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教师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 )。
A.示范者和引领人 B.指导者和引路人
C.师表者和指路人 D.带领者和引导人
2.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学记》 B.《论语·子路》 C.《大学》 D.《孟子·尽心上》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
A.利托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马斯洛
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直是教育史上争论的重大问题,其中“把学生看成是可以随意涂抹的一张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灌的装知识的容器”,这是( )的代表观点。
A.社会本位论 B.个体本位论 C.教师中心论 D.学生中心论
5.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6.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的类型不包括( )。
A.消极型 B.对抗型 C.安静型 D.积极型
7.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8.品德心理结构最具动力色彩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9.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活动律 B.强度律 C.差异律 D.组合律
10.记忆技能属于( )。
A.运动技能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特殊技能
11.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12.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1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A.消退现象 B.高原现象 C.抑制现象 D.挫折现象
14.监考老师在考生身边来回走动会影响其水平的发挥,这种现象是( )。
A.社会助长 B.社会干扰 C.社会惰化 D.社会促进
15.新课程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主要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 D.教学相长
1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
A.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
C.进入继续教育强国行列 D.进入幼儿教育强国行列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它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批准申请的单位是( )。
A.当地学校、村委会或者居委会
B.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当地县镇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8.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 )后均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1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0.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
A.课程内容 B.教学方法 C.课程目标 D.教学评价
2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补充必要乡土教材,这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22.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鉴定性评价
23.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2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25.“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化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26.( )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
A.形象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节记忆 D.语义记忆
27.( )是指接受、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能够有效解释这一现象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29.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30.某学生很怕猫,老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与他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帮助他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
A.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松弛训练法 D.认知疗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
A.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3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
A.先进的教育理念 B.良好的教育能力
C.一定的研究能力 D.广博的文化知识
3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属于外在、不稳定、不可控归因的因素为(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外界环境
34.中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35.根据学习的定义,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膝跳反应 B.谈梅生津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成人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36.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37.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与罗杰斯的意义学习没有区别。
38.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简述我国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40.简述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41.教师如何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4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物理老师在教《轮轴》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的力气大,他故意挑选了身高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先请他们上讲台掰手腕,女同学输了。接着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啤酒瓶,请这两个同学再比一比,男同学握住瓶子的颈口部分,女同学握住颈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老师顺势说道:“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与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接着老师就开始了新课的教学。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4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的多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受益?
4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杰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打闹,小杰被撞在水泥栏杆上,造成粉碎性骨折。
材料2:某中学举行大型集会后,学生经过狭窄楼道时突然哄挤,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残。
针对上述材料,请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提出相关建议。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十)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B【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规定: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D【解析】《孟子·尽心上》一书中提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C【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该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孟禄。
4.C【解析】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直是教育史上争论的重大问题,其中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题干的表述体现了“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5.D【解析】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学习,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应属于概念学习。
6.C【解析】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气氛可分为三类:积极型课堂教学气氛、消极型课堂教学气氛和对抗型课堂教学气氛。
7.A【解析】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
8.B【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9.C【解析】差异律指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黑和白反差最大,因此一般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要用白色粉笔。
10.C【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1.A【解析】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
12.B【解析】把正方形的特征归属于已知长方形的特征当中,这显然是一种下位学习。
13.B【解析】练习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下降的趋势,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14.B【解析】社会干扰是指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或由于其他人在场对个人活动效果的消极影响。监考老师的走动对考生的影响即是此种现象。
15.A【解析】教师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意见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策略。
16.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战略目标为“两基本、一进入”。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7.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8.B【解析】奴隶社会时期各个国家先后出现了学校,例如中国夏朝时期出现了庠、序、校。
19.D【解析】略。
20.C【解析】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包括四个方面: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设置课程目标,其他三个方面都是围绕目标开展的。
21.D【解析】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2.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这种功能。
23.C【解析】王军虽然知道不能迟到,但是不能够坚持先去,这说明道德意志水平薄弱,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应在于提高其道德意志水平。
24.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操行评定的定义。
25.D【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例如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也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等。
26.D【解析】情节记忆是个体对与一定的时间、地点及具体情境相联系的事件的记忆。如想起自己曾去过的地方或参加过的一个会议。语义记忆是个体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如记住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这种记忆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比较稳定。
27.A【解析】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28.B【解析】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注重榜样的作用,因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的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思想观点。
29.B【解析】习得性无助感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0.B【解析】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故本题选BCD。
32.ABC【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33.CD【解析】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归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与外部;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有运气和外界环境。
34.AC【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标准里面的规定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从课程性质来看,它属于国家课程。
35.BD【解析】学习是在后天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AC是无条件反射,属于本能;B是条件反射中的第一信号系统,D是观察学习,故BD属于学习现象。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36.【参考答案】正确。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它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37.【参考答案】错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meaningfullearning),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罗杰斯的意义学习(significantlearning),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前者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后者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含义并不一样。
38.【参考答案】错误。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讲授法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而是有着严格的运用要求。在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在讲授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参考答案】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内容多元化;(4)评价方式多样化;(5)更注重评价过程。
40.【参考答案】内部因素:(1)个性(2)智力(3)知识经验与理论;外部因素:(1)讲解与示范(2)练习(3)反馈(4)动觉。
41.【参考答案】(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3)做好课堂监控,如运用非言语线索、赞扬其他学生、有选择性地强化正当行为;(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42.【参考答案】(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个体已有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5)情绪与动机等。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3.【参考答案】我非常赞同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因为案例中的老师运用了几种教学原则、教师职业素养、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所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案例中主要运用的教学原则有: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的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皆属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表现。
(2)直观性教学。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案例中的老师运用游戏的方法给同学们主观形象地呈现在眼前,能直观感知谁赢谁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中的老师按照系统性进行教学,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案例中主要运用了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学科素养。能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案例中的老师运用了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把教师看成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向问题的答案不断地迈进。
(5)案例中还运用了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观,把教学看成是一种注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案例中的老师自始至终注重的课程的不断开发和创新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非常赞同这位老师的做法。
44.【参考答案】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应采取的方法如下:
(1)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2)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5.【参考答案】(1)建立校园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加强校园安全设施的检查与改造;
(3)不再危及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的场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4)制定应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
(5)学生在校内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联系材料阐述,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