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乡村环境变化作文

admin 初一作文 2020-04-23 00:16:18 作文乡村

篇一:《保护环境作文乡村的大变化》

乡村的大变化

今天妈妈带我坐车到x的外婆家玩,那里现在正在搞城北开发区,整天控掘机、推土机可热闹了,当我们的车在路上停下后我们就开始走路,不一会儿,我就觉得闷热的很,走了一小段路,我头上就大汗淋漓,我抬头望望四周:路两旁竟没有一棵树。一阵风吹来,风沙扑到了我的脸上干干的,真难受!放眼望去,田野上有的只是一些房子,房子边上尽是光秃秃的,竟没有一棵树。低头看看路的两旁,塑料袋,零食袋等等满地都是。有时风还会把它们吹的满天飞……看了这幅场景,我心想:开发区也不见得都是好的。想到这里,我不尽有点恨起开发区来。

想想以前的这段路路边都长着一些高高的野树,夏天,它们帮助我们摭挡阳光,冬天它帮我挡盖风雪,使得我们冬暖夏凉,秋天时,有些野果树上还有野果,我们经常来这里摘果子,那时我们最喜欢这段路了。

现在我们走上这段路都觉得这段路是段“垃圾”路,一下子就热得很,我真是恨透了这些开发区,它们搞活了经济,却搞砸了农业。我忽然想:我和外公去种树吧。于是我狂奔回去,到了外公家我叫住外公说:“外公我们去种树吧。” 外公说:“好啊,”我们就来到田野上把小树一棵一棵种下去,我望着小树,期望和小树一起长大。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从我做起,我们应该共同创建美好的家园。

篇二:《关于城市与乡村对比作文》

宁静如水,快乐天堂

八月,我与母亲回到了她的家乡——大别山下的小村庄。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我有种错觉,仿佛还停留在那个熟悉的城市里。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忙碌,一样的气息。

直到坐上开往县城的长途汽车,看着大城市的标志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山脉出现。我才清楚,我已经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城市,已经踏上了前往外祖母家的路程。

走下了汽车,来到山里时,我发现这里一切都没有变化。如同去年夏天来时一模一样,一样美丽。

空气中透着淡淡的青草香,映入眼帘的是那平时只能在电脑上看到的山景。青山葱茏,鸟语花香,小雨缠绵在周围,三五老人坐在屋前闲聊,身后映着葱茏的山,有着难言的安详与和谐。久违的气息,久违的景色,久违的家人。这,便是山里独特的风景与那让人心安的生活。看着家人欣喜的表情,看着外祖母的脸上溢满了幸福,看着姨妈不断为我们准备饭菜,甚至拿出了平时并不舍得吃的种种食物,我的心,霎时间就暖了起来。

走进屋子,没有城市里冰冷华丽的家具,没有城市里精美多样的灯,有的,是简朴却温馨的桌椅,平凡却舒适的床。由那明亮的灯泡,映照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这是城市里没有的,也是每个人渴望的。

尝一口美味的饭菜,不用为食品污染担心,食品绝对绿色无污染,更可况,那充满了爱;聊一聊邻里家常事,不用为勾心斗角烦恼,人们心地善良淳朴,更何况,那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每天清晨,迎接我们的,不是一个忙绿紧张的城市,而是一个宁静安详的乡村;不是漠然的人群,而是好客的乡人。邻里之间,谁家做了好吃的,就送去给邻家;谁家有了困难,就毫不犹豫地帮忙。大家一起聊聊天,打打牌,让我真真正正的感觉到了这种邻里之间的真挚情感。

空气中透着自然的味道,透着舒适与快乐。不似大城市里的浓浓的商务之味,烟囱之味。脚下是松软舒适的泥土,不似大城市里的冷硬的水泥地。周围是树,是草,是风景;不似大城市里的商务大厦,高楼小店。

这就是母亲最爱,最留恋的家乡。

没有喧嚣城市里的繁盛,没有勾心斗角的人们,没有攀比,没有心机。有的,是小乡村里的平凡,有的是宁静,是安详,是舒适;有的是善良淳朴的人们,是清新自然的环境。这里,就像人间最真最美得地方。

虽然没有大城市的优越待遇,便利条件。但是我可以从他们的言语谈吐中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知足、快乐与幸福。再看我们,整日定居于城市之中,却活得辛苦,活得不快乐,每天应对公式化的种种,尽管有优越的条件,但是,我们还是并不满足于现状,总是想要更多。相比之下,乡村的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大城市与小乡村,都有着各自的优与缺。但是我却更加偏向后者。因为我向往着那种宁静而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大城市在小乡村的面前,变得漏洞百出?大城市和小乡村之间真正的差别是什么?这些,难道不引人深思么?答案,是需要自己去寻找的。

篇三:《我的梦–环境优美的乡村,》

我的梦–环境优美的乡村

现在,人们都不讲卫生,使地球变得很不干净。

工厂里的废水向河里排,排放废水的人,难道不想一想?如果人类喝了那些水,会怎么样啊!

还有人们砍伐树木,践踏草坪,做过这件事的人会不会想想?没有了树木我们怎么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小草我们怎么绿化家园。

再说,如果沙尘暴来了,没有树木的阻挡,我们的家园会变成什么样?

为什么街道旁都有垃圾桶,提醒人们不要随便扔垃圾。

但是,很多人都爱随地扔垃圾,这种行为不仅损害家园的形象,还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再一次受到污染。

我想告诉大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啊!”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我们都成为了保护环境的主人,我们的家园才能变成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环境更优美。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篇四:《描写乡村生活的作文》{乡村环境变化作文}.

描写乡村生活的作文 我爱家乡的小河

“小河水呀哗啦啦,一流流到我的家……”幼年时,妈妈常用这老掉牙的歌谣来逗我,哄我开心。从那时,我就爱上了家乡这条小河。

春天,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哗哗地从我家门前流过。这时你会看见清澈的河底里,会有几块带有图形纹样的各色石头光华如玉。

当春姑娘拖着轻纱裙悄然离去时,夏姐姐旋着舞步轻盈地赶来。小河上笑声一片;大人们在河边一边洗衣服,一边还要说说家务事。小孩子们跳进河里捉小鱼,打水仗,捡漂亮的小石子……河边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又像迷人的天堂。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当棵棵枣树挂满一个个红灯笼时,秋天已到。金黄的树叶落满河面,淘气的小鱼把它当作雨伞,小河变成金黄的啦。河边的花儿一个个垂头丧气,只有一种花例外。它抬头挺胸像是在给人们展示它那美丽的身姿,顽强的生命——它就是菊花。

冬姑姑迈着急匆匆脚步走来了,白皑皑的大地,银色的冰霜,银色的河床,河边的松树挺立在寒风中,却显得更翠、更青,把小河装扮的更圣洁。

小河啊小河,你给我送来了春的花香、夏的欢乐、秋的金黄、冬的圣洁。是你伴我度过欢乐的童年。我爱你家乡的小河。

乡下的快乐生活

国庆节的第二天,我到外婆家去玩。外婆住在乡下,要坐两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我和妈妈走在开满野花的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好极了。

到了外婆家,我和邻居家的小妹妹来到屋后的大园子里,看到外婆家的石榴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似的石榴,搀得直流口水。征得外婆的同意后,我们就摘起了石榴,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果盘。可是,我们看见树枝的上方有两个又红

又圆的大石榴,踮起脚尖儿试了好几次都摘不着,它们实在是太高了!邻居小妹妹用力一跳,摔了一跤,差点哭了。我哄着她说:“算了,留几个给大人摘吧!我们去玩别的。”邻居小妹妹破涕为笑,拉着我的手出了园子。

我们蹦蹦跳跳来到村子后面的小山坡上,准备去栽芝麻花。我们先用尖尖的树枝挖了一个小小的坑,再把芝麻花放了进去,然后把边上的土盖在芝麻花的周围,再压压平,最后从家里拿来了小水桶,往泥土里浇水……看到我们栽下去的芝麻花在阳光下那么鲜艳,那么漂亮,真是开心极了!我默默地祝愿等到明年我再来的时候小山坡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

乡下的生活真是太快乐了!

清新的乡村生活

农村房屋的错落无序,环境的不雅这是以前乡村生活的旧貌,然而走过这一条乡村大道,让很多的城市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眼神。两旁是新的小康住宅楼,红色的瓦,米黄色的墙,处处都可以看到的新绿,显得格外的协调,这不禁让人感叹着如今乡村生活的变化。{乡村环境变化作文}.

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没有吵杂的声音,有的只是一种让城里人久违了的宁静。漫步乡村路上,享受着有空旷的阳光,感受着乡村独有的气息,有点令人陶醉。听鸟儿清脆的歌声,观池塘鲤鱼闹波,踏着石板路,感受着难得的闲散自在。柳枝在柔和的春风下随风飘摇着,空气好像也是清澈的透明的,透露出的是让人沉醉的清新,沉醉于浓郁的乡村味之中。

夕阳西下,看太阳慢慢的从山边落下去,在村的清河旁,一些妇女正聊着天,洗着衣服,在淡淡的夕阳的映衬下,似乎在她们脸上可以看到那种农村最纯朴的微笑。突然间人多了起来,是一家村办企业的工人下班了,都纷纷匆忙的赶回家,这也是这一个宁静的村庄最热闹的时候。

朴实,勤劳的乡村人自己正改变着身边的一切,享受着努力而来美好的环境,幸福的乡村生活。在喧哗的城市里,也许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愿意去改变生活,来感受这一种清新的乡村生活。{乡村环境变化作文}.

乡村生活

我是城里人,不过也去过几次乡村,在那里,也是别有一番风趣的。

我上三年级的一个暑假,和爸爸、妈妈、表弟来到农村——奶奶的老家。 奶奶家是一个两层楼房,上面扒满了爬山虎,只不过是一边密集,一边稀疏,她们伴着轻轻的风声,有节奏的舞蹈。屋檐下还挂着几串晒干的红辣椒,房前屋后还种着向日葵,离屋子几十米的地方有一个池塘。

我在这里认识了一些好朋友。最有趣的是掏鸟蛋,首先,让一个伙伴爬上树找寻目标,他环顾四周,眼睛突然全神贯注的盯着什么东西,侧耳倾听,他指着一棵树,我们便迅速的爬上去,我第一个爬,贝贝在最后,我在能够到鸟巢的地方停下,伸手去掏鸟蛋。我的左手使劲儿抱住树干,右手迅速地将鸟蛋递给下面的人,我的两个膝盖亲密的劲挨一起,掏了3、4蛋后我突然摸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没有毛、表面比较粘,还在发出“咝咝”声,难道这是……,我急忙把蛇扔下树,顿时传来尖叫声,我和伙伴急忙下树,贝贝用力打我的背,啜泣着说:“谁让你吧蛇扔下来呢!”

我爱农家生活!

秋天的田野

十月的田野景色多么迷人,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乡村环境变化作文}.

清晨,白蒙蒙一片,似薄纱的雾气笼罩着田野,好像在给水稻最后的滋润.太阳出来了,眼前金黄一片,饱满的稻穗低着头,把稻秆都压弯了。露珠挂在稻粒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发出耀眼的亮光,好似无数珍珠。

十月的田野景色多么迷人,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清晨,白蒙蒙一片,似薄纱的雾气笼罩着田野,好像在给水稻最后的滋润.太阳出来了,眼前金黄一片,饱满的稻穗低着头,把稻秆都压弯了.露珠挂在稻粒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发出耀眼的亮光,好似无数珍珠.午饭过后,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手拿闪着银光的镰刀,走出家门,急匆匆来到田头,开始抢收.汗水在他们脸上流淌,湿了衣裳,他们也顾不得擦一下。“咔嚓咔嚓”响成一片,汇成了一支田园交响曲.这声音多么动听,多么欢快呀!你瞧,那大豆在豆荚里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好像也在欣赏这丰收的景象。

一夜之间,站立的稻子都睡在了地上,像平铺了一层地毯.田野变得非常宽广.又过了两三天,睡在地上的稻子不见了,变成了绿色一片.呀!原来是绿油油的麦叶,多像一株葱绿的小草.麦叶又细又长,又柔又嫩,他们吮吸着晶莹的雨露,争先恐后地生长,好像在比谁长得最高,长得最快。

前面有块凹地,我上前一看,那里种满了蔬菜:火红的辣椒,翠绿的青菜,簇拥而生的草头……我拔起一棵青菜,他的根就像老爷爷的胡子,那叶子和菜柄就像一块块乒乓板。

多么迷人的秋天田野呀!

篇五:《农 村 作 文 题 材》

农 村 作 文 题 材 来 源{乡村环境变化作文}.

鄢家小学 李玉山

农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按理说,都会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可现实却十分遗憾,许多农村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实感,写不出家乡的美丽风光,写不出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写不出纯朴浓郁的民情风俗,语言干巴无味,情思不见踪影。 究其原因,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常常找《作文选》下手,笔下的人物张冠李戴,写老师,老师的颜面,千人一面,写同学常常是“梳着羊角瓣、红朴朴的笑脸象一只大苹果”,老农是作文选上抄来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如果不制止这一现状,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其实,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比比皆是,问题是如何引导他们去捕捉、积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只有实实在在地深入农村实际,开发利用农村作文题材资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环境中,捕捉作文题材,陶冶情操,为表达“真情实感”打下基础。

一、看农村新貌,激发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乡民淳朴美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写家乡山水之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现美。是每一位农村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一个课题。

1、采田园风光之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的题材资源库。水稻、油菜、小麦、桑田、杭白菊„„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

的画卷:万紫千红闹春图、绿浪滚滚青苗图、车水马龙丰收图、白雪皑皑菊海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采家乡景观之美。“鱼米乡,水果香,两岸青青万枝桑“。对于家乡人来说,以山水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江南水乡素有“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景观。黄金水道大运河,汽笛声声;恬静小池、有水波不兴;水渠通阡陌,也有流水潺潺之声;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小桥流水,石堤埠头,临水之户,守簖人家„„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如我们桐乡千年古镇——乌镇、石门,这里的每一座小桥,每一座河埠,每一条小弄,都有着神奇的故事或美丽的传说。学生经过仔细寻访和实地的考察,从而从水乡的景观之美,到表达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发现美到寻找美是学生内心质的飞跃,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采农家新居之美。改革开放好政策,给我们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各种式样别致农家新居,似雨后春笋,农家的庭院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使人流连忘返,然后,反映家乡发展变化,不能说大话、喊口号,而要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用一家一户的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去反映家乡富了、变了,农家新居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民家园,描绘农家之美,激起热爱家乡之情,写作中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为了激活学生的写作潜能,我们可以在班上开辟了一个“家乡风采”的学习园地,把描写农村风采的优秀作文刊登出来,鼓励学生大家参与,同时有助于相互学习。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作“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将一周的回家见闻讲出来,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评价,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告诉学

生以后作文时需要那方面的材料,可以从中选择。通过这些做法,学生作文的胆子大了,作文吹进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相合拍的作文内容出现了,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有捕鱼捉鸟的乐趣,有新翻泥土的芬芳,有秋收冬种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

二、问村史、家史,丰富情感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了解家乡以及家人的过去,收集这些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问农家苦难史,更能珍惜今天。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地主恶霸敲诈勒索,自然灾害,逃难要饭,日本人烧杀抢掠,大运河畔留下强盗的血案张张„„一幕幕苦难历史,一个个凄惨故事,催人泪下。富裕了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怎不为此感慨。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思来。如通过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写出了像《运河、篱笆我的爷爷》、《旧照片上的我家》、《奶奶的嫁妆》《死在日寇刀下的太公》、《盼望你,台湾爷爷》等选材都比较成功,写得很感人的作文。

2.问农家创业史,更加敬重祖辈。农家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刻下了祖祖辈辈农家人的辛劳印记。他们开河、修路、平地、造桥,一个个埠头、一幢幢农舍,都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听听创业史,激发小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对创业者的敬仰之情。通过走村串户,收集整理资料,不正是一部《乡村创业史》吗?

3.问农家荣誉史,让人感到自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通过电脑、电视、外出旅游,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少,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听听自家的光荣史,写写农民的感人之事,激起自

豪感。像老一辈与水灾等自然灾害抗争的故事,农民团结起来与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等等,如,《自来水流进我的家》、《丰子凯,我的同乡》《在古吴越疆界处所想到的„„》、《小轿车开进我的家》等写得都很成功。学生通过取材、思考、表达,把对家乡的爱洋溢在习作的字里行间。

三、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

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1.尝劳动辛苦。以劳动为荣。劳动最光荣,当今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志不强,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作文中,学生写的“劳动”往往含有水份,有的甚至是抄写别人的。所以,写劳动,就要让学生去尝一尝劳动,不能任其自由“发挥”,造成作文心理上负面影响。通过让学生亲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因此,我们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要求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让他们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从中写出了《我学会了„„》之类的作文。

2.学农民智慧,写家乡特产。作文要善于选材,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桐乡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

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桐乡醉李、杭白菊、晒红烟„„等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和独有的栽培工艺,凝聚着农民的智慧,让孩子们走村串户,仔细观察农民的劳作过程,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丰收季节,亲口品评或亲手摸摸桐乡的特产,从亲身感受中,表达赞赏之意。

四、寻农家之乐,陶冶个性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情浓、趣浓的题材,很多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俗寿礼,建房上梁、过年过节等等。小作者通过采集、整理而得到的材料,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样也可避免照搬照样,千篇一律的作文弊病,为孩子写出具有农家“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1.乡情之浓。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26693.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