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草一木总关情》
一草一木总关情,一言一举皆育智—一记高三那语文组罗荣校长语文课
文章来源:佚名 点击数:54 更新时间:2014-09-26
2014年9月24日,罗荣老师本学期的“一人一课”开讲,这次她选择了高三特色课型——试卷评讲。本节课直入试卷难点——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解析,条分缕析中,没有标答的灌输,更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朴素的课例,却用最有激情的状态来演绎。观此课,感触有三:
一是高三语文教学对学生抚心励志比知识讲授更重要。实验中学的学生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学习品质,高一高二时可能因为理科学习任务重而对语文学习有所忽视,所以在高三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回归语文学习、为语文拼一把至关重要。罗老师的课堂语言多有对学生的肯定与激励,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感,对语文学习充满斗志。
二是交给学生的答题方法要恒定。有些题型,平时练习会遇见考试也会遇见;9月调考会遇见,11月联考也会遇见。我们交给学生的方法要恒定,如鉴赏类的题目,诗歌鉴赏中有,现代文阅读中也有,罗老师对鉴赏类题目始终按照五步答题步骤指导,而且每一次指导时尽可能回顾以前的经典题例。今天罗老师在题目讲授完成后还要学生悟一悟今日学习所得,这个步骤看是无意,实则及时巩固知识点,有助于记忆的长久性。
三是总结归纳答题方法时要化繁为简。高三学生拥有不少的复习资料,常常会见到资料编写专家把一种题目细分为若干种情况,推衍出多种答题模式,那么多题型推衍下来,我们的学生坐在考场如同大海捞针,还要分辨这是N种题型中的哪一个,然后再回忆其答题模式,再动笔写,可能吗?所以,我们要化繁为简,以现代文阅读的第19小题为例,有专家总结出探究题的十大题型及答题方法,确实有道理,但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悟,尤其是结合我们自己平时指导探究题的经验,不难发现,探究题无外乎两大类:一是向内结合文本做深度探究,一是向外结合生活做广度的联系。然后再“内”“外”有别地进行指导,不是更一目了然吗?
今天这节朴素的语文课,见师者之情,见育智之用心。
篇二:《一草一木总关情》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赏析
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一、咏物诗的特点:
1、从描写对象上看,咏物诗中往往只有一个主体对象,并主要实写其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作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
二、咏物诗的类别:
1、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诗写早春之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纯为写景,写景用比喻、拟人、设问的手法,如“妆”“碧玉”“裁”“剪刀”。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清新自然,令人生爱惜之心,蕴涵喜悦、赞赏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三、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例如: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例如: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诗人通过写柳的美好(枝条繁盛、随风飘舞、轻盈袅娜的姿态之美,秀色夺目、柔嫩多姿的色彩美)与终日寂寞、无人理睬的荒凉冷落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例如: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一草一木总关情为话题}.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例如: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四、咏物诗的鉴赏方法
1、首先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因为这是诗人议论、抒情的出发点。
既然咏物,自然可能会涉及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等贴切逼真客观的描摹。欣赏咏物诗也就要仔细品味所咏之物的特点,看其形,观其色,想其神,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抓住事物的神韵、品格。
2、领悟作者寄托的情感思想。
把物象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环境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发生的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都能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细加领悟。欣赏一首咏物诗,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一般地说,从具体描写方法看,对于所咏之物,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运用侧面烘托
的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物之特点寓示人的精神品格,物和人有其“神似”,因此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以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的环境特点来侧面描写,又通过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梅花形象的正面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五、常见咏物诗的考题形式和答题思路
常见的考题形式如下:
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2、分析意象(物象)或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
4、分析诗歌的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下面举例来说明: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题可以比较典型地展示出咏物类诗歌的考查特点。第一小题要求把握所咏事物及其特征,即是关注咏物诗“体物肖形”的特点。由前两句及第四句可知所咏对象为梅花,结合“冰雪林中”“ 不同桃李混芳尘”可见其特征为耐寒、清高,由“散作乾坤万里春”可知它是在桃李之前的报春使者。第二小题要求就手法技巧和思想感情给以把握,体现咏物诗“传神写意”的特点。“冰雪林中”为其生存环境,显然是以环境来衬托其形象,第二句写其不与俗气的桃李同时开放,用的是对比,由此可概括其运用的手法为衬托、对比。从对其形象和手法的准确把握中,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难回答,诗人歌咏了梅花的精神,虽生存环境恶劣,但孤芳自赏,不随波逐流,仍然向世人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也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理想操守的品格和精神。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的什么特征?
2、分析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路分析及答题要领:回答第一小题应紧扣咏物诗的特点,抓住描写的关键词,领会环
境描写与主体刻画的关系。诗人以“瑟瑟”突出风之劲,“冰霜正惨凄”突出恶劣的环境来刻画松柏,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高风亮节。回答第二小题应抓住“松枝一何劲”“终岁常端正”等语句,尤其要关注“一何”“常”这种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结合诗人对所咏之物的评价语句“松柏有本性”,当然从其写作目的来说,决不能丢开标题。成功地。诗人以松柏为喻,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的赞美和追求,既是自勉也是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管在什么时候,即使生逢乱世,人都应该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由上面的例题分析可见,对咏物类诗相关考题的把握其关键是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意象(物象)是作者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而且,既然是物象,那么应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2、分析形象的主要特征一定要认真品味修饰性的形容词和副词。
3、一定要注意咏物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这一特点。
4、分析思想感情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要体味物的“冷”“暖”不同色调,结合诗歌标题、诗歌中的重要语句来理解,还有可能的话可从作者的人生经历、诗歌所附的注解来体会。
【高考链接】
1、(13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一草一木总关情为话题}.
(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5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6分。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3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篇三:《一草一木总关情 共建和谐大家庭》
南通港闸
一草一木总关情 共建和谐大家庭
——“爱绿护绿”志愿者行动让社区更美丽
“既然社区环境改善了,那么每位居民要做的就是维护自身生活环境”社区一位“爱绿护绿”志愿者陈美华在劳动间隙说道。
3月10日上午,永兴佳园社区在植树节前夕开展了以“一草一木总关情 共建和谐大家庭”为主题的“爱绿护绿”志愿者活动。社区网格长、楼道长、热心居民共计20多人组成“爱绿护绿“志愿者队伍,活动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志愿者们个个热情洋溢,他们分散至社区各个绿化带和广场,为路旁的树木进行养护,有的修剪树枝,有的用水盆浇灌,有的对路旁绿化带里的烟蒂、纸屑等垃圾进行了清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社区绿地中垃圾不见了,绿色更浓更翠了。
本次活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共建绿色家园,为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打好基础,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今后社区志愿者还将利用宣传单、橱窗等宣传阵地,在社区广泛宣传“爱绿护绿”的重要意义,让“爱绿护绿”工作作为长效机制在社区普及,让我们社区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南通市港闸区永兴佳园 徐小燕】
篇四:《一草一木总关情》
(转)一 草 一 木 总 关 情
——咏物诗及其鉴赏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
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对象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所以咏物诗就是托物抒情或借物言志的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其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 ”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
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二是“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予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一草一木总关情为话题}.
咏物诗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的情志,通常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这是古代很多文人的通病,他们往往恃才傲
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古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的气节。当国家政治腐败、统治者昏庸无能、奸臣当道、小人弄权时,有气节的诗人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洁身自好,他们的诗歌中往往表达出这种高尚的情操和气节。还有是表明自己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的生活。上有皇帝压着,下有大臣们的勾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在官场久了,难免有身心疲惫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