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卷诗书,撑一把小伞,于阳光和煦,天朗气清之时,行走于西湖河畔,清风徐来,丝丝清凉中总是夹杂着缕缕芬芳。抬头细看,那一枝枝含苞待放,娇羞欲滴哦不正是绿梅花吗,可惜花苞未密,花瓣尚稀。然而绿梅却正是如此,花色素雅胜过红梅如火热情,花束稀微赛过牡丹。以是,人多爱绿梅,却叹其少。
世间万物,皆是如此,越是稀奇特美丽之物,越是吸引世人,越是泛滥之物,往往粗制滥造,因此,我们怎能以数量来论成败?
也许你一目十行,博览群书,阅读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人企及,可是,看了这么多,你学到的终究有多少,理解领悟的又能有多少?正如朱熹所言“书贵于精不在多。”“一书读之,思之者再三。”只有仔细领悟,细细研究,方能知其真谛。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无不如是——数量无以论成败。
唐代是诗歌繁荣鼎盛之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以豪放浪漫著称的李白,实乃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为之动容。李贺、杨炯、白居易等一系列诗人均以诗才著称,然而至于宋朝,文化便倡导通才,以是,整个宋代再也难有某一领域卓越的人。
专注钻研才是通往成功的真正途径,自诺贝尔奖成立以来,中国的得主可谓少之又少。于是,国人心中便有了“诺贝尔奖情节”。然而,学术科研领域终究有几人能够“板凳一坐十年冷”呢?反观外国研究者,往往研究一门专业课题,便是数十年。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也是倾其一生,才有了青蒿素的问世。
清代雕刻家高应美,一生只雕刻了三件作品,他每下一刀,都是数夜的思索,每一片木屑,都是冥思苦想而来,虽然仅留下了屈指可数的作品,但他的名字却穿越时空,流传至今,这表示专注带与他的荣耀。
好莱坞巨星娜塔莎曾在日本一家寿司店用餐,她称那里的寿司是她吃过最好吃的寿司,可是,却有一件事她很奇怪——这家店只有六个座位。确实,日本的每一家顶级餐厅规模都非常小,他们认为每一件东西都应发挥他们极致之美,而若做不到则宁肯不做。正是这样一种专注于几件事的精神,让日本飞速崛起,诺贝尔奖频频花落日本便是最好的证明。
绿梅俏丽枝头,吸引众人,是因为它花开茂盛,簇拥枝头吗?屠呦呦俘获诺贝尔奖,名传海外,是因为她发明众多,创造众多吗?高应美千古留名,世人敬仰,是他作品无数,通及万家吗?寿司店吸引一众食客,名声大作,是因为菜品丰富,菜色多样吗?不是!都不是!数量从不是他们成功的砝码,而是他们鲜明的特征。
由此观之,数量无以论成败。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zkzw/1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