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肉食性恐龙足迹(四川发现肉食性恐龙足迹卜)
四川新发现:保存精美的白垩纪恐龙足迹
白垩 [è] 纪(英语:Cretaceous Period):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 ,历经79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
得名由来:白垩纪是在1822年由比利时地质学家Jean d'Omalius d'Halloy在研究巴黎盆地时所提出。白垩,在拉丁文意为“灰质黏土”,意指白垩纪地层里随处可见的白垩,由海生非脊椎动物身上甲壳的碳酸钙沉积而成,尤其是球石粒。这些白垩黏土层可在欧洲大陆与不列颠群岛(尤其是著名的多佛白色峭壁)发现。
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BC1亿450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白垩纪末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时代特征:白垩纪时期,大陆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最大的恐龙出现时期,许多新的恐龙种类开始出现,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统治着浅海。最早的蛇类、蛾、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出现了。被子植物也出现于此时期。
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暖和,海平面的变化大。陆地生存着恐龙,海洋生存着海生爬行动物、菊石、以及厚壳蛤。新的哺乳类、鸟类出现,会开花的植物也首次出现。 白垩纪 -第三纪灭绝事件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一,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物种灭亡。
白垩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缩写记为K,是德文的白垩纪(Kreidezeit)缩写。
据科学家估算,白垩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6倍,气温则是高于今日4 。
年代测定
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白垩纪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的准确时间却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几百万年之间。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没有灭绝事件或生物演化的特点,可以明确分开两个年代。白垩纪结束的时间定的比较准确,是在BC6500万年至6600万年前结束,那时全地球的岩石层都含大量的铱。科学家一般以为,那时有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在今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留下一个大型陨石坑。由于这个陨石,造成了地球上大量生物灭绝,称为 白垩纪 -第三纪灭绝事件。毕竟 历史 久远难以考证,现在这个理论存有争议,。
白垩纪亚层
(图为四川白垩纪时期恐龙足迹图)
早期的科学文献将白垩纪分为三个时期,依年代早晚为:纽康姆世(Neocomian)、高卢世(Gallic)、森诺世(Senonian)。划出一个中统,至于中统的顶底界如何确定,尚有不同意见。1982年前后,国际上有一个“中白垩事件”科学组织,活动非常积极,主要是研究白垩纪期的生物地层学、海侵海退、缺氧事件、地磁场倒转、盐类和白垩的形成、南大西洋和莫桑比克峡谷的开裂,以及印度板块从冈瓦纳古陆的分离等课题。白垩纪中期不是一个确切的地质时代概念,有人从阿普特期算起到桑顿期,多数人则从阿尔布期算起到康尼亚克期。中白垩统的划分除中东地区外,国际上很少使用。白垩系二分法已沿用了几十年,见于大量的出版物及地质图件上,当前不宜于再改动。
白垩系的划分以欧洲海相地层为依据,最初以菊石为标准分6 7个阶(期),后来将某些亚阶升级,增加到12个阶(期),但仍有人习惯于把下白垩统下部的4个阶合称为尼欧可木阶(或译纽康姆阶)。上白垩统中部的康尼亚克、桑顿和坎潘 3个阶合称为森诺阶。在这12个阶中可划分出53个菊石带,又以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做为白垩系分阶、分带以及洲际对比的重要依据。
目前的科学文献一般将白垩纪分为晚、早两世,共计12期,都以欧洲的地层为名,从最晚到最早细分如下:
晚白垩世
马斯特里赫特期:70.6 0.6 – 65.8 0.3百万年
坎帕期:83.5 0.7 – 70.6 0.6百万年
桑托期:85.8 0.7 – 83.5 0.7百万年
科尼亚克期:89.3 1.0 – 85.8 0.7百万年
土仑期:93.5 0.8 – 89.3 1.0百万年
森诺曼期:99.6 0.9 – 93.5 0.8百万年
早白垩世
阿尔布期:112.0 1.0 – 99.6 0.9百万年
阿普第期:125.0 1.0 – 112.0 1.0百万年
巴列姆期:130.0 1.5 – 125.0 1.0百万年
豪特里维期:136.4 2.0 – 130.0 1.5百万年
凡蓝今期:140.2 3.0 – 136.4 2.0百万年
贝里亚期:145.5 4.0 – 140.2 3.0百万年
恐龙有哪些种类?
恐龙种类有:肉食龙钟敏类、虚骨龙次亚目、原蜥脚次亚目、蜥脚次亚目、鸟脚亚目、剑龙亚目、甲龙亚目、角龙类、肿头龙亚目等等。
1、肉食类
肉食龙类一名最早是指各种各样大型的兽脚类恐龙,它们具有巨大的头及巨大的牙齿而不同于个体较小且骨骼轻盈的虚骨龙类(Coelurosauria)。体型最大的肉食龙类是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鲨齿龙亚科的马普龙,体重最重可达到12吨。
2、虚骨龙次亚目
虚骨龙次亚目(Coelurosauria),具轻盈灵活的躯体,早期代表可能是食肉类型 ,后期代表发 展成杂食性 ,有的则是以蛋 为其主食(无牙的似鸟龙)。
3、原蜥脚次亚目
原蜥脚次亚目(Prosauropoda),双足行走,杂食型。头不大,顶面光平,眼眶大于头部所有孔眶,泪骨纤细,眼前孔为葫芦状,枕髁较大。下颌关节低于齿列面,牙齿小,齿冠短,两侧面有微弱纵棱发育,其前缘见少量锯齿构造,齿尖不锐利。颈部较长,神经棘及横突不发育,背锥体为双凹型,荐前椎至少23个,愈合荐椎有3个,前部尾椎较高。
4、鸟脚亚目
鸟脚亚目(Ornithopoda)是恐龙类中化石最多的一类,其内容亦很庞杂,两足或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下颔骨前方有单独的前齿骨。最早被人们发现并科学认识的恐龙—禽龙(Iguanodon)即属此类。
5、角龙类
角龙类即角龙亚目角龙类恐龙是指鸟臀目的缘头龙类的一支这类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9米。它们成群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啃食植物,就像一群巨大的绵羊。
得益于有关“侏罗纪公园”等恐龙电影及其无尽的续集,霸王龙可能是漫游地球的最著名,最受恐惧的,当然也是最受欢迎的 恐龙。但是,现在,霸王龙在恐龙世界无可争议的国王的头衔可能有了新的竞争者,或者至少是霸王龙出现之前,或许有了一个更早的国王。
犹他州的科学家们最近从全球博物馆收集,并且重新组装了一些骨头,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物种。它与霸王龙有一定的关系,但生活较早,遍及北美。
研究小组报告说,吉姆玛德塞尼异特龙重约4,000磅(大概1.8吨),从头顶到尾巴长到近30英尺长(9.1米)。
它站立在两只三趾的脚上,有80个锯齿状的牙齿,可以用来捕获和切碎猎物,并且还有长长的弯曲爪子可以帮助猎食。对我们非常了解的霸王龙,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霸王龙的体重在5-7吨之间,身长大概13米(最大的现存化石在14.6米)。这也就是说这些比霸王龙更早时代的地球霸主,比霸王龙要小得多。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应将哪种标本归入异特龙类别,这是指站立在两条腿上,有大身体并且是食肉动物的恐龙种类。现在,吉玛德塞尼异特龙被宣布为该属中最古老的,可追溯到霸王龙时代的1.45亿。
玫瑰马普龙
虽然它的名字中有"玫瑰"这样浪漫的花朵名称,但是玫瑰马普龙的攻击性可以排在第二位。最长可达十二米,最重可达六吨,一度成为地球上体型最大肉食类恐龙。并且从已经发现的化石中可以得出,玫瑰马普龙是一种喜欢围猎的群体,经常围猎另一种叫做阿根廷恐龙。它们一亿多年前在地球上生活着,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附近。
四川发现肉食恐龙新足迹
2021年7月6日电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恐龙足迹研究团队日前宣布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黄荆镇,新发现了一批保存良好的恐龙足迹,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记录了实雷龙足迹(Eubrontes)的一个新种,并命名为野比氏实雷龙足迹(Eubrontes nobitai)。该研究论文发表在5日出版的《古地理学报》上。
图说:四川古蔺肉食性恐龙足迹行迹
2020年7月的一天,古蔺黄荆镇原林村村民林永平在清理暴雨之后被垮塌山石堵塞的河道时,发现一块被大水冲翻的石板上有4个间距一致的脚印,这些脚印大小均匀,每个脚印3个胖胖的脚趾排列紧密,每个脚印之间间隔约50厘米。曾在古蔺县原桂花镇汉溪村发现多处恐龙足迹的黄荆镇政府工作人员徐挺闻讯前来,将脚印拍照后发给相关专家。随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古生物专家联合带领团队来到金鱼溪,通过仔细调查发现,金鱼溪足迹点至少分布了4条蜥脚类行迹,2条兽脚类行迹,以及4个孤立足迹。保存足迹的砂岩表面有水流波痕,粉砂岩普遍发育泥裂,代表曲流河沉积与小型辫状河沉积互层。此外,金鱼溪足迹所在的长石石英砂岩中,还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痕迹,如沙躅迹(Arenicolites)和塔尼迹(Taenidium)。
金鱼溪足迹点最重要的发现是记录了实雷龙足迹(Eubrontes)的一个新种,并命名为野比氏实雷龙足迹(Eubrontes nobitai)。学者根据第II趾明显的跖趾垫痕迹等特征,将其归入实雷龙足迹,由于该批标本明显区别于具有拇趾印的中–大型兽脚类足迹,如重庆足迹(Chongqingpus),以及其他实雷龙足迹种、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以及白垩纪的亚洲足迹(Asianopodus),因此命名一个新种。
足迹特写:
据估算,野比氏实雷龙足迹的造迹者速度为3.89km/h,体长约4米。四川盆地下白垩统中几乎无兽脚类恐龙的骨骼化石,但根据中国西部早白垩世时期的化石记录推断,其造迹者可能是中等体型的异特龙科(Allosauridae)或鲨齿龙科(Carcharodontosauridae)恐龙。
实雷龙足迹最早于19世纪早期发现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涅狄格河谷。关于实雷龙足迹或实雷龙型(Eubrontes-type)足迹的报道常见于上三叠统、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中国目前有超过100个的足迹点产出了三趾型兽脚类足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归为了实雷龙足迹科或实雷龙型足迹。虽然实雷龙足迹样本丰富,但其足迹种历经了多次更新。多数足迹种的描述差,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只接受一种,即为早侏罗世的模式种E. giganteus。而野比氏实雷龙足迹可能是除E. giganteus之外,最明确的实雷龙足迹种之一。
野比氏实雷龙足迹是一种重要的兽脚类足迹形态型,这是目前中国兽脚类足迹中唯一一个与侏罗纪的实雷龙足迹模式种具有相似之处的种。可以说,野比氏实雷龙足迹是首个可靠的白垩纪实雷龙足迹种,也是少有的经过仔细研究后才被命名的新遗迹种。它在中国西南地区下白垩统的出现,证明存在一个成功演化的兽脚类恐龙分支——与巨齿龙足迹(Megalosauripus)、张北足迹(Changpeipus)、窄足龙足迹(Therangospodus)和其他类型足迹的造迹者共存,可能有助于未来更好地了解实雷龙和实雷龙型足迹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形态变化。
此次研究与美国科罗卡多大学丹佛分校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教授、德国足迹学者亨德里克·克莱因(Hendrik Klein)、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叶勇等学者合作完成。
世界唯一!四川乐山一餐厅内发现恐龙足迹,这一发现有哪些重要意义?
我们这个地球在最早的时候是被一群庞大的食肉动物所控制着,那就是恐龙,他们的数量极其庞大。只不过后面因为一颗小行星的撞击导致了他们全部灭绝目前存留下来的一些恐龙同时期的生物也还是比较少的,而数量也不多,很多的也都已经相继的灭绝了。如果能够有性的发现一些恐龙的化石和一些恐龙曾经留下的痕迹,那是相当有考古意义的,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出这种恐龙是哪种类型以及推测出它们的体型有多庞大。近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邢立达副教授与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研究馆员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在四川的一家餐厅内发现了恐龙的足迹。这一发现,顿时轰动了整个中国,乃至是世界,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在餐厅里面发现的恐龙足迹。
也只能说这个餐馆的老板是真会挑地方,直接将恐龙的足迹给埋藏在自己的饭店内,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员发现那这个恐龙,足迹或许将会被埋没一辈子。那么,这一发现有哪些重要意义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这个意义是相当重大的,特别是对于我们研究恐龙本来恐龙它如此庞大的体型,就足以让我们产生畏惧了,进一步的揭示恐龙的一些习性,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恐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生物。专家表示这一次的发现为该地区白垩纪早期的古环境古生态增加了新的信息,也为日后在乐山地区找到更多的恐龙记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专家都说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发现,那么作为老百姓的我们,也只要跟着专家们一起去探究就可以了,本来恐龙这么庞大的生物能够统治地球上亿年,就已经非常神奇了。这一次在四川地区发现恐龙也就证明了,之前在我们国家的恐龙数量将会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
男子在四川一餐厅吃饭发现恐龙足迹,具体的情况如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坚信有很多人针对恐龙十分的喜欢,当某个地方发生恐龙动物化石或者恐龙遗址的情况下,坚信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十分的激动。四川男人餐厅吃饭发现院中有恐龙足迹,怎样确定是恐龙的足迹呢?
被告方欧先生恰好在一家园艺花卉餐厅吃饭,在就餐的全过程之中,欧先生发现楼下的院落之中有2个类似恐龙足印的地区,因为欧先生平常就从业石料之类的业务,因此对这种足迹十分的灵敏。接着欧先生马上叫来啦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人员,接着当研究人员赶来当场以后,发现这两个足迹确实是恐龙酊剂,而且称赞了欧先生的个人行为及其敏感的洞察力。许多朋友在看见那样一个新闻报道的情况下都表明十分的惊愕,并且感觉这件事感觉十分的有缘分,网友们表明,恐龙很有可能在这个地方和我们一样用餐。
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本次发现实际意义十分的重要,由于在乐山城区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类似恐龙的日常生活印痕。通过核对以后发现,这二只恐龙很有可能是身长八米长的蜥脚类恐龙,这儿2个足印保存到现在已经超过一亿年。很多网民表明十分的激动,并且在发现了这两个足印以后,这一饭店还可以改为创意餐厅,这样子也可以让更多的是游客来见到这两个足印。
在这个地方必须告诉大家是指,在发现这种可能或者珍贵文物的情况下,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络有关的管理人员,或者地质勘测学者。唯有通过这种专家鉴定之后才能够发现这种名胜古迹的使用价值,在发现这种印痕以后,一定不必随便的毁坏这种印痕,不然就很有可能会致使这种印痕被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