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二作文

作文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admin 高二作文 2020-04-23 00:08:18 作文中国

篇一:《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五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五篇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的人是我们。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觉得作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宏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国古代"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传统文化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如历史典籍等.与精神文化如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

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作文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我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

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作文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作文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

篇二:《我心中的中国》

我心中的中国

我心中的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不像美国那样多管闲事,不像越南那样吸毒品,不像威尼斯那样浸在水中,不像德国、日本那样残忍。

我心中的中国不光有史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鲁智深、林黛玉、孙悟空。

我心中的中国是有稀有的天然气、煤、铁、矿,还有地面上存量很少的金属及珍贵的水晶、化石。还有美丽的南沙群岛、海南、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北沙群岛及亚龙湾热带雨林。

我心中的中国是一条飞腾的巨龙,时时刻刻的飞腾在东方时空。 贵州贵阳南明区南明小学三年级:李惇豪

篇三:《我心中的网络文化 作文》{作文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我心中的网络文化

—–1014 孙丽华

在网络时代,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已逐渐融入到作文教学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不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学生反映生活表情达意,其终极目的在于育人,在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题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21世纪无疑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

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作为支撑,它不仅具有计算机所固有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等功能,还采用了图形窗口、交互界面、语音识别和触摸层等先进方式,使计算机不仅具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并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表达信息,与人类交流。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以Internet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形成了现代技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

我们都知道,任何社会的教育都不可能脱离当前科技的支持与制约。现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动了多媒体语音室、电子图书室、多媒体教学等的蓬勃发展。而当“多媒体”与“网络”结成联盟便产生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这一教学形式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与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的信息空间立体化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幻灯等传统媒介有着质的区别。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势使其成为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网络信息的匿名性传播总会给人不可信的印象,网络文化可信度的提高有赖于网站的把关,各版主的责任意识。如不发布虚假广告、不可靠信息等。只有持续的发布高可信度的信息才能赢得网民的信任,才能获得高点击率,也才有生存的空间。反之,靠哗众取宠,拿花哨的或者是欺骗的标题骗取点击率都是短视行为,很快就会被网民所抛弃和唾骂。

人本与关怀。文化层面上有可看性,体现一定的艺术性,体现人本思想,理性与思考。网络“恶搞”只能满足网民短时的浅层娱乐需要,网民看了行如过眼烟云。确缺乏深层的理性思考,也是不能产生网民内心的激荡,达到文化积淀的作用,不能够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和指导。{作文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总之,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文化形式,它可以是传统文化形式的延伸、转化,也可以是网络媒体自由滋生的次文化样态,但不论怎样界定,其作为文化的本质属性是相通的。其绿色的属性也是共同的。只有创新的、积极向上的、诚实的、注重人性回归的文化才是有意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才会赢得网民的信任和接受,这样的网站才能得以长足发展。

篇四:《中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作文》{作文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各位同学:

大家好!当你们仰望祖国的五星红旗时,你的心灵是否随着祖国母亲一起博动呢?鲜红的国旗在共和国飘扬了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前,我们没有石油,半个世纪后,石油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半个世纪前,我们用牛来拉犁,半个世纪后,我们用最先进的机器来松土;半个世纪前,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历史,前个世纪后,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我为中国创造的辉煌而自豪!祖国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我们要知恩图报,报效祖国。1905年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全心全意地把京张铁路修筑好。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的运动员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使我国奖牌数居世界第二。祖国傲然屹立于东方,不管身边的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八面春风,在跳跃的节奏里,眺望着更加灿烂的前程。我们的灵魂牵绳,永远系着国旗风帆的桅杆;我们手中的彩笔,永远写着祖国壮丽的风姿。我们要做旗舰去乘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将世界相连。面对飘扬的国旗,血液在奔涌,思绪在沸腾,爱国的根须在心中扎得很深很深。

国旗,你依旧淳朴中隐藏着智慧,苍茫的岁月中透着俊秀,可再也听不见那血泪凝结的叹息,再也找不到耻辱的足迹。我们要把自己溶入祖国那炙热的胸襟。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五:《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作文更贴近中国传统文化》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已于2015年11月29日下午落下帷幕,中公教育专家团队第一时间通过考生反馈信息对申论试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以及整体解读。经研究发现,本次国考中,申发论述题目使用《论语》中古语进行引入,更具备中国古典传统美,也体现了国考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

1.“不学礼,无以立”,《论语》经典入申论

纵观近几年的国考申论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在申发论述题目中使用一句话进行引入的情况经常出现,例如15年国考副省中,以“‘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体人性”引入;14年国考副省中,以米兰·昆德拉的“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来的”进行引入;13年国考副省中,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进行引入。

可以看到,本次的国考副省级申论作文题目虽然形式与历年类似,但是内容上却体现了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关注,彰显了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

2.一刀见血,点明中心:申论作文其实很好懂

“不学礼,无以立”。将这句话作文中心议题,足可以见得这句话与本次国考副省级申论试卷主题的紧密结合。《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民族形象也将会受到影响。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当今社会却还是存在一些不讲礼仪、不讲道德事件,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国家形象与社会发展。《论语》中的这句话,与申论材料紧密结合,考生通过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就能准确迅速的拟定文章立意,从而进行文章写作。

主题决定是否跑题和偏题,从而决定分数的高低。因此,考生在申论备考中,除了日常的热点积累,也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名言多加关注。中公教育提醒广大考生注意,在接下来的面试中也要提早准备,把握面试特色和规律,有的放矢,圆梦公考!

篇六:《我爱我的祖国作文: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来源于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孔孟给我们礼的教育,老子给予我们道德的追求,司马迁给我们历史的寻索。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和谐的文化思想,如孔子关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中和”主张,《礼记·礼运》中关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的主张,以及孔子“小国寡民”的思想等等。应当说,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这些关于和谐文化思想是极其宝贵的,构成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去年5.12汶川地震中可看到,受灾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全国救援人员的英勇与奉献无不体现出中国的优良道德传统;2008年成功举办的奥运会在世界历史上留下璀璨的足迹,中国健儿们为祖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世界为这个礼仪之邦所折服;在今年全球都紧张的金融危机下,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值此艰难时刻,关键是鼓起勇气和信心,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政府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率,尽量减轻对国内的冲击;甲型H1N1流感病毒今年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成为世人一大重点关注问题,中国能快速有效地控制住疫情,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主动及时监测、隔离,保障了人民的安全。

五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意志、智慧品质创建了自己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经久不衰,这座历史宝库五彩缤纷。只要细细地寻觅,那种浓浓的中国文化会不断陶醉感染你,使你旷然神怡。所以,作为一名中国学生,需要经历中国文化熏陶,胸怀大志,为祖国的繁荣,努力学习。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ezw/224753.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