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图文介绍)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图文介绍)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2°22′-42°31′,东经116°53′-117°31′,总面积20029.8公顷。保护区成立于2002年,200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滦河、辽河水源地,黑鹳、金雕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塞罕坝曾经是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中文名称: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河北省承德市
气候类型: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20029.8公顷
景点级别:国家级
成立时间:2002年
保护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1、历史沿革
河北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2007年5月通过国务院审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新华社北京2017年8月2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就鸟类的居留型而言,以夏候鸟居多,计116种,占鸟类总种数的51.10%;旅鸟67种,占29.52%;留鸟34种,占14.98%;冬候鸟10种,占4.41%。
就生态习性而言,森林鸟类146种,占总种数的64.41%;沼泽水域鸟类96种,占42.37%;灌丛鸟类79种,占34.75%;旷野草原鸟类54种,占23.73%。
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115种,占50.85%;肉食性鸟类100种,占44.07%;植食性鸟类12种,占5.08%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有兽类5目12科26种。从种类数量看,食肉目最多,计12种,占总种数的46.15%;啮齿目次之,计7种,占26.92%;偶蹄目5种,占20.83%;食虫目、兔形目各1种。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有昆虫12目114科660种。其中鳞翅目37科323种;鞘翅目15科120种;半翅目19科77种;膜翅目17科51种;同翅目13科45种;双翅目3科17种;直翅目4科12种;脉翅目2科5种、蜚蠊目2科4种、螳螂目1科4种。(数据统计时间为2013年)
9、保护措施
2002年经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河北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属国家公益性正处级事业单位。2007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省编办批准河北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局实行三级行政管理体系,即管理局、管理站、管护点。局一级设核算。管理局下设办公室、保护科、科研科、计财科、公安分局。设置6个管理站、2个定位站、12个管护点、2个检查站和2个哨卡。现管理局人员编制为57人。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争取国家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了管理局综合楼、6个管理站、11个管护点、3座了望塔、7个检查站,并配备了必要的设备,提升了保护区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
10、开发利用
旅游景区
七星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新开发的重点旅游景点,位于塞罕坝林场以北三公里处,环抱于青山、绿树和碧水之中。原是七个小湖,远远望去,有如天上北斗七星降落人间,七星湖因此而得名。
水面面积300亩,水面平静如镜,清澈见底,又名为如意湖,或名泰逢湖。这里的北边就是当年康熙平定葛尔丹叛乱的十二座联营。影视剧《新月格格》曾在此拍摄外景。
坐落于北曼甸管理区石庙子景区。石庙由13块削磨见方的石头砌成,座北朝南,高1.96米,面宽1.21米,进深1米。庙内一尊坐佛像,身披红色袈裟,两小童侍立左右,均是满族官服装束。庙门两旁,镂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清得道千秋不朽”,下联是:“塞北佛万古流芳”,圆拱门上横批是:“英灵千古”。
位于公园海拔1780米的东坝梁上,占地30亩,距公园入口处仅8公里。景区内有塞罕塔、塞北灵验佛、跑马场、射击场、民族歌舞表演等旅游娱乐项目。塞罕塔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层八角,仿古建筑。塔内设步行梯和电梯,能同时容纳100人参观游览。
界河是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语,意为弯曲狭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见底,象一条银色的玉带,飘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滦入津工程完工后,时任水利部长的钱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把界河当成滦河发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滦河源头”。
科研监测
干燥花资源及其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金莲花资源分布现状及退化原因调查
二色补血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河北大黄人工栽培试验研究
蓝刺头人工栽培试验研究
常绿草本白婆婆纳人工栽培试验研究
柳穿鱼播种育苗与栽培试验研究
樟子松育苗与造林技术研究
桦木原植物花粉的加工利用研究
唐菖蒲栽培与切花生产试验研究
松杉花粉破壁技术研究
塞罕坝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及其引种驯化
塞罕坝阳坡半阳坡造林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探索
野生干花基地建设
二色补血草(干枝梅)新品种的研究
沙地柏治沙研究
塞罕坝国有林区森林生态恢复机理的研究
常规性科研与经常性监测工作由自然保护区为主承担。专题性科研由自然保护区牵头主持,邀请区外有关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研究人员参加。
11、保护价值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塞罕坝区域天然植被的集中分布区,区内天然植被群落保护完好,森林草甸植被和湿地沼泽基本处于原生状态,集中了塞罕坝地区特殊、稀有的野生生物物种,是塞罕坝地区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地理区系交错带最典型的区域,是塞罕坝地区的一个生物基因库,也是河北省最有生态资源保护价值的保护区之一。
12、所获奖项
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河北塞罕坝林场被授予“地球卫士奖”。“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创立于2004年,每年评选一次,由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给在环境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以上内容就是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图文介绍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