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25)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林小果来源:南方日报
铺前镇位于文昌市的最北部,面积134.7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38公里,南面与锦山镇、罗豆农场毗邻,同美兰机场隔海相望。全镇有4个圩,12个村(居)委会,154个自然村,共有3.8万人,华侨4.7万人,是文昌市的侨乡、鱼米之乡。该镇有木兰头风景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有“海底村庄”,有建于明朝万历年问的七星岭宝塔----“斗柄塔”,有清朝修建的“七星岭表护国圣娘神庙”,“溪北书院”,还有具有南洋风格的胜利街等。溪北书院溪北书院位于文昌市铺前镇,是海南清末着名书院之一,现保存完好,为文北中学所用。又一说,正在修缮,2020年底前开放。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0多亩,南开山口,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着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书院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所建,由清末着名书法家潘存发起,在雷琼道台朱采和粤督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从书院建成之后至宣统三年间,曾聘任不少学者在此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材。辛亥革命后一直作为学校使用至今。骑楼老街MrDing铺前镇有一条很原汁原味的骑楼老街,原生态,没有大片的广告牌,没有喧闹的人群和车流,漫步其中,幻想着当年这条老街繁荣昌盛的时代,又想着为什么会落到今天如此田地。难得看到这样特别的建筑物——如今已经拆掉了太多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希望它们能好好的保存下去----。海底村庄陈少华据史料记载,公元1605年,海南岛的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7.3级大地震,大量的土地、房舍、人口被陷入了茫茫的大海,此次琼北大地震有72个村庄陷入了海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底村庄。在渡船船老大说,今天肯定是看不到海底村庄的,因为只有退潮时才有可能隐约看见海底下那消失了400多年的村庄轮廓。渡船驶过海底村庄海域时,一座无人小岛浮现眼帘,而这一带海水下面便是神秘的海底村庄,遗憾的是今日无缘一见。站在船头望去,海面上碧波万顷,海天一色,景色非常美,不远处的北港岛(左)和铺前港(右)已清晰可见。红树林秦岭羊退潮前的红树林与海水亲密相处一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吸引力我们。曾在去年看过央视有关红树林的报道,对红树林在防风固堤、海洋生物环境保护方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红树林遭到的厄运心寒;更对红树林获得保护而充满了期冀。渔民大嫂↓船行红树林斗柄塔 七星岭林密草茂,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野猪、山鸡、野兔、黄猄、山龟、坡马、日獭、狐狸、松鼠等几十种。野生经济植物有仁酸、山姜、山薯、白藤、牛牯大力等好几十种。斗柄塔矗立于七星岭主峰上尤如七星生柄,故得名斗柄塔。塔建于明朝天启五上(公元1625年),清朝光绪十三年(公无1887年)重修。塔平面作八角形,共七层,层层收缩递减,砖道以线砖与梭角子砖叠涩出檐,每层有拱门 ,内设螺旋式阶梯104级,拾级可登塔顶。塔高允20米,塔顶葫芦已废。现仅存覆盆,塔基围44.8米,塔身厚3.55米。塔门向西,门额石匾刻有"斗柄塔"三个字。上款刻"明天启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交绪十三年孟重修"。斗柄塔斯社对望琼州海峡,过去商民船只经过此峡,因无航标,常有遇难,被认为是妖怪作崇。明代礼部尚书王宏诲(定安人)致仕后,以航标和镇妖为目的,邀众并奏请朝迁拨款建塔。此塔造型端庄稳重,雍容大方,踞高挺拔,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始建至今370多年,历尽沧桑,顶风傲雨,经受无数强台风及雷电袭击,依然巍然屹立,雄视海南惊涛骇流,眺望文北辽阔原野,不仅是海上航运和渔船作业的特殊航标,而且,是研究海南古塔的发展历的可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