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重庆日报教育周刊丨名校长系列访谈之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罗丞专访
进入高中阶段的孩子,总是让大多数家长满怀期待。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走入社会或者走进高校打下基础。本期“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校长系列访谈,特意围绕高中教育的质量发展,邀请嘉宾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罗丞,听听他的见解。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进入新质量时代,教育也不例外,该如何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平与质量?从教30多年的校长罗丞为我们娓娓道来,他认为,办好新时期下的学校教育,首先要有先进的核心育人理念。
罗丞介绍,通过不断优化,学校确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是“树本砺新”。“树本”表达了学校借绿色生态之雅境,寄树人育才之衷情,亦表达了学校执著探寻教育规律、努力成就教育伟业的美好意愿。砺新,意为不畏艰难,勤加磨砺,不断进步,不断创生。砺新是进取的状态和心态,也是60多年来学校发展历程的写照。既彰显了学校持之以恒的坚定态度,也表达了学校日有所进的不懈追求。
“‘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实质是回归教育本真,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罗丞补充道。
▲ 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罗丞校长
其次,学校层面需要树立新的质量观,也就是说,质量不能单靠学业考试去衡量,对人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维度,应从更长远的未来,为学生谋划。
在十八中,各个年级都在严格贯彻减负提质、规范办学的各项行动,在学校初中都没有晚自习,放假期间原则上都不布置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老师则强调精心备课,提高效益,力争在课堂内解决大多数问题,为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留出更多时间。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绝不意味着和考试分数对立起来,依靠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设计,“生本课堂”、“精准课堂”的探索,学校一直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
名校长系列访谈之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罗丞
─
时代在变,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在变。高中教育该如何应对新高考改革的挑战?
事实上,重庆十八中这几年一直在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探索构建的4C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课改,改变的不仅是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重塑生命至上的‘人’的价值观,从而让生命绽放。”罗丞认为。学校构建的“4C课程”体系以四类课程(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和百川课程)为基点,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
▲ 正在认真聆听课程的同学们
“树本课程”通过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在分层教学辅以走班教学的基础上实现最优整合,目前已有“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和“英美文化背景下的体验式英语课程创新基地”两门市级课程基地。
“砺新课程”遵循校本课程精品化,尤其是应对新高考提出的“全科覆盖”“分类考查”的改革方向,学校围绕文化素养、生活技能、社会服务和人生价值4个序列,有序开发了8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
“海纳课程”实现了社团活动课程化到精品化的华丽变身,也将活动与课程完美契合,开设有动漫社、汉服社等41个社团。而旨在多元培养的“百川课程”,通过大学先修课程、雏鹰计划课程、汽车模拟驾驶室、3D打印室、学生创客中心等,帮助学生们走进社会,拓宽了视野。
▲ 丰富的社团活动一角
“4C课程体系的构建只是为学生的多元选择可持续发展提供载体,教与学的方式必须随之转变,才能从根本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罗丞说。
在课堂教学上,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能力的提升。推行分层教学、分类评价、分步达标,个性施策。要求课堂上老师要讲到点子上,要在精上做文章,做到“精讲精练少讲”,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
名校长系列访谈之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罗丞
─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罗丞说,追求更高形态的公平,更有内涵的质量,离不开教师。
近几年学校在师资引进、教师培养方面,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径。
据悉,十八中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是引进+培养的方式。学校从北师大等名校引进博士、研究生来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加强培养现有教师队伍。“青蓝工程”、“中国名校行”等培训活动,让教师水平不断提升。
“今天的优秀教师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有业务能力,有学术引领,还要有创新实践能力。”罗丞说,为此,学校专门成立创新人才培养中心,研究多元化人才的培养,研究老师教学创新。组建创新人才培养专、兼职教师队伍,实施项目管理,在课程、师资、实验室等方面以优先配备和经费支持。
▲ 部分教师合影
校内的赛课机制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每学年春季学期,“青蓝杯”课程大赛就成了3年内入职教师的检验台,大量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而每学年秋季学期的“生本课堂大赛”则是全体教师的“武台”,激励着大家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提升。
据了解,重庆十八中队伍已经拥有2名博士生,50多名研究生;5名全国模范、先进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4名研究员,6名特级教师;有80多名教师在全国、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回顾近十年,重庆十八中高、中考连年稳中有升,呈现持续发展的状态。学校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十佳学校”;艺体教育成绩斐然,多名学生考入清华美院等艺术类高校,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得金奖,更有多位学生获得重庆市长奖、江北区长奖等……优秀教师队伍的成长功不可没。
─
名校长系列访谈之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罗丞
─
未来的学校该是什么样的?关于未来学校建设的话题,罗丞也一直在深入思考。
重庆十八中作为“未来学校”建设试点学校之一,通过推进教师学习数字实验室建设,普及交互式平板电脑,推进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融合的STEM教育等方式,一直走在教育新技术的前列。
新打造的信息平台成为智慧校园的神经中枢,这个应用服务系统将教学、教研、管理和校园生活充分融合。师生与家长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组成这个平台的外环进行交流。
信息平台也是一个超级海量的资源“仓库”,不断吸纳、存储教育资料。已经形成公共资源、校内资源、个人资源三种资源类型,海量大数据分析学情、引导精准教学。
在校园生活中,OA办公系统、校园一卡通让师生尽享便捷,学校“扁平化”管理也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实施。行政会、教职工例会、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依托信息平台进行。
▲ “未来学校”建设试点学校之一的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此外,学校还参与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20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在现有6间智慧教室的基础上,计划在今年扩大试点。让更多学生都有机会感受智慧教室实效帮助。
“智慧校园只是未来学校发展的载体和根基,会不会用,用到什么程度,最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是关键。”罗丞介绍,以信息技术为引领,学校将继续坚持探索和完善面向 21世纪的课程体系,坚持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的变革,进一步巩固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家门口真正“上好学”。
─
名校长系列访谈之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罗丞
─
|校长简介|
罗丞,现任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重庆市教育学会高中专委会副主任,江北区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重庆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撰写多篇教育科研论文获国家、市一二等奖,在国家、市级政治理论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本。主持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市级重点课题5项,县、区级课题多项,并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重庆日报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