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 校园网 > 校园资讯

春季养生问题(春季如何养生)

更新时间:2023-06-04 00:28责任编辑:吴小雨关键词:养生

  很多网友关心春季如何养生等相关知识,甚至还有提问说春季如何养生论文,本文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下春季养生问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春天的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再加上多风多雾,容易使人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上火、犯困、情绪低落等。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应注意保健养生。做好春季的养生,给身体打好底子也有利于接下来一年里身体的健康。

  养肝为先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就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春季养生应从养肝入手。

  养肝护肝且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饮食

  宜多吃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肠胃引发疾病。肠胃不好的朋友可以试试沙棘果油进行调理。前面说“春夏养阳”,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不宜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锻炼

  春季易让人感觉周身无力、没精神、睡不够,这种现象称为“春困”,“春困”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态,而是“生物钟转换”,人体不能适应气温升高的环境变化和体内发生了“血液重新分配”的生理变化所致。再加上寒冷的冬季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所以需要积极运动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脑部供血,减轻或消除“春困”。大家记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身患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不要选择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另外,春天的气候呈现温差大、风大的特点,风大伤肝,要注意防风御寒,运动前注意热身,不可空腹进行锻炼。

  情志

  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大怒伤肝"之说。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条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所以春季养生保肝护肝,千万不要忽略了心情这个重要因素,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不宜抑郁或发怒,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有肝脏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宽、心静。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要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养生禁忌

  1、忌春捂不当,寒气伤感,出汗容易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要适度增减衣物。

  2、雾天不宜锻炼。

  3、忌上火就用解毒丸,身体的“火”有多种,看清身上是哪种火,对症下火。

  4、忌门窗紧闭,春天气温上升,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长时间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好,容易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需防疾病

  1、溃疡病: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应合理膳食、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

  2、过敏性疾病:春暖花开,杨柳吐絮万物复苏,微生物、花粉、杨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产生变态反应,由此罹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3、心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绪处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血管病。应注意保暖、补水,稳定情绪。

  4、甲型肝炎:凡出现发热,吃不下饭,感到恶心、呕吐、乏力、面黄、小便像浓茶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检查是不是甲肝。

  5、结核病:随着阳气上升,体内阴、阳失衡,机体免疫力下降,结核菌可能乘虚而入。

  6、流行性出血热:突然畏寒,继之高热、面红、胸肩部红,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肤出血点的病人,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痛失抢救良机。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击状呕吐、惊厥和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征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8、风疹:此病多发热,体温不太高,1-2天后面部、颈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疹子,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子。确诊的病人应隔离治疗。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春季如何养生.jpg”/>

校园网——收录全国各地学校网站。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3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