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一学习生活反思作文》
篇一: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初中
作文教学反思
从事初中作文教学
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
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
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
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
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
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
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
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
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长期的作
文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我都坚持与学生同题写作,平等研讨,共同修改。本人
的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省级、市级各家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消息、通讯百
余篇。更重要的是,我的这种做法使学生感到写作不再那么难,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
其实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见
解。”学生对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认识,就会彻底打消畏难、厌烦心理。
(三)典型引导,
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
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
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
写作爱好者。本人所教学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级中学生征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
也许将来我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继而实现了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的喜人局面。
总之,随着课程改
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
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
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如何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因此许多习惯,甚至是作文技法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上面,墨守{反思人生作文}.
成规,遵循套路进行写作,以致到了中学写作文时,一个主要毛病仍然是空空洞洞。写人,
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
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总之,没有具体、细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
介绍,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
实践反复表明,光
是“抄词语”、“背范文”,是不能从根本上治好学生作文中的“干瘪症”的。生活是写作的源
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
用心积累,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不
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
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
(二) 结合实例分
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当学生逐渐注意观察生活时,教师要联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
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是: 一、由表及里,深入思索。 记得有一
次,学生写作文,千篇一律,于是我举荷花例子,大家都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来我说
了一句:“荷花一旦长成,却忘了生她养她的淤泥”,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课后,有些同学
还特地以此为题,进行反向的思维训练,很多同学了解到他平时所做的许多平凡而有意义的
小事,他们便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些稿子。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感人。 二、由点到面,目力
集中。观察,宜“细”不易“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 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
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
特征,辨别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反思人生作文}.
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的细致逼真。许多同学写有
关“运动会”的命题作文,往往写成“消息报道”、“概况介绍”,主要是由于没有细致观察的
缘故。 三、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目力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具体事物,这“目力” 又
怎样具体运用?还是不能“囫囵”地看,而是要“化整为零”,从各个侧面去看。有的同学在
银杏树下看了半天,但写出来的“银杏新姿”却既
无“新”姿,又无“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类现成词语,凡是大树均可适用。
原因是没有从树的干、枝、叶、皮、果等方面作细致的观察。经教师具体指点后,情况就不一
样了。由于看得细致,描写也就细腻得多,生动得多。再如看“菊展”。只有仔细地看,从名称、
形态、色彩等方面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特点,找出特征。如果只是浏览一遍,泛泛地扫一眼,
那么除了看见“五色斑斓”之外,是不会留下什么具体印象的。 四、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观察与思维、联想等是密切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 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
材料,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学生的观察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瘪,
浅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不开、拓不开。比如写人,要能够通过察颜观色、听话听音
等来联想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够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
活动和精神面貌。 五、随手采撷,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
习惯,也要培 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思索所得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
并且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也就会逐
渐提高。
(三)让学生谈体{反思人生作文}.
会,运用典型引路。 有的学生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取材于日
常生活的作文写得比较生动、深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同学们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会很大。 一次,
我《记一个熟悉的人》为题布置作文。有个学生写他的邻居华工程师,通过对华工程师的语
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具体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欢畅心情和只争朝夕的献身
精神,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通过个别交谈,教师了解到这个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并
随时把一些典型细节(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特征等)记在本子上。因此,他写这类作文,
就感到有话可说。他谈的体会很实在,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他说:“写人记事,首先要熟悉
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时就要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观察多了,
素材积累多了,就能不断加深对人对事的理解,理解了,写起来就不困难了。”在特殊情况下,
也不妨让那些不注意观察的同学谈谈“写不出”的苦楚,从“另一面”给大家以启发。
再细看(细写)人物的脸型。人物的脸型,又往往是从脸的上部看到脸的下部,从主要特征
看到次要特征。观察注意有“序”,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乱得不像样子。
(五)加强课外阅
读,多方面引路开导。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看多想,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
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
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以便于他们模仿、学习和借鉴。学
生写“节日游园”、“国庆记事”、“欢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
出每年“游园”、“国庆”、“元旦”的新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现象,语文教
师应当结合报刊上面的有关文章,介绍如何抓住“往年没有、今年独有”的新气象展开细致
描写的方法,启发学生多看、细看,发现特点,把握特点。再比如,学生描写会场,往往写
得一平二冷,平铺直叙,渲染不出会场的热烈气氛,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报导会议情况的通
讯、特写等,从中学习怎样观察会场,怎样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法,具体写出会场布
置、会场气氛、主要内容、听众反响等,把这类作文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六)激发热爱生
活的热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自觉性。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
以奏效的,更是难以持久不懈的。从根本上说,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必须着眼于
激发他们爱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关心生活、积极向上的品质。 柳青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观察的态度问题。一个对人冷淡无情和对社会事业漠不关心的人,无论他怎样善于观察人,
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这就是说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热情——热情地喜欢人、帮助人、
批评人或反对人??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热情与我描写人的时候所用词句的分量都有关系。当
你缺少这种热情的时候,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也许观察不到多少东西,观察到的也许并不深
刻,并非本质,在写作时也不免嗟叹创作的困难。”这些话讲得极为精辟。观察当然需要讲究
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热情。同处一个教学班、一个学校学生,他们写反映班级、学校生
活的作文,有的感到有许多东西要写,而有的却感到没有什么好写,这里的关键是对集体、
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关心程度。对集体、对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谈不上细心观
察,谈不上“心情激动”,即使“闪光的思想”、“闪光的人物”如花似锦,五彩缤纷,也会习
以为常,熟视无睹。我们要十分重视结合听说读写和课内外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使学生人人都做一个有心人。
篇二:七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鳌峰
初中七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杨玲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
教学的新人,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压力。心理学
认为老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处于成长的第一
阶段,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做一名好的甚至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艰辛,虽然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
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经验,同时也让所学的一些教学理论得以实现,但在教
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应提出来以供以后的教学设计参考,现就作文教学方面的缺口陈述出来,
作一个简单的作文教学反思。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做一个反面事例,从而鼓动自
己更加努力地进行作文教学方面的学习钻研,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学生,让他们从心底感受
到作文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作文教学计划
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缺少自己的认识。
有人提出“写作能
力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文教学必须立足
于实际,制订一个翔实的计划,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应包括整个初中阶段作文
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包括每个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作文课的训练重点和要求。”但提到
作文不仅学生头疼,老师也一样的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是一个事实也是语文教学
的瓶颈,所以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设想规划。
当然这也包括我自
己在内,这一学年里,我对作文教学的计划可
以说极为粗糙。 1、内容及时间安排缺少系统的科学的构想:十二个单元的作文基本以课本的
综合性学习及学生学业质量的作文提供为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需求;上学
期坚持每周一个周记,都是以作文形式的要求来让学生练习,周记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没有{反思人生作文}.
确切的上作文课的时间安排,往往“随遇而安”,缺少了学期的计划性。2、作文教学缺少自
己的见解认识,缺少教师自己的构想,教师教学应该先将教材吃透,但我对作文教学的理解
非常肤浅,没有宏观的丰富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引导,这样很容
易将作文教学引入一个误区:不知如何教导作文。
二、 作文教学活动
缺乏生活性、情感性,缺少学生的体验。
对于作文教学有教
师认为培养其悟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但是生活这位老师给人的教育
从来都不是滔滔不绝的说教和明白无误的结论,而是暗示。所谓悟性就是意会和接受生活暗
示的能力。我让学生在生活笔记中写生活启示,要求他们:从日常的普通现象悟出生活的哲
理;从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纷繁的社会生活。”由此可见让学生感受生活对于他们的写作至
关重要。
很多成功优秀的教
师我往往能抓住每个生活的细节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他们常常组织学生校外游览、校外
实践。反思我的整个作文教学过程,没有组织任何一次的与生活与社会与自然近距离接触的
活动,教学从来都是课堂黑板,缺少了灵动性显得死板枯燥,将学生与生活隔开,这是一个
巨大的悲哀,他们往往“惜墨如金”殊不知就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缺少对生活的接触机会,
缺少了一个个鲜活的
生活素材,如果将他们带入大自然,春游黑龙滩、夏游飞泉山、秋游天梯、冬赏金马河,他
们定会游刃有余。
情感体验对于学生
的写作尤为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点不假。“体验式作文教学,就
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
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从
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
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反思我的整个作文教学,情景激发做得
太少,对他们的熏陶也太少,这对他们写作限制极大。
三、 作文评改缺乏
灵活性、多变性,缺少学生与老师的对话,缺少
学生的参与。
“作文讲评课是作
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
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
前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处理好评改,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很有帮
助。运用好方法也是一大重点。评改方式灵活多变,主要有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他评、
学生间相互评改、师生一起课堂评改。
纵观我的评改方式
主要以教师仔细批阅为主,通过作文本评语指导学生的作文。其间我还采用了学生间相互评
改,给同学三点以上的评价、给中考优秀作文评价,可以抓住任何角度的方式,虽然他们在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2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