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湖南女学霸7科满分考上剑桥大学,坦言:从小抓思维和习惯很关键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4日责任编辑:李大生来源:环球网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巴金

学霸并不都是天生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如果只有天分,自己不努力也是白费力气。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靠勤奋和科学方法一步一步铸就自己未来的辉煌。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培根

你眼中的学霸什么样子?是“书呆子”类型?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类型?

她是黄雨桐,一位湖南美女学霸,托福考了110分(总分120分);SATI考了2360分(总分2400分),SATII单项考试数学、物理和化学全是满分;4门AP考试满分!

在剑桥考试面试环节,考官给了黄雨桐三道数学难题,要求在20分钟内解出答案并且用英语讲出解析过程。而她用流利的英语20分钟惊艳了所有人!

她分享学习经验时强调“思维”和“习惯”是爸爸从小格外重视的。爸爸是医生从小特别忙,但是对她英语要求比较高。从小很重视她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的建立,学习时间的安排,社交能力的发展,性格的塑造变化在小学期间都会有一个飞跃式的成长,而在12岁之前,孩子还对父母的话可以虚心接受,不抗拒,如果父母引导好了,这人生中短短的6年,却可以为孩子未来的几十年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切好习惯要从小抓起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提出“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训,而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从小刻意训练“思维”

学霸思维是一种高度总结和概括的能力。通过分析、总结、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归纳整理事物之间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各科知识是庞杂且琐碎的,看似分离抽象却又相互紧密联系。她坦言自己有一个从小受益的思维习惯——“所有知识都用思维导图”来记忆。

“思维导图”记忆法是老师教给她的。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科知识经过自己大脑整理成“图像”。既简化了知识,也方便了记忆。

她说这种思维是从小学训练出来的,所以整个小学自己学习非常轻松,留出很多时间阅读和发展其他兴趣。

学习就是高效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当你需要时,就把信息有效地提取出来;而对于不需要的信息,则定期清理释放空间。

通过间隔重复的方法,增强记忆神经元间的联系,提高记忆,防止遗忘。

二、学习是自己的事

自律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它是一种高度自我约束力的体现。因为小时候自己的父母非常忙,没有太多时间管女儿。所以从小要求她自己规划时间。

小小年纪的她在父亲帮助下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习当成愉悦的事,学起来就不会觉得困难。

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学习其实就是在拼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随着科目的日益增多,难度逐渐增大,孩子只会越来越力不从心。

小学一年级开始,父亲要求她写好字,多阅读,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要高效完成。同时不能偏科。因为好习惯一旦养成高年级后会轻松很多。

三、阅读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她在小学时期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从小就开始阅读名人传、经典名着、论文等各种英文书籍。高中前已经看完30多本英文名着,读过300多本课外书籍。

阅读能拓宽知识面、打开眼界、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隐形能力”。同时也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因素。

你读过的书会融进你的血液,当有一天你看到一个事物,你脑海中积蓄的力量会突然爆发出来。各学科并不是孤立片面的,而是相互交叉有联系的。

阅读是建立学科之间联系的桥梁。纵观那些高考状元和优秀孩子,他们并不是某一科目优秀,而是各科目拔尖,因为一种思维,一种方法是可以用在不同学科中的。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

——约翰·洛克

学习一定要有兴趣的加持,这样学起来才更加容易。黄雨桐喜欢看英文动画片、看美剧,还经常上网和外国人聊天,看耶鲁大学公开课。这样的学习方式既不枯燥学起来更加轻松。记单词用“思维导图”记忆法,通过联想串联,一次记住几十个。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感兴趣了,孩子才愿意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去研究。

五、优秀的人要全面发展

她不是传统的“书呆子”,而是有许多兴趣爱好。喜欢音乐剧、表演和唱歌。父母对她全方面发展付出了心血。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好就是优秀。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些有特长的孩子上大学,进入社会后往往更受欢迎。

有一项爱好的孩子,往往更自信。因为他会把自己最擅长方面的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

黄雨桐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她坦言小学时期父亲花大量时间练习自己的“思维”,每一门功课都是不断付出,不断总结,找到规律。

六、不断总结找规律

《刻意练习》中提出1万小时定律: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投入1万个小时就能成为世界级别的人才。因此,试着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的极限,付出有效时间和精力。优秀的人善于找方法,普通人善于找借口。


她的成功,很大原因在于父亲从小严格的习惯培养。

李玫瑾曾说:“12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养成关键期,这时候孩子大多比较顺从,12岁以后父母的话等同于垃圾。”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一个人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对他的一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孩子的问题大多数处在青春期,但是形成却在早年,也就是0-12岁。

很多优秀的孩子之所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跟父母从小的培养密不可分。

大量的育儿案例后,会发现一个共性,就是家长都非常强调孩子早期的教育,尤其是6-12岁这六年,就是因为孩子的青春期,是孩子和父母关系的一道分水岭,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6-12岁是孩子性格、习惯养成关键期,孩子会学习大量新知识,拥有新朋友,不断接受其他外来价值观的碰撞,这时候父母要重点培养孩子三观。一棵树苗要从小精心修剪才能茁壮成长。

很多父母发现自己孩子初中后开始顶嘴、叛逆、早恋甚至不服从管教,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事,父母很难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这些都因为在6-12岁性格关键期没做好引导。

这6年时间,优秀的父母都提早进行规划,如果对早期教育只注重成绩而缺乏整体规划,比如每个阶段每个年级你并不知道怎么做?没有具体实操经验指导,不仅是家长,孩子也会一头雾水学不清楚。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由20年教龄一线教师于敏编写。她在20年教学生涯中见过形态各异的孩子,每个孩子基础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学习方法不同,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她总结出了小学阶段孩子需要掌握的学习技巧。

分析了上百个小学生学习情况和家庭教育方法后,她写出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提出了每个年级孩子身心发育规律,并提出应对措施。告诫家长不要只看重成绩,而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习惯。

学习方面,着重强调了书写习惯、磨蹭习惯、预习习惯、听课习惯、自主学习习惯等等。生活方面强调感恩教育、品德教育。

家有小学孩子的家长可以买回来学习,提前规划孩子的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习惯,这件事做起来不容易,但是习惯一旦养成,知识结构和框架一旦建立,不会轻易改变。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而是一个“三观正”的孩子。分阶段介绍了小学阶段的重点。家长可根据书中提示去做就可以。文末可下单。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父母与孩子一起使劲。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配合。如何在6-12岁孩子性格、习惯、品德养成“关键期”打好基础是父母最该注意的事。

#首届书评创作大赛##育儿经#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你是我爸爸
  • 2、我们是传奇
  • 3、安娜与武林粤语
  • 4、耒阳党政网
  • 5、风流总裁追妻记
  • 6、唐宁墨霆
  • 7、戏龙记之非常穿越
  • 8、康惠苑
  • 9、kk44kkcom
  • 10、一枝梅国语版全集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