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忍痛不言

admin 高三作文 2020-04-22 23:06:18 房租灯塔

第一篇:《2016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4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10万户以上的城市达到46个,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镇的房地产成了主、客户籍划分以及对城镇户征收赋税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出租房子也成了城市居民谋生的一种方式。1086年,司马光指出,每月收入房钱15贯(1贯≈150元人民币)人家的经济状况,和乡村每年收获 100石(1石≈100斤)粮食相等。宋代官方在开封专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房租也成为官府的一项收入。

没房产的城市居民和游学的士人、商旅等外来人口,必须租房居住。连朝廷百官也多是长期在开封租赁住宅,在地方州县,甚至官衙、驻军也有租用民房。宋代的客户,出于生计,频频更换地点和地主,也须租房居住。人口流动量大也刺激了房屋租赁市场火爆。富户在外地也多赁房居住。宋代房租通常按天计算,宋真宗时,宰相向敏中一座价值 5000贯的住宅,每天的租金是 2贯。南宋后期,朝廷官员租带园林的宅院,每月租金是30贯。宋代下层人户一般每天收入数十文到100文(1文≈0.2元人民币),一个人最低生活费是每月20文左右。

房屋租赁市场中房租的涨跌成为宋代官民关注的焦点。宋政府制定一系列制度来减免房租,除了规定节日、皇室重大事务、军情危机等常规性免租外,灾害发生时也减免房租。如 1054年初春降大雪,冻死百姓很多。宋仁宗诏令各州县长官,无论官房、私房一律免除三天房租。宋高宗时,杭州有年冬天下雪,且雷声阵阵,皇帝回应天谴的主要措施即免除房租。地方知县为讨好百姓,造出种种借口减免房租若干日,如到任、生日、升迁等。

但房租的增长依然疯狂,宋政府不仅通过店宅务出租房屋来调和租赁市场,还屡屡颁布诏令禁止私房主疯狂加租。宋徽宗时,开封的房产主多以翻修为名成倍增加房钱,使得贫民难以承受。朝廷诏令今后京城内外业主增修屋业,如没扩大面积即不得增加房租,如有违犯,按违法惩处。1133年,皇帝诏令准许被勒索高价房租者前往官府控告,如情况属实,对业主重加谴责,没收物产。如本府不受理此类案件,准许到朝廷越诉。压制房租增长的另一措施是大幅度削减租额。宋徽宗曾诏令,开封的官私房租一律减收十分之二;从宋徽宗开始直到南宋,朝廷几乎每隔十年就会颁布一次减少房租的诏令。南宋杭州的一些房主,由于朝廷连连减免房租,竟然收不到一分房租。

无论减免房租的制度还是禁止租金上涨的诏令,到了地方还不一定得到执行,宋理宗时,因旱灾诏令全国免除半个月的房租。文件下达到象山县后,房产主勾结县官藏匿文榜,不予公布。象山县甚至法定三大节日各免三天房租的制度也不落实,因当地有许多官员从事房屋租赁生意。租房户依法控告不行,干脆诉诸武力。如象山县租房开店的商人胡三太等,顶着知县和业主的威胁,集体上访向知府告状,后来酿成血案。宋政府在业主和租户的利益冲突中,立场并不站在房产主一边,而是站在弱势群体租户一边,维护中小商人、作坊主、城市贫民和流动人口的利益。

(选自程民生《从房租减免看宋代官民互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剧增,使得城市房子成了官方、民间出租获取收入的商品。

B.宋代开封府房屋租赁市场中出租人是政府和有房出租的城市居民,承租人呈现多样化特点,官民皆有。

C.宋代户籍制中的客户,通常是指居住在城市无房产的人,因此,政府对其征收赋税时无法按房产征收。

D.宋代房租普遍按天计算,通常很贵,因而很多人负担不起租金而频繁迁居,致使城市人口流动量较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政府减免房租分常规式和随机式两种,一般常规式是全国执行的,随机式则不一定。

B.宋政府为了制止城市房租疯长的现象,特意用减低政府官房租额来调和房屋租赁市场。

C.宋代租房户若不能承受高房租,可向官府控告,如果官府不受理,可直接向朝廷控告。

D.宋代朝廷为了压低房租,经常发布减租诏令,使得一些地方的出租户只能得到零房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地方任职的官员,若无房产,就只能租房。

B.对宋代中央政府打压房屋租赁市场中房主变相抬高房租的行为,地方政府并不是十分支持。

C.宋代有些地方政府不执行朝廷减免房租诏令,官商勾结牟取利益,导致了租户的武力抗争。

D.宋代房屋租赁是官民共同参与的市场行为,中央政府一直试图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 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5分)

(2)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病起

陆游

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

8.本诗颔联的写作技巧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5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l)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断反思自我并积累善行就会达到

“ , ”。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 , ” 来表现溪流弯弯曲曲,时隐时现之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以及英雄孙权的风流往事都随岁月消失一去不返了的两句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守 灯

侯发山

凌晨两点,守灯正睡得迷迷糊糊,被妈叫醒了。

海那边,万家灯火,海这边,黑魆魆一片。守灯随妈进灯塔里巡视了一遍,没发现异常,便开始保养机器。眼下是夏天,白天这里接近50摄氏度,只能把活儿撵到晚上。一台台设备锃亮光洁,一尘不染,无疑,这是妈天天擦拭的结果。

守灯五岁之前没离开过这个岛,对这个足球场一样大的岛再熟悉不过了,没有土,没有草,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想种点儿蔬菜都难,日头太毒,从外面运来的土过不了几天就被烤得焦干。台风一来,这些土很快就会被刮散,被海水冲走。上学后,守灯每到假期返岛时,不忘背上一大包泥土,好让妈踩一踩,接点地气„„

给养船半月来一次,送些蔬菜和淡水。周围除了鸟叫、风吼和浪涛,寂静得没一丝生气。 清理完灯笼,妈又用牛皮软布擦拭灯器。守灯说:“妈,我来吧。”妈不让,说:“擦这个是要紧的活儿,也是个细活儿,用力要适当,要有耐心,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损伤。”

看妈认真的样子,守灯心疼地说:“妈,您这辈子就没想过走出这荒岛?”

妈叹道:“说不想是瞎话,但灯塔离不了人,若是夜里灯灭了,就会出大事。” 守灯知道,这个小岛周围有多处险滩、暗礁,夜间过往船舶,都需灯塔指引。

“守灯,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吧?”妈轻声问道。

守灯明白,妈的潜台词是:你毕业后有何打算?妈还不到 50岁,头发已经花白相间了,脸色黑红黑红的,额头上的皱纹一道道,像是刻出来的。守灯鼻子一酸,说:“妈,我想把您带到城里去,让您安享晚年。”

妈固执地说:“我不走,我要在这里陪你爸。”

守灯的爷爷民国时期就在这里看护灯塔了,后来父亲接了爷爷的班。十多年前父亲被台风卷走后,妈就接管了守护灯塔的任务。妈说,虽说没找到父亲的尸骨,但父亲的魂在岛上,在灯塔里。

“为啥给你取名守灯,守灯守灯,就是要确保灯不出问题,让来往的船只安全地经过。” 妈大声说道,似乎生气了。

妈终于把话挑明了。妈曾不止一次地对守灯说过,他的命是渔民给的,生他时难产,当时台风突来,大雨倾盆,是渔民叫来了医生,母子才平安。

“你不回来,妈就一个人守!”妈的声音哽咽了。

随着守灯的成长,小岛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灯塔变了,塔身由矮小到高大,灯塔能源从乙炔到干电池,再到太阳能。装上新设备后,妈看不懂设备上的英文标识和操作说明,

原理也搞不明白。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就自学英语和航标专业教材,每天写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她已摸索出了一套初步诊断和治疗灯塔小毛病的方法。

守灯决定向妈摊牌,不能让母亲胡乱猜疑了。他揽过妈瘦小的肩膀,说:“妈,我在学校跟导师进行了智能化航标系统设计的课题研究,实现遥测遥控功能不再是梦想。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两百座灯塔,不,全国的五千余座灯塔,采用自动化系统,就不用人看守了。”

“真的?”妈又惊又喜,眼里蒙了一层雾。

守灯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妈您放心,塔上的灯不会灭,我心里的灯更不会灭!” “你这孩子,咋不早说?”妈轻轻捶打了守灯一下。她眼里的雾散了,泪出来了。 这时,一艘船从灯塔旁边缓缓经过,拉响了汽笛,嘹亮,悠扬。守灯心里暖暖的,满满的。他知道,这船是在向灯塔致敬,是在向妈致敬,也是在向他致敬。

( 选自《2015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凌晨两点,妈妈叫醒儿子,母子一起进灯塔巡视,但妈妈又不允许儿子擦拭灯器,可见儿子是一个粗心大意、业务不精之人。

B.在外求学的儿子每次回岛时,都要带泥土回岛给妈妈踩一踩,可见儿子很体贴母亲,但他对母亲不愿离开海岛的想法不是很理解。

C.文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守灯人工作环境的艰苦,而且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后文儿子提出带妈进城和科技化守灯的情节作了铺垫。

D.儿子大学毕业后想带妈进城安享晚年,但妈妈不愿离开,这是母子两代人因知识差异而产生的误会,也是小说情节突起波澜的原因。

E.小说情节简单,语言朴素,主旨深刻,为了刻画妈妈的形象,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环境衬托以及插叙等多种手法及方式。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以“守灯”为题的作用。(6分)

(3)小说中“妈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写到“这船是在向灯塔致敬,是在向妈致敬,也是在向他致敬。”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史学巨擘朱希祖

刘宜庆

史学巨擘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史学家是其根本,其史学研究范围很广,成果也非常丰富,在许多领域有开创之功。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不久兼任史学系主任,写成《中国史学通论》一书及许多史论。朱希祖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学系主任。

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史学会,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人。

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朱希祖是历史学科的开创者,他率先引进了西方治史的方法,以科学的考证,呈现历史。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研究历史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决不可轻信坊间辗转复制的材料。

1920年1月20日,朱希祖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后以《史学绪论》发表在《晨报》上,这次谈话的要点有三:学历史要持主动的态度,拿科学方法研究,而加以精密的考据,为吾国史学界开一新纪元。其次、编国史没什么价值,有价值者为编民史。盖以民史没有什么忌讳,直辞去说,于社会情状、民生苦乐,无不可以极力描写。希望大家将来编纂一部有

第二篇:《1.2015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2015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A(对“中得心源”的解释有误,“中得心源”指的绘画作品表现画家的内心,而非作品中人物的内心。) 2.B(西方艺术的传入“对传统中国画产生了完全消极的影响”的说法错误,根据后文,西方艺术对传统中国画也有积极的影响。) 3.B(绘画“技能并不重要”的说法有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 4.A(接待,亲近礼待。) 5.D 6.C(“认为周亚夫也不如他”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太宗说的是周亚夫也不能超过他。) 7.(1)(他)被流箭射中了脚,担心众人内心动摇,忍痛不说,又几次杀入贼阵。( “动”、“虑”、“更”,每译对一处一分,句意二分。) (2)卧病在床,太宗亲自前来探望,流泪告别时,回头对他说:“一定给你儿子五品官职。”(“寝疾”、“临视”、“顾”,每译对一处一分,句意二分。) 8.①多有用途,春天可供竹笋为人食用,夏天可为行人遮阴;②高挺正直,其正直之气直上天空;③易遭摧折,因高挺材优易被砍伐。(每点2分,共6分) 9.尾联表达了诗人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感慨,运用“北溟”的典故意在突出竹(或诗人)的才用之大。(3分)竹虽可做北溟的钓竿,钓出大到几千里的鲲,却找不到能够赠送之人。尾联托物寄意(托物喻人)表达了诗人虽有大才却无人赏识、不得施展的愤慨之情。(2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5分)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D不得分。(A项“不仅因为榆树同情他的遭遇”说法不当;C项“假装”和“骗 高三二模语文参考答案 第1页(共2页)

取梅镇人的同情”的说法错;D项对年轻人没离开的原因说法错。)(2)(6分)作品中的年轻人是一个重情义、讲信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又知悔过、懂报恩,矛盾复杂的农村男青年形象。为给女人治病,他欠了医院一大笔债,院方说还不上可以不还,他坚持要还。为了还债,他竟然利用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用骗人的手段筹钱。还债后,他又真诚表示悔过和报恩,不失良知。(概括2分,结合作品具体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3)(6分)小说构思上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悬念法。(2分)作品一开始就设置了很多疑问,如跛腿年轻人是什么身份?他从何处来?他为什么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他腿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当梅镇人同情他关心他时,他却一直想着钱的问题,这又是怎么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6949.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