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秀‖“借力现代技术 乐享智慧教育”——杭州市三墩中学语文新教师汇报课
近年来,杭州市三墩中学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引进大批新教师。2020届的6位新入职语文老师,或温婉柔美、或干练直爽,都沉稳展示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堂公开课。
今天小编带着大家进入我校的学术节语文新老师专场,畅游于《动物笑谈》、《女娲补天》、《苏州园林》、《植树的牧羊人》、《皇帝的新装》、《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世界。
王喻贤
《动物笑谈》
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爱文学,爱学生,立志做朴素的思想者,幸福的引路人。
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感情,学习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2.体会劳伦兹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由上图可以窥探王喻贤老师的整个教学环节。从一开始的带表情“笑”齐读带入课堂,便活跃了学生的气氛;追问学生,有哪些地方好笑?在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出一些可笑之处时,听课老师不免有这样的疑问,被概括出来的“笑”是否真的好笑?紧接着王老师又提出来这样的要求:第一,找出可笑之处;第二,说说哪里好笑;第三,生动地读一读。在一“找”一“说”一“读”中,学生得以反复咀嚼这些令人捧腹大笑之处,听课老师之前的疑虑也就此打消。在此环节,有一位学生学着课文里面的动物发出叫声,引得全场发笑,王老师点评:“你也有着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啊!”听到此句话,小编不免虎躯一震,觉得机智至极。
下一个环节,王老师转换视角用第一人称来表现“他人”眼中的“我”和动物们的种种怪现象。并提供两个场景,让学生的写作有了具体情境,而且提供了写作的支撑——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角度进行刻画。小编认为,这样有范例(前面已经从作者的角度赏析过可笑之处,知道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有情境、有方法的写作教学是高效的。从王老师同屏展示出来的学生作品来看,也确实有一部分同学达到预期效果,当然要让全部同学都达标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前面的学习和同学们的描绘中,作者几乎等同于一个“疯子”,此时老师引导学生留意课下注释一作者实际上还是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此时就需要引入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们对劳伦兹有更充分的了解,体会他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这种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前后对比,笑中有思考正是本堂课的魅力之处。
教学反思:归纳可笑之事,即是把长文读短了;寻找可笑之处,在笑声中学会了幽默的艺术;转换视角,在角色的反差中进一步感受“我”的可笑与可敬。
方夏卉
《女娲造人》
方夏卉,硕士,安徽师范大学美学专业。教育理念:教育植根于爱。
学
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会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在生产力没那么发达的远古社会,很多现象无法解释,同时由于人们自身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便渴望某种能力超群的存在来解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神话就在此情此景中应运而生。方老师的这堂课,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故事,力求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神话故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做到学以致用。由学生们熟悉的四则童话故事入手,带着大家由《说文解字》和《山海经》对女娲这一形象进行初步感知。
接着引导学生用批注法,比较课文与《风俗通》中的有关资料,找出课文中增添的内容,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学生先自己找,接着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展示讨论结果。老师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归纳出作者袁珂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想象,这样的想象有什么样的作用。
在充分了解到神话的“想象”特点之后,老师的训练开始注重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的材料,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两处文字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最后同屏展示学生的习作,在学生的描绘中,小编感受到小孩子们的无边际的想象力,给他们一则《女娲补天》,他们会还给你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
教学反思:这节课以让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是想象为学习目标,并学以致用,让学生们发挥创造性的想象,落实到具体的练笔中,最后展示学生的当堂练笔,师生共同赏析评价。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也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教学目标相对单一,虽然本课的学习目标达到了,但是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缺少。没有考虑到神话除了想象的特点以外,神话也是有情感性的,人们对未知的世界不了解时,会用神话来表现,没有将神话的这一特性突出。
刘星
《苏州园林》
刘星,浙江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由语言之门径入文学之堂奥,让生活在语文的学习中逐渐变得丰盈!
学
1. 了解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以及文章的说明内容。
2.品味本文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以及本文语言的精炼、雅致、形象。
刘星老师的《苏州园林》是本次新教师汇报课中唯一的一堂说明文展示课,在上课之初就从文体上探讨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提出第一个问题:请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划出文中能概括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一句话。
在刘老师点拨该问题的重点应该在“整体”一词之后,学生便马上反应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那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展开说明的呢?这一段中有没有原话?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角落、门窗、色彩,都是作者赏析的景物。老师播放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画,让学生们直观感受苏州园林。
在学生图片感受苏州园林之后,刘老师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品味园林,提出以下要求:1.每组1号组员领取探讨单,填上“组号”“组长姓名”。2.明确探讨任务:作者从“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角落”“门窗”“色彩”等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请就任务单上的具体方面,结合相关语段细细赏析,品出它的“图画美”。3.各小组组长抽取任务单。
老师以“颜色”为例,带领着学生运用课件上出示的四个赏析方向进行探讨,使学生的活动有迹可循。
在小组展示之后,刘老师以叶圣陶先生的话来作为本次课的结语:“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我们要在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中关注作者语言的运用,体会它的精彩,领悟它的精妙!
教学反思:在进行自我反思和师父黄老师的点评之后,我觉得这堂课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的地方。首先,导入环节存在一定问题。导入语过于平实,缺少趣味性,没有达到激趣的效果,感觉既没能从情感上激趣,也没能从认知上激趣。“导入”环节的作用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快速进入文本,但我的导入显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其次,研讨活动环节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应该是小组成员每个人一张任务单,而不是一个小组一张,每个人思考每个人所负责的那一小点,都独立思考过,再进行汇总,效果可能会好很多。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应该先让小组成员都看一下抽到的段落,之后,再全体起立,进行小组探讨。在小组进行分享交流的时候,应该让小组成员全到前面来。而不是简单地只请一个人分享,这样可能会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另外,应该有人分享有人读,小组成员共同来完成整个分享交流的过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站的地方也不对,我应该站在下面,不是分享的同学和我在交流,而是分享的同学在和全班同学交流。
一堂好课,除了要求教师要有好的文本把握外,还得有好的教学设计和好的课堂运作。我想,应该说,好的教学设计才能有好的课堂运作。师父告诉我,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有一条贯穿首尾的主线的,说得直白点,这堂课得拎得起来。学生的活动很重要,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使他们能“一课一得”,40分钟前和40 分钟后的语文学习储备要不一样。这次的汇报课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一点点地加以改正。
沈夏萍
《植树的牧羊人》
沈夏萍,浙江嘉兴。毕业于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立志做一个有做温度的人,让学生在文字间感受到温度。
学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故事情节。
2.从文章的叙述中赏析牧羊人的人物形象。
3.感受牧羊人身上的坚持不懈、无私等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作为新选入教材的课文,《植树的牧羊人》似乎已经是公开课的标配,我们的沈夏萍老师本次展示课也选择了此篇文章。以“你心目中的牧羊人是怎么样的?”为话题来导入,来引入我们这堂课所要学习的牧羊人。
结合课后给出的练习题,简单梳理故事情节,从中得出高原在一步步变化,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牧羊人这一观点。学生对于高原的变化还是能够准确把握的。
沈老师回归文本,“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艾力泽·布菲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在讨论中学生感知到,艾力泽·布菲始终如一的品质。老师以“在这边与不变中,你有什么启示?”把整堂课推向高潮。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在这一节课中中有所得:能够从这一个普通的牧羊人身上感受到他身上那种坚持不懈、无私的品质。
2.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所得是学生自己生发出来的,而不是老师传授的。
(二)不足之处:
1.时间的处理。前期理清文章脉络花费时间过长,导致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没有讲,使得文章的深度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来,让文章上的太过浅显。
2.环节与环节的过渡过于生硬。特别是分析完人物形象之后,突然跳到“变与不变”,显得环节与环节很突兀。
3.点评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是重复学生的答案或者“很好”之类的进行点评,缺乏针对性地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贾菲菲
《皇帝的新装》
陕师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2020-2020每年获奖学金。发表两篇论文。在教学中主张师生互动,寓乐于学,让学生可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学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讽喻意义。
2.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领会本篇童话深刻的内涵,以及童话的想象、夸张、讽刺的艺术特点。
《皇帝的新装》是很多小孩子的启蒙读物,再次学习可能缺乏新鲜感,贾老师选择这篇时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以这样的问题引入课堂:“《皇帝的新装》有很多同学都读过,既然大家在以前就读过这篇童话故事,为何又被选入中学课本中呢?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疑问,温故知新。得到新的启发。”
在简单梳理故事情节之后,贾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童话的特点。并组织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来体味童话的想象、讽刺和夸张。
在层层剖析之后,同学们看透了皇帝的荒唐、昏庸、愚蠢、虚伪,骗子的狡猾,老大臣和官员的阿谀奉承、虚伪等等。其中最闪亮的人物要数小孩子,学生们也纷纷表示要像小孩子学习。
老师播放《指鹿为马》的教学视频,再次提问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能够做到这么坚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思考知识与潜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结合,进行了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不足之处
1.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潜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功能就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3.要在学生审题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张娟娟
《走一步,再走一步》
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以诚心做教育。老师与学生是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相遇。
学
1.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从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对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处理,把文章分为“遇险”和“脱险”两个部分来赏析。
两次都侧重于赏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在品读语言中感知父亲循循善诱的教育风格和我们遇事时应该有的态度。
鉴于张老师已经在教学反思中做了十分详细的说明,关于本课的情况小编就不再赘述。
《走一步,再走一步》经历了2次磨课,一次正式上课,最终相对流畅地讲下来。磨课、上课的过程,有累也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收获了很多精要的知识。
(一)学情。
永远不能脱离学情。“以学生为本”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实实在在地执行。就像这次上汇报课,磨课过程中,因为想得太多,光想着展示,而没有考虑学情,没有为了学生去上好课。设置的问题学生容易接受吗?学生在这堂课上真正能学到什么?真正上一堂课,必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设置的问题,怎么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每个任务要求,怎么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更好地去执行。
为了上汇报课而去上汇报课,我都没意识到最初自己是这种态度。几次磨课下来,在一些老前辈的老师的引导下,我意识到无论什么课都应该以学生为本,好好上一堂课,不需要花样太多,重点是学生能有收获。所以,第三次上课,我知道我要好好上课,不是为了汇报,而是为了学生有所得。虽然,最终还是有所遗憾。虽然很流畅地上了课,但还是有一点急,节奏太快。环节虽多,但文本解读不够深入。这样,学生掌握得就不会那么扎实。以后上课,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任务,给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一课一学一得。
(二)文本。
语文教学永远不能脱离文本。文本解读能否一步步深入?非常重要。深入研究文本,无疑会使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孩子的素质都得到提升。要想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决不能脱离课本。这次上课,因为运用同屏技术,手拿iPad,出于不方便,就没有一直拿教材,这导致了给学生解读、点评时也不够深入。也许觉得自己准备很充分,但也不应该书不离手。拿着教材深入文本解读,也会引导学生深入细读文章内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应该更加关注文本的解读,带领学生更好地语言文字对话,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更加深入地进行文本解读,而不是一昧地追求形式。以后的课堂中,还需要在裸读文章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读教参、《作业本》。
(三)PPT精简
磨课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的过程。上课时PPT越精简越好。越精简的PPT,学生越容易接受。每张幻灯片上内容太多,太繁琐,学生看着也容易不知所以然。2次磨课过程中,我的PPT也越来越精简,问题的设置也越来越简单。这提醒我以后设计修改PPT上,重难点罗列清晰,简明扼要。
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堂,我觉得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不能为了用新技术而用新技术,重点还是文本的解读。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同屏技术直接有效地反馈学生的练习成果,活跃课堂,引导示范练习成果。今天上课,因为用了同屏技术,分析学生画的心理变化图还是有很好地示范作用。但是,也导致了书离手。所以,我应该更加娴熟地利用同屏技术,做到书和iPad,自由转换。
(四)、多问、多听、多思。
这次磨课,感谢有很多老前辈的指引。老教师对文章的解读往往很深入,也会理解得很透彻。有时候有迷惑,就会去咨询他们,他们总是乐此不疲。有些时候是一些小细节,有时候是一些环节的取舍,或环节的连贯性。总能有在他们的指导下,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一下字就思路清晰起来。 所以,多问老教师,不懂就问,哪怕是厚着脸皮也要多问。把咨询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路有效运用起来。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思考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这次反思何尝不是一种进步?一种收获?
近年来,杭州市三墩中学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引进大批新教师。语文学科的6位新入职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毫不畏惧,王喻贤老师的温婉、方夏卉老师的沉稳、刘星老师的考究、沈夏萍老师的亲和、贾菲菲老师的干练、张娟娟老师的扎实,让小编不禁感叹当年的自己而十分汗颜。平时与她们的交流可以看出来虚心好学的态度,经常向学校安排的师父和教研组的老师请教问题。
当然,作为新人也有考虑不周之处,比如时间的把控、学情的预设,在您看完这一期的推文之后,期待您留言来批评指正,年轻人的成长必定是离不开引路人的,我们也愿意与您分享还略显稚嫩的课件。
本期小编
杭州市三墩中学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