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的草稿(一)
高一期末复习专题六至九试卷三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1-5: 21-25:
6-10: 26-30:
11-15: 31-35: 41-45:
16-20: 36-40: 46-50:
一、单选题(45题,每题2分,共90分)
1.“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
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君主专制 D.代议制
2.生活在公元前6 世纪的一个年收入80 麦斗的雅典平民
A.没有可能成为公民大会成员 B.没有可能成为四百人会议成员
C.没有可能成为陪审法庭陪审员 D.向外邦出口粮食没有可能被查获
3.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反映出那时的公民社会是
A.平等社会 B.民主社会 C.等级社会 D.专制社会
4.“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
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D.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5.史书记载,希波战争英雄亚利斯泰提以廉洁、正直著称,却被雅典当时的执政官以企图独裁的罪名提交公民大会审判。这反映了古代雅典民主的主要局限性是
A.是少数人的民主 B. 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C.借民主之名行独裁之实 D.直接民主不能保证公民权利
6.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范畴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C.公民法和万民法都是罗马法的组成部分 D.公民法和万民法,都是罗马帝国不断扩张的结果
7.图2是古罗马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的造型。她头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在眼睛上蒙着布条。对该造型像理解正确的是
A.“金冠”表示制裁严厉,绝不姑息
B.“蒙眼”暗喻司法感性第一,理性第二
C.“天平”表明裁量公平,人人平等
D.“宝剑”象征权力尊贵无比,无上荣耀
8.罗马帝国统治者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 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有利于解决这种“麻烦”的是 图2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9.公元前449年,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刻于12块铜板之上的某部法律条文。该法律的特点有( )
①有一些习惯法 ②是成文法 ③是公民法 ④是万民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0.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是由罗马法观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判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九条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由此说明该法律的实质是
A.重罪轻罚 B.保护私有财产 C.法律严酷 D.保护未成年人
12.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特点是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使议会为权力中心
1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
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4. “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标志着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A.“光荣革命”的成功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两党制的形成
15.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根本上避免了独裁统治,主要是因为
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约束B.国王不再享有任何权力
比例为当地人口数的0.01%,那么按照1787年宪法,该州应该选出的众议院议员应有
A.24人 B.22人 C.20人 D.17人
19.《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
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族制度
20.有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该观
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度适用于大国和小国 B.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
C.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21.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表明
A.总统失去决策权 B.国会拥有绝对的权利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削弱
22.美国1787年宪法对下列职位任期的规定,按时间的长短顺序排列是
①总统 ②众议员 ③参议员 ④最高法官
A. ④②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①② D. ①④③②
23.美国最高法院审理诺埃尔罐装公司针对奥巴马动用宪法赋予总统的“休会任命”权,在未经国会参议院批准的
情况下任命3名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委员的诉讼。结果诺埃尔罐装公司胜诉。对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 美国总统“统而不治” B、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
C、美国总统需要对议会负责 D、美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24.2013年10月1日因政府财政预算没有得到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批准,美国政府部分部门只能暂时关门。对此
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没有实权,“统而不治” B、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美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 D、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互相牵制监督
25.现任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一再强调:“没有黑美国,也没有白美国,更没有红美国和蓝美国之分,
只有美利坚合众国。”2014年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的18岁黑人学生迈克尔·布朗被警察击毙,在当地引发抗议活动,并演变成全美骚乱。上述材料说明
A.美国种族歧视制度依然存在 B.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已不存在
C.美国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 D.美国种族歧视制度已废而意识难消
26.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写道:“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 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
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材料中“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不包括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哲学
27.恩格斯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布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的世
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匣的纲领”。材料中的“纲领”是指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共产党宣言》 D.《国际歌》
28.“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是指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29.1947年3月美国总统发表演讲说:“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
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破坏了美国的安全。”他所说的“极权主义”实质是指
A.社会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军国主义 D.殖民主义
30.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说:“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
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实质上说明( )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美苏同盟结束 D.苏联比美国强大
31.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国务院发回的电报中说:
“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
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去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
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这表明
A.美苏不存在现实的矛盾冲突 B.美国力图称霸全球
C.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苏“冷战”的开始
32.右图是漫画家华君武在1947年创作的漫话,旨在
揭露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扶持西欧以稳定资本主义 B.联合欧洲各国,干涉中国内战
C.扶持并控制西欧,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 D.援助西欧对抗德日法西斯
33.马歇尔计划使美国得到的经济利益主要是
A、控制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命脉 B、使欧洲成为美国的原料产地
C、扩大了美国的海外销售市场 D、收回了战争中在欧洲的贷款
34.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
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35.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
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B. 北约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36.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
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37.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争当政治大国成为日本的重要战略,其三大目标是:(1) 与美欧平起平坐;(2)主
导亚太;(3)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背景包括①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②日本经济的崛起 ③两极格局的动摇 ④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8.“苏联的政权是不通情达理的,但对武力的逻辑却是高度敏感的„„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为此,美国对
苏联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门户开放 B.热战 C.冷战 D.结盟
39.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国,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意大利四国外,还包括
A.英国和法国 B.法国和民主德国 C.英国和联邦德国 D.法国和联邦德国
40.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
他就是没有头脑。”这里的“遗憾”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D.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41.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
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1969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意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西欧、日本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C.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挑战了美苏的国际政治地位 D.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内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43.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
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
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意图是
A.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确立多极化格局
C.与美欧军事抗衡 D.谋求世界霸权
44.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会议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
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A.联合国 B.华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
45.20世纪60年代初,某一国际组织号召其成员国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
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这一组织是
A.华沙条约组织 B.联合国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
46.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
盟运动正式形成。这一运动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B.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C.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终结了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
47.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以来,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不结盟运动兴起对国际关系的主要影响是
A.亚非拉国家开始主导国际事务B.意识形态取代了国家利益
C.冲击两极格局,促进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国家主导联合国事务
48. 一位西方的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
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局面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
4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
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级分化已经消失。”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准确的解释应该是
A.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形成 B.两极格局被三个世界所取代
C.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不结盟运动开始出现
5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宛如一台天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3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