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的理想 ——记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仪征中学张玉明老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仪征中学张玉明老师以其35年的从教经历及取得的诸多荣誉,对这句话作了精彩诠释。张玉明老师自觉完善师德修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育人责任感,高超的教学艺术,把爱岗敬业与实现人生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行动和实绩,不断践行自己的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
一、崇尚自由平等的教育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一书中说:不要给你的学生言辞的教训,他应该接受的是经验的教育;永远也不要惩罚他,因为他并不了解自己错在哪里;不要强迫他请求原谅,他们不知道怎么冒犯的你。既然他们不会辨别是非,也就不可能有违道德,不至于需要惩罚或者训斥。
对于学生的错误,张老师一向持宽容的态度。只要理由充分正当,并承认错误,承诺以后改正,张老师都会原谅他们。也许正因为不忍心惩罚,学生很少撒谎或狡辩,师生之间也就很少发生激烈的冲突,大多数学生会自觉改正错误。
在张老师的眼里,从来没有优秀生和差生的区别。他从不会因为成绩差,而忽视一个孩子的其它优点,也不会因为成绩好,而庇护一个孩子的其它缺点,他努力做到公平地对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张老师说,永远不要对一个孩子轻易地下“好”或“不好”的结论,他们成绩差可能就是对我们的教学不感兴趣,此时需要做出改变或调整的,或许正是我们自己。
二、追求润物无声的教育
多年来,张老师一直坚持做班主任工作,他的观念是,如果一个教师只做科任老师,而不去做做班主任,则他的教学生涯还是不够完整和完美。因为科任老师一般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绩,很少有机会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失去关注教育本真的机会。
对于班级贫困生的帮扶,张老师一向小心翼翼,力求做到自然而不露声色,生怕好心做了错事,伤害了这些孩子的自尊心。
张老师说,对于身处困境、需要帮助的弱者,尤其是孩子,我们的关爱要格外地小心。他们的心是脆弱的,自卑的,同时又是矛盾的。他们渴望得到关爱,但又不愿意接受比别的孩子更特殊的爱。在他们敏感的心中,任何的与众不同,那怕是一点点特殊的照顾,都会被他们误解成是一种怜悯,一种施舍,并把接受这种救助,当成是人生的一种耻辱,感觉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这不但不能给他们带来一点幸福和温暖,反而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自卑,给他们要强自尊的心灵造成更大的伤害与扭曲。我们的一片爱心付之东流不说,可能还要收获事与愿违、完全相反的结果。
三、渗透生命感悟的教育
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博士在其《生命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并不只是训练学生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他们充分去体悟人生的意义。
当前学生中存在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诸如嫉妒、逆反、孤僻、自杀、杀人等。社会上学生自杀或杀人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教育的压力很大。
张老师是教生物学的,在课堂教学中,他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在讲生物进化时,张老师告诉学生,是跑得快的狼淘汰了跑得慢的羊,跑得快的羊也淘汰了跑得慢的狼,它们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成就了如今狼羊都跑得很快的双赢结局。讲授这个知识时,张老师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物学习相互选择、共同进化这些概念,还要求学生能够从狼羊的关系中感悟出“感谢对手,而不是去嫉妒对手,甚至诋毁对手,或者打击对手”这一做人做事的道理。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果只是空洞的道理说教,学生兴趣不浓,效果也不够好。张老师利用生活中的熟悉的生命现象、或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生命知识来进行暗示、类比教育,即所谓的生命感悟教育,能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