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13:18 黄花李清照

【篇一】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4、 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一.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 婉约派 派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 。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易安体 ",词作有《 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二.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整体感知

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 秋凉情景 下片: 重九感怀

【课堂探究】

1、上片中有个词眼,请找出、并赏析。

“凉”或者“愁”。这两字,一内一外,前后呼应,透现出的是心灵深处的孤独凄凉,这种情感在下片又含蓄地得到进一步地深化和强化。

2、 《醉花阴》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表达对作者思夫之愁苦,与重阳无人陪伴的凄清。(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醉花阴》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烘托的写法,多白描。

4、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选取了雾、云酒、瑞脑、金兽;玉枕、纱橱;重阳、黄花、秋风、黄昏几个意象,。

词中的意象够组成的画面是:白天漫长,气候变凉,夜里寒凉,西风不断吹卷窗帘,菊花正放的典型秋季自然现象突出秋的节令特点,含蓄表达自己的愁情。

5、《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青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凄清寂静的意境。

6、为什么最后三句特别让人推崇?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里,“人似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是词眼。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以后,夫妻感情甚笃。由于爱人不在身边,她白天是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自一人,更添惆怅,更觉失魂。“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读此三句,好像有一个年轻的少妇,愁容满面地站立在秋风之中,翘首以待她的丈夫。意象楚楚动人。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瘦”字归结全篇,意韵深咏。

【当堂检测】

1 默写《醉花阴》

2 完成课后第二题

【拓展阅读】

品味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1. 菊花——坚贞高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3. 鸿雁——思乡怀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4. 酒——离别愁绪

酒在古典诗词中表现出两种感情,一是欢庆,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文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一是;离别,古诗大多是这一种,表现离别的愁绪。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在词中的“淡酒”表现了酒的无力,没有了烈性,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深、思念之痛

【篇二】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嘉峪关市一中 张红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

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 “美人二八颜如花”, “绿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习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之所以设计这样开头,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一情境和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二、诵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诵读把握两首词的不同愁绪,然后提问: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这样就顺利进入到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全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再补充明确:

这个问题其实有两问,我会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思维灵活,已能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所以这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讨论,学生可能会赏析出《醉花阴》中的黄花是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

《声声慢》中黄花的赏析学生由课前预习和导入可能会想到①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可能想不到深层次的,这时我会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并创设情景启

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景,可是现在呢?学生在引导下可能会说出睹花思人这层意思。我会说:②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刻自己却是形影相吊,恓惶茕孑,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

③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世。探究完本问题,我会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通过前一问题的铺垫,学生会很容易回答出:《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声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以诉说的愁。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接着我会总结到: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浅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层内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指导完诗词鉴赏方法,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三: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认知发展论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进行相关的学习迁移,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可能会赏析到过雁、酒、黄昏、梧桐、细雨等意象,对淡酒、过雁可能赏析不到位,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独创性的赏析要给予表扬和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示范到: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凉的基调。

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活动,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同时这一活动的完成就实现对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我会以下面一段话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习。

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的反复诵读、赏析理解,学生背诵本词已没有多大障碍,这样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①,教学目标③则贯穿在整节课的诵读赏析中,教学重难点的依次突破,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后,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我会安排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新课改还提出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因此我设置了这两项作业。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8课《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篇四】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诗词。

2、抓住意象,对比阅读,加深体会作者感情。

3、背诵《声声慢》。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李清照诗词吟诵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此活动让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李清照的诗词,包括课内和课外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李清照诗词的特点,回忆其诗词的意蕴,为课堂导入和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词做好铺垫。)

一、新课导入

大家对李清照是非常熟悉的了。我们学过她的词《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也学过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李清照,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二、出示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1、解释“知人论世”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

(她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用“白富美”,后期用“黑穷坚”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来概括。她的人生经历影响这她的作品,让我们走近李清照的作品。课件展示。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阴》和后期作品《声声慢》。这两首不同时期的作品表达着一种相同的思绪:愁。但这种愁绪却不尽相同。)

板书:前期 白富美 醉花阴

愁 后期 黑穷坚 声声慢

(二)、初读诗歌(两生分别读,再齐读一遍)

(三)、自由疏通词意 共同释疑 当堂小测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时候。

(四)、分析意象 体会“一般愁字别样情”

在《醉花阴》中,李清照向我们展示了她甜蜜的爱情,歌唱了离情别意和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她是如何借助景物来表达这种离愁的呢?

1、《醉花阴》写了_______景,写了瑞脑(香料)、_______、_______、纱厨(蚊帐)、_______等物来表达离情别意与深切的思念之情。

2、《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3、《醉花阴》与《声声慢》表达的“愁”有何不同?

景为“薄雾浓云”,物为“瑞脑”、“金兽”。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一个“愁”字,将“薄雾浓云”注入了化不开的浓浓的思念的愁情;一个“销”字,将闺中少妇佳节思夫而不得见的寂寞、无聊的心情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寻常的景物,成了词人抒发感情的最好的载体。这就是意象。

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这种愁是闲愁,离情别意之中时甜蜜的思念,期望着再相见的欢愉。真是痛并快乐着。让我们再次体会作者的离愁别绪吧!再齐读《醉花阴》

《声声慢》中的景物有哪些呢?解决第2题(生自由读,自由讨论)

“这次第” 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大有“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真是“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让我们随着北京传媒大学陈冰晶动人的朗诵,在李清照的生命里走一遭吧!

(五)欣赏视频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

(六)背诵《声声慢》

1、背感触最深的词句

2、齐背全词

3、个别背

(七)作业

作业:

一试身手 试从下列角度“翻唱(改写、仿写、续写„„)”这篇课文吧!(1)将两首词改写成散文 (2)李清照——我想对你说 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设计是用一课时将两首诗词鉴赏完。出于这个设想,我抓住李清照前后期不同的生平经历,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她前期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后期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通过抓意象体会意境来品味两首诗词,在鉴赏的同时始终用对比的手法来欣赏两首词的感情“愁”而“愁得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李清照

词作中所蕴含的感情的体味。

这节课环节进行的较完整,引导学生抓意象来体会感情,学生理解的较到位。知人论世的方法对此帮助很大。当然,在总结对比感情时,由于时间仓促,进行得不是很深入。这个环节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的很到位,应该是个出彩的地方。

不足之处是中间节奏有些缓慢。

视频对于这节课的拓展和加深很有帮助,尤其对于课后学生对李清照写作素材的积累和练习很有帮助。

【篇五】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2. 品味语言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 —— 感知——体会——涵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知人论世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今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 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后期词则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 “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初读 整体感知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两词中“愁”的意蕴和内涵。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幽怨的抒发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

【虚词鉴赏】

1.“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永”字,作者旨在强调什么?

(教师进一步引导:是什么样的情感会让她觉得白天太长?)

学生联系作者此时处境答出:丈夫不在家,内心的孤独无聊、无所事事。

2.“佳节又重阳”的“又”字是表示并列关系吗?体会它的妙处。

(教师点拨:“重阳节”有什么特别的吗?„„“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诗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词人的内心。去年重阳也许是相聚的,以过去的乐景更衬出今日的哀情。本就思念,又逢佳节,更觉孤单,倍增惆怅。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中“莫道”一说之后作者的情感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师点拨:“不销魂”意为不要伤心,这是丈夫的宽慰语,这之后应该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借一幅画面来表现“憔悴”。

总结:通过上面三问,我们发现作者的情感抒发很含蓄,也发现诗词中的虚字作用很大。

【意象赏析】

1.“薄雾浓云”放在开头有何作用?(教师提示:注重意象的特点以及位置)

明确:薄雾有迷蒙感、浓云有压抑感,营造出阴沉忧郁的氛围,与后文人内心的寂寞烦躁吻合。

2.哪些意象带有“深闺”的特点?

明确 :“瑞脑金兽”“玉枕纱橱”(进一步思考: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用意?教师提醒:注意前后语意)

明确:“销”的是香,不消的是愁,人的思绪随着青烟上升,联想到“佳节”,此意象是情感的酝酿;“玉

枕纱厨”的特点是凉和透,这与后文“凉初透”刚好吻合,是为了渲染身体感受到的“冷”,其实还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清冷。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妙处有哪些?(教师提示:为什么不是“西风卷帘”?为什么不是“人比竹竿瘦”?)

明确:“帘卷西风”这一倒装,有意强调“帘卷”,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感。(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想象

丈夫归来,掀开帘子第一眼所见就是妻子的憔悴。也可以想象为帘子一次次掀开,都是西风,而非丈夫,极写女词人内心的失望,这是对后文极好的注解。)

总结:意象鉴赏既要细细分析各个意象的特点,还要分析前后的语境作者的感情,另外不可忽视意象一些

相对固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

前一首词《醉花阴》,在李清照含蓄而细腻的词句中我们感受到了“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晚年的李清照背负着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丧父无子之孤,辛酸艰难的生存于动荡的世代。她笔下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起的愁”。

【听名家朗读】

听后感觉:与前篇感觉截然不同,成功地表现了两种情绪、两种心境。

【寻找词眼】

学生很容易找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意象赏析】

“次第”意为“光景、状况”,也就是词中所描摹的意象,大家来找找看。

明确: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进一步提问:我们把这些意象一一“泡开”,看看能发现什么?)

1. 淡酒难敌

(教师提示:注意语境——“乍暖还寒”、“晚来风急”)

明确:想借酒驱寒,嫌酒淡,反衬出心冷愁浓。

(教师补充:乍暖还寒——本是暮春时节的典型气候,此处指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冷暖无常。作者借不适应写出飘零憔悴之苦。)

2. 过雁旧识

(教师点拨:重点在“却是旧时相识”,可以有哪些理解?)

明确:北雁南飞,天涯沦落之感。

3. 黄花堆积:花落(即憔悴损),写出岁月流逝,人已衰老。以花写人。

4. 梧桐细雨

(教师提示:“梧桐”在古诗词中有和固定意义?“细雨”的特点是什么?二者配搭出来的意境有何特点?)

(教师补充:“点点滴滴”的雨打梧桐声,从视觉的萧瑟到听觉的微弱绵长,整体意境应该是凄凉无限,

这恰恰是作者的老年境况。)

三、再读 鉴赏异同

两首词,同样是写愁,但表现愁的方式不同,诠释愁的内涵各异,塑造的形象有区别。

1. 《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

《醉花阴》以“愁”发端,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五阳,有高难登,诗性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游,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瑟瑟,菊残人老,此三愁也。三种愁思聚于一处,借酒浇愁,不胜酒力,酒醒后愁绪更浓。 《声声慢》在篇末托出一个字,词人宕开了这个“愁”字的浅层意义,赋予它更深广而厚重的内涵:丧夫之痛、亡国之痛、孀居之苦、沦落之愁。

2. 两首词,“愁” 的风神不同,人的形象迥异。

《醉花阴》中的愁是迷离而朦胧的。词作先摹愁态,把一位思妇惆怅彷徨、寂寞无主的愁态勾画出来;再绘愁容:“人比黄花瘦”,抒写一位敏感多才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在他乡的丈夫刻骨铭心而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中的愁是孤寂而凄清的。词中先设愁境,用七对叠词刻画了冷清萧瑟的环境,烘托了一位寡居妇人凄惶苦闷、恍惚悲凉,以及痛定思痛时的“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再布愁境: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秋雨……景景含愁,声声入心,抒发了一个茕茕孑立的女子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四、三读 体会写景抒情的手法

两首词,同写秋风黄昏,写情寄意的表达效果殊异。

1. 前者是:“帘卷西风”,后者是“晚来风急”。

西风帘卷似让词人产生幻觉:远道而归的夫君偏偏而入,给自己一份巨大的惊喜,也许风解人意……词人用画面娓娓诉说,富有浪漫诗情。

而晚来风急直抒胸臆:急风中,最难将息,单薄此身流离无寄,如死的孤寂与悲怆令词人直面眼前景,直抒胸中情。

2. 前者是“东篱把酒黄昏后”,后者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前者有 “人约黄昏后”的意蕴,黄昏是词人等候的起点,到了黄昏,就应彼此的心灵之约来到东篱遥相问候。后者的“黄昏”似是词人苦捱至斯的终点,“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是说时光难捱,又加上梧叶纷纷,细雨霏霏,又要怎样熬过这漫长的黑夜?

五、总结。

板书设计

【篇六】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嘉峪关市一中 张红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

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 “美人二八颜如花”, “绿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习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之所以设计这样开头,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一情境和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二、诵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诵读把握两首词的不同愁绪,然后提问: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这样就顺利进入到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全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再补充明确:

这个问题其实有两问,我会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思维灵活,已能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所以这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讨论,学生可能会赏析出《醉花阴》中的黄花是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

《声声慢》中黄花的赏析学生由课前预习和导入可能会想到①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可能想不到深层次的,这时我会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景,可是现在呢?学生在引导下可能会说出睹花思人这层意思。我会说:②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刻自己却

是形影相吊,恓惶茕孑,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

③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世。探究完本问题,我会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通过前一问题的铺垫,学生会很容易回答出:《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声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以诉说的愁。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接着我会总结到: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浅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层内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指导完诗词鉴赏方法,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三: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认知发展论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进行相关的学习迁移,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可能会赏析到过雁、酒、黄昏、梧桐、细雨等意象,对淡酒、过雁可能赏析不到位,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独创性的赏析要给予表扬和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示范到: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凉的基调。

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活动,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同时这一活动的完成就实现对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我会以下面一段话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

课的学习。

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的反复诵读、赏析理解,学生背诵本词已没有多大障碍,这样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①,教学目标③则贯穿在整节课的诵读赏析中,教学重难点的依次突破,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后,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我会安排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新课改还提出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因此我设置了这两项作业。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29654.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