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后续工作为秭归插上腾飞的翅膀
百余项目助力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桥头堡”
旨在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库区长治久安的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在三峡库区全面组织实施,为正在奋力赶超的屈原故里秭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6年来,秭归县共争取实施三峡后续工作项目156个,项目总投资73亿元,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24.6亿元。三峡后续资金的注入,将撬动上百亿资金投入秭归山乡大地,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经济底盘,形成一大批优质资产,全县人民将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和便利,特别是广大移民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为秭归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生态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战略支撑。
县域经济实力得到大增强
九里生态工业园和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是秭归“四园四区”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三峡后续工作项目的实施,让秭归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由于三峡后续规划资金的注入,大大增强了园区建设的造血功能,园区交通、管网得到配套完善,园区内部布局得到优化,为企业的落户和移民就业增收提供了载体。
16个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及发展扶持项目的实施,拓展了九里生态工业园区的骨架,优化了园区布局,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增强了园区的造血功能。园区吸引了戈碧迦光电、北斗国科等18家知名企业进驻,提供移民就业岗位1.5万多个,实现年产值120亿元、税收5.2亿元。
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其中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补助资金1.2亿元。目前,已开发土地近3000亩,园区管线管网、滚装码头、高桩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疏港专用铁路获得武汉铁路局审批,园区开发建设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生态工业、港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大发展,改变了过去单独以农业为主的产业模式,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柑橘、茶叶是秭归移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将投入8个多亿,在峡江两岸45个村,在特色产业、水利设施、环境改造等方面精准发力,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各具风情。在延伸产业链条上倾力帮扶。按照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产业化、基地化”的标准,建设了一大批精品果园和农产品精加工企业。屈姑食品公司在三峡移民后续规划的扶持下,已发展成为依托地方脐橙产业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企业所生产的橙酒、橙醋及其他饮品、果品已远销中东、欧美等国际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完善
秭归地处三峡腹地,沟壑纵横,内不通外不联,是自然和历史留给的沉重包袱,也是长期制约秭归裹足不前的重要因素。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启动实施了出口快速路、香溪长江公路大桥、童庄河大桥等一大批事关秭归未来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内通外联,使困扰秭归发展的瓶颈得到突破。
22个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项目的实施,尤其是香溪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将彻底解决长江北岸农产品运输、学生上学、隔河耕种、急病就医等四大难题,屈乡儿女饱受“天堑”之苦的日子将成为历史,南北两岸老百姓靠渡船过江将成为永久的记忆。
县城出口一级路建成通车,将县城主城区与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快速对接,从秭归县城出发,行驶2公里,短短5分钟,便可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融入宜昌半小时经济圈。
实施周聚路、归泄路、香卡路、高水路等库周公路的改造和升级,形成了南北交通网络格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联通了城廓乡村、果园农场、景区景点。提升了县城至库区乡镇的通达能力和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
县城平湖大道、长宁大道、丹阳路、西楚路、桔颂路等项目建设,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功能,县城蝉联第四届“全国文明县城”。移民生活质量得到大提高
近年来,秭归移民工作在“移民安稳致富”上做文章、下功夫。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社区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与发展扶持,教育培训与促进劳动力就业,城镇移民小区综合帮扶,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完善等6个方面精准发力,把基础做牢、环境做美、产业做实,打造出一批让移民共同享有的优质资产。
在三峡后续工作中,秭归县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提档升级,建设了县中医院业务综合楼、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殡仪馆永久性吊唁厅、养老救助服务中心、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茅坪小区农贸市场、县实验中学教学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城镇服务功能和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移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
13个城镇移民小区综合帮扶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小区对外交通瓶颈和道路地下管线功能不全、不足和小区公共活动场所少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改造区域内在基础设施、居住安全、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大大改善了移民的居住环境和经商就业环境,为产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小区帮扶项目对完善小区功能、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移民安置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等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受到广大移民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14个教育培训与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移民就业增收和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拓展了移民就业空间,提高移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促进了库区社会和谐稳定。
通往九畹溪景区的周聚生态旅游公路竣工投入使用,昔日坑洼遍布、弯多路窄的泥巴路,如今已成为平坦宽敞的柏油路,来来往往的旅游大巴畅行无阻。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移民的经济发展,兴起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土特产经销店,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
西陵峡村地处著名的链子崖景区,这里有700户1700多名老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这个村在移民搬迁前,移民主要靠捕鱼、卖小水果为生。由于土地少移民搬迁时有1200人外迁安置。2020年,移民综合帮扶,完成民房风貌改造154户,新建步游道和观景亭,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移民文化广场,实施链子岩景区及周边居民点亮化工程,高标准建设白花桃生态示范园260亩、柑橘采摘园500亩,将西陵峡村打造成了长江三峡乡村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
库区生态环境得到大保护
秭归是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门户,是承载三峡削减入库污染负荷的最后屏障。39个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县城周边、库区乡镇、长江库岸等县域内环境卫生条件,实现了库区移民安全饮水全覆盖,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环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治理,重点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凤凰山至滚装码头库岸整治工程,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与重点保护建设项目,也是县城“两园三区”城市结构中“屈原国际文化旅游区”重要建设内容。起点接凤凰山坝区红线围墙,终点至滚装码头,岸线总长度8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维护库岸稳定,保障县城和三峡水库运行安全,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和旅游环境,为打造屈原国际文化旅游区,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待到三峡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区建成后,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坝、坝上有景”的昼夜景观格局,让游客感受趣味性的游憩动感空间,通过江岸生态观光,游步道、观景平台,享受良好滨水生态环境景观和秭归的“维多利亚港湾”韵味。
全县库区实施了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染源治理、生态屏障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37个工程项目,促进了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1.56%,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4%,库区干支流水质监测稳定在三类,成功创建全省第一个县级环保模范城。
库区已基本形成了以“三带防护为体系,以茶叶、柑橘为产业支撑,以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生态屏障建设格局。库区山青水绿天蓝景美、人们生活富足的生态综合效益开始显现。以山为依,以水为根,以人为本,以绿为主,以果茶为美,秭归的绿色愿景已经铺展开来。
库区地质灾害得到大治理
秭归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质结构复杂,同时受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影响,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是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秭归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集中在避险搬迁和应急处置以及高切坡防护两个方面。
高切坡治理是保护移民居住安全和重点基础设施的民生工程。17个高切坡防护或高切坡监测预警项目的实施,确保了县域内滑坡体内外及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6个灾民补偿项目对全县受三峡工程库区175米试验性蓄水影响且已拆房需搬迁安置的灾民进行了房屋补偿及搬迁安置,茅坪、九畹溪、郭家坝、归州、水田坝、沙镇溪等6个乡镇21个村316户1079人住进了永久性新居,生产生活得以稳定。
同时,加大了移民避险搬迁和应急处置,县乡村建立了滑坡监测点,实行24小时值班。对重点区域,加强对群众的搬迁政策和安全防范知识宣传,积极动员灾民搬迁避让。安全警钟长鸣,群防防治常抓,有险灾民必搬,秭归创造了地质灾害无人员伤亡的奇迹。
近年来,秭归县三峡后续工作涉及“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共23个。大力实施曲溪、华新、崔家湾等库岸治理和滑坡整治,加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避险人员搬迁安置和试验性蓄水项目应急处置,确保了移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库区社会和谐稳定。
时间镌刻着秭归化茧成蝶的辉煌,历史见证着秭归移民工作永不停息的铿锵脚步。这是辉煌的“十二五”,这是催人奋进的“十二五”。一批批三峡后续资金的注入,一个个后续项目的动工兴建,增强了秭归的造血功能,壮大了经济底盘,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加了移民就业岗位,助推了秭归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同时也见证了秭归移民工作的辉煌业绩。
正如秭归县委书记卢辉所说,三峡移民时期,屈原故里创造出秭归经验、秭归奇迹,抓住三峡建设机遇,锻造了一个新秭归。三峡后续规划项目工作,是秭归跨越赶超的新机遇,秭归以三峡后续项目为引擎,整合资源、统筹规划、集中精力谋大事、创大业,向着“十三五”目标精准发力,奋力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桥头堡”。
组稿:王海群 余雪楠 闻巍 图片:秭归县移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