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林则徐家书》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赵小云来源:环球报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是晚清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嘉庆三年(1798),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因家境艰难外出当塾师。十一年(1806)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终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他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但他深感官场积弊深重,自己难以应付,曾感叹 “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终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在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调任江宁布政使;道光十年(1830年)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调任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官至一品。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并警告其严重后果:“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禁烟期间,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34天内,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并由此引发鸦片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继而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不被采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在浙积极筹议战守,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五月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犁。旋因黄河在河南开封祥符决口,酿成水患,奉旨往河南黄河工地治河,工竣仍戍伊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抵伊犁。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道光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道光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林则徐一生,除了禁烟和坚决抵御外国帝国主义入侵,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外。他的许多思想行为皆可为国人表率:他在广州禁烟、抗击外国侵略的同时,又积极了解西方,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发配伊犁后又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林被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称为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为人廉洁清正。他官至一品,曾为云贵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陕西巡抚等封疆大吏,但退休之后,欲与北京任京官的长子同住,却因买不起京中住宅,只好回到福州父亲购置的旧屋中过着平淡生活。道光三年在江苏按察使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深得民心;道光十年(1830年)在东河河道总督任上,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而且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在两广总督任上,他更是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担当精神,不顾流俗,不怕外国势力内外勾结、威胁利诱,冲破守旧官员种种阻力,查禁鸦片。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去世后,魏源闻讯挽联对其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林则徐家书》现存封五十一封(目录附后),即是他上述精神风范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我从中选择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戒子,告诉儿子如何立志,如何为学,如何做人?二是在两广总督任上给妻儿的信,主要体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担当精神;三是流放伊犁前后,“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不计个人利害安危,为国戍疆、为民谋利的忘我精神,以及夫妻二人患难之中伉俪情深、不离不弃,而且操守相共,肝胆相照的感人操守。林则徐家书版本最早由伪满洲国康德十一年(1944)艺文书房出版。其《林文忠公家书》手稿有五封,为林则徐遣戌新疆伊犁途中及至伊犁戌所后所作寄至陕西西安的家书,书体宗欧阳询,端严清劲,又参入王羲之行草的婉如流便,端重而遒美,书格一如人品。现为浙江省博物馆珍藏,未曾刊布于世。今日出版物有李金旺编的《林则徐家书》,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致儿子林汝舟第一书【原文】大儿知悉:父自正月十一日动身赴广东,沿途经五十余日,今始安抵羊城[1)。风涛险恶,不可言喻,惟静心平气,或默背五经[2),或返躬思过,故虽颠簸不堪,而精神尚好,因思世途险,不亚风涛,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3)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而思徼幸[4),或力不及而谋痨[5)等,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6)矣。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汝母汝弟,身体闻均安好。汝二弟且极用功好学,父闻之,心为一快。客居在外,饥饱寒暖,须时加调护;友朋应酬,虽不可少,而亦要有限制;批阅公牍[7),更宜仔细,切不可假手他人。对于长官,尤应恭顺小心,即同僚之间,亦应虚心和气。为父做官三十年,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人,儿随父久,当亦目睹之也。闲是闲非,不特少管,更应少听,一有差池,不但殃及汝身,即为父亦有不测也。慎之慎之!元抚[8]手示【注释】[1]羊城:广州的别称。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城、穗城。[2]五经:指诗、书、礼记、春秋、乐五部儒家经典。[3]应尔:应该这样。[4]若才不逮而思徼幸:假如才干达不到而想侥幸成功。逮:不及;徼幸(jiǎo xìng):意外成功。[5]或力不及而谋痨:或者是力量不足却想达到目的。痨(láo):本指肺疾,这里指过度劳累去谋事成。[6]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踵(zhǒng):脚后跟。旋踵,转身。[7]公牍:官方文书。牍(dú),原为古代写字用的木片。[8]元抚:林则徐字。【翻译】大儿知悉:我在正月十一日动身到广东,沿途经过五十几天,今天才到达广州。一路上风涛险恶,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只有平心静气,或是背诵圣人的经典,或是反省自己一生的过失。所以途中虽然颠簸不堪,而精神倒还好。因而想到人生的道路十分险峻,不亚于江海上的风波,所以入世者如果不能胸有成竹,立定脚跟,一定不免被这些风波席卷而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选择朋友时一定要注意的道理。对于世上的事情,则应当时刻小心谨慎,稳健地步步为营。假若才华不够而想依靠侥幸,或者是力量不足却想达到目的,又或者自己心中毫无主见,如盲人骑瞎马,那么灾祸就会接踵而来。――这些都是我五十年来亲身经历的心得,用来嘱咐你的。你的母亲和弟弟,听说身体都很好,你的二弟极其用功好学,我听到之后,心中为之一快。你客居在外,饥饱和冷暖之事要好好注意。朋友之间的应酬,虽然是不可少之事,但也要有个限制。批阅公文,更要十分仔细,千万不要让别人代劳。对于上级长官,则尤其应当恭顺小心;就是同事之间,也要虚心和气。我做官三十年来,从来没有疾声厉色对人,你跟我一起很久了,应是亲眼目睹这些事的。对于别人的闲是闲非,不但要少管,连听也不必听,因为一旦发生什么差错,不但祸事要殃及你的身上,就是我也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牵连。希望你特别要谨慎!林则徐手书【短评】林则徐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林汝舟这时已三十岁,他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在北京任职。林则徐到广东后,除了给妻子写了平安家书之外,还给在北京的长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主要示导儿子如何立志、处世,如何交友以及与同事、上司相处,如何处理公务。其中既有自己的人生经验,也有现实生活中的启发和顿悟。如由赴任途中的水路风涛险恶和陆路的颠簸不堪,联想到“人生的道路十分险峻,不亚于江海上的风波”。有自己在旅途上的处置办法:“平心静气,或是背诵圣人的经典,或是反省自己一生的过失”,因而“虽然颠簸不堪,而精神倒还好”,以此教育儿子立身处世。交朋结友,一定要“胸有成竹,立定脚跟”。这种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悟更为真实,比空谈教训也更有说服力。此信写于刚任命为两广总督赴广州查禁鸦片的路上。此番人生感悟也反映他此时此刻身负重任的心情和态度。信中要儿子不管甚至不听别人的是非,因为“一旦发生什么差错,不但祸事要殃及你的身上,就是我也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牵连”也反映了身处禁烟与开禁激烈矛盾漩涡中的林则徐此时戒恐戒惧。训次儿聪彝【原文】字谕聪彝儿:尔兄在京供职[1],余又远戍塞外[2]。唯尔奉母与弟妹居家,责任甚重,所当谨守者五:一须勤读敬师,二须孝顺奉母,三须友予爱弟,四须和睦亲戚,五须爱惜光阴。尔今年已十九矣,余年十三补弟子员[3],二十举于乡[4];尔兄十六岁入冸[5],二十二岁登贤书[6]。尔今犹是青衿一领[7]。本则三子中惟尔资质最钝,余固不望尔成名,但望尔成一拘谨笃实子弟[8]。尔若堪弃文学稼[9],是余所最欣喜者。盖农居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高贵之人。所以余在江苏时,即嘱尔母购置北郭隙地[10],建筑别墅[11],并收买四围粮田四十亩,自行雇工耕种,即为尔与拱儿预为学稼之谋。尔今已为秀才,就此抛弃诗文,常居别墅,随工人以学习耕作,黎明即起,终日勤动而不知倦,便是田园之好弟子。至于拱儿年仅十三,犹是白丁[12],尚非学稼之年,宜督其勤恳用功。姚师乃侯官[13]名师,及门弟子领乡荐、捷礼闱者,不胜缕指计[14]。其所改拱儿之窗课,能将不通语句改易数字,便成警句。如此圣手,莫说侯官士林中都推重为名师,只恐遍中国亦罕有第二人也。拱儿既得此名师,若不发奋攻苦,太不长进也。前日寄来窗课[15]五篇,文理尚通,唯笔下太嫌枯涩[16],此乃欠缺看书功夫之故。尔宜督其爱惜光阴,除诵读作文外[17],余暇须披阅史籍[18]。唯每看一种,须自首至末详细阅完,然后再易他种。最忌东拉西扯,阅过即忘,无补实用。并需预备看书日记册。遇有心得,随手摘录。苟有费解或疑问,亦须摘出,请姚师讲解,则获益多矣。【注释】[1]尔兄:林则徐长子林汝舟,中举后在北京供职。[2]远戍塞外:充军新疆伊犁效力。[3] 补弟子员:举荐为学生员。弟子员为明、清对县学生员的称谓。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所以又称廪生。廪生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但须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供。[4]举于乡:在乡试中考中,俗称举人。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或“秋闱”。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5]入冸(pàn):即成为学生员。明、清时代州、县考试新进生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因称入学为“入泮”或“游泮”。周朝诸侯各国的学校前有半圆形的池,名泮水,学校即称泮宫。[6]登贤书:明清时代乡试中举称“登贤书”。 明·袁宏道 《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献夫高才,早有文誉,而其登贤书也”。[7]青衿一领:“青衿”明清时“秀才”的别称。“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衿( jin)”,是衣领。语出《诗经·鹿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8]拘谨笃实子弟:本分厚重的后生。拘谨,本指拘束谨慎,言行过于谨慎、拘束。这里指恪守本分。[9]堪弃文学稼:放弃文艺从事农耕。堪:能够。[10]北郭隙地:苏州城外的空地。林则徐曾任江苏按察使,衙门在苏州。[11]别墅:正居之外的另一处住宅。[12]白丁:原指平民百姓或没学问的人。这里指拱枢还没有取得弟子员以上的读书功名。[13]侯官:县名,今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14]“领乡荐”句:捷礼闱者,不胜缕指计:“领乡荐”为乡试中考中,成为举人。科举考试中凡参加会试(在北京举行的中央考试)者,必须由州县推荐,称为“乡荐”。 礼闱:在京城举行的中央考试称为“会试”, 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举行,由礼部主持,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举人取得“贡士”资格后,方可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持的考试,称为“殿试”。“殿试”考中者称“进士”,进士又分为三个等级称为“三甲”: 一甲前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捷礼闱者”:即通过了礼部会试,成为“贡士”。“ 不胜缕指计”:不可胜数。[15]窗课:旧称私塾中学生习作的诗文。[16]枯涩:此处指习作的诗文缺少文采。[17]诵读作文外:朗读背诵儒家经典和学习写诗文。[18]史籍:这里指儒家经典之外的历史典籍。【翻译】这封信是教育晓喻聪彝儿:你的哥哥在北京衙门做事,我又远远地谪戍在边疆伊犁,只有你在家侍奉母亲和照应弟妹,责任很重大,所以要恪守以下五条:一是要勤奋读书,尊敬老师;而是对母亲要孝顺,小心侍奉;三是要关心爱护弟妹;四是要与亲戚和睦相处;五是要珍惜时光。你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我当年十三岁就成为学生员,由州县给廪膳;二十岁就成为举人。你的哥哥汝舟也是十六岁成为学生员,二十二岁中举,但是你至今还是个秀才。本来我的三个孩子中你比较鲁钝一些,所以我一直不指望你读书成名,只是希望你成为一个忠厚至诚的好后生。你若能放弃举子业而专心务农,那时我最高兴的事!农民在“士农工商”中居于首位,是人世间第一等高贵之人。所以我当年在江苏任按察使时,就嘱咐你的母亲在苏州北郊空地上建一处房舍,并收购四周四十亩农田,雇人去耕种,即是为你和你的弟弟拱枢务农预先准备下的。你今日已是秀才。若能就此抛弃诗文,住到苏州北郊的房舍中,跟随我家雇佣的农工学习耕作。清晨就起床,劳作终日而不知疲倦,这就是农家好弟子。至于拱枢今年才十三岁,还是个没有任何功名的读书人。这样的年纪自然不好学农应该督促其勤恳用功读书。他的姚老师是侯官县一带著名的老师。他的学生当中后来成为举人和参加会试成为贡士的不计其数。他批改的拱枢习作的诗文,,能将不通之处稍微改几个字就成为警局,像这样的高手,不要说在侯官县是知识界人人推重的名师,就是在全中国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拱枢儿能得到这样的名师指点,若不再发奋读书,真是太不长进了。前些日子寄给我的几篇习作,文理尚通顺,只是下笔缺少文采,这是由于看书太少的缘故。你要督促他爱惜时光,除了朗读背诵儒家经典和学习写诗文外,剩下的时间还要读一些历史典籍。只是每读一部史书,必须从头到尾仔细认真阅读完,然后在看别的史书。最忌讳这本看看又那本看看,走马观花,看过就忘记了,对实际运用毫无帮助。阅读时还需要准备读书笔记,一旦有学习心得,随手记下来。假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或疑难之处,也记下来,向姚老师请教,这样就能获得很多好处。【简评】这封信是写给他的第二个儿子林聪彝的。此时林则徐已因鸦片战争战败,代人受过,被充军到边疆伊犁。但在这封家信中,不见片言只语诉说谪戍边塞之苦和牢骚不平。反而是心平气和语重心长的教育两个儿子如何发挥自身价值,如何尊师和努力学习。其中价值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反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历史,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将农民尊为“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高贵之人”。从家信中看,似乎是因为次子资质鲁钝,不得已才去务农,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林则徐说聪彝鲁钝,是同自己和聪彝的长兄汝舟相对而言,实际上,十九岁这个年龄还是秀才没有中举,这在封建社会应当是绝大多数。前面《郑板桥家书》中的郑板桥,康熙年间举秀才,雍正十年(1732)才中举,时年已三十九岁。郑板桥为一代才子,诗书画三绝,总不能说资质鲁钝吧。一代名臣史可法二十岁时也才考中秀才。况且,在科举制度下,五、六十岁的老秀才去参加乡试,不但不是耻辱,反而会受到鼓励,中举后也会成为佳话:广东番禺人梁自适50岁时才中秀,乾隆四年(1739),去参加乡试年已百岁。 乾隆皇帝闻报后,下旨要地方官对这位全国最老的科举考生“格外加恩”,后来又颁旨称赞其“耄年好学”,特赐“举人”以示褒奖,赏银30两。乾隆五十一年(1786)又一广东人谢启祚百岁时参加会试。此人此时有三妻二妾,子23人,女12人,孙29人,曾孙38人,玄孙2人。照例,这等年龄参加乡试,应由该省巡抚呈报礼部请皇帝恩赐“举人”,但谢启祚坚决推拒,他说:“科名有定数,我老手尚健,岂知我不能为老儒生们扬眉吐气?”结果果然中举,谢启祚作《老女出嫁》一诗以明心志:“行年九十八,出嫁弗胜羞。照镜花生面,光生血白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况且,即使是秀才也可以为官作宦,而且还可以是高官。曾国藩湘军水军统领彭玉麟,就只是个县试中的三等生员,科举功名的最末层,但后来他被授一品顶戴,官兵部尚书。所以林则徐信中说聪彝若能“弃文学稼,是余所最欣喜者”,若能“就此抛弃诗文,常居别墅,随工人以学习耕作,黎明即起,终日勤动而不知倦,便是田园之好子弟”。作为由科举出身一直做到官居一品的封疆大吏,能如此尊重农民,而且能让自己孩子去务农而不去追求科举考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有人说,这是林则徐在被贬伊犁看透官场的激愤之词。可能也未必如此。因为就在此信中亦谈到:他曾经在苏州购置“北郭隙地,,建筑别墅并收买四围粮田四十亩,自行雇工耕种”不但为次子聪彝,也为幼子拱枢“预为学稼之谋”。此时身为江苏按察使,道光皇帝“圣眷甚浓”,总不能说是灰心激愤之言。二是尊师和教育孩子如何习作,如何读书。拱枢是林则徐幼子,信中再三要求聪彝督促其功课,严格要求之中更见舔犊深情。从林则徐家信《训三儿拱枢》来看,拱枢喜欢绘画,对儒家经典经史子集并不感兴趣。林则徐在那封信中教训说:‘若成画师,须将腹笥储满,诗词兼擅,薄有微名,画笔自必超脱“。这与这封信中要拱枢勤奋朗读背诵儒家经典、学习写诗文外,读一些历史典籍并认真做笔记的训导是完全一致的。可见林则徐非常尊重孩子的志向和爱好,既鼓励爱好农业的聪彝务农,又教育爱好绘画的拱枢如何才能当一个有成就的画师。而不是一味醉心于读书做官。这对今日的父母,也是一个极好的榜样!致郑夫人函(报告抵任)【原文】前于启程时发寄一函,想已收到。一路沿海道至省[1],甚为平安,唯晕船稍苦耳。犹幸身体素强,饮食小心,一抵津江[2],即豁然如无事,堪以告慰。因眷念夫人甚切,故船一抵埠[3],百事未办,先发函回家,使夫人可以放心。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人以吾奉命使粤,方纷纷庆贺。然实则地位益高,生命益危。古人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4],诚非故做诊恃[5],实出于不自觉耳。务嘱次儿须千万谨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大儿在京尚谨慎小心,吾可放怀。次儿在家,实赖夫人教诲。大比[6]将近,更须切嘱用功。咎年[7]春日,如得荷天之庥,邀帝之眷[8],仍在此邦[9],当遣材官迎夫人来粤[10]。侯敏兄闻已出门,家中又失一相助之人。如有缓急,或与大伯父一商。驹侄闻至聪慧,且极谨慎,有事亦可嘱彼相助也。【注释】[1]至省:这里指到达广东省。[2]津江:今广东博罗镇。林则徐是从天津大沽口乘船由海路达广东津江,沿珠江进入广州的。[3]埠:船码头。[4]“古人”句:周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的官阶,三命为上卿(见杜预《左传注》)。孔子的先祖正考父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职位提升时,会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恭敬:第一次接受任命时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接受,连走路都要靠着墙边走。伛(yǔ):低头,表示恭敬。[5]诊恃:即矜持,故作姿态。[6] 大比: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明清亦特指乡试。这里指乡试。[7]咎年:明年。[8]荷天之庥,邀帝之眷:承蒙上天庇护和得到皇上的眷顾。荷,承载;庥(xiū):荫庇、保护;邀,获得;眷,眷顾。此句是说假如在广州禁烟一切顺利的话。[9]此邦:指广州。[10]材官:衙门内供差遣的低级武官。【翻译】之前在动身时曾给你寄过一封信,想必已经收到。我一路上沿海路到达广东,一路平安,只是一路上晕船有点吃苦。幸亏身体素来强壮,饮食又很小心,一但到了广东的津江关,就像没事人一样,这足以告慰了。因为很想念你,所以船一到码头,许多事都没有办,就先给你写这封信,好让你放心。做官不容易,做大官更不容易。人们因为我是奉皇上之命任两广总督前来查禁鸦片,才纷纷前来祝贺。其实地位越高,人生就更危险。古人每逢有任命、职位提升时,会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恭敬:第一次接受任命时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接受,并非是故作姿态,实在是内心戒惧的一种不自觉行为。你在家务必要嘱咐二儿林聪彝千万要小心谨慎,这样我才能放心。二儿在家,要靠你去教诲。乡试快要临近了,更要嘱咐他努力用功。等到明年春天,承蒙上天庇护和得到皇上的眷顾我还在广东任职,我将会派衙门中的差官去接你来广东。听说家兄侯敏已离开我家,这样你又少了个可以帮助你的人。如遇到急事,可以找大伯父商量。我的侄儿林驹听说很聪明,又非常谨慎,如有事也可以让他来帮助你。【简评】这封家信是林则徐担任钦差赴广东查禁鸦片,刚到津江码头写给妻子郑淑卿的家信。嘉庆九年(1804),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就在中举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郑淑卿为妻,可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两大乐事,一天内兼得,可谓罕见。更为可贵的是,夫妻终生相爱:林则徐在郑淑卿在世时没有纳过妾侍,终生情深不渝;郑氏在林则徐为天子钦差、两广总督、一品大员时,在家默默无闻;林则徐被革职查办,充军伊犁,她仍然秉持初衷,不离不弃。从另一封家信《致郑夫人(论谪戍门生代抱不平)》我们还得知,当门生赵云汀为林则徐代天下受过,无辜革职并充军新疆时很为不平,曾跑到充军路上等候老师,并邀约林则徐在各地的学生,准备一齐去为林鸣不平。在受到林“严厉的话斥责”后,又跑到福州去见师母郑氏,将政府发给的五百两取暖费孝敬师母。郑氏如何批评赵云汀,不知详情。但从林则徐的《致郑夫人(论谪戍门生代抱不平)》的信中所说的:“你说的话,特别合我的心意”,“夫人的见识,不要说是巾帼女人中很少有匹敌的,只怕现在社会上做官的士大夫们,能够有这样明白清楚的思想,也几乎像凤毛麟角一样不多见”。再加上这封信中所说的:“因眷念夫人甚切,故船一抵埠,百事未办,先发函回家,使夫人可以放心”。可见,林则徐与郑氏,不仅是平日里互相眷恋,伉俪情深;患难中坚守盟誓;不离不弃,而且操守相共,肝胆相照的操守。比起今日的一些公仆尤其是高干或总经理、董事长,或后宫成群、小三成堆;或出面办公司、受贿赂,结果成为反贪铁拳下的同案犯。相比之下,林则徐和郑氏可做冰鉴。林则徐逝世后,同治至光绪年间,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以表对其敬意。成为名人蜡像馆中极为罕见的夫妇蜡,。另外,林则徐在皇上宠幸、不断提拔下的戒惧之心,所谓“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对高官子弟儿子的告诫:“须千万谨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也为那些一旦为官,尤其是当一把手后,目空一切,胡作非为;为那些“我爸是李刚”我爸是明星的衙内们嫖娼、吸毒、作奸犯科而有恃无恐者,也是个很好的教材。致郑夫人(告知奉命勘办塞外开垦事宜)伊犁为塞外大都会[1],泉甘土沃,肆市林立[2],“阳为加罪谪戍,阴实矜恤周全”“曲为成全”绝无沙漠气象。来此忽忽已两月矣。日惟以诗酒消遣。即知自于驻防将军[3]席上一时兴发,赋诗相赠,从此求题咏者踵接子门[4]。既无捉刀人[5],件件须亲自挥洒,终日栗六异常[6]。语云烦恼不寻人,自去寻烦恼,洵非虚语[7]也。日昨又奉圣恩,勘办塞外开垦事宜[8]。按塞外纵横三万余里,地土沃饶。惜少水利,以致膏腴沃壤,弃为旷野荒墟,有天富之地而不知垦植。塞外之民固属愚昧,塞外官长亦殊颟顸[9]。独圣天子端居深宫,远瞩四海。当余谪戍时,圣心早计得之[10]。今果然以开垦事责我图功。较之赴浙立功赎罪,其安危相去诚不可以道里计焉[11]!盖圣主早识浙省文武均无折冲御侮[12]之才,料我经浙省军营效力,调遣兵将,必多掣肘[13],断不能如粤省文武愿效驰驱[14],则有过无功,不待蓍龟[15]可知。故阳为加罪谪戍,阴实矜恤周全[16]。圣主如是曲为成全,能不令人感激涕零,愿竭犬马之劳,以报恩遇耶!现拟周边塞外各地,先修水利,继办垦植。山地拟造林,田地拟耕种。十年以后,塞外可成富庶之区也。【注释】[1]伊犁为塞外大都会:伊犁是边塞的大都市。伊犁:今新疆哈萨克自治州首府,西部紧邻欧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为西北边塞重镇。这里有中国陆路最大的通商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军平定准噶尔叛军以后,为稳定新疆地区形势,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府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塞外: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称塞北。包括内蒙古、新疆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甘肃、宁夏和河北省北部。[2]肆市林立:市面上有许多商家店铺。肆,街市。[3]驻防将军:即伊犁将军布彦泰。见注[1][4]踵接子门:接连不断来到我的住处。踵,脚后跟;踵接,即接踵而至。[5]捉刀人:指代笔者。林则徐这时是谪戍待罪之人,没有师爷之类文书。[6]栗六异常:非常忙碌劳累。栗六,“历碌”的谐音假借;历碌,忙碌。[7]洵非虚语:确实不是假话。洵(xún):实在是。[8]勘办塞外开垦事宜:勘察办理塞外农垦事务。[9]颟顸(mān hān):糊涂且马虎。[10]圣心早计得之:皇上内心早已做好打算。[11]安危相去诚不可以道里计焉:两者间的安全与危险差距简直太大了。[12]折冲御侮:指抗击敌人折冲骑,其最早出现在中的春秋时代有种战车叫折冲骑,能有效遏止敌人的冲锋。[13]掣肘(chè zhǒu):原意指拉别人胳膊,比喻从旁牵制,干扰。[14]愿效驰驱:愿意奔走效力。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15]蓍龟:古代占卜用具。蓍(shī):蓍草,一种菊科植物,古以排列蓍草占问吉凶;龟:龟板,古人在龟板上钻孔,看其裂纹走向以卜吉凶。[16]矜恤周全:照顾怜悯十分周全。矜(jīn),怜悯;恤(xù),体谅、同情。【翻译】伊犁为塞外大都会,泉水甘甜、土地肥沃,市面上有许多商家店铺,根本看不到沙漠中常见的荒凉景象。我谪戍到此很快就过了两个月,每天以诗酒消遣。自从在伊犁将军的酒席上一时高兴,写诗相赠。从此来求诗者便接连不断来到我的住处。我现在又无人代笔,每一首赠品都要亲自去写,弄得整天非常忙碌劳累。俗话说烦恼不寻人,是人自去寻烦恼,这确实不是假话。昨日皇上又下旨,要我勘察办理塞外农垦事务。伊犁一带纵横三万余里,土地肥沃富饶,就是缺水,以致那些肥沃的土地,被抛弃成为旷野荒墟,老天给了如此肥沃的土地却不知道去开垦种植。塞外的民众固然愚昧,塞外的官员则更加糊涂而且马虎。只有当今皇上虽处深宫之中却眼光远大。当初责我戍边时,皇上内心早已做好打算,今日果然命我办理塞外农垦事务,以此立功赎罪。这与当年让我赴浙江军营效力来立功赎罪,两者间的安全与危险差距简直太大了。大概圣明的皇上早已知道浙江的文武官员不能抗敌御侮,料定我在浙江军营效力,会对我的调兵遣将牵制干扰,绝对不像在广东那样文武官员愿意奔走效力。这是不需要占卜就能知道的。所以表面上对我加罪,谪戍边塞伊犁,暗地里对我照顾怜悯十分周全。圣明的皇上对我如此曲为周全,怎能不让我感激涕零,愿竭犬马之劳,以报圣上的恩遇呢!现在打算先在伊犁周边地区兴修水利,接着进行垦植:打算在山上造林,平地则开垦为农田。这样十年以后,这个边塞地区就可成为富庶之地。【简评】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因鸦片战争失败遭受重罚,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抵伊犁两个月后,又奉命勘办塞外开垦事宜。接到朝廷命令的第二天他即给在西安的妻子写了这封家信(此时郑氏便于就近照顾和获得信息,已将家由福州迁往西安)。信中表露了接连遭受打击后的坦荡胸怀,更有不计个人得失,艰难之中仍一心为国为民的操守。这封家信至少有三点历史和思想价值:一是作为一代名臣在接连遭受打击后的坦荡胸怀。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两个月后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犁。此时黄河在河南开封祥符决口,酿成水患,曾经治河绩效显著的林则徐奉旨往河南黄河工地治河,竣工仍发配伊犁。面对这一连串既不公正的打击,他却不以为意,甚至谈笑风生。其门生赵云汀为他抱屈,曾跑到充军路上拜见老师,但见林则徐谈笑自如、丝毫不以贬谪为意,曾感叹到:“夫子此行,谈笑自若,太觉大度矣”(《致郑夫人(论谪戍门生代抱不平)》)。在这封家信中也是如此。信中说“日惟以诗酒消遣”,甚至在伊犁将军布彦泰的“席上一时兴发,赋诗相赠”,接着便是“从此求题咏者踵接子门”。这一方面天下之人(包括新疆官员)对林则徐坚决抗英、维护国家安全反遭贬斥的不平以及对这位爱国士大夫的仰慕,但也可看出林则徐阔大的襟怀。据同治三年(1864)李元度撰的《国朝先正事略》记载:林则徐在伊犁,“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不数月缣楮(写字用绢和纸张)一空,公手迹遍冰天雪海中矣。”林则徐在伊犁的遗墨,至今尚流传,有书信、对联、条幅、中堂、扇面等,故宫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等处都有收藏。其实,林则徐赴疆时心情和身体都很差:由于长途奔波,林则徐走到西安就卧病不起。在西安养病四个月后,大病初愈的林则徐携三子聪彝、四子拱枢继续登上戍途。在与妻子临别时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正是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精神支撑着他,勉励着他,才战胜病魔并有着开朗情怀的。其中“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是借用苏轼在湖州太守任上,因嘲笑新法被捕时与妻子开的玩笑,借以表示自己的处变不惊和豁达大度。二是为国忘身,不顾贬谪之处境,勘察办理塞外农垦事务。信中提到他开发新疆进行农垦的规划:“先修水利,继办垦植。山地拟造林,田地拟耕种。十年以后,塞外可成富庶之区也”。这个规划是他亲自调查研究,通过第一手资料所得出的。他曾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而且作为道光年间第一能臣,很快就抓住问题关键:“塞外纵横三万余里,地土沃饶。惜少水利,以致膏腴沃壤,弃为旷野荒墟”。然后才做出正确决策:“先修水利,继办垦植“。据记载: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九日(1842年12月10日),林则徐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戍所惠远城,先期流放到伊犁的邓廷桢出城迎接。林则徐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报到后,住进了南街鼓楼前东边第二条巷被称为宽巷的寓所。林则徐抵达伊犁的第三天,道光皇帝下旨裁撤伊犁镇总兵,移置天津,伊犁将军布彦泰征求林则徐的意见,林则徐从加强新疆边防着眼,推动布彦泰上奏坚请保留,使道光皇帝改变了决定,保留住了伊犁镇总兵。由此,林则徐潜心研究了新疆的史地,对西北边防给予了关注,提醒人们要特别关注西北边防。他回到内地,告诫人们“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历史证实了这位伟大爱国者的远见卓识,沙俄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林则徐在伊犁是流放之人、带罪之臣,在政治生涯中跌人最底谷,但他不顾政治上所处逆境和衰龄带病之躯,仍然尽其所能给新疆各族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新疆的开发建设做出了贡献。林则徐到伊犁后,被伊犁将军布彦泰派掌粮饷处事务,得以翻阅大量的新疆屯田档案资料,辑录为《衙斋杂录》。在朝廷下令他“勘办塞外开垦事宜”后,他陆续开垦了红柳湾、三棵树、阿勒卜斯等处的荒地。1844年,伊犁将军布彦泰委托林则徐负责垦复阿齐乌苏地亩工程。为了垦复阿齐乌苏废地(在今伊宁市巴彦岱镇以西、霍城县惠远乡以东一带),他先解决水利问题,将原有的喀什河引水渠道展宽加深,并开挖新渠引入阿齐乌苏东界。鉴于当时伊犁的财力困难,对阿齐乌苏渠(后称“湟渠”,今人民渠)采取了捐资分段承修的办法,林则徐主动捐资承修了整个渠工最艰巨的龙口工程。这项工程于1844年6月兴工,历时4个月完竣,除料物不计外,共用工十万有零。之后,林则徐奉命前赴南疆履勘垦地,“莎车遍八城”,其勘田60余万亩,基本上分给了维吾尔族农民耕种。又转赴吐鲁番、哈密勘垦,在托克逊伊拉里克推广兴修了坎儿井。1845年12月,在新疆共生活了3年多时间的林则徐在哈密接旨获释,此时的林则徐已对他的贬谪之地充满感情,他在离开哈密返回京城时深情地吟咏道:“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他在新疆的丰功伟业,也为各族人民所怀念,至今民间仍流传有“林公渠”、“林公树”、“林公井”、“林公车”的故事。为了纪念林则徐为国家、为人民所作出的功绩,1994年在伊宁市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 1997年香港回归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到伊犁寻访林则徐流放之处,写下了一首诗:“万里来寻伊丽州,边城落叶又逢秋。将军大树迎风立,惠远长渠彻夜流。迁客犹思驱寇策,凡民惟作爱身谋。珠还南海无多日,为报君知两宿留。”三是给妻子信中关于道光皇帝对他 “阳为加罪谪戍,阴实矜恤周全”“曲为成全”的一段思考和辩白。这不能看作是林则徐的盲目愚忠或是自我安慰,应当是重新审视历史的一个新视点,从中也许可以窥视道光皇帝的心内世界:林则徐禁烟奏折是他批准的,林作为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是他任命的。况且,林在广东禁烟雷厉风行,面对英国的挑衅回击也很坚决,并无过失可言。事实也是英国军舰在广东、福建都未占到便宜才北上江浙,只是正如林则徐在给妻子所说的那样,“浙省文武均无折冲御侮之才”,调林则徐去“浙省军营效力”,但“调遣兵将”又受多方掣肘,终于导致舟山定海失守。英军以此为据点,继续北上,攻下大沽口,威胁京津。道光皇帝在内外压力下决定妥协投降,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的。即便如此,黄河决口,他又想到这位当年治河能臣,前往河南黄河工地治河,以此拖延谪戍时间。但此间随着南京条约签订,英国得寸进尺,一直不愿放过林则徐,朝廷要求将林之罪声音更大。于是,道光才又下旨让治河立功赎罪的林则徐仍发配新疆。到新疆满两个月,又下旨让其勘察办理塞外农垦事务。三年后,舆论渐消,林则徐在新疆治理荒漠、兴修水利、垦殖农田再显成效、立功赎罪后,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可见林则徐的感受,道光皇帝对他是“阳为加罪谪戍,阴实矜恤周全”“曲为成全”,并非全无道理。则少我们从中能直到一件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朝廷是如何运作的,即使是君权至上的封建时代,也不是皇帝一人可以任意胡为的。致郑夫人(告知乞休已准并启程返里日期)【原文】引疾乞休之请[1]蒙圣恩允准,给假百日,回籍调理,并蒙赐人参二两。以衰朽之身,沐此逾格恩慈[2]识此生能报犬马乎?[3]现正赶办移交,拟于七夕[4]前一日起程返里。近日地方绅士纷来送行,向余借小照临摹[5]言地方人士深沐公恩,醵资修像建生祠[6]为公祈福。冀得重莅斯土[7]造福滇民[8]余力却不允,只得以照付之。又有门生数辈前来送行,并请方略[9]。或称西洋夷人居心叵测,将来比为中国祸[10]。然而诸生所抱,直是杞人之忧[11]。盖西洋地远而国富,易与耳[12]。为中国患者,其惟俄罗斯乎?当时余曾为诸生言,诸生颇切疑讶[13],足见诸生只有近忧而无远虑也。相见在即,不复絮[14]【注释】[1]引疾乞休之请:向皇上请求因病退休。[2]沐此逾格恩慈:沐浴着皇上超越规格的仁慈开恩。指不同意辞职,却给了一百天假期让他回乡养病,并赏他二两人参。[4]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此日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3]小照:林则徐的肖像照。[3]识此生能报犬马乎:这一生做牛做马也难以报答。[4]醵资修像建生祠:准备筹集资金塑造我的肖像建一座生祠中供奉。醵(jù):筹集;生祠:为还活着的人修建祠堂。一般都是地方百姓为为政一方作出巨大贡献的地方官筹资建立。但后来变成一种拍马屁的手段。如明代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当权,袁崇焕与兵部尚书阎鸣泰上奏,称颂魏忠贤的功德,并要求在宁远、前屯两地为魏忠贤修建生祠。其后,魏忠贤生祠“几遍天下”。[5]冀得重莅斯土希望林则徐百日假满后仍能回到云南担任云贵总督。冀:希望;重莅:重新来到;斯土:这方土地。[6]滇民:云南民众。云南简称“滇”。[7]方略:计划、策略。[8]西洋夷人居心叵测,将来比为中国祸:英法这些洋人心怀鬼胎,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的祸害。西洋夷人:这里专指英、法、西班牙等欧洲列强。比:一个接着一个。[9]杞(qǐ)人之忧:同“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杞人忧天”,成语,语出《列子》。[10]易与耳:容易对付。[11]切疑讶:非常怀疑惊讶。[12]不复絮:不再唠叨。【翻译】向皇上请求因病退休,已承蒙皇上同意了。给了一百天假期回家乡去调理,并赏我人参二两。我已经老朽,却沐浴着皇上超越规格的仁慈开恩,这生做牛做马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德。现在正在抓紧办理移交手续,打算在七月六日动身回家。近来云南地方上的绅士纷纷前来送行,索要我的肖像要拿回去临摹,说是准备筹集资金塑造我的肖像建一座生祠中供奉,为我祈求福佑。希望我仍能回到云南,造福云南民众。我极力推辞也不行,只得把自己的像片给了他们。又有许多当年的门生前来送行,并向我请教抗敌御侮的计划策略。他们中有人说,欧洲列强一个个心怀鬼胎,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的祸害。但是,这些门生们的见识,乃是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因为欧洲列强距离我国较远,国家又比较富裕,容易对付。真正成为中国祸患的是俄罗斯!当时我对这些门生们说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非常怀疑惊讶,足见我的这些门生只有近忧而无远虑啊!很快就要见面了,不再唠叨。【简评】这封信写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七月初六动身返乡之前。但信中不说七月初六而说“拟于七夕前一日起程返里”。因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七夕”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作者要回家乡与妻子相聚,所以特意点出“七夕前一日”,可见林则徐夫妇相爱、相知之深。作者辞职的原因是“因病”,这也绝不是有人臆测的那样是厌倦官场,要归隐田园,而是真的病重。在这封信之前,作者还有一封给妻子的信:《致郑夫人(告知呕血整备引疾归田)》,信中提到:“忽忽已六十有一岁矣。鬓毛苍苍,齿牙脱落,精神日渐茶败。昨午自教场阅操返署,陡觉头晕目眩,咳嗽兼作,呕血半盂。心旌摇摇,似惊似饿。飞召秦丽川医士来署诊视。云系劳心过度所致。止血容易,欲期复原,须静养百日,不问外事,不动天君,而服药调治,方有效应”。由此看来,林则徐的“引疾乞休之请”,确是事实,而且完全是根据医生的建议。林则徐在赴粤禁烟到达津江时,曾有过一封信给妻子,其中说道自己“身体素强”。看来经过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尤其是待罪治河和三年伊犁谪戍后,身体已彻底垮了。林则徐确是自己的一生在实践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誓言。其次,是这封信中体现的抵御外辱中的识见。他没有将侵华列强一锅煮,而是加以区分,认为“西洋地远而国富,易与耳。为中国患者,其惟俄罗斯乎?”从前来请教的门生们“颇切疑讶”的表情来看,他这种认识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但也是他在伊犁谪戍三年,在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的实际考察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是相当具有预见性的,他被道光以后的国际政治现实一次次地证实,在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侵略行径中,我们的近邻,与我国有着漫长边界、存在着领土贪欲的俄罗斯是与开战最多,也是攫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武装入侵、筑垒移民等手段,强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咸丰十年年(1860),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指为分界标志,新界以西原属中国的土地划归俄国;《中俄天津条约中则规定。向俄国增开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七处通商口岸;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完全失去了对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弃领土拥有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一九〇二年中俄议和后,虽经清朝政府多次交涉,但沙俄政府却采取种种无赖手段,拒绝原住这个地区的中国人民返回世代久居的家园。同治三年(1864)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议定书》)中,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沙俄由此割占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光绪七年(1881)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根据条约及其子约,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宣统三年(1911)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个丧权的边界条约也是同俄罗斯签订的。在这份《满洲里界约》中,又使中国丧失领土1400多平方公里。1915年6月,中国北洋政府同沙俄签订有关外蒙古的不平等条约《中俄蒙协约》(俄方称《恰克图条约》)。它将沙俄在外蒙获得的权益具体化,严重损害了中国在外蒙古地区的主权。外蒙古的“自治”,实际上是俄国殖民统治的代名词。即使到了苏联时代,这种侵占也未停止:1920年苏联占领我国唐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土地。清朝灭亡时,唐努乌梁海共有清政府直接管辖的36佐领辖地,之后,东部9佐领之地被外蒙古占领;中部27佐领土地,被苏联占领;1929年苏联占领抚远三角洲(黑瞎子岛)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战胜日本后,中国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条约,将旅顺、大连租借给苏联(旅顺是军港,大连是商港),将中东铁路(或称中长铁路、长春铁路)管理权交与苏联。1969年,中国军队在中苏边界珍宝岛与苏军激战,制止了苏军以武力蚕食我国领土的企图。同年6月10日,苏联骑兵入侵我新疆塔城,占领铁列克提地区地区。后被我方收复。由此可见,林则徐的判断:“为中国患者,其惟俄罗斯乎?”是相当有预见性的。而他对门生们只有近忧而无远虑也的感慨,也值得我们深思!最后说点题外话,道光皇帝在恩准林则徐乞假百日的同时,还赏他二两人参。作为富有四海的帝王,连大观园内的凤姐都不如,似乎太小气了。而这居然让林则徐感激涕零,粉身图报。这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位道光皇帝是个出名的节俭皇帝。道光元年,他一登上帝位,就下了道诏书《御制声色货利谕》,说要停止进贡,倡导节俭,结果赢来一片颂扬之声。但说归说,做过做。道光皇帝说停止进贡,但各省官员谁也拿不准能不能当真,何况进贡本身对地方官来说也是有利可图。于是,心照不宣,宁左勿右,照常进贡。当然,进贡不叫进贡,叫孝敬,在皇上面前言辞再恳切些,不怕他不收。于是,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笋、云南的药材、浙江的茶叶、扬州的玉器、景德镇的瓷器等仍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道光皇帝为难了,处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官员?古语说得好,伸手不打送礼的,而且法不责众;如果将这些孝敬退回各省,运费就会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岂不是出尔反尔。这些进京送孝敬品的官员不厌其烦地劝说皇上,这些东西本是生活必需品,平时内务府地都要到市场上去买。道光皇帝觉得这话有理,就马上下令“赏收”。各省的差官无不欢天喜地、叩头谢恩、弹冠相庆。但是道光皇帝感觉这样让内务府“赏收”终究不是个办法,于是,折中办理,删改则例,减少贡品数量、种类,如属于奢侈性享受的贡品就彻底禁止孝敬,其他贡献的品种和数量也有所减少,并强调按此落实,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减。道光皇帝还带头过紧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笔、砚台,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了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满清外史》记载:道光帝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说明衣服不多。他一看到官员衣服光鲜,就露不悦之情,甚至规定旗员六品以下,不得衣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对于不能节俭的官员,他能加以处分。道光十年,即公元1830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帝立即撤去了他的职务。看到皇帝崇尚节俭,官员们无不争先恐后地仿效,上朝都穿上打补丁的朝服。早朝结束,红日东升,乾清门内外光明一片,只见满朝文武个个灰头土脸,虽不至于衣衫褴褛,但当时的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致于这副打扮。散朝之后,官员们彼此之间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穷,或者交流节俭经验,比如哪儿可以买到便宜蔬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等等。但是,道光皇帝哪里知道,此时北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旧衣服比新的卖的还贵。有些穷京官儿买不起,就只好自己做旧,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加上补丁。道光帝眼见满朝文武都穿旧衣破袍,认为自己勤俭节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节俭得更加起劲。他又规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嫔妃平时不得使用化妆品,不得穿锦绣的衣服。多亏皇后是个贤内助,苦苦支应,仍感入不敷出,想了很多办法,平衡多方利益,协调各面关系,才把皇家的日子对付着过下去。道光皇帝的皇后十分贤惠,因此他对皇后非常敬重。有一次,又逢皇后生日,他决定为皇后祝寿。于是,满朝亲贵重臣献上寿礼,拜完寿,自然留下赴宴。众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御宴将是何等排场,不料开宴才见一人一碗打卤面,后来听说,为此次寿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而皇后更是高兴,因为道光帝曾明确规定:皇帝生日的万寿节、皇后生日的千秋节及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庆贺礼仪筵宴都停止举行,这一词算是破了例了。这看起来在道光皇帝的影响下,官场风气有所转变,其实,这只不过官员作秀罢了。台湾出版的《春冰室野乘》一书中就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道光突然想吃“片儿汤”,这是民间一种最普通的面食,派太监跑去跟御膳房一说,不料厨师回答说不会做。道光皇帝没吃上片儿汤,也没当回事儿。不料第二天早上,内务府大臣请见皇帝,说有重要事情请示,道光帝赶紧召见,一问,原来是内务府奏请增设专制“片儿汤膳房”一所,提出了近万两白银的开办费。其实,前门外饭馆一碗片儿汤不过四十文钱,道光皇帝让太监去买。谁知去买片儿汤的太监拎着空食盒回来了,报告皇帝说,前门外那家卖片儿汤的饭馆倒闭了。清代文人何刚德在《春明梦录》中还有一个更加惊人的故事。说的是道光皇帝、平常穿的湖绸裤子的膝盖处破了个洞,仍不舍得扔掉,便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谁知后来花了三千两银子,比买一条新裤子贵多了。道光皇帝知道后,不禁龙颜大怒,责问补一条裤子为何这般贵。内务府回答说,皇上的裤子是有花的湖绸,剪了几百匹绸才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再加上裤子上的补丁是在苏州打理的,手艺好,工费高自然。此外,还有保镖押运的费用也不低……道光皇帝不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竟也无言以对。道光皇帝一生崇尚节俭,带头执行,实际上影响范围极其有限。放眼北京以外的地方,官场生活依然故我,梨园声色,饮食精靡,变本加厉,官员、盐商生活豪奢,是道光想都想不到的。根据道光年间在西北任职的张集馨回忆:来往于西藏、新疆以及甘肃、四川的官员皆经过西安,西安地方官均竭力招待。“每次皆戏两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西安活鱼难得,每大鱼一尾,值制钱四五千文,上席五桌断不能少。其他如白鳝、鹿尾,皆贵重难得之物,亦必设法购求……大宴会则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光绪年间,做过中国驻英法等国外交官的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转叙了道光年间一位治河官员的回忆:当时,南河总督设在清江浦,每年耗费治河经费数百万两,但实际上用在治河上资金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都被他们贪污或挥霍了。因此,节俭仅靠皇上提倡、带头执行还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再生勇士9
  • 2、重生之我是盘古
  • 3、边境之地ag5
  • 4、暮光之城2高清下载
  • 5、罗震环图片
  • 6、爱如璀璨繁星
  • 7、玛利亚狂热下载
  • 8、广东小老虎
  • 9、爱书者小说网
  • 10、新娘18岁小说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