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选考专题】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四十四):西北地区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林小芳来源:扬子晚报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苹果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深厚、富含有机质、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层。

材料二: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地处渭河上游以北黄土高原的旱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地势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是陕西苹果优产区之一。

材料三:千阳县矮砧苹果示范园里,苹果树冠低矮瘦小,密集栽培,在一排排水泥杆支撑下攀着支架往上生长。宽行密植,格架滴灌,水肥一体,机械化作业,最大限度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了一个立体种植。矮砧苹果示范园采取苹果树“矮化、密植、宽行、东西排列和南北伸展”的栽培技术措施,已经成为现代水果种植业发展趋势。

材料四: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苹果也能这样子的。

(1)结合材料分析陕西省千阳县发展苹果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结合材料三说出出矮砧苹果示范园果树栽培技术的好处。

(3)说出陕西省千阳县苹果种植业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

(4)结合材料四指出创新生产对苹果种植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意义。

2.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渭河流经甘肃、陕西,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平原是陕西省人口、城市最密集地区,也是陕西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下图为渭河流域图(局部)。

材料二:渭河下游沿线1998年和2020年各类用地比重

(1)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中,渭河平原地处第______阶梯。

(2)渭河下游沿线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1998年到2020年建设用地增加最多,其原因是______。

(3)渭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水的问题,其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泾河是渭河最大支流,是黄河的______级支流,其夏季河水含沙量很大。分析泾河夏季河水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

(5)简述渭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岭生物资源种类非常丰富,被称为世界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洞穿”秦岭的“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将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水调水到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以补充西安等城市的给水量。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泵图。

材料二: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下图为渭河与汉江年径流量年内变化图。

(1)分析秦岭物种丰富的原因。

(2)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析渭河干流不宜建设水电站的自然原因。

(4)说明修建“引汉济渭”工程的原因,并简述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的生态意义。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地处断裂陷落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宁夏平原是一个浩瀚大湖,沧桑巨变,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平原。现在的宁夏平原,即使年降水量仅仅200毫米左右,蒸发量近2000毫米,但贺兰山前仍草场广袤,银川附近则湖沼遍布,灌溉农业发达,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解释宁夏平原从大湖到平原的演变过程。

(2)“没有贺兰山,也不会有宁夏川”。请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其原因。

(3)说明宁夏平原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的地形条件。

(4)分析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对黄河的影响。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公里,其中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银川所在的宁夏平原自古即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誉,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1)简析图示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

(2)说明草方格在固定沙丘方面的作用。

(3)简述宁夏平原过度发展农业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天山东天山地区气候较之西天山和中天山更为干旱,是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地带,该地区的雪岭云杉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敏感。某科研小组选取了新疆东天山巴里坤地区的天山庙(平均海拔2620m)和西黑沟(平均海拔2371m)两个采样点,对雪岭云杉的树轮宽度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海拔天山庙的雪岭云杉年轮宽度与6-9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关联性较小;低海拔西黑沟位于森林生长下限,其雪岭云杉年轮宽度与春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春季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图为东天山树轮采样点地理位置示意图和巴里坤气象站(1650m)气候资料图。

(1)分析东天山较西天山和中天山气候更为干旱的原因。

(2)描述东天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的自然带,并分析其成因。

(3)说明气温和降水对高海拔、低海拔地区雪岭云杉年轮宽度影响不同的原因。

(4)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排除干扰因素,推测采样树木样本的最佳位置条件。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阿勒泰气象站(海拔:715米;最大积雪深度35.3cm;最大积雪深度月份:2月),森塔斯气象站(海拔:1500米;最大积雪深度150cm;最大积雪深度月份:3月)。

(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说明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的原因。

(2)指出阿勒泰水文站3-8月径流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分析乌伦古湖演化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及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 mm,蒸发量高达3 000 mm,可用水资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8℃以上。中午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

材料三:吐鲁番地区民居院落空间层次丰富,包含露天室外空间(果园、屋顶、杂物院等)、过渡空间(门房、高架棚、棚盖、檐廊等)、室内空间(地上/半地下)3个层次。多样的空间成就了居民“移动式”居住方式。根据季节变化,住房有冬、夏之分。夏季用房开敞通透,东西窄,南北进深长;冬季用房较封闭,东西宽,南北进深短。

(1)根据材料一描述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在形态上的主要差异。

(2)依据材料说明吐鲁番盆地比哈密盆地水资源条件更优的原因。

(3)指出吐鲁番居民夏季在室内空间、过渡空间、室外空间停留的大致时段,并解释原因。

(4)分析吐鲁番夏季民居建筑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见下图)四周高山环抱,湖滨地带分布有大量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分布着以布哈河为代表的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青海湖区大风日数较多,全年多在西北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布哈河口最大风力达9~10级。沙岛位于湖东部,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后来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青海湖流域内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1)分析形成青海湖湖滨地带沙丘的沙源。

(2)分析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沙尘堆积较多的原因。

(3)简述青海湖东部沙岛湖的形成过程。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约4583km2。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洄游类珍稀鱼类,主要栖息在青海湖的西北部,生长缓慢、无鳞。据专家介绍,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通过东南部的河流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随着湖泊环境的演变才逐渐退化的。

材料二:布哈河、沙柳河等河流是湟鱼洄游的主要通道(见下图)。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环青海湖地区的农业开发,在沙柳河、布哈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上修建了许多河流大坝,并建设了许多农场。由于河湖萎缩及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湟鱼数量锐减。2020年青海省湟鱼救助中心通过人工繁殖在农用水库和青海湖成功实现了湟鱼网箱养殖,为增殖放流和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开展湟鱼淡水全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但有专家指出湟鱼本身食量大,生长周期漫长,是否适合大面积网箱养殖还有待商榷。

(1)分析湟鱼主要分布于青海湖西北部的自然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推测湟鱼鳞片退化的原因。

(3)简述甲农场发展灌溉农业对湟鱼生长繁殖的不利影响。

(4)你是否赞成在当地进行大规模网箱养殖湟鱼,并说明其理由。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下左图)区盛行西北风,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右图)。青海湖区沙丘主要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

材料二:青海湖水温分层现象随季节而变化,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材料三 每年隆冬时节,青海湖千里冰封。春季湖冰融化,被当地群众称为“开湖”,且有“文开”和“武开”之说。“文开”是指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湖冰逐渐变薄、破碎、融化,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看到开湖后的连天碧波。“武开”是随着气温升高,彻夜的狂风大作,使封冻的湖面温度迅速升高,在动荡的湖水和猛烈的大风共同作用下,厚薄不均的冰层在一瞬间四分五裂。

(1)指出湖边植被增加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测沙堤的成因。

(3)说出青海湖夏、秋季节水温分层现象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比较分析青海湖“文开”和“武开”现象发生条件的异同。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含水量是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克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成水湖,湖区周围以农牧业为主,多草地和农田。湖区降水集中在5-9月,土壤含水率的高低及变化直接影响着农田的农作物产量和草地的栽畜量。图甲和图乙分别示意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草地和农田的取样点分别在湖区东部和南部,农田作物根深一般0 -20厘米。

(1)说出环青海湖地区草地与农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的差异。

(2)试说明农田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于深层土壤的主要原因。

(3)8月初以后,草地和农田土壤含水率回升趋势显著,请推测其主要原因。

(4)说明科研人员研究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变化的主要目的。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龙鳞宝刀
  • 2、pba护肤品怎么样
  • 3、校服的裙摆歌词
  • 4、担保法试题
  • 5、东方驱魔人
  • 6、硫磺岛家书迅雷下载
  • 7、一个女公务员的沉沦
  • 8、加油老爸
  • 9、变形记李鑫
  • 10、总裁的顽皮大少奶奶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