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和传说简介
大年夜被称为除夕,除夕有何来历?
大年夜被称为除夕,除夕的来历其实跟一只叫做夕的怪兽有关系。
传说中有一只怪兽,头上的触角非常的长,而且非常的凶猛,经常会在民间吞食动物并且伤害老百姓的性命。所以如果遇到夕出没的时候,村民们都会跑到深山中躲避。有一年除夕的时候,当时村民们为了躲难就全部跑到山上去了,而且把家门全部都锁起来了,家畜也全部关起来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外村来的孩子很好奇就拉着一个老婆婆询问,老婆婆就告诉他关于夕的事情。这个小孩子就笑着跟老婆婆说,他的名字叫做年,只要让他在家里呆一晚上,夕就会被赶走的。本来老奶奶是不相信的,但是这个小孩子气质非凡,而且非常自信坚定,于是老婆婆就把他留在家里,自己去山上躲避去了。
结果晚上夕进入村子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同,每家每户都灯火通明,而且贴满了红色的纸片,并且在门口还放起了炮竹,劈里啪啦的。夕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惊呆了,因为夕特别害怕声响和红色和火焰。就在这个时候年打开老婆婆家的门,身穿红袍,彻底吓走了夕。
第二天村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安然无恙,夕就像没有出现过一样。这个时候老婆婆才想起来那个小孩子。然后发现家里的装饰,灯火通明以及门口还没有放完的炮竹,瞬间就想通了。所以每年除夕的时候村民们都开始仿照这样的做法,热热闹闹的过除夕。
这就是除夕的来历,虽然有传说的部分,但是也反应了人们对于除夕这一天的重视。
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分别是?
1、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2、桃符的传说
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3、贴福字的传说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
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4、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5、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
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采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
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除夕的传说故事:
1、夕的传说:
传说有一只恶兽——夕,当大雪封山,夕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只好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有一年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
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可大家因为害怕,都僵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年”却死了。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
2、七郎射夕: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总在晚上糟蹋漂亮的女孩,而且还要把女孩吃。有个叫七郎的猎人,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带着狗到处找“夕”,直到腊月三十晚上“夕”才出现,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
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夕”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3、熬年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吃大活人,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到鸡鸣破晓之前。人们便想出了一整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
躲在屋里吃“年夜饭”,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的习俗
1、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
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2、贴春联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除夕的来历和传说50字怎么写?
除夕的来历:
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古籍中有讲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传说:
在童话传说中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风俗习惯: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除夕
除夕的来历是什么?
除夕作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
谚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扩展资料: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14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关于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news/202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