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即将逝去的黄老门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陈小新来源:环球报
黄老门: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一个偏远的美丽乡村。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却同样散发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在开始这段行程之前,先讲一个故事,话说乾隆皇帝当政六十余年,由于立帝年纪太小,母后与众大臣就替乾隆摄政。到了乾隆亲政时,他逐渐发现自己受到蒙蔽。为了能了解民间疾苦,找到更好的治国良方,乾隆决定深入民间,微服私访。因此,历史上便有了乾隆七下江南的传说。(已拍成电视剧)有一天,乾隆皇帝仅带了一名贴身侍卫,化装成商人模样,来到了九江某地(现黄老门)。天黑的时分,尚未找到旅店,就敲开了一家农舍的门。这家黄姓老者热情接待了乾隆这位“商人”皇帝。热饭、热菜、热水、热茶,款待得客人舒舒服服。晚上又与乾隆同卧一榻,砥足而眠。拉家常、谈民俗,一直交谈到天亮。乾隆白天走得累了,晚上又谈了一夜的话,所以很是疲倦,一直睡到第二天晌午,乾隆皇帝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吵闹声惊醒,急忙来到屋外。只见黄姓老者正跪在地上,磕头求拜。原来是黄老者的儿子在外收购生姜,与当地人发生争执。当地民风强悍,常有大姓欺负小姓的习惯。面对几十人对黄姓父子的围攻,乾隆知道硬挡是没有用的了。乾隆急中生智,忙命侍卫拿出笔墨纸砚,大书四个字:黄老人 门。并拿出玉玺,盖上乾隆皇帝大印。侍卫立即拿起圣旨,高声诵读。见圣旨上写着“黄老门人”,有乾隆大印,心想皇帝是黄姓老者的门人,再闹下去,不是自找死路吗?急忙呼族人停止围攻。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乾隆一时情急,本想御笔亲封:“黄老人门”。你们还敢侵犯吗?没料到忙中出错,竟写成“黄老门人”。把自己变成了黄老的学生了。乾隆皇帝及时调解了一次民间纠纷,又给了黄姓老者御笔亲书。黄姓家人有了这道圣旨,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侮了。黄姓族人就有了很快的发展,成为当地现在的大姓,而当地地名也就由此传开了。这段历史是否真实,我没有科学的考证,但从人文情怀的角度来看,它的真伪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当地百姓在乾隆的庇护下,代代相传,久而久之成为他们坚定的信仰和自信的源泉。也正因为这段传说,黄老门最著名的特产也就出现了。。。没错,正是生姜。当然我没有乾隆那么英明,也没那个远见,我最早知道黄老门这个地方,是两年前到九江工作之后。因为查阅地图后发现,九江机场位于那个偏远的山村。于是从两年前开始就筹划着,筹划着,看看九江腾飞的地方。从九江县(沙河)去黄老门,有两条路,一条沿着京九铁路,一条是国道。京九铁路那条呢也叫沙黄公路,(沙河到黄老门),该路路程较短。可因为当年修铁路,被各种机械车压得千仓百孔,好在修完铁路后,铁道部门索性给了当地政府一笔钱重修水泥路,以弥补损失,可因为各种原因,道路迟迟未修,推了很多年终于有了动作,却各种偷工减料,把原本12米宽的路取中间修了5到6米宽的水泥路。并且水泥厚度不够,钢筋密度也不够。从而修完后的几年内,相继破裂,以后分段修修补补,至今仍略显不堪。更悲催的是,12米宽的路,除去5、6米的水泥路,其余部分都被村民开辟成农田,农田?为了更好的体验这个神秘的小山村,路线按排是从沙黄公路去,再从国道回。在沙黄公路上骑行,远处是庐山余脉在不断延伸,近处大大小小的各种棉花地,陆续开始结果成熟,不时也能看见一位老者在收获前最后一次一根根的把倒塌弯曲的棉花枝扶正,不厌其烦,像是呵护孩子一般,呵护着神圣的土地。正因为有他们辛勤的劳作,才会有我们身上温暖的衣裳。九江是纺织重镇,完整的产业链正逐步形成。继续往前,偶尔能看到马路中间躺着一条蛇的尸体。蛇是人类的朋友,可它邪恶的外形和锋利的牙齿却成了农民的噩梦。多年没下地种田,渐渐淡忘儿时与蛇之间各种惊魂失魄的故事。而那藏在心间的畏惧还是让自己胆寒心惊。由于地理学科环保理念的不断熏陶,我也勉强算是个自然守护者,却同样能够切身体会农民刺蛇的初衷。那是最单纯的自我防卫。当然不是所有的蛇都是农民造成的,马路上躺着的绝大多数尸体,是蛇儿们在路上乘凉被车轧死的。而更多的蛇还将不断游至马路中间,从这个角度来看, 山间小路还是略显恐怖。而我想说的是,正因为人类与各种动物的共存,才更能显示大自然的魅力。不要忘了,人只是亿万生物中的一种。半个多小时之后, 来到了小乡黄老门,可奇怪的是所有的街道店铺和政府、单位名称都没有出现黄老门三个字,反而不断看到岷山字样。这才想起,几年前黄老门与岷山乡镇合并,统称为岷山乡。在当地老百姓眼中,他们依然认为自己是黄老门人。延续几百年的宗族思想深深扎在脑海里。可看着一个个名字都改成了岷山,难免会有失落。没有谁知道,黄老门人的精神还能延续几代,或许60年后的子孙们早已不记得自己曾经是乾隆笔下的黄老门人。这就是变革,普通百姓无法左右,只能在心理抗争中不断适应。写到这,我已热泪盈框,历史终将翻过,只为当地祈祷,希望后代们能好好学习历史,不要忘记自己祖祖辈辈们曾经笑傲几百年的名字。至即将逝去的黄老门————这是当地仅有的几个还保留黄老门字样的单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已使大量的乡镇学校穷途末路,但愿黄老门中学能坚强的创造奇迹,造福百姓。成为当地耀眼的明星。走出黄老门,一条机场大道继续延伸,再向前2公里,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庐山机场。听当地朋友说,机场大门很多时候都会关闭,或者禁行,做好远观的准备。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上午经过时,畅通无阻,兵哥哥和机场工作人员都没有阻拦的意思。从远处看,机场的位置九江机场原属于军用机场,后追加建设改为军民两用机场,由于是支线,加上离南昌昌北机场只有一百公里距离,客源严重不足使九江庐山机场经历过尴尬的两飞两停:1992年10月,经民航总局批准,九江庐山机场在原空军机场基础上改建而成4c级标准军民机场,并于1996年6月18日正式通航,因客源不足,机场被迫于1999年10月停航。2002年8月,庐山机场以租赁形式复航,仅过了两个月,再度因客源不足而停航。后经过江西机场集团公司投资8000万元进行改造后,庐山机场开始运作第三次复航。虽然虽然开开停停,但也迎接过江/泽/民、朱熔基等国家领导人。庐山机场坐落在九江县黄老门乡(黄老门乡与岷山乡合并,现统称岷山乡)与马回岭镇的交界处,跑道属马回岭地区,机场出口在黄老门,官方的宣传,机场坐落在马回岭镇让黄老门乡和岷山乡颇为不满,有说是因为马回岭是镇,而岷山是乡,也有说是因为马回岭曾经是九江都城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这曾经是军用机场,为了误倒纸老虎们,特意把机场出口,机场公路都建在黄老门乡,而仅是跑道建在马回岭,宣传马回岭实为别有用心。现在GPS如此发达,这招早已不凑效,可历史原因,名字没有更改。只是苦了当地百姓,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分。虽然航班很少,幸运的是,没过多久正好一架北京到厦门中转庐山的航班正好降落。也就被我逮个正着。回想起,上次乘飞机还是09年暑假去北京转新疆,那是一段悲痛的往事,藏在心里,不提也罢。这是飞机降落后的样子。隔着一道栏杆,工作人员见我拍照,也只是笑笑。还特意走到一边。不挡住视线。真是好人。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自作多情了。他离开或许是为了让飞机起飞。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噪音真的很大。而且起飞前噪音持续的时间也不短。在庐山机场停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吧,飞机又起飞了。飞往厦门,飞向那美丽的海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