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高材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是教育的“正道”!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吴小东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今天的《中国青年报》以“男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 称没兴趣痛不欲生”为题报道了——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周浩。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2020年11月17日 《中国青年报》男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 称没兴趣痛不欲生)众所周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就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有的人,十几年寒窗苦读,为没能考上名校而痛苦不已;而有的人,却放弃高等学府选择技校。近日,男孩周浩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这一消息走红网络。不少网友对周浩的勇气点赞,并称: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也不是万能的!现代教育实践的机会还是太少了!其实,高材生北大退学转读技校是“正道”!1.为什么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是教育的“正道”?什么是“正道”?“正道”就是“正确的、正常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法则!”“正道”就是《中庸》开篇直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曾记得毛泽东于1949年在他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人间正道是沧桑”。事实上“人间正道”,在这里指的就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今天,青海高材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的就是“正确的、正常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法则!”为什么这样说?据报道,2020年,周浩以超过660分的高考成绩从青海省众多优秀学子中脱颖而出,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但枯燥的理论生活,让周浩的学习生活十分痛苦。他尝试过若干方法改变当时处境,转系、休学思考人生,都未能让这位北大学子摆脱痛苦。最终,周浩说服了自己的父母,从北京大学退学,来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圆自己的梦。【男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在北大痛不欲生】周浩的选择在旁人看起来十分疯狂,但从一份报告中也许可以找到合理的地方。今年11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20年度)》,报告中强调,中国本科工科在校生数量达到4953334人,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达到15733个,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工科生在知识及动手能力方面仍需提高。这也是周浩最擅长的地方,尽管男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但前途仍然一片光明。所以,今天,高材生北大退学转读技校是教育的“正道”!2.高材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说明什么?据报道,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我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我重装过。“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到了北大,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在旁听、转院、逃避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周浩开始打起了转校的“算盘”。从大一开始,他就已经在网上对中国的一些技师学院进行了了解,并且还翻墙去看德国数控技术方面的网站,对比了中国与德国这方面的差距,初步对中国的数控市场进行了判断。“我觉得中国是比较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高学历,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学历不高。”了解了自己高学历的优势,周浩开始选择适合他的学校。“在网上搜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它的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既然想学点技术,尤其是数控技术,那这里就是最好的地方。”2020年冬天,周浩收起铺盖从海淀区到了朝阳区,从北大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周浩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北大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周浩慢慢朝着自己努力的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尽管有很多企业向周浩伸出橄榄枝,但对于未来,周浩有自己的设想,“现在还不想就业,我还是想继续深造,对数控技术了解得越深我就越觉得自己学的太少,还是要再多充充电。”【男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在北大痛不欲生】3.高材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给教育什么启示?北大退学,转读技校,这样的选择,相信不少人都无法做出。因为,在外人看来,北大是中国的知名学府,而技校只不过是人们眼中的“不入流”学校。在周浩的选择过程中,不是没走过弯路,从当初的屈从于家长老师的意见,到后面的经自己努力适应仍无法克服心理压力,再到退学转读技校。周浩的人生可谓是在山穷水尽之后抵达了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启示一:孩子分数高:可以不报知名度更高的学校从周浩的成长史,我们可以读出,考生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容易被大学的知名度所困扰,这不一定是好事。周浩本来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由于自己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所以就在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下报考了知名度更高的北京大学。因为,在外人看来,这么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分数与学校知名度成正比的“对号入座”思想:分数高,就应该报考知名度更高的学校。然而,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专业,并不一定清华北大的各个专业都比其他学校要好。启示二:孩子上技校:并不是天生就低人一等在国人的眼里孩子上“技校仿佛天生就低人一等”。其实,技术教育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类型不同的一类高等教育模式,和普通高等教育应当是平起平坐的,至少在级别上应当如此。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水平不高,仿佛成了一类不入流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被许多人所看好。启示三:教育者:要寻找孩子学习的快乐与兴趣。学习本应该是快乐的,可放眼当下的中国学生,无论是在中小学就读还是在大学深造,有多少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多少自主选择权,被老师和家长逼着学,某种程度上讲,学习成了痛苦的煎熬。周浩当年报考北大,其实是父母和老师的合力“逼迫”,觉得他的成绩就应该上北大或清华,否则就是人才浪费。可周浩的父母及老师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周浩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孩子,他所感兴趣的恰恰是一些实践的知识、操作的技能。事实证明,周浩在技校里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学得很快乐、很充实,也很成功。北大或清华的名校光环,让多少人羡慕、激动和如此如醉,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不少孩子被逼着去冲刺北大或清华。诚然,孩子能上北大或清华,是一种成功的象征,但孩子上普通院校甚至职业学校,不一定就代表不成功。新时期,我国也涌现出诸如许振超一类的金牌蓝领工人,他们以骄人的成就令社会为之瞩目。家长也好老师也罢,应该转变带有偏见和功利的人才观,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努力寻找学习的快乐。一句话,那就是教育者要寻找孩子学习的快乐与兴趣!启示四:高考填报志愿:是“本人”说了算在中国,众所周知,“家长与家长的攀比,其实,就是孩子与孩子分数的竞争”,有了好的分数,才能够报考好的专业志愿,于是,一年一度的中国高考的学生的报考志愿,就开始了,其实有些志愿孩子们却不喜欢,可是孩子的父母非常的喜欢,无可奈何之下孩子们只好顺从父母的志愿。于是,顺从父母的志愿的结果出现了——林某(复旦投RR毒R案嫌疑人曾自述,进入医学院学习一年半的时候还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当时总是听见“医学神圣”之类的话,自己本身却没有特别深刻的体会,只是觉得从医是一个铁饭碗。【追访:复旦投毒事件嫌疑人林某是个怎样的人2020年04月18日京华时报】调查,复旦投RR毒RR案嫌疑人林某学习成绩优秀,喜爱英语。高考时,林某以780多分的高分(满分900分)考入中山大学。林某家境殷实,不过其本人并非从一开始就热爱医学,学医是父亲的希望,林某听从家长的意见而学医。可是复旦投毒案的发生,据报道是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就心存不满,最后竟然狠心到用剧毒化合物RR毒RR死同学,这些都与孩子的报考志愿有关。这些,都是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报考志愿所导致的!于是,出顺从父母的志愿的结果,还出现了——近日的火爆新闻“省女状元放弃港大复读再次成为省女状元”!!2020年和2020年两届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因去年弃港大今年转报北大中文系而成新闻人物,对其志愿选择,众说纷纭。高考状元刘丁宁就是听取了“别人、家人”的意见以后,没有按照“本人”的意愿,被港大72万元全奖录取,正如她在天天向上节目说的那样“听从家长老师劝告出去闯练”(节目录音);对于这个事件首先必须强调一点,很多考生高考报考志愿时听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并不能坚持自己的报考志愿。结果呢,我们的文科女状元刘丁宁放弃港大72万元奖学金复读,白白的浪费一年的宝贵青春,是她放弃了“听话”的高考志愿吗?现在,我们从“刘丁宁退学复读”这事件来看,其原因是她违背“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的这个“心愿”,而听从家人与老师的“劝说”,才去接受“72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和“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环境报考志愿。刘丁宁能够从港大退学,与她的“听话”的教育关系非常大;不过,令人高兴的是聪明的刘丁宁没有将“听话”的教育“学”到最后,没有让自己成为“听话”教育的牺牲品,而是坚决向“听话”的报考志愿“拜拜”!勇敢向“听话”报考志愿“开炮”!!所以,高考填报志愿:“家人”说的不能算!!那么,高考填报志愿:是“本人”说了算吗?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填报志愿成了家有考生家长的口头话题。高考志愿的填报,的确是关系到考生们今后发展和前途的一个重要关口,家长和亲朋好友都十分关注,也在情理之中,“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有了收获,报志愿慎重考虑也很应该,不过有些家长用“包办婚姻”代替“我的事情我作主”,往往是事与愿违。听孩子的,孩子喜欢的、有兴趣学的就是好的,高校设置专业都是有依据的,不存在哪个专业就特别难就业。同时,只要孩子有兴趣,专业就容易学好,个人成绩好,就业途径则更广。如果学生的高考志愿完全由父母包办,日后弊病很多。有的考生进入学校后,因为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学了一段时间甚至要退学。这些学生也很委屈,认为责任在父母,是父母硬让他们学的。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易中天的女儿上高三时,请易中天对她的高考志愿选择提些参考意见。易中天给女儿的建议是四个原则和一个三维坐标系,但他只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的主意让孩子自己拿。这四个原则是: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感兴趣的;优势原则。你选的专业是最能体现你的优势的;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劳动;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最终,女儿选择并考取了同济大学。由于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她在大学期间如鱼得水,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易中天称得上是一个“指导型”家长,他在爱女身上所花的精力之多,其实超过了许多“指令型”家长。其实很多专业无关好坏,而是在于学习的兴趣度已经用心程度。只要学习够用心,再差的专业也能学出人才;而只要学生喜欢,再辛苦的专业他也会甘之如饴。在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当好参谋的角色。一般家长都比较了解孩子,应该将孩子感兴趣、自己也认为不错的高考信息收集起来,最后让孩子自己选择。家长的意见对子女填报志愿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切从兴趣出发,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愿意做某事,就会乐此不疲,反之,则无精打采。据报道,高三女生向原(化名)在微博上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庆求助,称自己一心想学临床医学,但父亲坚决反对,双方起了冲突。杨庆通过私信、电话对其进行了劝导。女孩终于告知,父母同意她学医了。(6月29日《成都商报》)如果家长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还可以向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以及高招办老师咨询,尽量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家人"千万不要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报考自己喜欢的志愿!否则的话,就会出现省高考状元也要“步步揪心”去复读!所以,孩子高考填报志愿:还是“本人”说了算!谁的地盘他们做主!今天,高材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还是“本人”说了算!!启示五:职业教育:不是“差生”才接受的教育长期以来,各种学科以其赚钱和上位能力,于是,我们的教育喊出不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极端口号;于是,我们的社会,对某些类别的人群,出现认识性的偏差,我国目前缺乏这种选择和办学机制。于是乎,我们的各类教育、学校被分为各种层次、等级,这造成教育、学校间的不平等,也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大家纷纷追逐上名校,把职业教育视为“差生”才接受的教育,甚至对二本、三本院校也不屑一顾。于是乎,我们的教育“方向盘”让职业教育就是“差生”才接受的教育去掌握!事实上,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是各个行业都有其合适的地位的。一个执行力超强的技工与一个理论能力超强的名牌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应该是相同的。行业间的差异越小,整个社会的焦虑感与不平等感才会越来越强,社会的和谐系数才会越来越高。也正是因为如此,周浩的选择,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和赞同——因为这个道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而我们社会的发展,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渐进,虽然,它的速度,还有待于提升。所以,职业教育:不是“差生”才接受的教育。启示六:真正的教育:就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然而,周浩就用自己的实例给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在个人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劣,而只有适合或不适合。教育就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北大虽好,但并不是适合每个人,就像周浩一样,当初屈从了父母的意见,而湮没了自己的兴趣,导致在北大辛苦试学了一年无果,而陷入了更大的痛苦当中,最终在休学一年后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并且乐在其中。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条直线,难免有些曲折。也许正是在这些起伏当中,我们才可以窥探到人生的本质,才能在迷雾中探寻到我们的指路明灯,追寻着我心目中的灯塔。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失败之后,仍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及时调整自己的航向,这样只能一错再错。在人生之旅当中,在持续的奔波之余,及时的调整一下思路,整理一下行囊,也许会领悟到人生的另一重境界——学习的作用,就是用,就是应用,就是实践,方为学习之真髓!我们知道青年毛泽东读书时学的是师范,沒有读过军事院校,更没有系统地学过军事理论,他为什么成为伟大的军事家?他领导的小W米加步W枪为什么能将对方的飞机大W炮打得落花流水?将黄W埔军校的优秀生打得满地找牙?其原因正如他所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取得中国战争的胜利。教育也是如此,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是胜岀!而真正的胜岀就是扬长避短,用自身的长处弥补别人的短处,而不是、绝对不是弥补自己的短处。著教育家蔡元培为什么主张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指的就是教育的胜岀。就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种教育的胜岀不是跟《学记》中的“教人各因其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醒】 本博 作品 为原创 禁止抄袭 侵权必究 转载 联系 QQ 837966260;我们知道 尊重他人 就是尊重自己 谢谢您的合作 如转载 请注 博文 来自于 “中国教育人博客 田园泥土香教育 ” 字样)附录——1.【高考】高考填报志愿,到底是谁说了算?2.男生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在北大痛不欲生2020-11-17 15:45:54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周浩在比赛中。原标题:弃北大读技校 自定别样人生实习生 彭燕 吴雪阳 《 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17日 11 版)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周浩。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遵父命上北大 没兴趣痛不欲生2020年8月,顶着如火的骄阳,周浩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我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我重装过。在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实用性的课程,这比较对我的胃口。”但是,周浩最终还是妥协了,“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到了北大,周浩以为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会习惯这里的生活。事实证明,他错了。大一上学期,周浩努力地适应一切,浓厚的学习氛围、似乎永远也上不完的自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小就喜欢操作和动手的周浩开始感受到了不适应。到了第二学期,理论课更多了,繁重的理论学习让周浩觉得压力很大。“生命科学是比较微观的一门学科,侧重于理论和分析,操作性不是很强。而我又喜欢捣鼓东西,喜欢操作。所以我们互相不来电。”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不喜欢学术,搞不了科研,但是生命科学系的很多学生未来几乎都会读研究生,这样的路并不是我想走的。”于是,周浩学习开始不那么积极了,不再像刚入大学那会儿跟着室友一起去上自习,“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儿。”就连作业,周浩也不再认真完成,每次都是敷衍了事。一开始,周浩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太差。于是,他试了各种办法让自己习惯这种学习氛围。同学告诉他可以尝试去听工科院系的课程,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他便去旁听北大工科院和清华工科院的课,却发现这些课基本上也是纯理论,而实践操作课只有工科院本院的学生才能去上。然后,他开始谋划转院。但是在北大,转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转的院和所在的院系公共课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转院。周浩想转的工科院和他所在的生科院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周浩知道转院这条路终究是走不通了。接二连三地遭受打击之后,周浩开始陷入了绝望。休学一年体验人间冷暖 选择转校艰难说服父母第一年的尝试失败了,于是,他决定大二先休学一年。到了深圳,周浩觉得自己应该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休学期间,他当过电话接线员、做过流水线工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擅长交际的周浩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对于人间冷暖有了初步的体会,大家不会因为你是大学生就尊重你,就会多给你一次尝试的机会。”周浩以为初入社会的挫败感让自己能喜欢上北大的生活,静下心来学习,能再次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然而,重新回到校园的时候,周浩有了比以前更大的不适应感,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学习这门专业。“现在看来,我休学一年所做的思考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周浩苦笑道。在旁听、转院、逃避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周浩开始打起了转校的“算盘”。从大一开始,他就已经在网上对中国的一些技师学院进行了了解,并且还翻墙去看德国数控技术方面的网站,对比了中国与德国这方面的差距,初步对中国的数控市场进行了判断。“我觉得中国是比较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高学历,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学历不高。”了解了自己高学历的优势,周浩开始选择适合他的学校。“在网上搜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它的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既然想学点技术,尤其是数控技术,那这里就是最好的地方。”从北京大学退学,要去一个听都没有听过的技术学校,这样的想法一定是疯了!当时,周浩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都这样认为。父亲知道周浩的想法以后非常反对,打了很多电话劝他,让他再坚持坚持。父亲劝不动周浩,意识到儿子是认真的以后,父亲开始妥协。“他开始退让,同意让我转到父亲所在的深圳大学,就是不让去技校。”周浩却坚定了去技校,“北京大学这样在国内算是比较自由的学府都没有给予自己希望,那么去别的学校万一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呢?难道到时候又转校吗?”周浩觉得要找一个可以真正学到技术的学校。周浩从小和母亲关系很好,几乎无话不谈。于是,周浩决定先说通母亲支持自己。在知道周浩在北大的经历以后,母亲震惊了,她没想到儿子在人人向往的北大竟然过得这么痛苦和压抑。她决定帮助儿子摆脱烦恼。终于,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同意了周浩的决定。在得到父母的支持以后,周浩觉得自己离梦想近了一大步。“我一直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如果一辈子都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的一生就毁了。”周浩说:“如果我过得很精彩,总有一天,可以证明给当初质疑自己的人看。”转校成功 拾回学习热情 不后悔选择淡定面对未来人生2020年冬天,周浩收起铺盖从海淀区到了朝阳区,从北大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对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你想想,为了增加生源,我们学校给农村户口的孩子减免学费,却还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这样一个北大学生的到来,当然是很惊天动地了”。学校党委副书记仪忠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很自豪:“考虑到周浩之前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学校没有让他从基础课学起。为了让周浩接受更大的挑战,他直接进入了技师班,小班授课,并且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这种小班式、面对面地和老师交流,让他找到了很强的归属感。除了学院的培养,找到兴趣点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这让他在这里得以大显身手。“大学的生活很散漫,而技师的生活就是"朝八晚五",一切都靠自律。”实验室十几台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老师面对面的亲自指导,直接上手的机器操作,这一切都令周浩兴奋不已。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控技术,而别的同学都已经学了两年,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他学得格外认真,“每天都把老师教过的技术重复练习,有不懂的就及时问。”很快,周浩便成了小班中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周浩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北大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周浩慢慢朝着自己努力的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尽管有很多企业向周浩伸出橄榄枝,但对于未来,周浩有自己的设想,“现在还不想就业,我还是想继续深造,对数控技术了解得越深我就越觉得自己学的太少,还是要再多充充电。”“我所学的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周浩说。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 2、大众浴池
  • 3、大冬瓜国语
  • 4、独角兽高达小说
  • 5、中原镖局2
  • 6、张语倢
  • 7、泛美航空第一季
  • 8、不嫁断袖王爷全文免费阅读
  • 9、五行天sodu
  • 10、青岛远洋大亚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