年》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修改文章待人厚(2)送客(3)复信

叶圣陶人之师表

主张“写话”律己严重视“简洁”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对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并能根据文中议论的语句把握叶老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性。但对于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学生目前能够从内容的层次理解即可,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14 驿路梨花

知识与技能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

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

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

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字:“请进!”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

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

二、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

——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些什么。

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

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解开悬念,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一、三写梨花

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的悬念。

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

——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篇二】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2017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 沐浴人性光辉 测试卷

姓名 座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丁卯(mǎo)尊嘱(zūn)譬如(pì)颠沛流离(pâi)B、妥贴(tiě)别扭(biã) 拖沓(tà) 诲人不倦(huì) ........

C、累赘(lěi)竹蔑(miâ)修葺(qì)香气四溢(yì)D、契约(qì)德馨(xīn)清涟(lián) 悲天悯人(mǐn)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近人,鲜明简洁,细....

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B、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

C、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

D、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D、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 )(2分)

①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②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③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④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⑤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A、③②①⑤④ B、③①②④⑤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③②①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_ ,往来无白丁。(2)予独爱莲之_ ,濯清涟而不妖。

(3)《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 ,_ 。

(4)《爱莲说》中用“牡丹”来反衬“莲”的一句是 , 。

7、母亲节就快要到了,请你仿照下面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给你敬爱的妈妈拟写一条母亲节短信。

(3分)

示例: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避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敬爱的妈妈! _

8、某校开展“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9

分)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2分) _

(2)【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材料二:“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

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探究结果:_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写

出三点)(3分) _

二、阅读理解(44分)(一)陋室铭(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文章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3分) __
_

(二)每一份尊严都值得尊重(14分)萧强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因为穷,10岁才开始上学,经常是学期结束了,学费还没交齐。

好在,老师并不赶他出教室,反而提前把书发给他,邻居们也是这个送件衣服,那个送几个鸡蛋,

让他得以断断续续地上完初中。那时候,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自己也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初中毕业后,他做起了杀猪卖肉的买卖。一天,附近一位衣衫破烂的村民一直在他的肉摊前转

悠,既不买肉,也不离开,只是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架子上的肉。

他心里忽然泛起一阵酸楚,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吃不上肉,看见生肉就馋得不行,看来,

这位村民也和他当初一样。于是,他拿起刀,从架上割下一块肉,顺手递给村民。出乎意料的是,

村民并不领情,不但不接他的肉,反而转身就走。

他百思不得其解,拿着肉愣了好半天,看见街上人来人往,他忽然明白了,一定是自己的行为

太像施舍,让村民觉得自己是在可怜他。小时候,别人当众递给他一个鸡蛋,他也会觉得难为情呢。

回过味儿之后,他立即拎着肉,一溜小跑,悄悄地跟在村民后面,直到走到一个偏僻的小路上,

他才大步追上去,很诚恳地说:“今天的肉不好卖,你就帮帮忙,先赊一点,等有钱了再给我。”村

民眼圈泛红,接过肉,连声道谢。

这件事让他明白:光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还不够,还得讲究方式,要让别人乐意接受你的帮助。

那之后,他的举动开始变得隐蔽起来,看到附近村民生活清苦,他会频繁地上门收猪,不管对方有

没有猪卖,他都会送上一块肉“贿赂”对方,预定好圈里的小猪仔。

他救下一名溺水儿童,知道对方没钱读书时,干脆认对方做干儿子,这样,逢年过节时,就可

以名正言顺地多给孩子零花钱,孩子把这些钱攒起来,学费就有了着落。从小学到初中,“干儿子”

就是靠着这些零花钱,一步一步走出了困境。

有人外出打工,只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生活极为不便。他就和外出者称兄道

弟,这样,他就可以没事儿往“兄弟”家跑一趟,送点肉,挑点水,给孩子些学费,老人病了,他

急着送医院,抽时间在医院里照顾。别人问起,就一脸无奈地说:“没办法,兄弟的父母就是我的父

母,兄弟不在家,我能不帮着照顾?”

这些事,他一做就是19年,“地下”工作做得滴水不漏,连老婆孩子都不知道。只是,19年来,

他没有攒下一分钱,这让老婆非常恼火,要和他好好“算算账”。结果,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人,

全站了出来,联名上书,希望有关部门表扬身边的“活雷锋”。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叫赵维富的农民。记者问他为什么做好事却要偷偷进行,他憨笑着

说:“人人都有面子。所以,我帮助别人都不让其他人知道,就是怕我的帮助反而给别人带来伤害,

让受帮助的人被嘲笑。”

每份尊严都值得尊重,即使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者,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的尊严也需要

别人尊重,很多慈善家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一个普通的农民注意到了,并且小心翼翼地维护着。

帮助别人的同时,努力维护别人的尊严,这才是真正的善。(选自2014年6月《现代青年》〈细节版〉)

13、第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_

14、“这些事,他一做就是19年”中的“这些事”是指哪些事?请分别概括。(3分) _
_

15、解释下面加引号的词具有的特殊含义。(2分)

这些事,他一做就是19年,“地下”工作做得滴水不漏,连老婆孩子都不知道。

地下:__

16、结合全文,概括赵维富的形象。(3分) _

17、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3分)_
_

(三)世界上最柔软的路(17分)

①参加了一个助学公益活动,我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②女教师三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一说话脸就红,像山里入秋的枫叶。谈话中知

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在感叹钦佩

的同时,问她为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偏僻山区,是被电影《凤凰琴》

中扎根山区的美丽女教师感动了。她觉得自己就是电影中女教师的影子。于是,那年枫叶泛红的时

候,她来到了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

③所谓学校,无非就是三间简陋的屋子,三十多个学生,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学校的教师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是可亲的。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拉她去家里。学生们都很懂事,也喜欢黏在她身边。乡亲们就像她的亲人,即便自己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她仍很满足。

④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参加同学会,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服装打扮,还是言谈举止,连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别人讶异不解的眼神里都变得毫无底气。同学问她,难道你要在山里待一辈子?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 ⑤走,还是留?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一次次,父母和着眼泪的话语就像汹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来坚固的心堤冲垮了。

⑥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一直关心自己的老校长说出了这个决定。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是该回去了,都三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

⑦临走前一晚,屋外响起烈烈的风声。不一会儿,大雨倾盆,噼里啪啦的雨点砸在窗棂上。她一夜未眠,脑海里浮现的满是白天孩子们哭花的泪脸。

⑧天终于还是亮了。屋外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女人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涟涟,被众人拥着出了院门,发现院前泥泞的土路铺上了一层厚厚软软的黄沙。泪眼望去,村里的男人们正在前方赶着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用铁锨铲„„全村的男人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

⑨老校长走过来,说,妮啊,今天你走,我们也没能为你做什么,就修修路,铺点沙,你能好走些。

⑩那天,大伙儿一直将黄沙路铺到山外。她的泪也一直流到山外。

11故事的结局是,第三天,她又回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乡亲们惊喜的招呼声里,○

在孩子们震耳的欢呼声中,她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了。她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

12那次活动以后,我便时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师,想起那个铺路的故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

上最柔软的路。

18、感知全文,请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4分)

主动请缨,执教山村→ →村民铺路,真情送行→ 。

19、品读全文,谈谈“我”为何认为“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3分) _
_

20、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_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_

21、第⑥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

22、这篇选文让我们想起许多“美丽”的老师,“最美乡村教师”庄巧真就是其中的一个,请你写一段话来赞美你身边最“美”的老师。(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4分) _
_

三、写作(50分)23、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

第四单元 沐浴人性光辉 测试卷

1、 ( D )(2分)2、 ( A )(2分)3、 ( B )(2分)4、 ( D )(2分)5、 ( B )(2分)

6、 (4分)(1)_谈笑有鸿儒, (2) _出淤泥而不染,(3) _斯是陋室,_惟吾德馨。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7、 (3分)示例: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避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敬爱的妈妈!_略

8、 (9分)(1) (2分)_示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 (4分)探究结果:_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3) (写出三点)(3分)_示例: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二、阅读理解(44分)9、 (4分)(1) (有名,出名) (2) ( 大 )(3) ( 调弄 )(4) ( 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10、 (4分)(1)_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2)_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1、 ( D )(2分)12、 (3分)

_开放性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二)13、 (3分)_第一段交代赵维富家境贫穷,老师和邻居资助他上学的经历,点明了赵维富助人为 乐的原因,为下文做铺垫。

14、 (3分)_①他预定猪仔,帮助清苦村民;②他认溺水儿童为干儿子,资助他上学;③他和外出者称兄道弟,帮助他们照看家人。

15、 (2分)地下:_做好事偷偷进行。

16、 (3分)_知恩图报、好善乐施、忠厚善良、细心体贴、懂得尊重他人。

17、 (3分)_那些需要帮助的弱者,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的尊严也需要别人尊重,所以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努力维护别人的尊严,这才是真正的善。

(三) (17分)

18、 (4分)→听从劝告,决定回城→,→深受感动,教师返校。

19、3分)_示例:因为这是用心铺就的充满深情的路,既包含着乡亲们的感恩、尊师之情,又蕴含着女教师立志扎根山区教书育人,让学生走出大山的奉献之心。

20、 (3分)_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种选择比作缠绕在一起的乱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教师面对抉择时矛盾纠结的心理。

21、 (3分)_示例:动作描写;这句话运用“围、仰、拉、拽、哭”等一系列动词,细致传神地描绘了孩子们挽留老师的场景,表现了孩子对老师的不舍之情。

22、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4分)

_示例: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美的天使。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我们,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有了您,大地才充满春意,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三、写作(50分)

23、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_略

【篇三】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人教版】2017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核心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动人。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二、单元字词汇总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不妥tuǒ:不好,不合适。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

别biè扭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

14.驿路梨花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悠闲:闲适自得。

恍huǎng惚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晶莹:光亮而透明。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修葺qì:修理(建筑物)。

15.最苦与最乐

契qì: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短文两篇

陋室铭

(一)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①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②灵。③斯④是⑤陋室,⑥惟吾⑦德馨。 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灵验。③斯:这。④是:判断动词。⑤陋室:简陋的屋舍。⑥惟:只。⑦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①上阶绿,草色②入帘③青。谈笑有④鸿儒,往来无⑤白丁。可以⑥调⑦素琴,阅⑧金经。

①上:长上。②入:映入。③青:青色。④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⑥调:调弄。⑦素:不加装饰的。⑧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①丝竹②之③乱耳,无④案牍之⑤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⑥

之有?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②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乱:使„„乱,扰乱。④案牍:指官府文书。⑤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⑥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_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_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__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爱莲①说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晋陶渊明⑤独爱菊。⑥自李唐来,

①草木:草本。②可爱:值得喜欢。③者:„„的花。④蕃:多。⑤独:只。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 ①甚:特别,十分。②予:我。③独:只。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染:沾染(污秽)。⑥濯:洗。⑦清涟:清波。⑧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贯通,通透。②直:挺立。③蔓:生藤蔓。④枝:生枝茎。⑤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⑥益:更加。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竖立。⑨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2〃1〃c〃n〃j〃y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②鲜:少。③闻:传闻。④同:和„„一样。⑤宜:应当。⑥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

【篇四】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2017七下第四单元教案

2017七下第四单元教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难点

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作者简介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文本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开明少年》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整体感知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待人厚(2)送客(3)复信

叶圣陶人之师表 主张“写话”律己严重视“简洁”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对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并能根据文中议论的语句把握叶老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性。但对于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

学生目前能够从内容的层次理解即可,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14 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

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

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修改文章

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

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字:“请进!”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

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

二、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

——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些什么。

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

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解开悬念,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一、三写梨花

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的悬念。

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

——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三、小结:

【篇五】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题 (100分)

初一1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拖沓(tà) 累赘(lěi) 修润(rùn) ...

B.譬如(pì) .

C.妥帖(tuō) .

D.契约(qiè) . 商酌(zhuó) . 菌子(jùn) . 旌旗(jīnɡ) . 修葺(qì) . 恍惚 (huǎnghū) .. 慎重(shèn) .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3分) ( )

A.循环 恩惠 竹篾 颠沛流离

B.达观 垦切 丁卯 鞠躬尽瘁

C.恍惚 陡峭 感概 如释重负

D.修葺 检督 恢复 以身作则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品牌的排球联赛要想媲美足球的欧洲五大联赛和篮球的美国NBA,中国排球还任重道...远。 .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

C.在同学会上,大家一见面就海阔天空地聊个没完。 ....

D.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只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④②③ C.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①②④

6.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

今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太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______________。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

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

(1)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 ) ..

(3)陶后鲜有闻 .( ) (4)宜乎众矣 ( ) .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9.【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4分)

父亲都是反动派

①自打从电影上看过“反动派”之后,他立刻跟父亲对上号了,父亲像所有“反动派”!几乎所有的电影里,“反动派”都被打倒了,如同一句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可是,父亲却岿然不动,说一不二,这让他有些不甘心,不过,后来他离开了父亲,虽说背井离乡,却有种想撒欢的感觉。

②他在城里成家立业,父亲在老家慢慢变老。按他的想法,要接父亲和母亲到城里,不说享福,至少在身边有个照应。父亲说不,以他的身体,再劳动十年不成问题,与其上城里拿个木剑练太极,不如拿个锄头种点儿地。

③一晃十年过去,除了偶尔来城里小住,父亲和母亲生活在老家,他们将院子收拾得整齐,喂几只鸡,酿酒做醋,日子看起来有滋有味,他回家,如同度假。父亲走在前面,他走在后面,走过地头,看庄稼。有一次他们坐在山脚上,父亲指着一片地说,百年之后,安身之所。听到这一句,他没怎么吃惊,附近葬着他的祖父祖母,父亲选了这个地方,大约是想着团圆。他想安慰父亲,却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于是,他表了决心说:“等我将来死了,睡在你边上。”父亲愣了一下说:“等你成了老骨头,得留给儿子才对!”他们笑了起来。

④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他平均每年回家陪父母两回,夏天一回,过年一回。虽说来回奔波很疲惫,但心情总是好的。

⑤去年冬天,父亲忽然来电话,要来城里过年,他简直是欢天喜地。他驱车千里回家,父亲母亲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临行之前,请左邻右舍来家里喝酒,喝酒之前父亲说了几句话,说是回头要在城里待着,满足儿子的心愿,几间老房还有劳照看„„

⑥年饭,他要在饭店订,母亲不同意,母亲有一手好厨艺,父亲支持他订一桌,并且要喝瓶好酒!年饭,父亲吃得尽兴,甚至还唱了几句小曲。母亲最先发现父亲的反常,从酒店回家,父亲冲进卫生间,剧烈呕吐。他以为父亲喝醉了,母亲悄悄跟他说,像这样的呕吐有一段时间了。他一下紧张了,问父亲,父亲指着养胃丸说,这药管用。他没怎么在意,春节过后,上班下班,转眼春天来了。

⑦那天深夜,他在书房,父亲悄悄走进来说,他在街边看着花圈店,上头写着殡葬一条龙服务,顺藤摸瓜去墓地看了,墓地真大。他愣在那里,父亲像个孩子似的说:“我一下喜欢上那个地.......

方,好多树,好多花,城里到底是好,我想着回头死了,当一回城里人,你看行不行?”他惊在那里没吱声,父亲不好意思地说:“花不了多少钱,有一种树葬,感觉挺好的,没事去看一眼,那树就像是......

我,长高,长粗了„„”他认认真真地点头。

⑧父亲去了医院,已是胃癌晚期。父亲放弃治疗,原因是治与不治是一样的,拿村里的患者对比,理由很充分。他不坚持,因为医生也建议不动手术,不化疗。虽然常常要吐,父亲依然努力吃饭,分明是吃不下去了,他请医生来注射营养液,父亲日渐消瘦,真的如同“纸老虎”了。

⑨父亲进入倒计时,都说落叶归根,他问父亲回不回?父亲摇头,母亲欲言又止„„按照父亲的遗愿,父亲在一棵松树下长眠。

⑩很多周末,他和母亲去墓园坐一会儿,松树还小,父亲的名字刻在小石块上,只有三个字,没有生平,但父亲分明在那里。这让他踏实。

⑪他问母亲,父亲怎么突然想当个“城里人”,舍得那一口好棺?母亲流着眼泪说:“你爸想着让你安心,说是你在城里没根儿,他埋在城里,你就有了。又说,回老家扫墓太远,他来了,就近了„„”

⑫他没哭,还是觉得父亲是个“反动派”,打倒是不可能的,父亲在倒下之前,还在想着怎么撑一把。

(选自《青年文摘》2016年3月17日,有删改)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到城里后经历的几件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②~⑤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父亲要死后埋在城里做了铺垫?(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分析第⑦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他愣在那里,父亲像个孩子似的说„„他惊在那里没吱声,父亲不好意思地说„„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⑨段中,“母亲欲言又止”,请结合上下文,补出她想说的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金色花》,完成第16—19 题。(14分)

(1)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是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3)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4)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5)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6)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7)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8)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9)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11)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14)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竣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16)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6、阅读文章第(3)至(7)段,在这些段落中,作者将仙人掌同海棠、月季、文竹等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它们有什么不同? (2分)

17、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 )——( )——( )——( )

18、作者在第(13)段中写道:“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2分)

19、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答题。(4分)

A、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从修辞角度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B、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谈谈你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20、文中作者写出了对仙人掌的独特的认识,除仙人掌外,在生活中你最欣赏哪一种花,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写作(40分)

20.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篇六】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案

第四单元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读顺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背诵文言文。 3.了解并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4.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 5.学会略读这种快速阅读的方法。 6.理解本单元几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1.反复诵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略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3.理解本单元几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4.学习《短文两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2.学习《驿路梨花》中中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3.在《最苦与最乐》中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4.体会《短文两篇》中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高尚品德、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议论的,有文言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驿路梨花》,作者构思谋篇独具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成,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陋室铭》一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全文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爱莲说》中描绘的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以自况,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 3.略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1

4.理解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练的语言。

5.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略读就是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所以要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驿路梨花》,除了弘扬雷锋精神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最苦与最乐》,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短文两篇》除了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易错字 丁卯年(mǎo) 躬行(gōng) 商酌(zhu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朦胧(mãng lóng) 累赘(zhui) 别扭(biâ) 拖沓(tà) 妥帖(tuǒ) ......耻下问(chǐ) 颠沛流离(diān pâi) 修润(rùn) ....2.多音字 累 别 强

3.形近字

恳切(kěn) 譬如(pì) ..诲人不倦(huì) 不.

2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妥帖:稳当;合适。

拖沓

: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商量斟酌。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创作背景】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文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作者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写作特点上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的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本课为2课时。

3

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 2.理解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4.体会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1.归纳阅读法、讨论交流法、问答法。 2.通过略读和精读,掌握人物的过人品性。

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课时

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 2.掌握略读技巧。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重点】

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

体会并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导入:悬念型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迫切地走进文本,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前大多教育者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同学们,你们对这句话也很熟悉吧,那么你们知道这一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吗?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儿童教育学

4

家叶圣陶老先生,他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你想更多地了解他的处事、生活、工作的点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板书课题

)

一、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任务一: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不会的字词,给课后“读读,写写”里面的字词注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1.易错字 丁卯年(mǎo) 躬行(gōng) 商酌(zhu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恳切(kěn) 譬如.......(pì) 朦胧(mãng lóng) 累赘(zhui) 别扭(biâ) 拖沓(tà) 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ì) .......不耻下问(chǐ) 颠沛流离(diān pâi) 修润(rùn) .... 2.解释下列词语。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妥帖:稳当;合适。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商量斟酌。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任务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

1.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创作背景: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任务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快速略读课文,自主解决如下问题。独立思考与组内互助相结合。】

略读就是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

略读的作用在于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浏览全篇,掌握其梗概。略读的要领很简单,只要在书中找寻出“路标”即可。一般教科书或技术性书籍,“路标”由章节大小标题所构成。读者只需要把它们过目一遍,全书的大意就能略知一二了;无标题的书,可读每章中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此外,也可一页页地扫描,注意力集中于重要字眼如斜体字或粗体字等。如此就能很快地看完全篇,获得完整印象。

略读的程序是: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阅读开头几段是为了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语气等。中间段落只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住段落大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1.文章层次清晰,标注好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7~9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5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19034.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