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国民国民军第89军来龙去脉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周小树来源:环球报

国民革命军第89军 第八十九军1938年2月由江苏保安团和警察队编成,韩德勤任军长.所辖2个师原来番号为第一八八、第一八九师,后改用原有的第三十三、第一一七师两个番号.第三十三师,该师前身是西北军宋哲元部。1930年11月,中原大战结束后,宋哲元第3军残部被蒋介石改编为第33师,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1937年1月,第33师改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师长原为冯兴贤,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冯兴贤去职后,副师长赵定昌接任师长。1938年2月该师编入第三十二师。4月由江苏保安团重新编成该师,师长贾韫山;1939年10月孙启人代理师长,1940年9月实任.1942年5月姜云清接孙任师长:1944年转隶暂编第一军.2月段海洲代理师长、不久实任第一一七师,1937年8月临时编成,张庆余任师长。9月军事委员会令张兼开封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师长名义暂准保留.不久,又免去张师长职。1938年4月又以江苏保安团编成该师,李守维任师长。1939年3月李守维代理军长,顾锡九代理师长,8月实任:1940年刘漫天接顾任师长.1944年转隶第十三军.同年廖运升接任师长 .该师于是年11月撤销番号。该军编成后,先是在江苏和安徽边界地区执行游击任务,6月后,奉命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作战任务。1939年2月,该军隶属鲁苏战区时,韩德勤升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李守维代理军长,贾韫山任副军长,同时,将中央军新建的独立第6旅,拨归该军,翁达任旅长。此时,该军下辖第33师、第117师及独立第6旅,在苏鲁战区担任敌后战场对日作战和被N4军偷袭,89军伤亡惨重。此即为:“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十分宣传”背后偷偷摸摸偷袭抗日正规军的重要证据!1939年3月由副军长李守维代理,8月实任:1940年10月李守维率该军与新四军发生黄桥战役,兵败溺毙.1941年2月任命冷欣为军长.冷因故未到任.4月韩德勤兼任军长.贾韫山、顾锡九任副军长10月免韩所兼军长职,顾锡九代理军长,1943年2月实任。姜云清、王光汉、孙启人任副军长,下辖第33师、第117师和独立第6旅,编制不变。该军于1943年秋转隶第十九集团军.1944年初,该军由苏北调至河南,改隶第三十一集团军,参加豫中会战。同年9月,国军进行局部编制调整,该军第33、第117师改隶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另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九军第20师、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新编第1师改隶该军,并将原辖独立第6旅扩编为暂编第62师。此时,该军下辖第20师,谭乃大任师长;新编第1师,黄永瓒任师长;暂编第62师,苗秀霖任师长,后鲍汝澧任师长。1945年3月,该军参加了豫西、鄂北会战。同年9月该军番号被撤消,所辖第20师、新编第1师改隶国民革命军第10军,暂编第62师被裁减。1944年、1945年先后又隶属第三十一、第十九集团军,直属第一战区.1944年前辖第三十三、第一一七师,此后改辖第二十师、新编第一师、暂编第六十二师.先后参加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 1945年底第89军被撤消。抗日阵亡将士录-搜狐空间1938年2月由江苏保安团和警察队编成,韩德勤任军长.所辖2个师原来番号为第一八八、第一八九师,后改用原有的第三十三、第一一七师两个番号级职 姓名少将旅长 张能忍少将处长 陈师洛上校团长 刘振黄(第89军第33师第198团团长)上校科长 白振聲(黄埔八期,89军参谋处副处长,作战科长,;1941年3月21日殉国)金济平(1940年东台阵亡)上校参谋主任 李正道上校附旅长 鲁德昇(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步兵科)貴州興義上校团训 言长慕上校课长 许鐘靈中校团附 方猷(黄埔五期,33师197团团附,1938年11月阵亡)吴绍文(第89军第33师第198团团附)戴日鄰;曹古俊中校参谋 熊曙虹;张家均中校团附兼团指 左轩(第89军第33师第198团团附)二等军医正主任 程傅邦二等军需正军需 蔡克棟中校营长 许殷国;郭栋葵中校课长 周渠少校团附 林定国(117师701团少校团附,1938年11月阵亡)陈作舟;顾景武;熊维华少校团指 汪宝珣少校营长余声清(第89军第33师第198团营长)李烈武;虢维亚;张瑞祺;张志华;武荫堂;赵云鹏;冷辅名;郭明志;王绍周少校营长兼连长 徐良三等军需正军需 宋问渠 顾滌心三等军医正主任:刘道隆(1938年11月阵亡)张瑞琪少校参谋 陈允上尉营附:杨风;贾新發;窦崇文;庞克家;赵修伦;张祥忠上尉连长:马永宽;洪正識;许振国;戴堯天;高孝甲;王礼纲;胡斌;惠林书;邵有林;鲁祥;于六江;邢梅生;吴光元;方应元;潘锦福;黄汉者;黄光明;水易佳(第三十三师七○一团一营一连连长);刘雪非;张振兴;王金波;张明焕;罗钝镒;刘超;徐文浩;童英;乐信诚;余勋;雷振寰;陈国琛;婁志成;杨奇琳;方明光;向振英;黄金山;王立珍;娄魁武;邵旭辉;朱鑫泉;刘鹤翔;徐鸿如;傅朝栋;花彭祥;刘盛光;傅仲?;周先藻;王培荣;陆宇塵;梁永康;华殿元;刘焕文;上尉书记:陈伯復;罗振五上尉连指:高篆;郑六平;程炳棍;上尉干事:俞永川;上尉参谋:范霑中尉排长:郭德?;?;商秉信;嵇中;李兆才;焦正清;田长福;杨光瑞;荫祥兴;刘金泉;姜玉合;张金;韩再如;游佩琪;陈耀?;梁玉屏;王盛元;张明鉴;郭宝珍;丁斌;赵景之;周长勋;孙字华;马永胜;周志明;朱凤德;马飞龙;赵?;张怀仁;禹克明;王泗胜中尉参谋:阮茂如;中尉连指:黄鳞书;姚克熙;朱?任;杨勤耕;二等军医佐司药:武金堂;二等军需佐军需:郭世祺:少尉排长:陈世昌;高锡环;向清之;吴得胜;周湘;吴凤亭;刘庆林;唐?法;刘玉;?海潮;王玉亭;史石君;孙守现;朱秀邦;陈声福;李世昌;魏照明;程武;郭清林;王问樵;柳耀青;姜恩鸿;高孝荣;范文存;沙金鑫;戴心田;王锡文;郑之峯;华炳五;王立岗;黄大金;魏裕楷;朱长春;张道生;臧其珊;李志平;葛寿山;长贵;胡秉动;郝世昌;王克玉;郭振禄;吴怀礼;杨永胜;赵立志;范维新;王文樵;少尉附员:王广松;姬维润;陈光武;陈贵少尉见习:殷文康;张继英;徐兆彬准尉特务长:顾极儒;秦光中;史桂新;胡福五;赵绍斌;刘玉智;准尉司书:洪维亚;刘怀玉准尉司号长:赵得陞;准尉见习:沈潮發冯兴贤师长(1901—1941),字俊杰,巨野县营里镇冯楼村人,抗战英雄,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冯玉祥部二十六军副军长。1917年到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当兵,历任班长、排长、手枪队长,参加了“北京政变”。1927年春,参加西北军北伐时,任营长。跟随冯玉祥将军先后参加了陕州、观音堂、洛阳等战斗,因军功升任团长。1930年参加蒋冯中原大战,冯兴贤出潼关讨伐蒋介石,在进军途中升任第四师十一旅旅长,于蒋军战于南阳、商丘等地。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下野,原西北军葛云龙、冯兴贤等部被改编为第三十三师:师长葛云龙,副师长冯兴贤,辖鹿文彬、冯兴贤(兼)2个旅。1933年1月26日,葛云龙因“剿匪”作战不力被免职,冯兴贤任师长并兼旅长。该师原属第二十二路军节制,后调至湖北,隶属驻鄂绥靖公署,进攻红军。1935年4月13日,冯兴贤任陆军少将。抗战爆发,冯兴贤率军北上大同,南下上海,多次与日本侵略军交锋。在上海与日军浴血奋战,所部9700名官兵几乎伤亡殆尽,冯兴贤也身受重伤,多亏冯玉祥将军派自己的专车接回治疗。但是竟有人上告他临阵逃脱,要以军法处治,又得到冯玉祥将军等据实上电,才得以免纠。上海之战后,任二十六军副军长。1938年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39年兼任陕甘宁豫抗日部队检点主任。终因军旅劳累和伤病,1941年病逝于河南洛阳。.赵定昌师长1924年初赴广州,任江防司令部中尉差遣。同年春由滇军第二军中将参谋长李伯英及广东江防司令部司令官徐德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及介绍加入国民党。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征何北伐战争,任军校教导团第一团排、连、营长,国民革命家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中校营长,上校团长。1927年7月调任第一军第一独立团少将团长,驻防松江,兼任沪杭铁路警备司令。1928年10月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从武官。1929年6月任第八旅少将旅长。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少将秘书,庐山中央训练团全国党政人员训练总队少将总队长。1936年任陆军第三十三师中将副师长,驻防湖北大冶、阳新。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升任师长,1938年任第十一预备师中将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40年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1945年赴缅甸仰光侨居。1948年秋应周恩来、陈赓之邀,潜返昆明从事上层“策反”工作。中共新政权成立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著有《血战上海老人桥》等。第三十三师中将师长,89军副军长贾韫山1919年受江苏国民党元老刘云昭、顾子扬影响,参加国民革命,被选为铜山县学生自治会会长。后任江苏东海县警备营录事,福建陆军第四团二营司书,三营代理军需长,铜山县棠梨乡第二十二初级小学校长。1923年5月由顾子扬介绍在徐州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江苏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刘云昭、顾子扬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江苏省保安第四团团长,江苏省军管区政务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战区江苏保安第二支队司令。第八十九军九十七旅少将旅长,第三十三师师长。1939年7月授陆军少将,任第八十九军中将副军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军事厅长,江苏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江苏省保安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江苏省保安副司令,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副主任委员兼党政军联合办公处特别党部书记长,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教务委员,“国防部”史政局专门委员。1980年11月1日在台北逝世。第33师师长孙启人,少将军衔早已戴腻,每每与翁达一起开会,他就妒为中烧,早想露两手晋升个中将。所以,这次黄桥战斗他格外卖力。33师突破东门时,他亲自给韩德勤打电话邀功,韩德勤向他封官许愿,说战后提升为第89军中将副军长。可是不过20分钟,孙启人的队伍就被反击出来。 陶勇指挥部队把反击变成追击,按照预定部署,除留第7团5个连的兵力扼守黄桥外,主力全部出击。第3团和从江南回援的老4团第3营,奋勇当先,猛打猛冲,与兄弟部队一起,把第33师打得溃不成军,死伤无数。师长孙启人落得个当俘虏的下场!独立第6旅全部被歼!第33师师长被活捉!陈、粟部队越战越勇。战斗开始时,陈、粟的兵力3个纵队也只有7000多人,经过激战伤亡减员,已不足6000人。但人少士气高,各个纵队奋勇前进,所向披靡。韩德勤的部队越打士气越低。翁达旅被歼,各路将领不寒而栗,33师覆灭,更使他们吓被了胆。第89军军长李守维,开始还想和新四军决一死战,但被重重包围以后,外部援兵上不来,内部官兵无斗志,也只好突围逃跑。过河时,李守维被挤倒在水中再也没有浮上来!卫生队的女兵们活捉了33师师长孙启人。孙启人被押到黄桥后,对粟裕说:“我以前看《霸王别姬》,但并不理解"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今天我尝到了滋味,比那还严重得多……”黄桥决战自10月3日33师进攻开始,至6日结束,共歼顽军11,000余人。俘33师师长孙启人、99旅旅长苗瑞林、117师参谋长等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余名。主要缴获有长短枪3,9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还有大量的弹药和军需品。《1940年初,主持华中的刘少奇制定战略先集中发展苏北。3月5日,共军包围国民政府延川县政府,并将其抗日武装保安团缴械,随后中共派出萧华部,歼灭国府山东省保安第25旅。同年4月,中共乘胜追击,集结八路军精锐,袭击正对日交战之高树勋、朱怀冰及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部,并获得胜利。新四军也不甘示弱,于7月4日起发动对国军李明扬部的攻击。中共并形容此类对国军作战战果为“反摩擦斗争的胜利”。9月,协同新四军开辟苏北的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部)第一、第二支队和新四军第五支队,分别抵达涟水以北地区和大运河西岸,与新四军苏北部队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1940年,粟裕率领所部新四军进入苏北。当时新四军实行“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因蒋介石、顾祝同为新四军划定防区非常狭窄,不利新四军作战及发展。因此,新四军决定向防区外发展,1939年5月,陈毅派遣叶飞率领第六团赴国民政府所属江阴、无锡、常熟地区活动。陈毅、粟裕遂决定,陆续派遣部队北渡长江,向长江北岸发展。[2]:159-163经过几个月作战与发展,至11月底,新四军已有数支主力到达苏北,控制了长江渡口,新四军跨长江两岸,占据有利态势。[2]:164-166战役前奏双方摩擦八路军新四军在华中的发展,引起了国民政府的注意和警惕。随着新四军自西、南两面,八路军自北面逼近苏北,尤其是皖东的新四军正处于苏北国军与重庆后方的联络补给线上,使韩德勤感到莫大的威胁。1939年,韩德勤出动正规军包围突袭了进入本辖区内东海县的八路军独立第三团,杀伤该团团长以下数百人。同年夏,又围攻活动于高邮湖以北闵家桥地区的抗日游击队,惨杀该游击队领导人陶容以下数百人,其中大部是共产党员。当地的陈文部队发展到3000多人,是民间抗日武装。陈文仰慕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治军有方,遂派员与中共苏北工委取得了联系,主动请党整军。经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批准,委派苏北工委委员吕镇中及陈淦去陈部创办教导队,并建立了中共秘密组织。韩德勤因陈文屡不听调遣,仍在扩充部队并有投共之嫌,派主力八十九军突然将其包围,狠打一个星期,全部缴械或杀害,团长陈文也遭谋杀。1940年3月,韩德勤致电军委会称:“请严令各部队非经军委会、战区长官令准,不得自立名目,组织游击队。理由:查苏鲁豫皖边区一带,发现某军某支队名义之杂色军队甚多,到处收缴民枪,非法组织民众。”该建议得到国府军委会的批准并转各战区执行。半塔集之战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向前方将领发出《中央、军委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一)陈毅猛烈发展苏北,坚决肃清反动,坚决建立政权,扩大军队二万至三万,建立巩固根据地。其在江南者一直发展至淞沪、沪杭、苏嘉三路全线,并超过沪杭路直达海边,坚决肃清反动,坚决建立政权,并扩大军队三万至五万。……(三)胡服(刘少奇)直接指挥皖东斗争,将皖东全部、江苏一部化为巩固根据地,坚决肃清反动,坚决建立政权。四、五两支队应由一万扩大到四万以上,决不让任何反动派隔断我徐州浦口区域。……(五)彭雪枫部确实掌握新黄河以北(即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西起开封,东到海边,将此整块地区化为巩固根据地,坚决肃清反动,坚决建立政权,坚决不让任何反动派插入,扩大军队至四万。……”1940年3月,国军制定了《剿办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东段以南附近地区非法活动之异党指导方案》,计划由李品仙、韩德勤部进入淮河南北,将中共军队压迫到长江以南或伺机歼灭,以截断新四军与18集团军之南北联系。蒋介石虽然对八路军南下保持高度警惕,但是不赞成在抗战时期就和中共产生大规模冲突,只倾向小规模各个击破,于是修改方案,密令韩德勤“密着选编纪律严明、政治知识充实之众为机动小部队,各配属以优秀政工人员,派员统一指挥,预为充分之准备,先肃清运河以东之伪军伪组织后,相机迅速进入洪泽湖南北附近地区,与李兼总司令部队协力将伪军压迫于大江以南,或一举剿灭之,务截断南北伪军之连系。并侧重政治工作……”(《军委会对苏鲁战区指挥部署文电》(1940年),中国第二档案馆馆藏,中华民国国防部史政局战史编撰委员会档案,787-3518)接到蒋介石命令后,韩德勤部署117师刘漫天部3月底在本辖区内的天长、六合、盱眙等地攻击违令进入的新四军,并主攻皖东新四军第八支队领导机关驻地半塔集(注,半塔集在津浦路东属军委会划分给韩德勤的游击区域)。半塔集当时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双方兵力悬殊,半塔集坚守待援,十万火急。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之命,从江南刚刚过江、驻扎在江都吴家桥的挺进纵队在副司令叶飞率领下,日夜兼程,火速西进,前往增援。最终,在半塔集守军和挺纵援军的奋力反击下,国军的围攻被击溃,新四军在半塔集战斗取得胜利,韩、李军东西夹击聚歼新四军守军的计划失败。 在半塔集,叶飞见到了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双方进行了一次长谈,就苏北局势交换了意见。刘少奇指出:国民党顽固派已经确定要进攻新四军,顽固派既然来进攻,我们就有理由奋起自卫。他分析:八路军黄克诚部正在南下,已到达陇海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五支队在皖东的部署亦已展开;江南新四军也准备渡江北上。对苏北三而合围的态势已经形成。他希望叶飞在苏北担负起“引敌围攻、孤军坚守、待援歼敌”的任务。战前部署1940年4月5日,毛泽东于“发展华中根据地的部署”中认为:“华北日军占领区日益扩大,蒋介石企图划定华北为我两军(新四军、八路军)防区,我之斗争艰苦,不入华中(国军防区)不能生存。”1940年4月15日,毛泽东、王稼祥电令刘少奇、项英剿灭韩德勤的抗日部队:第115师彭明治、吴法宪支队约一万二千人,不日从鲁苏边出动,向北前进,估计约三个星期内外可与刘少奇方面配合夹击韩德勤。[3]:186粟裕率新四军进攻苏北和韩德勤发生过多次战役,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严重阻碍新四军发展。1940年5月8日,陈毅向中共中央报告:“解决苏北问题,应先向省韩(指韩德勤)下手。”1940年7月12日,毛泽东下令:一、为对付韩德勤的进攻,第一一五师彭吴支队约一万两千人,不日从鲁苏边出发,向苏北前进,约三星期内可与刘少奇配合夹击韩德勤。韩德勤是顾祝同唯一嫡系,受我打击后,顾有对我皖南、江南新四军采取压迫手段之可能,望项英准备应付办法。惟决不可先动手,应取自卫原则。二、左权、黄克诚率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一万两千人已从太行山出动,不日到冀鲁边境,随时可调至陇海路南与彭雪枫配合作战。[3]:1861940年7月,粟裕指挥新四军出其不意的渡过长江,一举消灭了黄桥的国军;国民政府中央于7月16日通过中央提示案。8月,国民政府参谋长何应钦电令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停止不法行动,苏北、山东并非各该军作战区域,“限于电到一个月内,全部开到中央提示案第三问题规定作战境内。”[4]1940年9月,中共得知国民政府第92军李仙洲企图以三个师援助已遭新四军打击的韩德勤,毛泽东立即下令八路军第二纵队杨得志急行军到新四军第四纵队彭雪枫所在地,115师第5旅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张爱萍所在地。9月3日,韩德勤集结李明扬、李长江、陈太运部和保安第三旅为右路军于姜堰,集结第117师(欠1旅)、独立第6旅(欠1营)、保安第一旅(欠2营)为左路军于曲塘,共同进攻营溪。9月6日,保安第一旅被歼灭2个团,进攻失败。新四军释放了该旅被俘副团长以下全部人员,确保了该旅在后来的黄桥战役中逡巡不进,中立观望。9月16日,作为报复,新四军进攻姜堰,次日即攻陷该城。9月30日,韩德勤集中其大部兵力,由海安、泰州等地分三路向黄桥前进。这时,八路军南下部队尚在老黄河一线,第五支队仍在运河以西,难以对苏北部队进行战役配合。经过审慎研究,为了赢得一举解决苏北问题的时间,新四军陈毅决心以劣势兵力在黄桥地区独立同韩部决战。粟裕协助陈毅具体组织战役并负责战场指挥,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歼击韩部。9月30日,新四军撤出姜堰,撤离前新四军通知非韩德勤嫡系的李明扬、陈太运前来接防,并送给陈太运一百多条枪,分化进攻黄桥的国军。撤离姜堰到达了新四军的底线,黄桥战役一触即发。新四军撤出姜堰后,粟裕亲临黄桥前线指挥战役,陈毅在黄桥以西约20公里的严徐庄“总领全局”。此役国军集结26个团3万余人,于9月30日出动,因受阻于暴雨,迟至10月4日开始进攻黄桥,新四军防守兵力为7000人。国军虽有战役发起的突然性(黄克诚部直至战役结束未及南下支援)以及总体兵力的优势,但战役指挥失当,兵分多路,直接进攻黄桥兵力不足,给新四军以各个击灭之机。此外,由于新四军战前的一系列孤立韩德勤行动,使李明扬、李长江、陈太运部以及部分非韩嫡系部队于战役中坐视韩部嫡系被围而不施救援。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提到,“我们的方针是"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计划以黄克诚部急行军南下救援陈毅粟裕,但韩德勤早有准备,于战前将老黄河等多条河流渡口船只全部烧毁破坏,严重迟滞了黄部南下进程,直至战役结束四天后才抵达尚距战场近80公里的东台白驹镇。毛泽东集中兵力防守黄桥的企图落空,陈毅粟裕部面临孤军困守的境地。国军部署是,以韩德勤部嫡系李守维89军、翁达独立第6旅为主力,分经营溪、古溪、祖师庙、加力(地名)进攻黄桥北面和东面;以李明扬、李长江、陈太运部为右翼,以5个保安旅为左翼,分别进攻黄桥以西和以南,并掩护中路军两翼安全。针对韩军进攻部署,粟裕认为,“一般作战原则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但此次实力较弱各路非嫡系杂牌军已暗中表示中立,先攻击之于政治不利,且即便杂牌危殆,韩德勤也必定不理会其存亡而是会以先尽力攻下黄桥为根本目标,故而首战应直指进攻黄桥的先锋韩德勤嫡系翁达旅,一旦翁旅被歼,各路杂牌必然不敢动作,且能予敌士气以严重打击。”据此,粟裕命大部主力在城外埋伏,仅以少部兵力守城。10月4日下午三时,翁达独立第六旅攻至黄桥以北2-3公里处,粟裕令第一纵队立即出击,以逸待劳,仅三小时全歼翁旅,中将旅长翁达自杀。此时国军第33师猛攻黄桥,几乎突入城内,但原定中路进攻的89军李守维部却未能在此时到达黄桥,原来正在行军中的李守维得知翁达正被围歼,惊恐之下,既不敢救援翁旅,又不敢继续向黄桥进发,反而命令所部原地构筑工事防守,致使三十三师的进攻功亏一篑。10月5日,已歼灭翁旅腾出手来的新四军各部包围33师和89军,当天歼灭33师,次日歼灭89军。至此,战局大势已定,为免更大损失,国军残余各部当即撤离战场。此战,与新四军早已暗中输款的李明扬、李长江、陈太运部毫无损失。计从10月3日至10月6日,粟裕指挥新四军经过多次战斗,共歼灭国军主力12个团,保安第十六旅全部,保安第三旅、保安第五旅各一个团,共计一万一千余人,国军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及旅、团长数人阵亡,俘虏国军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九十九旅旅长苗瑞林、一一七师参谋长等师、旅、团军官30余名,下级军官600名;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及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新四军取得胜利。[2]:186新四军乘胜追击,进占海安、东台等地并重占姜堰。十月十日,新四军苏北部队前锋与南下八路军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县之白驹镇。韩德勤率余部1000余人向兴化撤退,新四军追至东台即因“政治原因”放弃继续追击。影响和后续1940年4月1日,毛泽东派出119师、120师及徐向前部以主力南下华中开辟新的根据地,另派一部支援新四军反顽。[5]:P238黄桥战役使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站稳了脚跟。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何应钦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皓电:先前八路军徐向前于8月14日偷袭国民政府山东省政府所在地鲁村,扩展地盘,影响抗日行动)后面的新四军陈毅及管文蔚部,于7月擅自由江南防区渡过江北,又偷偷袭击江苏省政府韩主席所属陈泰运部。并切断国军江南江北补给线。统帅严令制止,仍顽不遵命。复于10月4日,向苏北朝鲜主席猛攻,韩部独立6旅16团韩团长遇害,5日又攻击89军掳去第33师师长孙启人,旅长苗瑞体以下官兵数千人,并导致89军军长李守维“冲入水生死不明,经查苏北、鲁村均非十八集团军与新四军作战区域,各该军竟越境进攻,似此对敌寇则不战自退,对友军则越轨以相侵,对商谈后提示方案则延怠不遵,而以非法越轨视为常事。……”[5]:266-271页1940年11月4日,毛泽东致电新四军将领,要求他们学习陈毅在黄桥战役中分化、瓦解国军抗日部队的经验。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投降挽救时局的指示”,反过来指国民党挑起摩擦的投降活动、亡国活动。国民政府何应钦、白崇禧希望和平解决,再发齐电:第十八集团军自抗战以来,即列入第二战区之战斗序列,新四军自成立之初,即列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均各有指定作战目标与作战地境,此擅离规定之战区,夹击苏北之友军,究系遵何命令?……利用中央一再优容爱护之厚意,冀逐渐扩充而一气贯通晋、冀、鲁、苏,完成其外线长蛇之势,又无与敌寇纠缠之劳;驯至师行所至,见敌则避,遇友则攻,……故一面兄等部队方庆握手苏北,渲染百团大战之时,一面敌人横断河北之德石铁路,自本年6月中旬动工,未受丝毫障碍,竟得迅速庆祝通车……大公报》对皖南事变的真相及其来龙去脉报导:军委会通令:据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电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违抗命令,不遵调遣,自上月以来,在江南地区,集中全军,蓄意扰乱战局,破坏抗日阵线,复于本月四日袭击第四十师,乃为紧急处置,将该军解散编遣,军长叶挺就擒,交军法审判,副军长项英在逃,通令严缉”云云。这一件事,甚使国人震惊,而尤恐牵动抗日大局。就我们所知,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并非突然而来。据何参谋总长白副总参谋长致朱彭叶项的皓(一九四零年十月十九日)电谓:“苏北方面,新四军陈毅管文蔚等部,于七月擅自由江南防区渡过江北,袭击韩(德勤)所属陈秦运部,攻陷如皋之古溪蒋霸等地后,又陷秦于黄桥及泰县之蒋堰曲塘,到处设卡收税,收缴民枪,继更成立行政委员会,破坏行政系统,并截断江南江北补给线。统帅部虽严令制止,仍悍不遵命,复于十月四日向苏北韩部猛攻,韩部独六旅十六团韩团长遇害;五日又攻击八十九军,计划去除该军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旅长苗端体以下官佐士兵数千人,五日晚又继续袭击,致李军长守维翁旅长秦团长等被冲落水,生死不明,其他官佐士兵遇害者不计其数。现韩部已继续撤至东台附近,而该军尚进攻不已”云云。这种自乱阵线、袭攻友阵的行动,依军纪,本应予以制裁,而统帅部初未采取断然处置,若在一般军队必不能邀此宽典。新四军北移之命,曾经延展一个月,迄最近展延之期亦已逾过,在中央规定的路线上曾有该部的辎重及政治工作人员渡江北移,而该部大队则不北而南,更于途中袭击四十师,因此乃有解散编遣的紧急处置。以上所述,是此次新四军事件的综合经过。这事实,至为不幸,《大公报》的这篇报导,道出事变真相的前因后果,当总参谋部向延安反映新四军问题时,并不知道,新四军执行的正是延安的命令。所以,《大公报》记者亦曾感慨说道:到二十五年冬西安事变以后,共产党取消了建制,共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军令统一了,最高统帅权确立了,国家的统一规模才算告成。我们必须切记,国家这点统一规模,是经过二十八年的内战,流了无量的血,付了无数的牺牲,才产生出来的。我们更须切记,假使我们国家没有这点统一的规模,我们根本就没有发动这次民族自卫战争的资格。这样艰难得来的国家统帅权,我们全体国民必然要坚持拥护,业已统一了的国家,我们全体国民必不让它分裂!《大公报》记者评论说: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华北、华中两支独立的军队,配著他们的边区政府、抗币、共产党旗、国际歌……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若干友邦人士从重庆飞向延安,乃有“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之感。姜云清少将副军长兼33师师长(国民党少将)1926年1月军校毕业后曾任第2师下级军官。1929年9月升任第2师(师长顾祝同)第6旅(旅长柏天民)第11团(团长王仲廉)第2营上尉营附。1932年8月升任第2师(师长黄杰)第6旅(旅长罗奇)第11团(团长邓仕富)第2营少校营长。1934年10月升任第4旅(旅长郑洞国)第8团(团长李忠)中校团附。1936年11月调升江苏省保安第4团上校团长。1938年2月所部改称第33师(师长贾韫山)第97旅(旅长曹滂)第194团,仍任上校团长。5月升任第97旅(辖两团)少将旅长。1939年7月升任第33师(师长孙启人)少将副师长兼第97旅旅长。1940年10月6日代理第33师师长。1942年8月1日实任第33师(辖两旅)少将师长。1943年5月18日升任第89军(军长顾锡九)少将副军长兼33师师长。1946年1月所部裁撤后离职并均退为备役。后事不详。第33师师长段海洲对于一名“党国”军人来说,出身是极为重要的。比如出身黄埔又毕业于陆大的往往前途无量,如果再加上一个浙江籍贯那就更为发达了。而对于那些出身杂牌的,比如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或者那些西南地方军阀的军人来说,仕途就未免那么一帆风顺,这就更别提非军校出身的人了。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偏偏就有那么一位非军校出身、依靠六个人起家,并且一度当过八路军旅级干部的文化人,依靠自己的奋斗成为了国民政府正规军的高级将领,最后还以起义将领的身份得以安享天年,实乃奇人也。他,就是段海洲。段海洲,1909年出身于河北省安平县的一户地主家庭。这位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少爷在考上了位于北平的民国大学之后,逐渐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于是从子承父业的封建思想一转而成为从军报国的热血青年。就在他毕业那年,石友三正好在河北邢台创办十三路军干部学校。也不知道当时段海洲是怎么想的,放着好好的中央军校不考,偏偏选择这个干部学校。以大学生的身份来说,段海洲受到了校长石友信的青睐和照顾,这也使段对这位校长十分尊重。多年之后,两人虽曾一度站在敌对的立场上,段海洲对校长也是礼让三分。段海洲在干部学校学习了还没到一年,就碰上了他的总指挥石友三叛变了。可悲的是,这次轰轰烈烈的叛变仅仅过了7天便土崩瓦解。石友三只身下野,他的校长也只能解散学校,追随大哥而去了。离开了干校的段海洲一时没了去处,他的身份是叛军,再去考中央军校?那就是找死了,无奈间只得返回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机会是会来临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这不,随着1937年抗战的全面爆发,段海洲再次有了报国的机会。他与同乡的5位好友经过商议,决定自行组织义勇军参加抗战。在这6个人里,段海洲受过一些军官养成教育,有两人当过旧军队的低级军官,这就构成了一个小规模部队的基础。紧接着,段海洲到处托关系,在弄来了9支步枪后竖起了抗日大旗。一个星期内,陆续的有30来人前来报名,这其中有学习过功夫的农民,有师范学校的学生。段海洲便将这些人分编为2个中队,终于将“抗日义勇团”组建起来了。随后段海洲又在老同学侯如墉的介绍下,与驻石家庄的国府特派员潘佑强取得了联系,并且得到了3支手枪和200元纸币的“军饷补给”。部队是成立了,但是没有战斗力。人家正规军在日军面前都是不堪一击,何况这支只有30来人的游杂?于是段海洲一面要中央委派的参谋长帮助训练部队,一面继续招募兵员。为了能迅速壮大部队,段海洲决定由政治部主任张国法来解决兵源问题。这位张主任还真不负段团长之望,他带着几名宣传员走县串乡到处游说,开口民族、闭口国家,讲到激动时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感动的周遍乡邻纷纷响应,还吸引了一支掉队的正规军来参加队伍。这支正规军有7名士兵,段海洲全部委任为小队长,并让他们协助参谋长训练部队。逐渐的,段海洲的义勇团由6个人发展到了60余人。有了一些底气的段海洲决定向当地的乡亲显露一手,他不顾参谋长的反对,首先选择了位于武强县的一个日军中队作为目标。段海洲认为,当这个中队派遣士兵在沧石公路巡逻时发动突然袭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弄不好还能抓到几个日军呢。抓日军俘虏这是连正规军都做不到的事,如果让他段海洲做到了,那可是大功一件啊。可结果是日军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当他的部队刚进入伏击阵地时就遭到了几卡车日军的进攻。损兵折将自不用说,段海洲是被打的彻底没有了脾气。他终于知道日军不是那么好惹的了。受到打击的段海洲决定不再贸然出击,先把部队训练好再说。当日军奉命移防后,段海洲带着已经发展到300来人的义勇军一举突入武强县,击溃了当地伪军,还缴获了几门迫击炮和轻机枪。武强县的光复,使段海洲的名字响遍了冀中,踊跃报名的参军者陡然间增加一倍,其中不乏带枪带马来参加的,甚至连冀县的三百多民团也来参加了义勇军。段海洲还利用其中一名曾经在兵工厂做技术工作的参军者搞起了兵工厂。半个月后,这个小规模的兵工厂已经开始制造地雷、迫击炮弹和手榴弹了。到了1938年初,段海州的部队一跃成为河北地区几支游击部队中实力最大的团体,拥兵3400余人。这个时候的段海洲,已经不安于武强一县之地。他以原冀县民团的300余人为基础进入冀县开展游击,另以一部在献县至交河的公路上袭击日军补给车队,使日军驻献县的部队得不到补给,被迫撤军。献县于是进入了段海洲的势力范围,他的部队也一下子暴增到6000余人。随着段海洲势力的坐大,逐渐受到了周围游击部队的注意。先是受中央正式委派的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派人联系收编事宜,被段海洲断然拒绝。毕竟这支义勇军在官方备案中有还有着别动军第15支队的番号,张荫梧对于段海洲的拒绝还不便动粗。但是另一支实力雄厚的游击部队就不那么买段海洲的帐了。这支部队的司令名叫赵云祥,原是29军教导队的副队长。29军放弃平津后,赵云祥带着教导队的部队官兵在河北拉起的抗日大旗。由于是正规军发展出来的部队,段海洲的义勇军不管是在战斗力还是在战术上都打不过赵云祥。而赵云祥在收编段海洲的计划失败后,便对段部发起了进攻,段海洲连战连败,就连刚取得的献县也丢了。正当段海洲陷入战败的苦恼之际,邻县的南宫开来了一支八路军。段海洲在北平读书时,就对共产党有着好感。这个时候又受到了部队中共产党员的劝说,便决定率领所部参加八路军。这一举动受到了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的热烈欢迎。同年5月,段海洲的“抗日义勇团”在南宫县正式改编为第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由段海洲当司令员,八路军派遣的李聚奎当政委。段海洲将部队分编为3个团,另编1个教导大队、1个警卫营和1个迫击炮连。段海洲由一名地方武装的指挥官一跃成为了八路军的旅级干部后,使赵云祥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赵甚至还派人找段海洲解释“误会”,希望两军今后能友好相处。毕竟对于赵云祥来说,八路军可不是那么好惹的。赵云祥不惹他了,可段海洲还是“闲”不下来,让他犯愁的事情又来了。原来他当年的老校长石友信跟着他的哥哥石友三也在河北发展起了自己的武装,并且还获得了军委会颁发的正规军番号。这石友三起初还能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甚至邀请八路军派人到他部队做政治工作,但是渐渐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终于酿成了“摩擦事件”。既然已经从朋友变为敌人了,那自然不用留下情面了。于是石友三利用石友信当过段海洲校长的身份,去拉拢已经拥兵1万余人的段海洲“归队”。这么一来,段海洲为难了。对于段海洲来说,校长的邀请不能不接受,但自己毕竟是堂堂八路军的旅级干部,就这么走了,实在对不起扶助他的八路军。此外他参加八路军后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等高级将领也十分厚待于他,这就更不好意思脱离八路军了。权衡再三,段海洲在奉命率部进入豫北后借口眼疾复发,跑到南宫县的129师师部休养去了。我不带部队总行了吧?段海洲可能把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当他的眼疾痊愈之后,又想起了那支当年由他一手组建起来的部队了。但是部队在豫北,自己在冀中,两地交通不便,中间又有日伪军隔断,要想返回部队谈何容易。就这样消磨了一个月,失望之余的段海洲最终决定回家“静养”。回到家乡后的段海洲并没能得偿所愿。因为他回家之后,那些当年在义勇军加入八路军持反对态度的“旧部”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段海洲重竖大旗,再建部队。这时又碰上段的老同学王文瀚也派人来联系段海洲,说是自己在冀东拉起了一支部队,但能力有限,希望老同学能帮助指挥,自己愿当副手。这样一来,段海洲的心又活了起来,随后他写了一封“请假信”派人送到129师师部,正式脱离了八路军。段海洲重新拉起部队的消息传到石友三那里后,石再次派他的弟弟友信以校长的身份拉段入伙。于是段海洲在老校长的一番言辞恳切的“教诲”之下被改编为第69军教导师第2团,段任团长。就这样,段海洲从一名八路军的旅级干部变为一名国军正规军的团级干部了。段海洲在当了国军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身为39集团军总司令的石友三虽然趾高气扬的和八路军翻了脸,可他的部队实在不经打,几番交手,死的死,伤的伤,段的教导第2团也从一开始的1000人被打到500来人。段海洲很失望,他后悔当初离开八路军的冲动之举,但木已成舟,也只能跟着石校长走一步看一步了。段海洲消极,可他的总司令石友三还是很积极的,甚至积极到联合日军一起打八路的份上。结果被部属高树勋逮捕活埋,而段的老校长石友信也因奉兄命与日军联系的罪名被逮捕枪决了。事情发生后,曾经在干部学校当过石友信副手、现为集团军独立旅旅长的孟昭进首先高喊“为石校长报仇”!口号一出,曾在干校当过学生的干部们纷纷响应,而其中带有一团人马的段海洲自然成了干校学生的“杰出代表”。就这样,“复仇者”们以孟昭进为主,段海洲为辅,和“凶手高树勋”打了起来。孟、段联军和高树勋部的混战已经使整个39集团军内部陷入极度混乱,这个时候做为69军继任军长的毕泽宇又插上一脚。原来这位新上任的军长急于坐大自己的势力,企图以报仇为名,帮孟、段联军将高树勋打跨,乘机收编高部。可算盘也有打错的时候,181师师长米文和不买他的帐,仗打起来后不出一兵一卒,“复仇部队”最终被高树勋打跨了。段海洲见无出路,便带着自己这部分人马投靠了孙良诚的部属王清翰,所部被改编为独立第4旅第2团,仍旧官拜团长之职。段海洲有了去处,其他几位“合伙人”的出路也是各有千秋。孟昭进的部队在被高树勋打散后只身跑到重庆,被老长官冯玉祥保送陆大,1948年以第2绥靖区独立旅旅长的身份跟着吴化文起义,摇身一变成了人民解放军第35军的副参谋长兼特务团团长。1985年在邹平病逝;毕泽宇带着教导师残部于1941年被日军包围在甄城,在部属文大可的鼓动下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毕泽宇逃过了审判,还当了一阵子哈尔滨特别市的市长。1968年在台湾去世。那个极力想当汉奸的文大可在如愿后残杀抗日军民数千,1950年被朝城县政府镇压。而那位坐山观虎斗的米文和则在在战后收编了独立旅和教导师的大部分官兵,自己当起了69军军长。后来在淮海战场被解放军俘虏。1970年死在了监狱。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段海洲也算是有了一个归宿,可老天似乎总和段海洲过意不去。段没想到两年之后,他的上级王清翰跟着孙良诚也投靠日本人了。这要说和八路对干还行,可要让他当民族罪人,这不是开玩笑的。于是段海洲和第3团团长孙兴斋一合计,决定脱离王清翰,重回国统区。两人的部队被改编为冀察战区第1游击纵队,由段当司令,孙当副司令,所辖2个团的团长由两人分兼。又过了1年,段海洲带着部队投靠了泛东挺进军司令王毓文。这王毓文为汤恩伯的嫡系将领,段海洲这下总算是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了。果然不出1年,即1944年2月,段的游击纵队又被改编为第33师,一转眼又成了国民政府的正规军,而且这个师的番号既不是“新编”也不是“暂编”。也就是说,他的部队非但不用担心被裁,而且能享受正规军的待遇,他自己也名正言顺的当上国军的少将师长了。至此,一个在1937年还只是带着6个人的小人物段海洲,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越过那些出身正规军校的同僚们,成为了国军的高级将领。段海洲乐呵呵的,他的部队也是欢腾一片。可33师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不是和日本人打仗,反到是和新四军干起阵仗来了。段海洲不愿意,但也没办法不去执行这个命令,只得跟着军长王毓文“献丑”去了。同年8月,33师被新四军彭雪枫的部队打的东逃西窜,不但段海洲没了脾气,就连在汤恩伯面前夸下海口的军长王毓文也不敢出声了。不过上级领导好歹是给了段海洲一个“安慰奖”,授予他四等宝鼎勋章。而堂堂的国军第33师就这样窝囊的盼到了日本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那一天。抗战胜利了,段海洲终于出了头,他的部队是第一支奉命开赴徐州受降的部队。在那里,33师得到了充分的补给,就连装备也改用起日械来了。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1945年9月,段海洲的33师奉命挺进山东。又过了1个月,在临城和新四军发生了冲突。当时段海洲所在的97军势单力孤,被迫退入临城坚守待援。这抗战胜利才2个月,段海洲又被老对头打的没了脾气,这火窝的真是没话可说了。从11月开始,临城外围的枪炮声此起彼伏,用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来形容毫不为过。当友军的凤凰山阵地丢失后,段海洲曾派了1个团配合反攻,结果又是灰头土脸回了临城。总算是他的97团在一次出城抢粮战斗中夺得大量粮食,替段海洲稍微长了点脸。1946年1月,在临城的国军和共军同时收到了停战令,使得段海洲长出了一口气。可这口气才喘了半年,内战又爆发了。本来还有点自由的33师,又被新四军给包围在临城之内继续窝囊着。就这样,33师终于熬到了11月新四军撤围的那一天。段海洲则以防守临城有功,被国民政府授予四等云麾勋章。此后段海洲带着部队辗转武汉长沙,没打过什么大仗,总算是过了一段“太平日子”。仗是不用怎么打了,可他的部队人家眼谗啊。这不,新任军长蒋当翊才到任不久,就给33师来了一次大换血。段海洲的3个团长被撤换了两2个,剩下那个也是明哲保身,不敢多说。到了1948年12月,已经无法掌握部队的段海洲终于被军长蒋当翊“保升”为副军长了。被架空的段海洲装着一肚子怨气找来了原来在33师当过参谋长党建国。两人一合计,决定向中共靠拢。段海洲还通过多年来长期做他思想工作的中共地下党的联系,接受了江南地下军第7师师长的职务。而党建国也在段海洲的安排下重新回到33师准备起义事宜。可惜党建国办事不周,只是将33师师长莫国璋活埋,自己带着师直警卫营参加解放军去了。段海洲在知道党建国没能拉起33师后,自己也无脸再拿着地下军师长的职务去解放军那边。于是带着妻儿辗转跑到重庆,最后在那里参加了起义。成为起义将领的他于五十年i代初转业到万县,先后当过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和县民革副主任。于1990年走完了他的一生。第33师少将师长莫国璋(1904—1949)生于1904年9月29日(清光绪三十年八月二十)。湖南益阳人,原名莫国章。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28年5月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征募处(主任邓毓玫)第6区(兼主任黄维)第6分区上尉主任。1933年9月出任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主任祝绍周)军官训练班第1总队(总队长章履和)第1大队(大队长李士奇)第4队中校队长。1935年6月22日叙任陆军步兵少校。1937年5月15日晋任陆军步兵中校。12月升任中央军校第一分校(主任祝绍周)第十四期第4总队(总队长李强)第2大队上校大队长。1938年12月调任第一分校(主任钟彬)第十六期第10总队(总队长李洁)上校总队附。1939年3月调任第24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李洁)第1团上校团长。1940年12月调任第91师(师长王毓文)补充团上校团长。1942年10月升任第91师(师长全瑛)少将副师长。1945年10月调任军政部(部长陈诚)第17军官总队(总队长陶柳)第2大队少将大队长。1946年11月调任整编第33旅(旅长段海洲)少将副旅长兼第97团团长。1948年9月整33旅改称第33师(师长段海洲),改任少将副师长兼第97团团长。12月15日升任第33师(辖三团)少将师长。1949年5月13日在湖北华容被兵变部队枪杀。第一一七师张庆余师长1937年7月28日午夜,与第二总队队长张砚田、保安队教导总队队长沈维干率部起义,捣毁汉奸政府驻通机关,活捉汉奸政府主席殷汝耕,击毙日军驻通特务机关长细木繁,给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以沉重打击。29日,其率部向北京宋哲元部队转移,不意遭受日军突然截击,部队化整为零赴保定。后经石家庄,南下开封。不久,他被蒋介石召赴南京,委以军政部开封第六补充训练处处长,后易任九十一军副军长、国民党军委会参议等职。因不满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忿郁成疾,于1946年退役居于天津。1963年9月18日病逝,享年68岁。通州事件1937年通州事件始末:1937年七七事变后7月下旬,日军从华北撤侨的列车经过通州时被当地军阀部队(应该是一支土匪部队,先被日军收编为伪军,后来又出其不意“反正”抗日,袭击日本的后勤部队)攻击死伤严重,上百日军士兵被杀后肢解,女人被先奸后杀。后被日军中国驻屯军的部队营救出少数几人。日本将此消息返回国内,全国“群情激愤”,一致要求“增兵华北,惩罚暴支”在几本日本人写的替南京大屠杀翻案的书中,对此事进行报复也是他们进行屠杀的“原因”之一。通州事件是什么时候?7月29日,这时候日本早已调兵完毕,北平都要沦陷了,看过时间会倒转的,冀东保安队虽是伪军,出身土匪还真的不多。我看过日本人在战时写的关于通州事件的资料,认为责任应当由空军(陆航)来负,因为引起通州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是日本空军轰炸了保安队(日人称为误炸),当时通州约有日军300人(绝非什么后勤部队),连同日侨、浪人等约六七百人,一小部突围成功(也不是什么驻屯军救出来的),被杀者约五百人,至于“对此事进行报复也是他们进行屠杀的"原因’之”云云更是胡说八道,日军人向来是“南京大屠杀之虚构”就我以前看到的英国人的资料,据说在通州事件中被杀的日本人没有一个是全尸的。在北京文史资料上查到的:通州伪保安队起义1937年7月27日,日军向驻通州附近的中国部队二十九军发动突然袭击。埋伏在通州旧城南门外的伪军保安队没有执行日军的部署,按兵不动。残忍的日军轰炸了保安队的驻地,激怒了本不甘心事敌,早有起义准备的保安队,在张庆余等领导下,于1937年7月29日发动起义。他们捣毁了日伪机关,逮捕了殷汝耕(起义部队转移时殷逃跑)等一批汉奸,处死了500多个日本顾问、官兵和日韩浪人。下午,起义部队在指挥部驻地北关吕祖祠集结,向京西转移。这次起义不仅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也宣告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彻底垮台。日本人被杀得很惨,士兵被杀后肢解,日本侨民妇女被先奸后杀,有的被肢解。l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向宛平县城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抵抗,于是爆发了全国抗日民族战争。7月27日凌晨三时许,侵华日军和通县日军守备队突然向驻守在通县新城南门外(今通州粮食加工厂址)29军143师的一个营发动进攻,这个营的官兵奋力反击,杀伤日军百人,然而,埋伏在旧城南门及东总屯担任截击任务的伪政府保安队,并没有截击突围转移的29军部队,只是对空鸣枪,打炮,佯装阻击撤退的29军,同时在双方激战中也没有给日军任何支援。狡猾的日本特务机关长细木繁对保安队产生了怀疑。27日上午9时左右,日军实施报复行动,派飞机12架狂轰烂炸旧城南门外保安队营地,致使保安队10余人伤亡。保安队广大官兵愤愤不平,难咽这口屈辱气,保安队第一总队队长张庆余立即把第二总队队长张砚田及教导总队沈维干找来密谈:“城南的战斗和日机轰炸教导总队营地,已经激起保安队官兵的义愤,我们怎么办?”张庆余首先征求二人的意见。沈维干说:“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依我看,现在就可以动手。”张砚田有些顾虑:“我们的行动已经暴露了,日本人已有了准备,动手以后再同29军接应不上,全军就要覆没。”沈维干对形势又进行了分析:“现在官兵的抗日义愤实难抑制,与其抑制,不如顺水推舟就此起义。”张庆余说:“先观察一下日本人的动态再定,你们看怎样?”28日下午,张庆余在“自强社”门口遇上了细木繁。细木繁质问道:“张队长你怎么槁的,为什么没有把29军截住?”张庆余觉得一个堂堂的中国人被日本人如此训斥,是奇耻大辱,他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愤怒,说:“我保安队是维持治安的,不是打仗的,我管不着!”“我撤了你!”“我是中国人任命的,你细木繁算个什么东西?”两个人互不相让,同时拔出手枪,怒目对视,直到有人上来阻拦劝解,两人才不欢而散。事后张庆余、张砚田、沈维干秘密集合,认为事己至此,不能坐以待毙,应该尽快采取行动。于是,决定28日夜12时举行保安队武装起义。起义指挥机关设在县城北关,规定以午夜进攻日军兵营的枪声为起义信号,兵分三路同时行动。午夜,起义的信号枪声大作。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长官公署和其他重要机关。殷汝耕听到枪声,连忙呼唤卫队长,卫队长早已被起义部队架到了指挥部。殷汝耕听无人应声,便藏身柜顶。起义部队官兵迅速扑进殷汝耕的卧室。但见被单。衣服散落在地,不见人。厕所、壁厨、立柜都搜尽,还是找不到人。从厢房搜出一个仆役,逼迫他交待殷汝耕的去处,仆役不情愿地指向柜顶:“长官您出来吧!”此时,殷汝耕吓得屁滚尿流,浑身筛起糠来,哪里还能动弹?几个保安队士兵上去就粑殷汝耕拽了下来。随后,将他押解到北关吕祖词指挥部监禁起来。激战进行6小时,直打得东方的太阳火样红,共歼灭日军官兵500余人。第一总队日本顾问渡边少佐、教育厅顾问竹腾茂、宪兵队长何田、通县顾问申茂及冀东银行行长等均得到了与细木繁同样的下场。同时,捣毁日伪组织各机关,烧毁了日军守备队火药库。当夜,驻顺义保安队苏连章团根据张庆余指令,举行起义,歼灭日军200余人,于29日上午10时开进通县,与通州起义队伍汇合。时近中午,日军派飞机20余架轮番对通州城轰炸,起义部队伤亡甚重。张庆余得知形势危急,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分成两路向平西方向转移与29军汇合。当起义部队行至北平安定门与德胜门之间时,突然遭到日军截击,押解汉奸殷汝耕的士兵被日军冲散,殷汝耕乘机脱逃,被日军劫走。随后,有装甲车20余辆掩护日军截击起义部队,保安队教导总队长沈维干、区队长张会明困带队突围相继阵亡。危难中张庆余下令化整为零,分头突围,经门头沟奔保定集合。“当行至中途,竟被孙殿英部(国民党军)截击缴械……待余剩4000官兵徒手步行到保定集合时,仍请求向孙殿英索还武器,要求开赴前线,力国杀敌。”8月10日,因通州保安队起义,殷汝耕被迫“引咎辞职”,经他一手策划成立的卖国政府也被迫迁往唐山。第一一七师刘漫天师长(1906—1951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原名绍曾,以字行。 河南省渑池县东关人,肄业于河南大学,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美国步兵军校高级班毕业。美国留学归国后出任教导第1师副官。1930年12月教1师与国民政府警卫旅合编为警卫第1师,升任科长。1932年1月警1师改称第87师,调任第261旅522团第1营少校营长。4月升任第261旅中校参谋主任。1933年8月升任第87师259旅517团上校团长。1937年参加“淞沪战役”,抗击日军。1938年1月调任第33师上校参谋长。1939年4月升任第117师少将副师长。1940年5月升任第117师少将师长。1944年11月调任军政部少将附员。 1945年6月28日晋任陆军少将。同时调任第11战区司令长官部政训处处长。后转任青年军政治部主任、北平(今北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47年3月调任西北行辕政训处处长。1948年8月行辕改组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调任第4处处长。1949年4月调任三十二军中将副军长兼第245师师长。1949年9月22日,刘漫天率245师在甘肃酒泉起义,为解放西北做出了贡献。l950年5月22日,组织分配他到西北军官学校学习,后调到天水高级步兵学校做教学工作。1951年4月肃反运动中,由于天水高级步兵学校工作有些失误,他本人对党的政策不理解,自杀身亡。当时做了不正确的处理,取消了刘漫天起义将领荣誉。1981年4月15日兰州军区政治部就刘漫天问题作了复查结论。1983年3月17日,复议决定:恢复刘漫天起义将领荣誉,除发给遗属生活困难救济费外,其遗属享受病故军人家属待遇,地方政府给予抚恤和优待第117师(师辖三团),任少将师长 第117师任少将师长廖运升(1901—1981),字旭东。安徽凤台人,生于1901年9月(清光绪二十七年)。黄埔军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父廖鸿文,别字子宾,为同盟会会员,业农商,有地产40亩,自给尚余。其弟廖运泽为黄埔一期毕业生。堂弟廖运周为黄埔五期毕业生,堂叔廖传枢为黄埔六期毕业生。1926年10月军校毕业后派任黄埔军校第六期入伍生第3团第1营第1连少尉连附。11月调升武汉国民政府宪兵团中尉排长。1927年5月因清党离部。6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33军(军长柏文蔚)政治部(兼主任常恒芳)上尉干事。8月调任第33军第1师(兼师长袁家声)第1旅(兼旅长程华亭)第2团第4营上尉营附。1928年2月25日,第33军第1师改称第70师(兼师长袁家声),升任第4营少校营长。8月所部缩编被编余后投奔第41军(军长鲍刚),任参谋处上尉参谋。1929年1月第41军缩编为第45师(师长方振武),改任第135旅(旅长王中孚)第270团(兼团长王中孚)上尉连长。10月因参与兵变失败被撤职,避居上海。1930年10月出任暂编第2旅(旅长宋世科)第2团(团长王绍九)第1营(营长常持青)上尉营附。12月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1932年2月暂2旅改称独立第40旅,升任旅部中校参谋。1935年5月独40旅改编为第95师(师长唐俊德)第285旅(旅长徐中岳),仍任中校参谋。1937年8月调升安徽省保安第8团上校团长。1939年12月调任安徽省政府保安处(处长丘国珍)上校参谋。1940年8月调任安徽省政府皖南行署(兼主任黄绍竑)警保处上校处长。1941年12月调任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兼主任蒋中正,兼教育长李默庵)学员总队(兼总队长陈大庆)上校总队附兼党政大队大队长。1942年3月调升鲁苏豫皖边区(兼总司令汤恩伯)挺进第5纵队(辖两支队)少将司令。1944年10月所部改编为第117师(师辖三团),任少将师长。1945年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4月第117师整编为第117旅(旅辖两团),改任少将旅长。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1947年3月升任整编第57师(师长段霖茂)少将副师长。11月调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8年7月调任国防部暂编第1纵队(司令官廖运泽)少将副司令官。1949年1月暂1纵队改称暂编第1师(师辖四团),升任少将师长。4月暂1师改称暂编第110师(师辖四团),仍任少将师长。1949年5月4日在浙江义乌率部起义。6月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高级军官研究班学习。9月入政治学院学习。1950年2月转业后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秘书长、副局长、房管局局长。1958年7月当选民革江苏省(主委任崇高)常务委员、民革南京市主任委员。1980年3月当选民革江苏省(主委廖运泽)副主任委员。1981年8月20日在江苏南京病逝。军长韩德勤一、水乡游击区黄河决堤后,黄水滚滚而下,经豫东平原,淮北大地而入苏北平原。汹涌的黄河水倒灌下来,泥沙淤积,河道堵赛,扰乱了苏北大地纵横交错的河流水系,沼泽地扩张泛滥,造成了严重的水患。[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国民党的游击军便在这水乡泽国、河湖港汊、芦苇丛中,展开声势颇为豪壮的游击战,狠狠打击日伪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游击军有韩德勤的第89军,第6独立旅,江苏省保安第10纵;李明扬、李长江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司令部所辖的十一个纵队;陈太运的税警总队(后改为苏北挺进军,编有若干个纵队)。共十六万兵力。统由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主席、苏北游击总指挥,反共“摩擦专家”韩德勤中将节制指挥。此外,在苏北长江入海口的三角地带,还有直属军委军统局领导的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若干,以及其他抗日游击武装,如“陈太运部队”等。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后,苏北地区的地方保安团队和水警部队,就在敌后打响了抗日游击战的枪声,紧接着,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游击战争蓬勃而起。1938年5月底,徐州失守后,时任苏北兵团总指挥的韩德勤将军率领所部第89、第57两个军,留在了苏北敌后坚持抗战。日军占领徐州后,立即分兵数路,清剿韩德勤的部队和其他游击部队。苏北游击军一边与敌战斗,一边利用河湖港汊有利地形,与敌周旋。日军虽出动大批兵力,却未能捕捉住游击军主力,仅占领了一些县城而已。[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6月28日,在黄河花园口决堤后第十九天,苏北平原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系,本已水患严重。日军为了捕捉韩部主力。并阻止其在后方的大举反攻,便打开了苏北运河大堤,顿时,洪水猛犯,遍地汹涌,苏北数县境内尽成泽国。这可以算作中日战争期间的第二次决堤事件。日军干下这桩罪恶勾当后,还在广播、报纸上大肆宣传攻击中国,说这次苏北大堤决堤防水,也是中国军队所为。在武汉大会战期间,韩德勤指挥第89军等部队,在苏北敌后的运输、运河沿线,展开声势浩大的反攻。6月30日,痛歼阜宁之敌,攻克阜宁城。游击军乘胜进攻,分两路包围了盐城日军,激战数日,歼敌一部,于7月2日攻克盐城。7月26日,游击军又攻取了东台县城。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为了巩固后方,立即调动了大批兵力,准备扫荡苏北游击军,企图将其彻底扑灭。11月2日。韩德勤接到蒋介石电报,指示:日军正抽调其野堪军团主力,会同由山东南下之百川部队,在徐州、皖北地区集结,在东边的连云港地区,敌已有五个海军陆战队正处于待机状态。敌之企图是分进合击,一举歼灭苏北游击军。蒋介石指出,苏北敌后抗战武装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令其倍加注意。[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1月7日,日军果然从徐州和皖北的固镇出动,向苏北发动了大扫荡。从固镇出动的日军为小川部队,他们自灵璧东犯,当天即侵占了泗县。从徐州南下的日军,以坦克、装甲车开道,步炮兵随其后,浩浩荡荡地向游击军杀来。驻守睢宁的游击军与敌展开血战,日军多次攻城均遭失败。11月22日,拂晓。日军一千五百余人来到宿迁城外,先以六架轰炸机对县城猛轰滥炸一阵,接着以重型火炮长时间轰击,之后,日军步兵向北门进攻。守城部队为韩部第33师胡文臣团的两个营,这支部队原为两淮盐警部队,在苏北地区的游击战中发展壮大,后被改编为正规军。团长胡文臣出身武林世家,自幼习练武术,技艺高强,此人挥掌可劈碎十块青砖,单臂能举起百余斤重的东西,被人誉为武林豪杰。[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胡团长率领两个营的将士坚守孤城,全体官兵与敌人反复冲杀,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有一回,日军从北门冲了进来,双方展开肉搏战。胡团长拿了一把大刀片,大吼一声,冲入敌阵,与十几个日本兵拼杀,只见他手中大刀挥舞。风声嗖嗖,寒光闪闪,转眼间就砍倒了好几个鬼子。官兵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终将敌人打退。后来,日军援军赶到,将县城四面包围得水泄不通,敌机再次飞来轰炸扫射,城内一片火海。日军以集团兵力发动冲锋,许多阵地上守军伤亡殆尽,阵地被突破,敌人扑进城来。游击健儿们誓死不退,展开顽强的巷战。胡文臣团长在同日军肉搏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全团官兵多数战死。宿迁县城被日军占领。1939年1月下旬,苏北游击军发动反攻,夺回了宿迁县城。2月中旬,日军调集了第21师团,第5师团和第20师团等部,从徐州南下,大举进攻苏北游击区,意在扑灭这一地区的游击战争烈火。[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日军首先出动飞机,分别轰炸了睢宁、泗阳、宿迁、沐阳、淮阴等处的游击军驻地。第21师团主力和第20师团一部,以多路向韩部根据地核心淮阴进攻。韩部和第27军112师在宿迁一带血战数日,双方伤亡惨重。3月2日,韩德勤部放弃淮阴县城,向东转移。第112师师长霍守义带领部队向东南转移,他们到达阜宁县境时,在黑夜里突然与日军第5师团的追击部队遭遇。该师团是日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作战十分凶悍勇猛。当时,韩德勤带领战区副总司令部和省政府机关人员,也刚好到达此地,情况十分险恶。霍师长指挥全师将士,拼死掩护韩部机关的转移。双方在黑夜里激战了一夜,第112师死伤奇重,但韩德勤及其机关人员得以脱险。各路日军继续扫荡,3月3日,第21师团占领了淮安,3月5日,第20师团占领宝应;3月7日,第5师团占领阜宁。韩德勤率领第89军主力和机关人员从淮阴转移到泰州地区,不久,又转进于东台地区。4月初,苏北南通、如皋、海门、启东、泰县等六个县的游击队汇聚海门近郊,向县城之日军发动围攻。游击队冲进城去,打死日军特务主任答尼和警备队长长久留等四十余人,一度占领县城,威胁南京至上海的长江水运交通。[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39年冬季,苏北敌后的游击军,直接投入冬季大反攻战斗的有四万五千余兵力,主要攻击了运河下游地区之敌。游击军曾攻克江都、高邮等县城。二、黄桥“摩擦” 日军称快1939年2月,新四军两个营的兵力,在扬中渡江,进入苏北。他们在扬州、泰州和扬中沿江一带开展游击活动,部队发展很快。翌年6月下旬,李明扬、李长江调集了十三个团的兵力,向新四军苏北部队发动“摩擦”战,结果,二李的部队被歼灭三个团。新四军为了冲破苏北顽固派韩德勤的种种限制,打开抗日局面,于7月下旬,以主力七千余人,采取远途奔袭战术,直插黄桥重地,歼灭韩德勤的江苏省政府所辖保安第4旅两个团和陈太运税警部队一个营。一举占领了黄桥、蒋垛、古溪等地。韩德勤为了独霸苏北,把新四军诬蔑成“匪”,召集李明扬、陈太运等人开会、谈话,统一思想,意欲统一行动,将黄桥地区的新四军消灭或赶走。1940年9月底,韩德勤调集第89军主力和省府所辖保安旅,共一万五千余人,分三路进攻黄桥。于是,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黄桥“摩擦”战。[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正当韩德勤和新四军苏北部队这两支抗日的武装在黄桥打得难解难分,枪炮声震撼了苏北水乡之时,第57军的霍守义率领东北顽军第112师,从鲁西南与苏北交界地方,乘机南下,进入了苏北淮阴的苏家咀一带,声称如果你们还要动手,还要“摩擦”,本军就要继续南下,以“武装调停摩擦”了。这时,李明扬、陈太运两支人马则陈兵黄桥北面的泰州、姜堰一带,静观黄桥方向热热闹闹的“摩擦”战,过了一阵,还打电话去前线,假把意思地查询战场胜负情况。驻守泰兴的日军,听到黄桥方向隆隆的“摩擦”炮声,一下沸腾起来,他们也扛了枪炮,操起家伙,倾巢出动,急匆匆赶到黄桥西边是五公里路的地方,便停止了前进,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参观中国的这两支抗日队伍精彩的“摩擦”战。鬼子们被不时传来的震动山河的喊杀声和炒爆米花似地枪炮声,激动得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举起枪杆一跳八丈高,热烈欢呼,拍手称快:国共两军摩擦战大大的好!要是他们的力量都“摩擦”得干干净净,就免得大日本皇军进行艰苦的支那征服战了!直到那边“摩擦”完了,枪炮声完全停息了,鬼子们才意犹未尽地唱着皇军战歌,兴高采烈地回转泰兴营房。韩德勤部在黄桥一战中,损失一万多人,吃了大亏,他很是咽不下这口恶气,向蒋介石去电报说:新四军这是“非法越轨”,“此不特使袍泽寒心,且直为敌寇张目也。”那意思好象要倾注全力,把吃的那个亏捞回来。[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蒋介石当即去电,叫韩某“镇静固守,切勿挑战。”三、水沼地带扎营盘1941年2月。日军为了彻底剿灭韩德勤的游击军,出动了五六千的鬼子和大批伪军,从泰州、扬州地区北上,采用水陆并进,航空兵轰炸掩护的手段,对当时韩德勤的省府和战区副总司令部所在地兴化县发动扫荡战。在日伪军层层包围中,韩德勤率部向北突围转进,到达盐城西乡的安丰镇。日军占领兴化县城后,未能捕捉到韩部主力,便在河湖沼地里打死清剿搜查了一阵,向根据地老百姓炫耀了一番武力,留下了一些伪军驻扎兴化城,便“乘胜”而去,返回扬州、泰州老巢去了。韩德勤率领机关和部队从盐城地区西进,穿过茫茫水沼地,到达里运河的淮安、宝应以东,沼泽地以西的地带,建立根据地。[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他的省府和副总司令部设在淮安县东乡的蒋桥镇;第89军军部及117师第35旅驻在淮安北乡车桥镇;第117师第350旅驻札盐城西乡的安丰镇;第117师第349旅驻宝应县陶家林;第33师97旅驻淮安东乡的曹甸镇。第67军霍守义第112师的部队,分别驻在阜宁县的益林、泾口两地。这一地区条件十分艰苦。西边,运河沿线都驻有日伪军,为敌人之封锁线;东面,是苏北水沼地,水沼遍野,芦苇连绵。韩德勤部进入此地,当时,他所能控制的地方仅盐城、阜宁、淮安、宝应四个县的部分地区,南北长约七十华里,东西宽约八十华里。韩部此时仍有三万多兵力。加上省府机关人员,被日伪军压迫于这块荒僻狭窄的地方,四面受到严密封锁,不仅武器弹药无法补充,就连粮秣供给也难以解决,处于十分困难境地。韩德勤部之所以能在此地,从41年春坚持到43年春,主要因为这里处于华北日军和华中日军防线的交界处,亦是敌人防守的结合部,因此,这里遭受的扫荡就没那么凶险。四、策反伪军韩德勤要在那块狭窄的沼地里坚持下去,就必须掌握南北两个方向日军的动向,以采取有效的对策,否则,就有被歼灭的危险。[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驻扎在宝应城的伪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潘干丞,原为韩的旧部,当了伪军后,继续跟韩某暗中勾搭,其部第28师多为韩部的投降分子,表面上服从汪伪政府,暗地里与韩打得火热。韩德勤通过潘干丞这条线,随时掌握那南面日军的动向。对于北面的敌情,他主要得益于淮安县城西湖心寺主持愣定和尚帮忙,策反了伪方人员——淮安县伪知事沙贵章。愣定和尚是个很有活动手腕的出家人。驻在淮安县城的日军宪兵队长百川信佛教,常去湖心寺拜佛,愣定和尚便与此人拉上了关系,于是,淮安城里的日伪人员都敬他三分。韩德勤也信佛教,且十分喜欢收藏字画。愣定擅长绘画,便将自己的几幅字画,亲自送上门来,于是,他与韩主席又弄得很熟了。韩通过愣定与日伪方面的关系,很快将淮安县的伪知事沙贵章暗中串了过来,用一张“委任沙贵章为抗日游击第17纵队司令”的委任状,把沙某紧紧地套住。于是,沙某就天天坐在淮安城里的办公室与日伪军周旋,暗地里却给韩德勤递送日伪的情报。五、败退苏北[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943年2月日军出动三个师团的兵力,对韩德勤的部队发动春季大扫荡。在西北面,日军太田部队主力,从淮阴向淮安东乡地区进攻;在南面,日军从扬州出发,分两路北进,一路从高邮向宝应北乡出击,另一路从兴华向盐城地区攻击。韩德勤部遭日军四面包围夹击,虽拼死抵抗,仍不能有效阻止敌人的进攻浪潮,将士死伤奇重。根据地多被日军占领,只得向北转移至苏家嘴一带暂时休整。日军穷追不舍,大肆清剿扫荡。韩部难以立脚,于3月间渡过运河,向西转移,达到苏皖边界。由于情况复杂,仍难以立脚,他决定离开苏北。走前,对苏北敌后抗战作出安排:正规部队统由第89军军长顾锡九将军指挥;省府保安部队均归江苏省保安处处长贾韫山统领;江苏省政府主席一职由秘书长马振邦代理。韩某安排停当之后,带了少数随从人员,离别苏北,来到了皖北黄泛区的阜阳。此时,重庆统帅部已宣布撤销鲁苏战区。韩德勤所兼副总司令一职,亦被自然取消,改任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仍兼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的部队仍旧留在苏北和苏皖边区,打了约一年的游击,其后,第89军军部转归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部指挥,顾锡九继续担任军长,所辖部队为第20师和新编第1师。第89军老部队第33师和第117师,从苏北根据地撤退后,转移到了江南,归第三战区部队序列。韩德勤的国民党抗日军队的4年抗日业绩(19 37~1940)1. 南京失陷后国民党成立苏北游击军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后,苏北地区的地方保安团队和水警部队,就在敌后打响了抗日游击战的枪声,紧接着,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游击战争蓬勃而起。1938年5月底,徐州失守后,时任苏北兵团总指挥的韩德勤将军率领所部第89、第57两个军,留在了苏北敌后坚持抗战。国民党的游击军便在这水乡泽国、河湖港汊、芦苇丛中,展开声势颇为豪壮的游击战,狠狠打击日伪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游击军有韩德勤的第89军,第6独立旅,江苏省保安第10纵;李明扬、李长江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司令部所辖的十一个纵队;陈太运的税警总队(后改为苏北挺进军,编有若干个纵队)。共十六万兵力,统由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主席、苏北游击总指挥,左翼民主人士眼中的反共“摩擦专家”韩德勤中将节制指挥。2. 武汉大会战期间攻克盐城 在武汉大会战期间,韩德勤指挥第89军等部队,在苏北敌后的运输、运河沿线,展开声势浩大的反攻。 6月30日,痛歼阜宁之敌,攻克阜宁城。 游击军乘胜进攻,分两路包围了盐城日军,激战数日,歼敌一部,于7月2日攻克盐城 ( 盐城--新四军的总部 不是新四军从“日本鬼子”手中获得的!!)。7月26日,游击军又攻取了东台县城。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为了巩固后方,立即调动了大批兵力,准备扫荡苏北游击军,企图将其彻底扑灭。3. 宿迁县城保卫战11月2日。 韩德勤接到蒋介石电报,指示:日军正抽调其野战军团主力,会同由山东南下之百川部队,在徐州、皖北地区集结,在东边的连云港地区,敌已有五个海军陆战队正处于待机状态。敌之企图是分进合击,一举歼灭苏北政府军所有制的游击军。蒋介石指出,苏北敌后抗战武装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令其倍加注意。11月7日,日军果然从徐州和皖北的固镇出动,向苏北发动了大扫荡。从固镇出动的日军为小川部队,他们自灵璧东犯,当天即侵占了泗县。 从徐州南下的日军,以坦克、装甲车开道,步炮兵随其后,浩浩荡荡地向游击军杀来。驻守睢宁的游击军与敌展开血战,日军多次攻城均遭失败。11月22日,拂晓。 日军一千五百余人来到宿迁城外,先以六架轰炸机对县城猛轰滥炸一阵,接着以重型火炮长时间轰击,之后,日军步兵向北门进攻。守城部队为韩部第33师胡文臣团的两个营,这支部队原为两淮盐警部队,在苏北地区的游击战中发展壮大,后被改编为正规军。团长胡文臣出身武林世家,自幼习练武术,技艺高强,此人挥掌可劈碎十块青砖,单臂能举起百余斤重的东西,被人誉为武林豪杰。胡团长率领两个营的将士坚守孤城,全体官兵与敌人反复冲杀,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有一回,日军从北门冲了进来,双方展开肉搏战。胡团长拿了一把大刀片,大吼一声,冲入敌阵,与十几个日本兵拼杀,只见他手中大刀挥舞。风声嗖嗖,寒光闪闪,转眼间就砍倒了好几个鬼子。官兵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终将敌人打退。后来,日军援军赶到,将县城四面包围得水泄不通,敌机再次飞来轰炸扫射,城内一片火海。   日军以集团兵力发动冲锋,许多阵地上守军伤亡殆尽,阵地被突破,敌人扑进城来。游击健儿们誓死不退,展开顽强的巷战。胡文臣团长在同日军肉搏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全团官兵多数战死。宿迁县城被日军占领。1939年1月下旬,韩德勤指挥政府军的苏北游击军发动反攻,夺回了宿迁县城。 4. 严重威胁日军的南京至上海的长江水运交通2月中旬,日军调集了第21师团,第5师团和第20师团等部,从徐州南下,大举进攻苏北游击区,意在扑灭这一地区的游击战争烈火。日军首先出动飞机,分别轰炸了睢宁、泗阳、宿迁、沐阳、淮阴等处的游击军驻地。 第21师团主力和第20师团一部,以多路向韩部根据地核心淮阴进攻。韩部和第27军11 2师在宿迁一带血战数日,双方伤亡惨重。3月2日,韩德勤部放弃淮阴县城,向东转移。第112师师长霍守义带领部队向东南转移,他们到达阜宁县境时,在黑夜里突然与日军第5师团的追击部队遭遇。该师团是日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作战十分凶悍勇猛。当时,韩德勤带领战区副总司令部和省政府机关人员,也刚好到达此地,情况十分险恶。霍师长指挥全师将士,拼死掩护韩部机关的转移。双方在黑夜里激战了一夜,第112师死伤奇重,但韩德勤及其机关人员得以脱险。各路日军继续扫荡,3月3日,第21师团占领了淮安,3月5日,第20师团占领宝应;3月 7日,第5师团占领阜宁。 韩德勤率领第89军主力和机关人员从淮阴转移到泰州地区,不久,又转进于东台地区。 4月初,苏北南通、如皋、海门、启东、泰县等六个县的游击队汇聚海门近郊,向县城之日军发动围攻。游击队冲进城去,打死日军特务主任答尼和警备队长长久留等四十余人,一度占领县城,威胁南京至上海的长江水运交通。39年冬季,苏北敌后的游击军,直接投入冬季大反攻战斗的有四万五千余兵力,主要攻击了运河下游地区之敌。游击军曾攻克江都、高邮等县城。1943年3月17、18日,新四军发起“山子头战斗”,歼灭了进入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韩德勤军,并俘虏了包括韩德勤在内的国军官兵千余人。按过去官方的说法,新四军这次之所以攻打并俘虏韩德勤,起因是“1943年3月初,日军扫荡苏北韩德勤部,新四军好意让其退入新四军根据地躲避,但是韩德勤"恩将仇报’,企图侵入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金锁镇、界头集、山子头(今均属江苏省泗洪县)一带。”因此,新四军才决定进行“自卫反击”。但这种说法,我想稍微具有一点思维能力的人,恐怕都会感到一丝怀疑。为什么呢?因为官方的史书前面也说了,1943年3月12月,日本集中日伪军2万多人扫荡韩德勤,把韩德勤打得东躲西藏。既然如此,韩德勤自顾尚且不暇,怎么会在这种时候主动“招惹”新四军,让自己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境地呢?韩德勤再蠢,也不至于非要在日军扫荡自己的时候主动去打新四军吧?虽然本人很早就对这种说法有怀疑,但是因为材料所限、知识浅薄,却也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近来,本人因查找其他事情的资料,偶然翻阅了东方鹤所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张爱萍传》,事情的缘由豁然开朗。《张爱萍传》上册第483称,1943年3月日军扫荡苏北韩德勤部时,韩德勤曾派出一个副官,联络当时驻守在淮安北蔡桥地区、时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的张爱萍,希望能在日军扫荡时撤到淮安蔡桥附近躲避。张爱萍以蔡桥地区狭小婉拒,但装作为韩德勤着想,称可以让韩军“从我根据地边区通过,进驻洪泽湖畔我新四军四师防地,我可以通知他们迎接贵部”。韩部的副官返回复命后,韩德勤信以为真,回复张爱萍表示谢意,同意撤入新四军四师的根据地。之后《张爱萍传》第484页写到:“张爱萍不胜喜悦。他当即向新四军军部及四师师长彭雪枫发了电报,说明韩德勤近日即到,建议趁此机会铲除后患,收编韩部。同时,通知边区部队为韩部让道,并提供方便,让其毫无顾虑地奔赴他的归宿。……韩德勤部是遵照张爱萍的计划行动的,其结果也基本达到了张爱萍的要求。韩部到洪泽湖畔,立足未稳,就被四师击溃,韩德勤被俘。”后来张爱萍还就此事十分得意。《张爱萍传》又写到:后来,反“扫荡”结束,华中局召开党委扩大会。张爱萍与彭雪枫一见面就谈起了此事。彭雪枫说:“你真会借刀杀人,对盛子谨是,对许知远是,对韩德勤又是。”张爱萍说:“这又什么奇怪的?"三十六计’中,明文标"借’的就有"借刀杀人’、"借尸还魂’;没有标借而实际是借的就更多了,像"假道伐虢’、"指桑骂槐’、"以逸待劳’、"趁火打劫’等等,无不是借。”由《张爱萍传》可知,韩德勤部受日军扫荡时,本来只是想到淮安蔡桥一带躲避,是蔡桥地区的张爱萍主动“示好”,让韩部到更“安全”的洪泽湖畔的新四军四师防区去躲避的,这并非韩德勤“入侵根据地”,而是张爱萍同意的。而且韩德勤回电话答应这种办法后,韩部尚未动身,张爱萍就已经主动联络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建议趁机“解决韩部”。也就是说,韩德勤部还未动身进入新四军四师的防区,他要被“消灭”结局就已经注定了。所谓“在日寇"扫荡’停止之后,韩德勤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突然侵占新四军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里仁集、陈道口等地区”的说法,显然是“欲加之罪”。张爱萍后来,还向彭雪枫吹嘘了一通“兵法”,以夸耀其“智谋”。显然,韩德勤在被日军扫荡时入侵新四军防区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而是新四军故意假装示好,设局算计韩德勤。韩德勤也是因为被日军扫荡得很急,所以才不得不找新四军的地盘躲躲。国共在抗战时,既有摩擦,也有些合作,估计韩德勤也是没想到张爱萍这么口蜜腹剑吧。不过韩德勤也确实是防备心太低了。韩的大节,确实还是值得赞扬的,43、44年他在苏北敌后,夹在日本人和新四军之间,可谓困难至极,但也没投日,又拒绝了汪伪的诱降。韩德勤的几千人被新四军消灭,只发还了数百人枪,这和暂时避难能一样吗?韩德勤“避”了一次难,把老本都赔光了,变成光杆司令了。1943年,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司令韩德勤被新四军活捉,部队被全歼,是为轰动一时的“山子头”事件。这年3月14日夜,韩德勤率八十九军、新编独立第六旅和保安第七旅转移到泗阳县山子头一带,新四军某部文化教员刘振亚第二天清早还在学校里熟睡,直到被赶来报信的人叫醒。来人姓王,也是教师,保护刘振亚,是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刘振亚一听敌人来了,收拾好文件,就隐蔽到洪泽湖边的一条商船上。临别相约,不能随便下船,结果才过一天,刘振亚却以船上生活不习惯、要回学校复课为理由,也不怕到处都是“顽军”,径直来找王龙化。要复课,就得通过校长,听说韩德勤住在校长家,两人便决心去会会这位韩主席。校长家在小李宅,外筑土围子,僻静易守,沿途通过好几道岗哨,到了村口更是戒备森严,直到校长出来打招呼才让进。然后,他们直接去见韩主席,说:“现在停课了,家长有意见,想请示主席,看看能不能让学生来上学?”韩德勤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人家办学校,我们还能破坏吗?复不复由你们。”旁边,有位旅长插嘴:“复什么课啊?兵荒马乱的,等一等再说。”韩德勤没有同意这一合理化建议,继续强调自己的主张:“我们来时就告诉部下,不准住学校,停课不能怪我们,复不复你们自己决定好了!”那旅长不肯罢休,又盯着刘振亚问:“你是一向教书的吗?你是当地人吗?你在部队混过几天吧!”刘振亚生怕说露嘴,只是不停地“嗯嗯”,王老师赶紧打保票,说他的确在本校教书,是从外地迁过来的等。结果,就让他们走了。他俩走后,那位旅长责问校长:“那姓刘的是探子,穿的是武工队的黑棉袍,再装,还能瞒过我?那姓王的,还有可能是教书的,不是主席在场,我就把他们扣起来。”接着,他又对韩德勤说:“此地不能再住了,已经被新四军知道了,马上就会对我们动手的。”不出几天,山子头战役果然打响,与新四军屡战屡败的韩德勤,虽然换了一处宿营地,还是被活捉,而他那位名叫王光夏的旅长则更可悲,明明看出破绽,还不逮人,结果自己在战斗中被击毙。徐州会战时,韩德勤的第24集团军负责南线作战,在苏北盐城、阜宁一带与日军作战,奋力杀敌,阻击了由东台北进之敌,否则徐州将受到日军南北夹攻。1938年春,日军华中派遣军(由原上海派遣军改为)为扩大占领区,以数个师团兵力自南向北挺进。其中第101师团之一部,自上海出发沿苏北东侧北上,先后攻占崇明、南通、如皋、海安等地。3月25日,日军进攻东台,防守该地的韩德勤部第89军之33师主动撤离。1938年4月,华中派遣军为配合华北派遣军进行徐州会战,4月24日,日军101师团佐藤支队(含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自东台而北,26日以重炮轰开城门攻占盐城。而后日军继续北上,28日击败“顽强之敌”攻占新兴。5月7日,日军在一个飞行中队的空中支援下,在与国军韩德勤第24集团军之111师、117师激战后,攻占阜宁。日军攻占阜宁后,因在沿途等地留守兵力较少,国军韩德勤部保安旅等部队对天生港、南通、如皋、东台等地的留守日军进行反攻,并挖毁公路、破坏桥梁,致使日军通向后方的200公里运输线断绝,日军被迫组织武装船队转而走水路运输。由于后方交通线遭到破坏、各据点被连连攻击,日军华中派遣军命令阜宁日军停止前进,以一部向海州(连云港)挺进,后因日军海军陆战队单独攻占连云港而作罢。日军101师团之101旅团在驻守阜宁期间“扫荡附近之敌”,遭韩德勤第24集团军之111师、117师有力反击,产生很大伤亡1938年夏,日军为进行武汉会战,将101师团驻守在阜宁、盐城、东台的守军撤至长江沿岸,准备到九江地区参加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期间蒋介石为了发挥敌后国军的作用,电令韩德勤:“该军应继续破坏津浦南段铁路,妨害敌之运输,并随时袭击敌人为要。”为此韩德勤遵令率领所部及地方武装主动出击,积极破坏津浦南段铁路。日军侵占徐州后,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篡命师txt
  • 2、工行郑璇
  • 3、宣州区人社局
  • 4、现代豪侠传粤语
  • 5、总裁轻轻爱
  • 6、其实你懂我歌词
  • 7、大雪无痕txt
  • 8、宅男神戒
  • 9、人体蜈蚣1百度影音
  • 10、我没那种命啊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