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大乱的原因(东汉末年乱吗)
网友提问:
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优质回答:
因为英雄豪杰辈出的缘故,很多国人对东汉末年的历史充满兴趣。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时期,在不吝赞美之余,长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此建不世之功。其实,作为超级大乱世,东汉末年实在不值得推崇,原因无他,死亡率超高,场面太可怕。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可以从损失的人口总数中窥见一斑。依据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6500万左右),三国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万左右),那么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损失了近60%、多达4200万的人口(所有数据均参考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饥荒、瘟疫三种原因,在这里笔者逐一做个简述。
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汉末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强者着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而就在这无休止的混战背后,则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的惨重代价。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火,在历史上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依据前文所罗列的数据推测,至少在2000万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于屠城。
作为战争中恐吓、削弱对手的一种手段,各地军阀都对屠城乐此不疲,尤以国贼董卓为甚。董卓的凉州军团军纪最差,每每在攻克敌军城池后,便将城中财物劫掠一空,将残余的百姓悉数杀光。其实,不仅董卓这类残忍的军阀喜欢屠城,就连一向宣扬“拯焚救溺”的曹操,也干过这等为人不齿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并将刻骨仇恨发泄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处都以屠城作为报复,死于其手的百姓竟然多达数十万(“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见《后汉书·卷七十三》)。虽然数据有严重夸大的嫌疑,但遇难者的数量绝不会低于数万。
纵观整个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导致天下人口数量锐减,以至于大江南北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见曹操的《蒿里行》)的惨景,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战争外,死于饥荒的人口也是难以计数。由于各地军阀大规模征用青壮年为兵,再加上战争、天灾的影响,使得各地普遍出现农田大量抛荒、粮食歉收的现象,从而导致饥荒蔓延。在当时的情况下,各地军阀普遍严重缺粮,以至于出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见《三国志·卷一》)的现象。
面对饥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饱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由于极度的缺粮,导致百姓们在饥饿感的驱使下,竟然开始以同类为食,导致“人相食”的现象屡见史端。比如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灾、蝗灾过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见《后汉书·卷九》)。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状。
战争、饥荒之后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难者人数之多,同样无法统计。在东汉末年短短30余年时间里,见诸于史册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来袭之时,往往死者相枕,阖家灭绝者比比皆是。作为时代的见证人,曹植曾在《说疫气》一诗中,用极为沉痛的笔触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在这一连串的瘟疫当中,尤以204-219年间的大瘟疫最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变为“人间地狱”,连贵为上层阶级的“建安七子”,竟然也有4人死于瘟疫。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曾描述过这场瘟疫的可怕性,称“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由此可见瘟疫的极端可怕性。
综上,在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大饥荒、大瘟疫的连番打击下,等到三国初年,人口总数锐减60%以上,许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平安过完一生,简直跟中“六合彩”一样幸运。正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虽然从艺术角度来看汉末三国很精彩,但没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生活,不是吗?
史料来源:《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人口史》等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东汉末年?这不就是三国吗?一说到三国,大家伙的印象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仨大脑袋相互争雄的故事。
其实您不知道的是,当时的东汉末年很乱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不就是战乱吗?”
哎!战乱仅仅是其中之一而已。您如果想要了解的更多一点,就听俺给大家伙唠叨唠叨。
首先咱列出一组数据,大家伙也好有个印象。
咋说呢?东汉其实到了汉顺帝的时候就已经不太平了。
这根子上就出在了汉顺帝本人身上了,这家伙的皇位是宦官给争取的,加上这人性格还特别懦弱,别人说地球是方,他就跟着说是方的,是圆的,他就跟着说是圆的,就这么个人。
所以面对一帮子宦官恩人,那更是牵就的离谱,十九个宦官因为这事都封了候,啊!这也算一景了。
后来他自己想从五个宠爱的妃子选一个出来做皇后,这都拿不出个主意,就这么个人。
您就想哇,这天下能有个好?宦官当权加上外戚联合,整个东汉已经是乌烟瘴气的。
也赶巧了,这灾害那灾害的也是频繁的发生,这帮子宦官和外戚弄钱弄权是一把把好手,你让他们救灾,省省吧!
所以东汉人口的下滑,就是打这位汉顺帝永和五年开始。
有多严重呢?
东汉末年的人口只有永和五年的32%,这个数字绝对惊人,换算成人口也就剩下一千五百七十二万。
那么中间这么多人那去了呢?
首先是瘟疫的流行,东汉政府已经控制不住局面了。您知道吗?著名的黄巾大起义,原因是啥,就是瘟疫,加上东汉的腐败。
这就给了张角一个机会,打着治病的幌子,不就拉起了队伍和东汉对着干。
这其实也是三国起始的时候,当年的刘备就是靠镇压黄巾军叛乱,才搞了一个安喜县的县尉当当,赶巧了人家督邮下去要执行一项朝廷的政策,因为军功当了官的,这都要遣散回家。
这家伙把个刘备气坏了,直接找到督邮,抽了二百鞭子,作为铁哥们的关羽和张飞没的说,跟着哥哥跑了。
您别和俺说抽督邮的是张飞,咱说的是历史,不是小说。
从这里您也能看出来,东汉末年他朝堂有多乱,有军功的人都不能得赏,这还能有个好?
这说劈叉了,咱接着说瘟疫的事。
就这瘟疫他一直都在,他就没有消停过。
您比方说赤壁之战,有人说是火攻让曹操退了的,您要是翻历史书,曹操人家不承认,说船是他自己烧的,原因是军营里头的瘟疫流行,撑不住了。
这事其实挺尴尬的。咱在举一个例子大家伙体会一下。
建安七子陈琳不知道大家伙听过吗?
就是那个袁绍要整个官渡之战出来,就是这陈琳给弄的檄文,就这公告里头,他把曹操给骂的个细碎,把曹操老祖宗都给骂了。
后来曹操惜才,还是收留了他,就这么个有大才,被人照顾的人,后来217年又爆发瘟疫,陈琳不小心感染了,就死在了这一年,就在同一时间,包括陈琳在内的建安七子就因为这场瘟疫死了四个,一半还多。
您就想哇普通的老百姓更加凄惨。
这是瘟疫,再有就是兵灾。
前头那黄巾军大起义,您感觉杀的人少吗?
毕竟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而且一打仗,没人会去种地了,这又得饿死不少人。黄巾起义过去没多久,这又开打了。
别的不说,就说那董卓,没事干,为了彰显一下自己的武功,杀良冒功的事可干了不少,这可都是老百姓,他一高兴抓住就给砍了头,你说这事和谁说理去,不然也不会让人在他的肚脐眼上插了一根灯芯,当油灯的给点了,当然人家叫点天灯,这么个玩意下了地狱,那也得在十八层里头反反复复的历练个几万年才成。
这就不说,再说那一次打仗,那可不是死个一两千就能结束的。
这还有地震,三国演义这小说开头就说了洛阳地震,引发海啸,很多人被卷到了大海里头了。
所以东汉末年很可怕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其他网友回答
东汉末年的动乱始于北方瘟疫流行。黄巾起义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张角等人宣称能用“符水、咒语”为穷人治病,进而传授太平道,抓住了穷人的心理,于184年3月在河北地区掀起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让东汉政府焦头烂额,汉灵帝派皇甫嵩、朱儁、卢植分兵三路讨伐,经过8个多月的时间,将起义军主力镇压。下曲阳(河北晋州)一战,皇甫嵩将10多万黄巾军斩首,筑成“京观塔”。
起义虽然被镇压,但瘟疫并未制止。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不少北方人流入江东、荆州、益州和交州等地,将瘟疫扩散至南方地区。整个建安年间,瘟疫有数次大规模爆发,不少我们熟知的人物因为感染瘟疫而亡。
比如曹操的儿子曹冲、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五人、东吴大将甘宁、吕蒙、刘表之子刘琦、曹魏大将张辽等人。
曹植在《说疫气》中描绘了当时的惨状“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丕也感叹到“昔年疾疫,亲故多受其灾。疫疠多起,士人雕落。”
医学家张仲景对此有更为直接的感受,他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一大家子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间因瘟疫损失了三分之二。东汉末年瘟疫之流行可见一斑。
除瘟疫外,东汉末年还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造成大规模饥荒。193年,曹操和吕布大战于濮阳,却因蝗灾过境、粮草不继而被迫休战“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关中地区的饥荒尤为严重。李傕、郭汜在长安击败吕布、王允后发生火并,当地“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曹魏将领王忠是当时的亲历者,他为了活命不得不吃人“三辅乱,忠饥乏噉人。”后来曹丕把路边的骷髅挂在王忠的马鞍上,以此讥笑王忠在关中吃人求生的经历“五官将知忠尝噉人,因从驾出行,令俳取頉间髑髅系着忠马鞍,以为欢笑。”
更甚者,关中地区还出现了专门吃人的贼寇,挨家挨户抓人充饥。《魏略·勇侠传》中记载了鲍出救母的故事,当时“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鲍出悲愤的说“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然后独自追击,砍杀十多名贼寇,将母亲解救。
为解决军粮问题,当时的军阀是想尽了办法。程昱不得不在粮食中夹杂人肉干作为补充。而河北袁绍则“仰食桑椹”,淮南袁术则“取给蒲蠃”,当时只要是能吃的都拿来吃了。鉴于饥荒的影响,曹操于196年兴办屯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也是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重要原因。
瘟疫、饥荒和无休止的战乱造成了东汉末年人口的大量损失,从6000万降至2000多万。面对累累白骨,曹操写下了《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其他网友回答
与百年后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相比那就算不错的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东汉末年的动乱有多可怕,我们可以从这个时期的人口变化就可以看出来。
在公元157年左右,当时汉朝的人口多达5600万,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到了东汉末年,自黄巾起义开始,人口就开始极速下降。在这期间,董卓叛乱,诸侯相互征伐是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公元208年,孙刘联盟与曹操爆发赤壁之战时,也就是三国前期,整个汉朝可以说是十室九空。等到了吴、魏、蜀三国鼎立,局面相对稳定时,三国的人口已不足800万,勉强达到公元157年时的七分之一。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的动乱有多严重。
除了战乱这个人祸以外,天灾也是动乱的元凶之一。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许多故事,但未必知道这数十年间,出现过连绵不断的大瘟疫。其死亡人数之多,简直无从统计。
据《后汉书·五行志》中所记载,从公元119年至217年这百年间的十次大瘟疫,既 119年会稽大疫、125年京都大疫、151年京都大疫、九江 庐江大疫、161年大疫、171年大疫、173年大疫、179年大疫、182年大疫、185年大疫、217年大疫。
这十次瘟疫有五次集中在灵帝在位期间,而在这期间,朝廷无所作为,导致民不聊生,从而让张角有机会发起黄巾起义。
大疫加上兵灾,单独拿出来就足够让人头疼了,更何况这两者凑在一起。因此,东汉末年的动乱有多严重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