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暴力作文评语是变相体罚》
暴力作文评语是变相体罚
■汤勇
江苏常州某校一初一学生在英语测试时,阅读表达题的3个小题全部答错,老师在完成此题全部的批阅任务后,在扣分标记的上方,用红笔写下了两个醒目大字——狗屁,家长为此发帖以示抗议。(《现代快报》5月16日)
评语是教师批阅作业一种常用的方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有效手段,称得上学习评价中的“轻骑兵”,虽寥寥数语,却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作业完成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和情感,常常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从这种角度而言,虽有看似合理的原因,但“狗屁”二字于师德和教育功效而言,都有所不妥。
老师对学生作业下评语,是有一定底线的。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起码的常识和要求是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教师只有用尊重的情怀、赏识的眼光,去面对个性迥异的每个学生,才能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也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难免做事马虎,甚至出错犯错,这都是正常的。这时,如果教师在批改中全是大叉,批语简单粗暴,恶语伤人,诸如“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全班就你的作业最糟糕!”或者如报道中教师所批的“狗屁”,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让其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厌学逃学。笔者以为,大凡如此之举,便是一种变相体罚,其后果有可能比直接体罚还严重。
真正的教育应是爱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并建立在尊重与信任、宽容与乐观、自由与舒展的基础上。好的教育不可能通过轻蔑与苛刻来达成,也不会依靠惩罚、贬低与打压来实现。也许有人认为,老师是“恨铁不成钢”,还有人认为“这样的老师还是很负责的,为了小孩好”。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老师在“爱”的幌子下,抑或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学生的事。这种披着“爱”与“负责”外衣的事件尤其需要警惕。
面对学习不上心的学生甚至所谓的“差生”,面对学生做得不够好的作业甚至做错的作业,老师此时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便不能让情绪变得如水般的“载歌载舞”,至少不能让失控的情绪变为“铁器的敲打”。因为伤害一旦发生,师生之间的信任就被破坏了。 好的教育源自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绝不是沙滩起高楼,也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之壮举,它是在诸如批改作业等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当老师从自身做起,从批改作业做起,从学会与学生相处做起,不失风范,笔下留情,妙笔生花,就会看到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也是在践行最美的教育。
第二篇:《暴力作文评语是变相体罚》
暴力作文评语是变相体罚
■汤勇
江苏常州某校一初一学生在英语测试时,阅读表达题的3个小题全部答错,老师在完成此题全部的批阅任务后,在扣分标记的上方,用红笔写下了两个醒目大字——狗屁,家长为此发帖以示抗议。(《现代快报》5月16日)
评语是教师批阅作业一种常用的方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有效手段,称得上学习评价中的“轻骑兵”,虽寥寥数语,却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作业完成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和情感,常常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从这种角度而言,虽有看似合理的原因,但“狗屁”二字于师德和教育功效而言,都有所不妥。
老师对学生作业下评语,是有一定底线的。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起码的常识和要求是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教师只有用尊重的情怀、赏识的眼光,去面对个性迥异的每个学生,才能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也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难免做事马虎,甚至出错犯错,这都是正常的。这时,如果教师在批改中全是大叉,批语简单粗暴,恶语伤人,诸如“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全班就你的作业最糟糕!”或者如报道中教师所批的“狗屁”,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让其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厌学逃学。笔者以为,大凡如此之举,便是一种变相体罚,其后果有可能比直接体罚还严重。
真正的教育应是爱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并建立在尊重与信任、宽容与乐观、自由与舒展的基础上。好的教育不可能通过轻蔑与苛刻来达成,也不会依靠惩罚、贬低与打压来实现。也许有人认为,老师是“恨铁不成钢”,还有人认为“这样的老师还是很负责的,为
了小孩好”。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老师在“爱”的幌子下,抑或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学生的事。这种披着“爱”与“负责”外衣的事件尤其需要警惕。
面对学习不上心的学生甚至所谓的“差生”,面对学生做得不够好的作业甚至做错的作业,老师此时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便不能让情绪变得如水般的“载歌载舞”,至少不能让失控的情绪变为“铁器的敲打”。因为伤害一旦发生,师生之间的信任就被破坏了。 好的教育源自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绝不是沙滩起高楼,也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之壮举,它是在诸如批改作业等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当老师从自身做起,从批改作业做起,从学会与学生相处做起,不失风范,笔下留情,妙笔生花,就会看到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也是在践行最美的教育。
第三篇:《天齐庙小学关于教师体罚》
林场天齐庙小学关于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
处 理 规 定
为严明校纪,防止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问题的发生,真正实现依法治校,根据《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条款,经学校研究决定,特作如下规定:
一、严禁教师在任何场所采用任何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尤其禁止教师采取因学生迟到或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将其逐出教室;使用侮辱学生人格的语言;罚学生抄作业、罚做值日;对学生进行罚款惩罚;私自与学生签定不合理非法协议等极端错误的措施。
二、教师如因处理问题不当,造成学生负气离家出走、离校出走,学校将视其所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以下处分:
1、写出书面检查,向家长承认错误,取得谅解。
2、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本人担负一切医疗费用和家长要求的其它合理费用;学校给予本人行政警告处分。
3、情节严重的,外聘教师辞退,在编教职工给予留岗察看处分,记入本人档案;进行经济处罚并取消两年评优、晋级资格
三、 构成违法者,由本人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秩序,给未成年学生心理蒙上阴影,毁坏了教师和学校形象。学校要求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办事,管不住学生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提高本人修养和管理能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四篇:《体罚性教育可以休矣》
摘 要:本文从学生被罚跪说起,抓住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目前屡禁不止的体罚性教育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和严肃的批评,说理透彻,一气呵成,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关键词:教育;体罚;批评
2012年11月1日,《南方日报》报道:一个“学生被老师罚跪”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围观:近20名十四五岁的男孩被老师要求双膝跪在操场上„„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在某市某中学。同样是《南方日报》的消息,某日网友爆料称“某小学的孩子被要求脱了裤子在操场上跑步”,并且配发了学生“脱裤跑”的图片„„
最近,学校老师体罚学生的消息不断传出,而且有增无减。这说明此类事件在学校屡有发生,屡禁不止。虽然这不代表目前学校教育的全貌或主流,但此种现象的频发反映了目前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早已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两法对于九年义务教育、未成年人保护都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强调要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思想教育原则,提倡和推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坚决反对体罚、变相体罚的恶劣做法,这些作为教育者应该也是知道的。但至今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仍然屡见不鲜,甚至还发生了侮辱人格、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显然,这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背道而驰的。这不能不令人震惊,发人深思。
那么,时至今日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一类问题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太深,“打是爱,骂是亲”“不打不成材”“体罚知过错,棍棒出贤人”,这些旧观念一直在作祟。殊不知这种思想方法严重背离了科学规律,严重伤害了人格和尊严。有的学生因此而患病,因此而恐惧,因此而辍学,这是令人何等的痛惜啊!
2013年7月25日,央视新闻“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说的是在云南乡下有一个名叫吉思妞的特教老师,在她发现校内一棵树上被人刻了个“爱”字时,就马上在树干上贴了“爱护树木”四个大字,然后让学生排成队,每个人在“爱”字上摸一下,看到底谁会承认是自己在树上刻的字。有一位同学用手摸后当即就承认了是自己刻的。这时,吉老师用手指在这位同学的头上轻轻掐了一下,问这位同学疼不疼,他回答说疼。老师又问那你用刀子在树上刻字树疼不疼?这位同学低着头。但吉思妞并没有当大家的面严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在事后找这位同学到校园里一边散步,一边谈心。这位男同学向老师细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说他爱一位村上的姑娘,所以就在树上刻了这个“爱”字。这是一件小事,但吉思妞却如此重视,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生活的细微之处,做到学生的心坎之上。一个特教老师对一名耳聋学生的思想工作竟然做到如此的细致,如此的到位,非同寻常。她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从不体罚学生,而是用这种爱生如子的感情和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方法,启发和教育她的每一位聋哑学生,从而使大家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关爱的热情和温暖,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在她每次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叫她“妈妈”,期盼她尽快返回学校,回到他们的身边。在这里,一声“妈妈”的呼叫,饱含着师生之间多少的深情厚谊! 当然,最美的教师不只是这一例,还有很多山村最美教师都是这样,他们坚守在贫困偏僻的山村,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着人间的大爱。
相比之下,前者愚昧,后者智慧;前者粗暴,后者文明;前者落后,后者先进;前者渺小,后者伟大;前者受人谴责、唾弃,后者受人尊敬、爱戴。其两者的对比是如此之明显,其差距又是如此之大啊!
此风不可长,错误必须纠正,违法必须追究,体罚性教育与时代相悖,与教育不容,当早休矣!首先,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的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重温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正确理解、真正掌握教育的理论和教育的方法,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
书育人,为人师表;其次,要批判封建残余思想,与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实行决裂,代之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最后,要与学生交朋友,平等相处,教学相长,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严重摧残伤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个别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对于那些触犯刑律的犯罪分子,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并绳之以法,严加惩处。只有这样,前述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才会得以纠正,班级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营造出来,校园文明进步的良好风气才能真正形成,我们也将不在意外中震惊,而会在意料中欣慰。 作者简介:白红艳(1984―),女,汉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和语文教学。
第五篇:《对教师体罚学生的建议》
我是这样处理教师体罚学生的
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会遇到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面对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有些校长为了保护教室的积极性和尊严,有时会不管不问,视而不见;有些校长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会挺身而出,严厉制止。作为校长,面对教师的体罚行为,不管不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但管要管的合乎情理,问要问的得法。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处理就是体罚学生问题的:
第一 眼神暗示,眉目传情。
当我发现教师正在对学生实施体罚时,我往往会给教师一个暗示的眼神,示意教师停止这种体罚行为。目光里也不是充满愤怒和斥责,也没有欣赏和赞许,只是充满着对教师和学生的关心,提醒教师这种行为不合适。无须说话,一个会意的眼神,教师往往就会停止对学生的体罚。
第二,发送短信,友情提醒
现在教师大多数都有手机,发现教师体罚学生后,我有时会立即给教师发个短信:“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要注意控制噢!”或者“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学生好,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噢!”一般来讲,当教师看到我的短信,也会立即停止对学生的体罚。
第三,善意谎言,借机消气
当我遇见教师对学生拳脚相向是,我会灵机一动,撒个善意的谎言:“*老师,我找你有点事,请跟我来一下。”或者“*老师,有人找你,在我办公室等着,你去一下。”待把教师“骗”到办公室以后,再向他说明真相,并真诚的和他交流、分析体罚学生的危害。这样,教师的气很快就会消了
第四、越俎代庖,转化矛盾
学校管理忌讳越俎代庖,但越俎代庖用来处理教师体罚学生也会收到奇效。看到教师体罚学生,我会先站在教师一边批评学生:“你怎么能对老师这种态度?”“走,跟我到办公室来。” 把学生带到办公室以后,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并指出改正错误的建议,一般来讲,学生都能虚心接受并愿意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以上做法既保护了学生也保护了教师,既保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保护了教师的自尊,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分析:在我们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将对学生的体罚看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认为适当的体罚会在督促学生学习,管理学生纪律方面收到“奇效”。在我们对教师们的多次访谈过程中,一些教师会坦诚地告诉我们,“有些时候学生的表现会让教师失去理智,有些孩子就是死硬分子,脸皮厚得都没法形容,如果不骂他们或给他们几下,老师就做不成了,老师就先气死了”。不少老师们还会给我们举出通过体罚取得成功的案例。看待这些问题,不同的校长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校长是坚决反对,大多数校长会采取不支持也不反对的策略,还有很少部分的校长会在私底下教给教师们既体罚了学生又“打不坏”的办法。在这里我们想告诉校长们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有一扇虚掩着的窗户,我们要做的就是费劲我们所有的心力去找到这扇窗户,任何强行的闯入都会给心灵留下伤口,并且隐隐作痛。
第六篇:《小学体罚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体罚现象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小学中体罚盛行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教育观念、家长推波助澜和应试教育等,应该通过提高教育者素质,普及教育法律和改革教育制度等措施来改善。
关键词:体罚 恶劣影响 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明文规定,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实际上这一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体罚的手段变得更为隐蔽,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我们可以不时从电视新闻中得到这些消息。部分教师赞同体罚教学,极少数学生也赞同。究竟为何中小学体罚现象盛行?体罚教学有利有弊?教师、学生和家长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在武夷山市崇安中心小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女子体罚学院的作文}.
一、 调查对象
武夷山市崇安中心小学部分在校学生和教师
二、 调查目的
1、 探究体罚的成因
2、 探究体罚形成的后果
3、 提出改善这一社会现象的建议
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
四、 调查结果
1、 对体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向小学及中学各发放了一百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2%的同学赞同体罚,7%的同学表示没有意见,而91%的同学反对体罚。其中,46%的同学曾经遭受不同程度的体罚。另外,15%的教师赞同体罚,10%的教师持中立态度,而75%的教师反对体罚。这些数据表明体罚这一陋习仍在延续,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一社会现象?通过随机采访及结合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侥幸心理暗中作祟 个别教师以身试法
当人民教师体罚学生时,其理智并没有完全泯灭,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尚未完全忘记,只是在内心深处伴随体罚的是一种侥幸心理。{女子体罚学院的作文}.
1、违纪违法–手段高。不少教师明明知道体罚学生违纪违法,却自认手段高明、隐秘,无人知晓,背地里进行体罚,就是查起来,还可来个死无对证,死不认帐。
2、自持有"理"–心不虚。认为自己的心是好的,只不过是好心办了坏事,问题不大,何况自己还相对于学生是强势群体,自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家长授意–壮了胆。"严是爱,松是害"的观念还很流行,不少家长都要求教师管严些,教师认为体罚学生似乎是"分内之事"。
4、"敲敲打打"–无所谓。不少教师认为敲一敲,打一打,给他个警告,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况且别人就没事,自己也不会那么倒霉。
正所谓"久走夜路必撞鬼",若不遏制这些侥幸心理终会酿成大祸,导致犯罪。
(二)处理不严变相放纵 考核失察监管不力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体罚学生现象的不良认识导致处理教师体罚学生案件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1、教师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身正为范",为了维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辉形象,也便于教师今后开展工作。处理时难免处理不到位,有护短心态。
2、体罚学生被视为责任心强。在学校领导、家长及学生心中都会认为体罚学生的老师工作责任心都较强,且教学效果好,自然一美遮百丑嘛,只要不出大事,随他去吧。
3、学校的领导睁只眼闭只眼。"不管黄猫黑猫,能管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把学生管住,教学成绩好,不给领导添麻烦,就是好老师。
4、受罚学生及家长显得无奈。他们都认为,"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算了吧。
(三)传统影响根深蒂固 不体罚就不是"好老师"
古语云: "黄荆条子出好人",玉不琢,焉能成器"? 老师曰:"'体罚'爱你没商量"。
1、不体罚学生遭尴尬。有一位教师因从不体罚学生出了名,学生都不怕他,故意与他对着干。不久,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公开要求学校换人。
2、体罚在斗争中成长。目前的教育现状仍是讲"颗颗"、"米米",不少教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采用了 "拔苗助长","强人所难"。有"压迫"就有反抗,就有斗争,有斗争自然就离不开体罚,尽管它不彻底、不合法,但体罚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快的方式。
(四)学生行为更显"猖狂" 教者无奈亮 "杀手锏"
中小学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加之在家里是"公主"、"皇帝",特别是农村有大量"空巢"(留守)孩子的涌现,城市里也多了"流动的花朵"。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的种种特殊原因,常常造成管理的"盲区",因此很多学生忘乎所以,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严重危机。
1、学生"懒"病很突出。据调查占学生人数的10%-30%
不等,农村学校相对较多,不采取措施就不完成作业,甚至不学。而面对有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体罚)了,考试分数就上去了的残酷现实,给了很多老师更大的挑战。
2、故意捣乱、对抗多。现在的中小学生攻击性很强,面对老师的善意劝阻,只会让这些无知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无能。没有顾及教师的权威与尊严,学生一意孤行。且这类学生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督促、管束,无奈之下老师只好采取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原始的"体罚",来宣泄压抑的情感。
面对此类体罚,教师该何去何从呢?如果不靠打,还有没有别的教育方式呢?
(五)教师心理问题严重 导致教育行为失控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其自身的行为表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2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