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故事丨名师聚集的昆明私立五华中学
点击“云南理论网”关注我吧!
本文作者:段之栋
作者地址: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1940年李根源石刻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
昆明私立五华中学创建于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办学初衷就是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学校于1942年9月正式招生开学,李根源先生是校董事会的董事长。抗日战争期间,李根源先生任云贵监察使,身先士卒,老当益壮,深入前线,对督促抗日、振奋士气、抚慰民心起到了巨大作用,也为云南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上世纪40年代末期,我在该校读书,多次见过李根源先生并聆听过他的演讲。
昆明私立五华中学由李根源先生之子李希泌(1918-2020)任校长。李希泌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婉拒龙云请他出任秘书的好意,决心以教育救国。他邀约了几位热心教育、志同道合的老师、挚友,如当时还是西南联大研究生的吴征镒等人,共同创办了私立五华中学。李希泌于1942年9月至1951年7月担任昆明私立五华中学校长期间,只尽义务,不领薪酬。他为人正派,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深受全校师生的爱戴。1951年9月,李希泌到北京工作,任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著作颇丰,是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昆明私立五华中学初创时因无校址,暂借圆通小学(今昆明市第一职业中专的一个校区)的校舍办学,几经辗转,于1946年秋搬迁至拓东路东段状元楼外的沐公祠旧址继续办学。这里曾是供奉明初将领沐英牌位的祠堂,今为昆十二中校办工厂——“云南围棋厂”所在地。
建校伊始,以李根源父子为代表的校董事会和校领导就提出了这所学校要继承发扬云南历史上声誉卓著的“五华”和“经正”两所书院的传统和学风,以“坚忍和爱”为校训,当时在五华中学兼任国文教员的朱自清先生为学校撰写了校歌歌词:“邈哉,五华经正流风余韵长,问谁承先启后,青年人当仁不让!还我大好河山,四千年古国重光,责在吾人肩上。千里英才荟萃一堂,春风化雨弦诵未央。坚忍和爱南方之强,五华万寿无疆!”
从1942年9月至1952年7月的10年间,昆明私立五华中学累计招收高中、初中各10个班,毕业学生上千名。我是1948年9月考入这所学校读初中的,此时校址已迁到沐公祠,并已发展成一所完全中学,从初一到高三都各有一班,全校约有300多名在校生。当时,李希泌校长主持校务,与学生朝夕相处,所以时常都能见面。另外,也经常有机会在各种庆典上聆听李根源先生的演讲,获益匪浅。
其实,早在进校前我就已经认识李根源这位历史名人了,事情是这样的:1938年8月,李根源先生从西安飞返昆明,当时恰逢滇缅公路经抢修通车,李先生便向省主席龙云说他很想见见滇缅公路总工程师段纬。经龙云引荐和介绍,我父亲段纬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民国元老。李先生比我父亲长10岁,所以父亲把他视为长者,对他十分尊敬,逢年过节都要登门拜望他,有时也带我去,父亲称他“印老”,我叫他“李老伯”。记得位于翠湖边、温泉、复新新村的李宅,我们都去过,有时他还留我们吃饭。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李先生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声音洪亮,胸前美髯飘拂,经常一袭大褂,有时外罩一件黑马褂,走动时柱根拐杖,颇有名士风度。我在童年时期能有机会和这位名流贤达近距离接触,因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李根源先生担任私立五华中学的董事长,并不是挂个虚名,而是全面参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为抗战、为国家培养人才付出许多操劳。他经常到校参加开学、毕业、校庆等重要庆典,发表演讲,作报告,并经常深入教室听课,视察学生食堂、宿舍,与学生亲切交谈,了解情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有时,他是专程从腾冲赶来参加学校的活动。有一次,他到学生宿舍看望同学,一眼就认出了我,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继承父辈的事业,报效国家。
李根源先生在学校的每次演说都热情奔放,很有说服力。他十分赞赏曾任西南联大三常委之一的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李先生说:西南联大是草棚子大学,没有大楼,却有大师,且大师云集,人才济济;五华中学也没有一幢大楼,我们要向联大学习,延聘一流的教师来教课。
▲朱自清(曾任五华中学老师)
▲高鼎三(曾任五华中学老师)
▲吴征镒(曾任五华中学老师)
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教师多为西南联大的教师和毕业生,其中名师不少。如朱自清、潘光旦、马约翰(中国近代体育创始人之一)、钱穆、姜亮夫、王瑶、季镇淮、朱德熙、孙本旺、王佐良、马启伟(中国近代体育的创始人之一)、林聆(画家,任学校美术老师)、汪钱(历史老师,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隋唐史专家)、毕列爵(教生物,后来成为湖北大学生物系教授)、高鼎三(后来成为著名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学家、中国半导体创始人,任吉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赋宁(教英语,后来成为著名英语教育家,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张澜庆(教地理,后来成为著名地质学家,清华大学教授)……等等。一所私立中学,聚集了如此众多的名师、专家来校任教,应该归功于李根源父子的远见卓识,这样的教师阵容,在当时的各类中学中是少有的,即使是现在的名牌学校,可能也难以再现这样的盛况。五华中学因为拥有这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一向居于昆明地区前列。
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每学期除了有期中、期末考试,还有月考两次,随堂测验更是经常都有,一学期下来,大考小考频繁,我在该校读了三年初中,可谓身经百考。学校还参照西南联大的做法,在各门课程中实行学分制,这在当时昆明的中学中也走在了前列。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利用附近的拓东运动场,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尤以排球、篮球、垒球最为盛行。记得当时高中的男生组织了一支名叫“五虎队”的篮球队,球技精湛,水平很高,在全昆明市都小有名气。每有重大文体活动,李根源先生都会亲自莅临,站在主席台上检阅运动员入场,亲自为优胜者颁奖。
▲1953年,部分同学合影
1951年7月,我参加了昆明解放后首次举行的全市公办中学和中专的联合统考,被录取入昆一中读高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所就读了三年的名校。次年年底,昆明私立五华中学与峨岷私立中学合并,组建为昆明第十二中学。
本文原载《云南日报》2020年9月6日第11版
编辑:耿嘉 蒋敏 郭笑笙
策划:耿嘉 蒋敏 杨文江 王晓卫
制作:王大林
公众号ID:yunnanllw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投稿Email:ynllw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