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养】由千湖沙漠想到的沙源问题
在巴西北部大西洋岸边,有一片奇特的沙漠,白茫茫的沙海中点缀着上千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湖泊。这里被形象地称作“千湖沙漠”,是巴西着名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最湿润的沙漠,独一无二。
看起来像沙漠吗?确切地说,它并不是完全意义的沙漠,而是位于巴西马拉尼昂州的伦索伊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的一种海岸奇观。每年,随着季节的变化,这块“假沙漠”里也会出现白色沙滩、绿松石湖水和蓝色池塘等奇异景观。
在冬天的时候,这个有趣的“沙滩公园”就会变成花花绿绿的样子,看起来更像是一片十分怪异的沙漠,而不是常见的沙漠绿洲。
而一旦进入了当地的雨季之后,这片15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沙漠”区域又会变成了一片看似无穷无尽的“沙泽地”,大大小小的蓝莹莹的“泳池”点缀其间,漂亮极了!从图片上看,是不是有点PS的感觉,但实际上,图片并没有做什么后期特效。
“千湖沙漠”的成因
这处国家公园为何如此奇异呢?其实形成这种奇观的原因与风和潮汐有着直接关系。在沙漠公园的附近有两条较大的河流,千百年来源源不断地把沙子冲积到了巴西北部的海岸区域。在干燥的季节里,潮汐作用下的海浪和大风又将这个沙子推向内陆区域,最终形成了无数又小又密集的沙丘水坑。
归纳起立有以下几方面:
1)附近河流携带泥沙量较大,河流将泥沙携带至河口沉积下来。
2)旱季时河口附近水位下降,干燥的泥沙裸露在地表。
3)沿海地区强劲的风势,将干燥后的沙子吹向内陆方向,天长地久,靠近河口的地区形成了这片沙漠。
4)尽管这里是沙漠,但这里的的降水量可与热带草原相比,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年降雨量可以达到1400-1600mm,降水集中在雨季,就形成了“千湖”现象。到了旱季,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就体现出沙漠的地貌特征。
如今,这里一年四季都非常受到各国游客的欢迎。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即便是在“沙漠”里面,你也不会就觉得干燥难受,而这些沙湖显然已经成了游客们最钟爱的“天然游泳场”。
有人会问,为何沙子里的水下渗呢?难道当地的沙子有何特别之处吗?当然不是!
首先,到了夏季雨水充沛的季节时,降雨会填满这片“沙漠”区域的所有低洼处,可以快速形成“千湖”景象;其次,当地的沙子本身并不特别,但特别的是沙子下面的土地是由不透水的岩层组成,“沙湖”里的水自然不会渗入地下。
这些“沙漠”里的水池密密麻麻,形状同样千奇百怪,有大有小:最小的小水坑只有几米宽,而最大的“沙湖”则宽达90多米,深度可达3米左右,成了典型的泻湖风貌。
这些面积巨大的“沙漠池塘”里充满水位忽高忽低的淡水,不仅游客乐于在这里游泳嬉戏,就连鱼儿都会大批误入:这些沙漠泻湖与附近的河流相互连通,一些河里的鱼甚至会游进大大小小的沙区的池塘,并被困在里面。
于是,聪明的当地人很会把握这个好机会:他们会在这些水蓝色的沙漠池塘里面进行季节性地捕鱼作业。据说,这片沙海中海有一些可以在旱季钻进沙子深处“冬眠”的鱼类,它们可以几个月不进水也不会死,待到了新的雨季时,再钻出来游到水里活动。
近几年来,伦索伊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因其特殊的迷人风貌,每年的7~9月都会吸引成千上万各国游客前来造访,而此时成千上万的沙漠泻湖正是最迷人的水蓝色风貌。
一个地区沙源主要有以下途径:
1.是临近区域有荒漠化、盐碱化土地,地表干燥,缺少植被覆盖;
2.是来自于河漫滩、湖漫滩,当河流或湖泊处于枯水期时,河底或湖底裸露,成为沙源;
3.是河流三角洲(存在于入海口或入湖口),多细小沉积物;
4.是来自人为管理的不当,如城市建设中一些沙堆未经覆盖,被风扬起;
5.是沿海地区的海滩可能会成为沙源。
此类问题考查,有时也会突出形成过程。如:雅鲁藏布江在山腰处形成沙丘,分析其原因。答题思路是: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少,形成旋涡状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另外,在沿海地区洋流(运动方向与海岸大致平行)也会带来泥沙,被海浪(运动方向与海岸大致垂直)推到岸上(海浪沉积)。这里洋流携带的泥沙成为黄金海岸的沙源。
【地理试题中的沙源】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着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答案:(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2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2分)
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分)
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分)
答案: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甲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乙为图甲中甲区域消地分布图,图丙为湖区栽地气候统计图。
(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
答案:沙源地:①河谷及三角洲;湖岸。
成因: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冬季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沙输送;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 较大。(2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3)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测的沙堤的成因。(6分)
答案:(3)西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沙堤终出露水面。
6.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6 分)
材料一“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左图中 M 地附近有 20 多万亩沙丘。
材料二鄱阳湖附近的水系(左图)和鄱阳湖南部资源、交通等示意图(右图)材料三 2020 年 11 月,位于 M 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因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M地大风日数多。仅2020年1月,4 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就达到4. 8天。
(l)指出左图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并分析该季节形成“天漠”的主要条件。 (10分)
答案:冬季(2分) 形成的条件:
①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2分) 湖边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2分)
②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2分) 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或大风日数多)。(2分)
7.奇特的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又名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1981年巴西在此建立国家公园。该公园由众多白色沙丘和小型、微型咸水湖共同组成。一年之中,公园里的风景会进行一次彻底的转变。雨季时,沙丘之间的谷地里产生一些新的湖泊。当河流穿过沙丘地带时,这些湖泊之间就会被连通。雨季结束,湖泊会在炎热的气温下开始蒸发,水面下降。在旱季,持续不断的东北风能使沙丘最远向内陆推移约50公里,同时也雕刻出耸立的沙丘。小华和小东到此公园旅游之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推测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的形成过程
(2)说明A城旱季的形成原因
(3)小华觉得这里跟埃及一样,适宜在沙漠中种植棉花,小东则对此提出质疑。试为小东的质疑提供依据。
答案:(1)①雨季时,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输沙量大;
②河流将(内陆地区)的泥沙搬运到河口附近堆积下来;
③旱季时,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水位下降,泥沙露出水面且干枯;
④沿海地势地平,风力强劲,在强风吹拂下干枯的沙子向内陆运动;
⑤随风力减弱,沙子又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在河口附近形成沙漠。
(2)①秋分日后,随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南移;
②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控制该地区;
③该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地平,对信风的抬升作用不显着,降水少。。
(3)①土地含盐量大;②地表多咸水,旱季不利于灌溉;③雨季降水量太大,涝灾严重;④不利于该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广州中学地理组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