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白族到底有没有文字?!(非愚人节项目)——段伶的《论“白文”》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周小树来源:新京报

我相信很多人其实都闹不清这个问题。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本文转自:段伶.论“白文”[J].大理师专学报,2001(01):39-42.

考虑到阅读性,有删减。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山花碑(局部),下文有介绍

有两位导游曾问我:“白族有没有文字?”她们说:“外国游客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常常这样问我们。” 作为当地导游说不清楚这个问题,显然,对民族文化旅游大州来说,也会影响白族和大理的形象。几位大理的白族学者还接到齐齐哈尔和长沙收藏家学者的多次电话,说他们从辞书中得知白族有白文,很希望能够得到白文的字帖和作品。这也表明白族的白文,国人也很感兴趣。

看来,这个问题是有说一说的必要。

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导游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有的旅游教材说,“白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书是人编写的,任何作者都会受到时代和阅历的限制,不一定十分完美,尤其,旅游事业发展很快,疏漏在所难免,这是可以理解的。

那问题出在哪里?

关于文字,一般人认为民族文字是一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这是一大误解。

当今世界上,民族语言大概有五千多种,有文字记载的语言大致有数百上千种,而表达它们的文字类型不多。文字类型如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表意文字,象形文字、音节文字等等。文字的类型有限。-种类型的文字往往表达不同民族语言,如英语,德语,法语等都用拉丁字母。

当你看见拉丁字母的文字时,你能够说那是拉丁语言的文字,而不是英语、德语、法语等的文字么?显然不能。

汉字也是一种文字类型,历史上与汉语文化交往密切的许多民族,往往采用汉字和汉字的结构类似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民族语言,形成汉文化圈内的诸多民族语言的文字。

如历史上的契丹族、西夏族、壮族及日本、朝鲜(文字改革前)、越南(文字改革前)等,也都采用汉字和汉字结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语言。

白族历史上已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这种民族文字如同契丹文、西夏文、“方块壮文”、日文、朝鲜文、越南文类似,是以汉字和仿汉字为形体的一种文字,用来表达白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的古文字名录中列有“白文”,国家权威性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等中都列有“白文”的词条,国家都承认有“白文”存在,我们自己持怀疑或不承认态度,岂不是自己否定自己!白文是白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它与白族的历史文化和特文化艺术密切相关。

国家图书馆对白文的介绍,公信力够了吧?

二、白文存在的事实

当然,文字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白文的存在,是有古籍记载、有文物古籍依据的。

白族的白文,从古代文物和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它形成于唐代的南诏初期,盛行于唐宋南诏、大理国五百多年之间。当代考古发掘出唐宋时南诏、大理国城池建造中的有许多有字瓦,这些有字瓦用白文的解读方法解读才能明白其意,表明这些有字瓦的文字是白文。这些有字瓦的发现地点不止在当时的都城大理发现,而且在其它地方诸如丽江、腾冲、姚安、楚雄等地当时的一些城池遗址也有发现,说明人们普遍使用白文记事。从其它的一些文物和古籍记载中还可以看出,这种白文还应用于经书释读、宗教仪礼、国史方志,可见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历史和战争的原因,那时的白文典籍几乎全部丧失。

白文典籍的丧失主要是在明代初期。据史籍记载,沐英征云南,大理一带“在官之典籍,在野之简编,全付之一烬”。既然“全付之一烬”,白文典籍随之惨遭厄运。然而,白文与白族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有识之士还是译写白文典籍,用汉文的形式保存下来,留存至今。其中译写者,主要是深得后世赞扬的汉族状元杨升庵。他不顾贬滴边远地区之苦,热心于地方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地方民族典籍、简编惨遭劫难之后,仍然孜孜不倦的多方寻访考证,从白文典籍中译写了南诏、大理的重要史料。他在《滇载记》跋中写到:“余婴罪投裔,求蒙段之故于图经而不可得也。问其籍于旧家,有《僰古通》、《玄峰年运志》,其书用焚文,稍加删正,令其可读,其所载者盖尽此矣。”文中的“僰”(Bó)字于“白”音近,古书中称白族常用“僰”字。杨升庵的这段话清楚表明《滇载记》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白文《僰古通》和《玄峰年运志》译写而来的。另外,现存的重要典籍《南诏始末》,据明代的白族学者李元阳在其“附论”中提到,书中的基本内容还是来自白文的《僰古通》、《玄峰年运志》二书;州政府规划“出古书”中的《白国因由》,“重印说明”中引用《新篡云南通志·艺文考》中说的,“原是僰语,但僰字难认,故译僰音为汉语”。这些有关南诏、大理的国史方志、开国神话,是大理地区和白族古代的重要古籍,都来自白文为载体的古籍,从中可见唐宋时代南诏、大理的上层阶层应用白文的盛况。

元代白文的应用情况可从《新篡云南通志》收录的《大元洪镜雄辩法师大寂塔铭》中略知一二。塔铭中说:“僰人说法,《口口口口严经》、《维摩浩经》,口口口口以僰人之言为书。是其书甚传,解者亦众六诏之俗悍而好口口。”此说表明,当时白族用白文翻译的佛经经书广为流传,用于解经说法,大众容易理解。1956年在凤仪发现的经书中就有白文傍注、疏记,元代用白文解经说法之风应当是沿袭大理国时代,由此可见宋元时代白文在佛教中广为流行。

明代,白文虽然惨遭厄运,但当时白族文人中学问高深的学者杨椭等也用白文抒发感情,《山花碑》等古碑刻还遗存至今,成为我国古代金石文化宝库中富有特色的一类。现在我们用汉字书写的“白文”二字是从当时的碑刻中引用的,立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的《故善士杨宗墓志》写到“弟杨安道书白文”一语,即把“白文”传之千古。

当今,广为流传的大本曲、吹吹腔、民间歌手的长诗还是靠白文演唱和传播,民间葬俗中广为应用的祭文也是靠白文书写和诵唱。有的县文化艺术部门和文艺团体还是用白文印刷歌单、编印白文和汉文对照的民歌连续刊物、创作剧本等。

白文的古代古籍、碑刻及日常应用文书因各个历史时期的应用不同和历遭毁坏,遗物不多。当今所见实物和拓片主要有:

南诏、大理时代的大批有字瓦(唐代):

大理国经卷抄本旁注、疏记(公元1136年左右);

大理国《段政兴资发愿文》(公元1147一1172年之间);

大理国《段信直宝摩崖》(公元1370一1381年之间);

明代《故善士杨宗墓志》碑(公元1453年);

明代《故善士赵公墓志》碑(公元1455);

明代杨椭《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1460年);

明代《处士杨公同室李氏寿葬》碑(公元1481年);

清代《史城芜山道人健庵尹敬夫妇预为家记》碑(公元1703年)。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许多大本曲、吹吹腔台本及本子曲、祭文抄本。

三、白文的样式

白文的字分为两类:汉字和仿汉字。一类是汉字,即白文汉字,它表达白语,而非汉语;另一类是仿汉字,即白文白字,它是用汉字的构造方法创造的特殊的字,其中也有汉字的生僻字。二者兼用,表达白语。

1、白文汉字表达白语的方式有三种:

训读:借用汉字的字意转读白语音。

假借:不用汉字的意,借用汉字的音,表达白语的意。

直读:汉语借词。其音从属于白语语音系统,其义项不一定全用。

2、白文白字

这种字是增减汉字笔画的独体字,有的是汉字的古写字。它们只表达白语,故称白字。这种字多数为形声字,形符、声符多与汉字相同,形符表意,声符表音。

同样来自国家图书馆

结语

白文存在是有事实依据的,也是国家承认的。

古代白文对大理和白族的历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今天民间还广为使用,为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还用它在创作,在演唱,在传播。

下次有人问你这个问题时,理直气壮地告诉他/她。

听到有人错误回答时,请直接把此文甩他/她脸上。

微信:不正经大理研究所

微博:风过新桥北

一起分享有趣的点滴

长按二维码关注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wow星骓
  • 2、祸国娘娘
  • 3、虫草王
  • 4、一句话毁掉甄嬛体
  • 5、禅主云亭
  • 6、风流鬼医
  • 7、第一会所亚有转帖区
  • 8、爱内姬
  • 9、烈火街球
  • 10、封神猎艳记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