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通市连云港市 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
调研测试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
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陶渊
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
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
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
幻化出的。在当代
第二篇:《创新设计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增分突破:考前题型滚动练16 Word版含答案]》
滚动练16 基础知识+语言综合运用+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四)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过去的三年间,我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多个旧区改造项目建成,城 ....
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蓝图进一步明确。
B.电影《一九四二》让更喜欢津津乐道历史辉煌而不喜欢翻看沉重记忆的 ....
中国人在享受苦味的同时,去思考怎样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C.因为有了充足的伏笔铺垫和出人意料的结尾,莫泊桑小说《项链》的情
节显得波澜壮阔,悬念丛生,让读者回味无穷,赞叹不已。 ....
D.他已经潜心研究东欧文学近二十年,阅读了大量的文艺理论和文学著作,
所以在多次研讨交流的时候,总能发表不同于别人的一得之见。 ....
答案 A [B.“津津乐道”不能带宾语;C.“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修饰对象错误,“情节”应是“波澜起伏”;
D.“一得之见”,自谦之语,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据媒体报道,在距离西安市区一小时的终南山中,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
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
B.根据此前几所深度参与了铁路改革方案制定的研究机构的思路,铁道部
政企分开后还将继续拆分,有机构建议中国铁路总公司横向切割为运
营、投资、建设三大公司。
C.记者昨日从交警部门获悉知道,广州市“限外”措施一旦经过听证正式
出台,外地车擅闯“禁区”,将被处以200元、扣3分的处罚。
D.演而优则导的周星驰最近执导的电影在内地大受欢迎,目前他接受有线
娱乐新闻台《电影蒙太奇》访问,分享了他成为“十亿票房导演”的感
受。
答案 B [A.成分残缺,在“在距离西安市区一小时”后加“车程”。
C.语义重复,“悉”即“知道”。D.不合逻辑,“目前”指现今,时下,而“分享了”则是过去时,可将“了”去掉。]{景物描写175字}.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人生绝境,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不屈不挠,“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
谣,”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
B.多数法国人对萨科齐并不满意,萎缩的经济规模、逼近10%的失业率,
以及雷声大雨点小、光说不做的各项改革,都无法让人再相信他。
C.读一读《中国震撼》,对于我们怎样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怎样认识中
国的发展道路,怎样认识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有好处的。
D.据说芦苇有很多用途,譬如造纸、建茅草房、编器具等(如苇席、绳子),
芦笋能食用,芦叶、芦花、芦根等均可入药。
答案 C [A.“歌谣”后逗号放在下引号外面。B.“经济规模”后顿号改逗号。D.括号放在“编器具”后面。]
二、语言综合运用
4.家家户户都有窗。透过窗,我们可以看见的是一个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大
千世界。请描述一件窗外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要求:(1)运用至少两种修辞 手法;(2)对该事件有一两句精彩点评;(3)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描写文学场景的能力。此题的写作角度较特别:一是要求写“窗外发生的”事,因此,写作中对场景进行描写的同时,应该有简短的事件交代,把场景和事件融合起来,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和场合,让人物、事件、环境融为一体;二是要求在描写中“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三是要求“对该事件有一两句精彩点评”,这就要求在叙述事件之后要有点明主旨的句子或画龙点睛的句子。
答案 (示例)窗外,蔚蓝的天空一碧如洗。洒入书房的阳光,促使我放下手中的书,来到窗前,远处是青翠如眉黛的群山,近处是一片树林,微风过处,树叶哗哗,像是在炫耀它的蓬勃朝气。忽然,几声略带夸张的嬉笑声牵引了我的目光。那是几个在追逐玩耍的小孩,那是一对依偎相扶的老夫妻,那是散落各处或说或走的人们„„凝神谛听,车声,人声,风声,声声入耳;私事,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原来,沉迷书本能独得其乐,置身书外能寻异常精彩。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
(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乐音在基本确定了音高的范围之后,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就成了让人产生美感的第一要素。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和有序性,还不能成为“好声音”,钟表的“滴答”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是最精准的节奏声音,然而它却无法给人以美感,甚至会带来厌烦。所以,为了使美好的声音成为艺术,还必须具备下一个条件:声音变化的丰富性。 人类听觉上的自然属性的种种局限,决定了音乐主要由那些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组成,比如意大利美声唱法圆润、通透、饱满的声音,满足了人们追求平稳、安宁的心理需求。但人类的心理需求又是复杂多样的,在中国京剧的老生唱段中,在日本民族的音乐里,我们又发现一种苍劲、沙哑甚至带有紧张
感的声音同样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内心以冲击;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像袁娅维等一些摇滚歌手独特甚至超乎常态的声音也一样感动着评委和每一位听众,我们为他们变化多样的音色和节奏慨叹叫绝;而平安用通俗唱法重新演绎了《我爱你,中国》这首美声歌曲,用新一代年轻人的理解与个性赋予了这首歌曲新的色彩和形象。所以,关键不在于用了什么样的声音,而在于如何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
然而,人们还是对和谐、安宁(或者叫“给人以安全感”)的声音情有独钟。像“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当两个歌手PK同一支歌时,往往都是先每个人唱几句,到了最后结束段落时,两个人的声音通过演唱不同的音高融合在一起,从而结束全曲。这种有序的不同音高带给人协和感,它们有的纯净,有的丰满,这种丰富的声音变化效果被称为“和声色彩”。协和的声音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这也是由听觉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欧洲古老的宗教音乐中,早已使用两音之间相差四度、五度以至八度的和声,以显示宗教纯净、崇高及神圣的意境。
所以,人类对于乐音,存在着听觉上的自然属性需要,也存在着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它们共同在人类听觉本能这个层面上制约着音乐声响的结构状态。比如,当人们听到一个声音的刺激时,会下意识地对后面的声音产生期待感,当出现一个紧张急促的节奏时,会使人焦虑不安,从而对平稳、和缓的节奏产生期待;当出现一个不和谐音时,会使人产生紧张或压抑,从而产生对和谐音程的期待。如果后面的声音符合期待,就会使人产生满足感,紧张的心理便会得到缓解或释放,人们有时又期待这种带有紧张感、不安感的体验,但过度紧张又使人产生不快,于是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使紧张心理缓解,得到释放,重新达到心理平衡。再比如,无论一首歌曲或一首乐曲,在即将结束时,必须要给听众一个完成感,通常采用的手法或是旋律节奏逐步增强,在音乐的高潮部分以强收尾;或是逐步减弱,在一种渐行渐远的状态中结束全曲,总之,要让听众得到一种对完整作品的判断和把握,否则听众在心理上就会有缺失感,没有获得一种满足的体验。美好的声音就是在这种紧张与缓解、期待与满足、动态与平衡之中不断完成的,并给人带来丰富、美好的审美体验。音乐家欣德米特说过:“音乐无他,张弛而已。”
6.与“乐音”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乐音要有基本的音高范围,声音除具有节奏性、有序性外,还要有丰富
的变化。否则,就不具有美感。
B.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固然很重要,但乐音还要能运用某种声
音恰当地表达出人的内在情感。
C.人听觉上的自然属性需要和心理活动基本规律共同在人类听觉本能层面
上制约着音乐声响的结构状态。
D.美好的声音能给人丰富、美好的审美体验,它主要是在紧张与缓解、期
待与满足、动态与平衡中完成的。
答案 B [说“还要能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人的内在情感”错,原文说“而在于如何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
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从乐音的节奏入手,说明了乐音为何能让人产生美感,而有节奏
的声音没有美感,还会给人带来厌烦感。
B.第二段以“中国好声音”袁娅维、平安的声音为例,说明正由于人的心
理需求的复杂性,才决定了声音的多样性。
C.第三段以“中国好声音”和宗教音乐为例,说明有序的不同音高使人产
生悦耳的体验,这是人的听觉自然属性决定的。
D.这篇文章从声音的形成、乐音的特点、听觉的自然属性、人的心理规律
等角度,说明了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
答案 C [A.“有节奏的声音还会给人带来厌烦感”错,原文的意思是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甚至会带来厌烦”,选项绝对化了。B.“由于人的心理需求的复杂性,才决定了声音的多样性”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二者之间不是“决定”关系。D.文章中没有涉及“声音的形成”。]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好声音”节目里的袁娅维和平安分别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唱法
赢得好评,说明人们对乐音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
B.欧洲古老的宗教音乐用相差四度、五度以至八度的和声显示宗教纯净、
崇高及神圣的意境,说明协和的声音能产生美感。
C.歌曲或乐曲要给听众一个完成感,通常采用旋律节奏逐步增强和逐步减
弱的手法,这样听众在心理上就不会有缺失感了。
D.音乐家欣德米特的“音乐无他,张弛而已”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紧张
急促的节奏和平稳和缓的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第三篇:《文言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整体阅读(七上)
班级 姓名
课前热身:
一、复习书p41《幼时记趣》,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明察秋毫_______ (2)项为之强_______ ..
(3)常蹲其身_______ (4)鞭数十 _______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
(2)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_______
3、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象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孩子?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 ________
二、复习书p183《狼》,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划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 ___________ (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 ..
(3)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 (4)意暇甚 ___________ ..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B.其一犬坐于前 留蚊于素帐中 ....
C.两狼之并驱如故 至之市 D.屠乃奔倚其下 遽契其舟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题析:
阅读书p130《三峡》,回答1—4题。(共12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 (2)林寒涧肃.(3)沿溯阻绝 (4)属引凄异 ..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4、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说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同点: 不同点:
【解析】课内文言文阅读的题目一般都比较浅显。平时一定要注意打牢基础,这样才能以
不变应万变。此题题目都不难,只要平时基础扎实,解答基本没有困难。第1题考查字词
的解释,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的区别。第2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关键字词要解释正确,
如“虽”是“即使”的意思,“奔”是“奔驰的快马”的意思,同时要注意(1)是省略句,
(2)是互文,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要求和习惯翻译准确。第3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和知识积累能力。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断句要一致,结构形式要相同。第4题考查文段
的艺术特色,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答案】1、 通“缺”空缺 寂静 顺流而下 连续 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
疾风,也不如它快。(2)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
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方法归纳:
1、 文句中一般应作停顿的地方,如: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表转折的连词前、
句首发语词后。
2、 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古今异义词;②通假字;③
词类活用;④一词多义;⑤词的感情色彩变化。文言虚词可从其在句中的位置、词性、
作用、意义等角度去理解。
3、 翻译句子时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要求做到“信”(准确)、“达”(流畅)、
“雅”(优美)。
4、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与技巧时应揣摩作者选词达意、布局谋篇上的技巧,体会表达方
式、修辞手法上的妙用。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