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关于,,像于谦一样生活,,的作文

admin 初一作文 2020-04-23 00:26:18 于谦明朝

第一篇:《李增辉作文于谦啊》

一位真正的英雄于谦

青西中学 初一(11)班 李增辉

曾经,一名忠臣保卫着北京城,仇视着蒙古骑兵的铁骑;曾经他位高权重,但家中竟无金无银。他,是谁?他就是于谦。

历史似乎总要和明朝开个小玩笑,在经历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盛世,随着永乐大帝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的病逝。一曲交响乐奏响了:“仁宣之治”使明朝走向了另一个巅峰。然而,就在此时,随着大宦官王振的出现,明朝跌进了历史的深渊——他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土木堡之变,致使明朝只剩下了半壁江山„„明朝似乎真的要结束了。

然后,只听一声“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一声怒吼,震醒了所有的人,从此之后,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上演了。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迷迷糊糊地睡去了,桌上放着于谦的画像,他看着我进入了梦乡。

眨了眨朦胧的睡眼,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只见繁星点点的夜空给原本寂静的山野增添了几分神秘,真所谓:“夜色无眠秋色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心中原本的寂寞一扫而空,此时的我深深被这迷人的夜色吸引了。正在这时,只见一个身着明朝的官服的中年人进入了我的视线,他!他是„„对,于谦,和画像上的一摸一样,我是激动的,然而他却是严肃的。

“哈„„!我的一声大笑打破了夜空的寂静,“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笨的人!豪华富贵何人不想得到,可你却又舍弃这些,去做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你总不会是去逞英雄吧!”关于,,像于谦一样生活,,的作文

“后人的评价,我无所谓,但我这样做只为了一个目的-实现我人生的价值!”

我最终被他的严肃、冷静所打动,我承认自己刚才的愚昧,本想向他说声“对不起”,可不曾想,他却打住了我的话。

“我不是天生的英雄。”

“小时候我有一个偶像,我把这位偶像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前,日夜膜拜,这个人就是——文天祥。”

“我曾写下过两句对他的赞词。”

--徇国忘身,舍生取义。关于,,像于谦一样生活,,的作文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我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曾平步青云,也曾被人排挤但不管何时何地,我都只有一个信念-—为国献身!”

我深深地凝望着眼前的这位爱国之士,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佩。

“身为一个国家的子民,每个人都应负有责任,如今这个担子落到我身上,我所面临的不是退缩,而是接受!”

于谦抬头望望星空,拭了拭眼睛,只见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看着于谦那饱含爱国赤诚的眼神,我明白了这样一个爱国壮士对国家的一份赤诚热情,在众人皆失望时他镇定自若,在国家即将灭亡时,他力挽狂澜。

战斗打响了,也先的铁骑在北京城下虎视眈眈,城墙上的指挥却是个瘦弱的文官。面对南侵的鞑靼大军,他以惊人的胆量与出色的指挥,保住了明朝江山与千千万万的生灵。然而,就在此时,死神也悄悄的降临了。

随着朱启镇的复位,徐有贞、石亨的告发,于谦在1458年的正月二十六日,被押往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人生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危险时承担了天下兴亡。 他是光明磊落的走完一生的。

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清廉,但他在我的心目中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想,当九泉之下的于谦知道自己已成为了这样一个引无数人膜拜的英雄时,他应该安息了!

评语:

文章语言凝练,用词恰当。从言辞中可以看出你的历史功底可见一般。愤慨之情,流於翰墨。从你的笔下,我们重新认识了于谦。但是如果你在注重细节,就一定是一片完美的习作。

第二篇:《两袖清风的于谦》关于,,像于谦一样生活,,的作文

两袖清风的于谦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关于,,像于谦一样生活,,的作文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满。这首诗嘲

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或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子。从此两袖清风的故事就成了美谈。

第三篇:《《于谦传》读后感》

对外汉语 孙田丽 201040328212

《于谦传》读后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让年幼的我第一次认识了于谦。犹记当年,捧着课本诵读这气壮山河的绝句,一个刚毅不屈、忠贞磊落的英雄形象赫然屹立于眼前,然而当年的我并不知道,为何身为一代重臣的于谦会遭遇“烈火焚烧”的残酷打击,也不能理解他“粉骨碎身”后超过常人的坚毅与勇气。直至今日读了《于谦传》,我才找到了答案。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星河中,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不胜枚举,若论及当时的功劳与后来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提于谦。于谦英才勃发,少年得志,但过早的成名并未使他滋生任何骄傲自负的情绪。在明军溃败于土木堡之后,英宗被俘,朝内多数人主张南迁京都,唯有于谦挺身而出、坚决抗战,亲身督战于德胜门,英勇奋战,击退了敌人,保卫了首都,使英宗复位。可是不久复位后的英宗听信了奸佞徐有贞的“欺诬朝廷,迎立外藩”的谎言将他诛杀。试问,谁不为一位有铮铮骨气的民族英雄无辜被杀而心痛流泪呢?我也更加敬仰这位挽救了明朝江山的伟大英雄。

廉洁爱民,清风正气,这便是于谦。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他只是潇洒一笑,甩了甩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对我的震撼却是无法想象的。在中国历史上最腐败黑暗的明朝,在群臣与宦官同流合污的时代,只有于谦能听到自己最廉洁的心声,走着自己最本真、最清正的道路。自此,我终于明白于谦为何会以石灰自比。石灰石,在炎炎烈火中煎熬,坚强不屈,经过了千万次的捶打才炼出洁白;于谦,在喧嚣尘世中屹立,洁身自好,即使粉骨碎身也要把自己的一片清白保留在人间。

于谦作为当朝重臣,却亡于本朝帝王之手,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但他爱国爱民、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精神却流传千古,这种高贵品行恰似一缕清风,自由,潇洒,飘逸,让整个中国历史都有了光明磊落的气息。

第四篇:《像蟑螂一样生存(转载)》

因为合作关系,前段时间见到了一位著名的成功人士,三十岁左右,真正的年轻有为。

看着他忙碌、疲惫不堪、憔悴的样子,便诧异地问他:“你都这么成功了,有钱有名,还这样拼命做什么?”

他苦笑了,“不在其位,不知其难。以前我穷的时候,活得像蟑螂,但很快乐,因为我只要为自己操心就行了。现在富了,人们说我成功了,可我的压力也更大了,因为我要为更多的人操心,为我的部下、我的客户,为远方的和周围的许许多多人,他们都在逼着我发展啊。可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要发展,也要像蟑螂一样生存。对,像蟑螂一样生存,我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我的企业!”

像蟑螂一样生存!这句话穿透了我的心,震撼着我。

蟑螂,一种极为低等的生物,卑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受重视,不受欢迎。但它又实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三四十层干燥的高楼上,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在绝无可能生存的地方,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生存的可能,它都能让它的部族迅速发展壮大……

贫穷的时候,活得像蟑螂,不是一件好事,不受欢迎,甚至遭受憎恶。可像蟑螂一样活着,又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苦中作乐,而苦中作乐的强大生命力永远意味着迅速发展的可能性。

成功的时候,像蟑螂一样生存,有更为令人震撼的内涵。大如IBM、通用电气,无不全力以赴、殚精竭虑地生存、发展,稍有松懈,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的许多企业,迅速成功,又迅速倒塌,是不是与它们小富即安、追求享受、忘本有关?如果它们成功时也能像蟑螂一样生存,生命力会不会就久一点,发展空间会大一点呢?

一切卑微者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有像蟑螂一样生存的经历;许多成功者,仍然在像蟑螂一样生存……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28471.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